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源阁——这是淮北女书法家张冰的书斋号。虽说我没细问个中原由,直觉可能是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意吧。“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对艺术的追求。書斋取名“心源阁”也十分合意于文人居所的雅致和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也和张冰的外貌特征及她的言谈举止颇相一致。
  和她闲聊中,张冰谈到了她早年入门学习书法的经历。说起来,她的老师张仕冈、陈若海我都很熟识,而且张仕冈、陈若海又是师生关系,也是我敬重的师长、朋友。从创作上讲,他俩出道很早且风格纯正,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口碑都很好。对所有初入门径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师长的做派为人端正,恐怕要比通常意义上的单纯在艺术上指导更重要。从这一点上讲,张冰是幸运的。在不短的时间里,她从老师那儿获得了系统的书法知识和正确的进入书法殿堂的门径,并为她日后的书法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腾飞和传统文化的空前被重视,书法艺术也展现出勃勃生机,日新月异。各类书画展事趋于频繁,普及教育及专业出版物日见丰富。张冰自幼受家庭影响痴迷书画,真正涉猎书法艺术是在1995年走进大学校门,所学的是美术专业。在深入的学习中逐渐领悟到书法是国画的灵魂。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就是书画同源。国画创作用笔的点线的力度、质感,甚至画面的构成及创作的审美上与书法有着直接关联,不能游离于书法之外。书法不精的画家,从签名署款上亦可窥其功底一二。张冰暗下决心,写好书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她首先从唐楷入手,上追魏晋,学习小楷鼻祖钟繇以及二王的古朴、超逸、恬淡、平和;下继元明赵孟及文征明笔法的温润秀劲与灵动。临池不辍,心摹手追,与古人对话,感受先贤的笔墨情怀,游走在古人的碑与帖之中,
  近年来,张冰把主要精力用在对小楷临习与创作上。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须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能做到小字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大字的舒朗,故古人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张冰的小楷运笔圆润、娟秀、挺拔、整齐;笔画生动而有情致;能注重笔画与重心的配合,点欲尖而圆,挑欲尖而锐,弯欲内方而外圆,钩半曲半直。运笔灵活多变。尤其是整篇字,尽量笔笔不同,而又协调一致,一行字写出来,错落有致,行气自然贯串,望之如串串珍珠,神采飞扬。
  小楷更要重墨气,既要笔势沉稳,又要点画分明,骨血温润。做到“小字当如大字”写,小字当有大气象。在点画、使转、提按、调锋、藏锋、露锋都要精微细致,要多下功夫。当然,张冰在艺术上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当下作品感觉线条还是稍微纤弱了一些,可以参考一下右军的《乐毅论》和《黄庭经》,多参入临习唐人写经的意趣则更能率意灵动。好在张冰深知学书之路无止境,更能耐得住寂寞,在这条路上能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2017年初,张冰又投师李有来门下学习,望更上层搂!我们期待着。
  张 冰:毕业于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北市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淮北日报》编辑。
  书法作品入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画展、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国梦·劳动美”第三届全国职工书画作品展、安徽省首届精品楷书展、安徽省“我的沃土我的梦”书画展并获三等奖、安徽省青年书画展、“新闻传媒杯”全国美术书法大赛。
其他文献
我要去接一个人。  我把车停在机场出站口,仰靠着座位,一手搭在方向盘上,轻轻击着节拍,安静地等一个人。也许是一群人,比如我的家人。老人、孩子、妻子,提着大包小裹从出站口拥出来,我下车打开后备厢,把行李一一放进去,摆好,砰一声扣上。然后打开车门,让他们上车。为不影响后面的车,我要尽量干净利索、稳准狠、不拖泥带水。就算这样,后面的车还是忍不住鸣笛催促。我上车,打开空调,隔开外面的湿热,凉爽之气扑面而来
期刊
流淌的雨城  雨丝,雾中轻拂。  气韵,山色中缭绕。  细莺,润声,竹叶,  远村沉色中迷离。月桥  掠孤鹜潜行。人影恍惚萤火,  廊橋在灯影里徜徉。  窗棂里透出鱼盆的热气,  话音绰绰,嬉笑阵阵,  氤氲的缭绕让眉眼半遮,  细碎的琴音轻飘。  月眨着眼睛,心沉向波光。  角楼织出流彩,钟声古刹传出。  甜的气息 ,古木的沉味 ,  青石边溪流潺潺;  星空的曲线,流淌的雨城。玫瑰上的雨滴  
期刊
煤知道自己的黑  煤知道自己黑。那种烈火过后  只剩余烬的沉重的黑  世上,没有一种颜色  有它温暖的黑  它的黑只有大地才能掩藏  它的黑,只有烈火才能洗白  单纯的心思,只有挖煤人能懂  它黑,但它不恶毒  它黑,但它心里藏着火  在最冰冷,最难熬的日子  煤挺身而出,掏出内心的火焰  照亮挖煤人黝黑的脸庞  每当此时,挖煤人  和他的妻儿的脸上  就会漾起春水的波纹,一颗心  就像一块炉中无
期刊
小区里的麻雀叽叽喳喳站在枝头歌唱。住在这里十几年,第一次觉着它们的叫声这么动听,让我的心情也跟着欢快起来。今天就要去培训。一早上爸妈格外高兴,让我把要交的东西拿出来一件件检查一遍,总怕我落下什么。母亲絮絮叨叨告诉我已经是长期工了,以后的人生要靠自己了。我勉勉强强敷衍着母亲的话,可是内心里非常兴奋,马上就要成为和父亲一样有能力挣钱养家的煤矿工人了。  出小区坐上公交,回想着这半年来家里给办工作的经历
期刊
这时候,我看见煤  我逆向寻找,走出石头的路  野兽们回头走掉,风迎头遇见更大的风  这时候,我看见煤  一种人世间光明的事物,为我指点迷途  那里的时间,呈现海底深处的蓝色  进或者退,取决于它找到自己之前是否  刚刚从一片叶脉上离开  直到生命在一眼矿井下再次升起  我在潮湿的巷道里仰视——  一家老小,命悬一线的一粒星星之火倒 影  一个微小的世界在地面上旋转  中间有工友,有煤,有蜂蜜和云
期刊
憨憨的兄弟  有一群来自农村的轮转工兄弟  在钻机,承担很多工作  轮转工兄弟平时言语不多  可干起活来力气绝不吝啬  像一只沙漠中负重的骆驼  默默奋力向前,不偷懒不图闲  轮转工兄弟就怕打出废品井  因为只要井一废就得重干  等于这个月没挣钱  而挣不下钱回家的日子艰难  想想也对不起在家操持的媳妇  对不起六十多还要下地的爹娘  轮转工兄弟最盼望的是过年  这时工程已完钻机放假  大伙儿掖好
期刊
一  供销社北巷与主街垂直的向阳街角垒了一砖高的烧火台,墙边立一风箱,风箱与烧火台间砌了堵矮墙遮蔽风箱,以免火星溅到风箱上。空地上栽了两榆木桩,桩上横架铁管,像单杠。  这是铁匠铺的原始招牌。  几个捣蛋鬼吊在铁管上,像蜘蛛吊在蛛网上晃悠。榆木桩上蹴着的鸟儿歪头看,间或“啁啾”一叫,嘲笑他们笨拙;也像鼓励,用劲拉啊。  永生坐在杌子上拉风箱鼓风,风“呼呼”吹,烧火台炭火熊熊烧,火炭埋着铁块,上扣陶
期刊
路上的风景  离开五台县城好一阵了,还不知道下一站要去哪里。转眼就要到原平,要上高速了,几个人还在游移,到底去哪里啊?有一搭无一搭的,你问我,我问你,却又都不急不躁,任凭车轮在那里飞转。这情形,让我想起王宝乐队演绎的《在路上》,一条路/遥远又漫长……大概此时去哪里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几位好友终于相约成行,这就够了。  最后还是决定去河曲。就这样,成就了我的第二次河曲之行。  第一次去河曲已是十年前
期刊
不朽的城墙  一  我不否认五女山的突兀和雄伟,也赞叹于它悬崖绝壁间流溢出的险峻和奇秀;但更让我倾心的,却是这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千古智慧——人筑的城墙!  此刻,横在我面前的五女山人筑城墙,石面上层层“粘贴”的苔藓,呈斑驳的绒状植被形态,与石缝间蓬勃的野草构成了可以用“沧桑”和“厚重”来形容的景观带。  老实说,我并不具备考古的能力和水平。以数字叠加的方式,考量两千多年来这里究竟湮灭了世间多少的人
期刊
6月28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煤矿文化宣传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煤矿艺术节开幕式和文艺晚会《美丽新时代》在河北省开滦集团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原副会长赵岸青,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主席张波,应急管理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刘向东,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