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减少对学生时空的占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还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是到了我们反思的时候了,我们不能光会说,还要真正的做。
关键字语文教学;新理念;自主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98-01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做讲台的“霸主”,大量挤占原本属于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好像讲台是专为我们设计似的,课堂上总希望学生接受我们的一切,恨不得在学生的脑袋上找个洞往下灌,当然,公开课上我们都做得很好,一到随堂课,我们常常身不由己的讲得多。结果,死记硬背多抄写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上去了,但能力是否上去了?我却不敢恭维。当我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可曾看见学生昏昏欲睡?我们还总责怪学生不守纪律,我们是否该反思了?很多有实干精神的老师们在教学中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上是做了,不会说;而我们呢--会说,但不做。到了说课的时候,只要说到理论,我们很能引经据典,总不忘搬出理论家们的一大堆理论来证明什么。但一到实际教学中,我们总爱忘记那些高谈阔论,依然充当那讲台的“霸主”,照样滔滔不绝,我们果然是会说,但不做。
1要真正做到还学生以时空
首先,我们的课堂准备要转换一个角度。改以“教”为核心为以“学”为核心。也即是教师要留给学生大多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在探讨中感悟、体验我们到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皇帝的新装》一课,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课本剧,交给学生分成小组去排演,课堂上老师只要在导入时设计一个问题(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啊?他的新装有什么特别的吗?),然后又学生分组表演。学生表演了课本剧后再设计一个问题(看了这个皇帝和他的大臣们的故事,请你说说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最像?为什么?),由学生把对剧中人物的看法如:“你觉得这个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大臣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骗子是什么样的人?请写在黑板上”。老师再指导学生小结,就解决了我们很多老师平时滔滔不绝时的所有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到了知识,还通過他们的合作学习在探索中有了创造性的提高。我们可否得出一个结论:你把问题抛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效果会更好呢?
其次,把学生作为备课和上课的第一要素。
备课时备课标,备教材是不变的程序,但备学生才是关键所在,学生应该是我们教学环节的第一要素。只有弄明白学生有了哪些知识积累,学生喜欢怎样学习,他们的时代观念,他们的时代精神,才能去构建适合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才能去构建“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我们不妨从结尾入手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我们一家回来改乘圣玛洛船,这究竟是为什么啊?我想,沿此问题追溯回去,学生一定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通过阅读,他们会了解,我们一家之所以在回家时改乘圣玛洛船,知识为了躲开于勒,之所以躲他,是因为他从一个我们记忆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之前天天念叨他,是因为他在信中说要给“我”父亲一大笔钱,“我”父母已经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打算用于勒的钱置一所别墅,最先要把他赶到美洲去,是因为他不但吃光了父母分给他的遗产,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份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都可以自行解决的。因此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记住他们是我们整个教学环节的第一要素,才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应该重视的问题。
2要善于沟通学路
在学生自能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沟通学生的学路,让学生之间产生阅读理解的“互感”。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这类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是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必然有内容和形式,根据选文的最基本的“文质兼美”的要求,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必然是以经典的名文为主,这些条件注定了语文课程阅读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的空间的相对有限性。同样,解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必然打上解读者自己个性的烙印,由于解读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社会体验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甚至性别角色的差异和阅读作品时的心境的差异,都将导致都阅读文本解读的不同。从这个角度说,由于初中生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学生独立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那么,让学生离开老师的引导独立的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是不现实的,也偏离了新课标的真正内涵和正确轨道。有人会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的,但却不能将“丰富多彩”无限的扩大,变成“答案是无限的”。“答案是无限的”本质上就是“无答案”。这样的结果又有何意义?
3要强调自能读书
3.1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
“自能读书”则是学生在教师是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信悟,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3.2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反系讲解、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事倍功半。
“自能读书”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能大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因为,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4把握好阅读课中“教”与“学”的力度
在课堂阅读教学上,特别是初中生这个特定群体背景下,学生只是有了一定的主体地位,而此时的教师逐渐由台前走向了幕后。因为教师“教”这个外因是要通过学生“学”这个内因而起作用。相反,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仍然有很多很多。这些事比教师以教科书为蓝本,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教案照本宣科要复杂得多。我们要明确的是教师依旧是教的主体,是阅读过程中的主导。这里存在这一种教师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懂得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解决为何学语文、为谁学语文的问题,通过创新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透视现实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确学语文的实用性。建立课堂教学系统到社会生活系统两者之间的“超级链接”,把学校变成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小环境,把学生培养成谙熟事理、了解社会的新型社会成员。
关键字语文教学;新理念;自主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98-01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做讲台的“霸主”,大量挤占原本属于学生的空间和时间,好像讲台是专为我们设计似的,课堂上总希望学生接受我们的一切,恨不得在学生的脑袋上找个洞往下灌,当然,公开课上我们都做得很好,一到随堂课,我们常常身不由己的讲得多。结果,死记硬背多抄写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上去了,但能力是否上去了?我却不敢恭维。当我们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可曾看见学生昏昏欲睡?我们还总责怪学生不守纪律,我们是否该反思了?很多有实干精神的老师们在教学中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上是做了,不会说;而我们呢--会说,但不做。到了说课的时候,只要说到理论,我们很能引经据典,总不忘搬出理论家们的一大堆理论来证明什么。但一到实际教学中,我们总爱忘记那些高谈阔论,依然充当那讲台的“霸主”,照样滔滔不绝,我们果然是会说,但不做。
1要真正做到还学生以时空
首先,我们的课堂准备要转换一个角度。改以“教”为核心为以“学”为核心。也即是教师要留给学生大多的时间和空间,由学生在探讨中感悟、体验我们到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皇帝的新装》一课,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课本剧,交给学生分成小组去排演,课堂上老师只要在导入时设计一个问题(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啊?他的新装有什么特别的吗?),然后又学生分组表演。学生表演了课本剧后再设计一个问题(看了这个皇帝和他的大臣们的故事,请你说说哪个小组表演得最好最像?为什么?),由学生把对剧中人物的看法如:“你觉得这个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大臣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骗子是什么样的人?请写在黑板上”。老师再指导学生小结,就解决了我们很多老师平时滔滔不绝时的所有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学到了知识,还通過他们的合作学习在探索中有了创造性的提高。我们可否得出一个结论:你把问题抛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效果会更好呢?
其次,把学生作为备课和上课的第一要素。
备课时备课标,备教材是不变的程序,但备学生才是关键所在,学生应该是我们教学环节的第一要素。只有弄明白学生有了哪些知识积累,学生喜欢怎样学习,他们的时代观念,他们的时代精神,才能去构建适合于学生发展的问题情境,才能去构建“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我们不妨从结尾入手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我们一家回来改乘圣玛洛船,这究竟是为什么啊?我想,沿此问题追溯回去,学生一定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通过阅读,他们会了解,我们一家之所以在回家时改乘圣玛洛船,知识为了躲开于勒,之所以躲他,是因为他从一个我们记忆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之前天天念叨他,是因为他在信中说要给“我”父亲一大笔钱,“我”父母已经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打算用于勒的钱置一所别墅,最先要把他赶到美洲去,是因为他不但吃光了父母分给他的遗产,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份等一系列问题,学生都可以自行解决的。因此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记住他们是我们整个教学环节的第一要素,才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应该重视的问题。
2要善于沟通学路
在学生自能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沟通学生的学路,让学生之间产生阅读理解的“互感”。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能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这类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是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必然有内容和形式,根据选文的最基本的“文质兼美”的要求,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必然是以经典的名文为主,这些条件注定了语文课程阅读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的空间的相对有限性。同样,解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必然打上解读者自己个性的烙印,由于解读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社会体验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甚至性别角色的差异和阅读作品时的心境的差异,都将导致都阅读文本解读的不同。从这个角度说,由于初中生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学生独立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那么,让学生离开老师的引导独立的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是不现实的,也偏离了新课标的真正内涵和正确轨道。有人会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是的,但却不能将“丰富多彩”无限的扩大,变成“答案是无限的”。“答案是无限的”本质上就是“无答案”。这样的结果又有何意义?
3要强调自能读书
3.1能有效地训练阅读技能。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是装在教师的心中。教学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教案设计去完成一篇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生得到的是教师制作的“现成饭”,一旦离开教师,学生恐怕就得“挨饿了”。
“自能读书”则是学生在教师是提示和指点下,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来实行阅读理解的自信悟,从而掌握一定的学法,而在自我劳动实践中悟出的结论、学到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则是最为管用的,切将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
3.2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反系讲解、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少慢差费,事倍功半。
“自能读书”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能大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因为,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变繁琐的“讲”和“问”为适时的“启”和“导”,变牵着学生走为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阅读变被动的“听”和“答”为主动的“读”和“思”,变少数学生发言表演为人人自觉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4把握好阅读课中“教”与“学”的力度
在课堂阅读教学上,特别是初中生这个特定群体背景下,学生只是有了一定的主体地位,而此时的教师逐渐由台前走向了幕后。因为教师“教”这个外因是要通过学生“学”这个内因而起作用。相反,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契机。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教师能够做的事、应该做的事仍然有很多很多。这些事比教师以教科书为蓝本,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教案照本宣科要复杂得多。我们要明确的是教师依旧是教的主体,是阅读过程中的主导。这里存在这一种教师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懂得创建课堂与生活的“超级链接”,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解决为何学语文、为谁学语文的问题,通过创新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透视现实社会生活,让学生明确学语文的实用性。建立课堂教学系统到社会生活系统两者之间的“超级链接”,把学校变成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小环境,把学生培养成谙熟事理、了解社会的新型社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