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额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学生的全面成长成为众多一线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这种情况下,音乐学科的地位逐渐提升。对此,笔者在研究初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音乐的课外阅读及能力培养,主要从挖掘信息资源、布置小组作业和展开分层活动三个角度入手,展开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外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047
音乐学科教学要想在初中生的成长中发挥较高的效用,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外,还要引导他们学习一定的课外音乐知识,阅读许多优秀的音乐课外文章,这是因为音乐教材所能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初中生音乐素养培养的要求,要想学生获得全面成长,就需要加强对课外知识的学习,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对此,对初中音乐课外阅读教学方面展开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挖掘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信息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媒体进入课堂就已经开始,这为学生学习课外音乐知识提供了可能。这是因为网络信息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存功能、共享功能和检索功能,能在较高程度上做好初中音乐教学的拓展。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挖掘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譬如,在学习《保卫黄河》时,笔者除了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媒体,学习、欣赏这篇教材中的曲目外,还通过线上的方式,搜集了与黄河、抗日战争时期等有关的其他歌曲和故事,包括《黄河大合唱》、《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等歌曲以及他们的产生背景,诞生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包括词、曲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成就等,让学生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看了有关的视频、欣赏了相关音频,并让他们了解了这些拓展歌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又如,在学习《前门情思——大碗茶》时,笔者就让学生阅读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和分类,并让他们通过网络信息媒体,欣赏了河南豫剧、河北梆子、京剧等各类戏剧的经典曲目,并让他们阅读了这些经典分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演进,特别是这些曲目文化现代化趋向。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增加了他们对中华音乐知识的认知,还对他们音乐素养的提升大有助益。
二、布置小组作业,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特性,初中音乐课外教学活动的展开,不仅需要教师的助推,还需要学生发挥他们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以教材为基础,搜集初中音乐课外知识,展开有关的教学实践。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向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优化素养培养的目标。
譬如,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初中升高中的特殊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需要足够的鼓舞与激励,对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时,笔者就向学生布置了让如下的作业:收集具有鼓舞和励志性质或符合毕业季主题要求的歌曲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内容,制成小组作品,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给予人心的力量,增加自身音乐认知。这个过程中,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了《同桌的你》这一首歌曲,并搜集而来与该首歌曲有关的资料,包括诗歌的含义和同类歌曲在不同时代的代表与演进,其他小组还选择了《海阔天空》、《我相信》等歌曲……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音乐知识,受到音乐的鼓舞,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的全面成长颇有助力。
三、展开分层活动,提供针对指导
初中生学习事物的快慢不同、对外界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音乐基础不同等,导致他们在课外音乐教学中的表现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教学,对他们展开分层教学活动,分别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为他们的音乐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譬如,在学习完《黄土高坡》这一首歌后,笔者对了更好地开展音乐课外教学活动,就在课堂上,开展了“我对地方歌曲知多少”的主题活动,学生可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带地名的歌曲或者自己家乡的歌曲,并说一说与此有关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他们的表现,将学生分为文化素养姣好、一般和较差三个等级,并对此展开给出具体的阅读指导,第一等级的学生需要阅读国内外与地点相关的歌曲,了解他们背后的文化意義;第二等级的学生主要了解国内的地点歌曲和背后的文化;第三等级的学生主要研究家乡的歌曲和文化,并将这些东西整合起来,分享给其他学生阅读。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了解乡土情怀的歌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他们情感的育化和成长也颇有助推之效。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学在初中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难以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不仅要了解教材中的音乐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储备,通过挖掘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布置小组作业,培养阅读能力;展开分层活动,提供针对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的束缚,认知相关的课外音乐故事,掌握一些教材中涉及较少的音乐知识,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国军.从地方艺术资源进初中音乐课堂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岭南民间舞蹈为例[J].当代音乐,2019(05):164-166.
[2]田甜.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9(17):109-110.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外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047
音乐学科教学要想在初中生的成长中发挥较高的效用,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外,还要引导他们学习一定的课外音乐知识,阅读许多优秀的音乐课外文章,这是因为音乐教材所能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初中生音乐素养培养的要求,要想学生获得全面成长,就需要加强对课外知识的学习,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对此,对初中音乐课外阅读教学方面展开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挖掘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信息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媒体进入课堂就已经开始,这为学生学习课外音乐知识提供了可能。这是因为网络信息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储存功能、共享功能和检索功能,能在较高程度上做好初中音乐教学的拓展。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挖掘网络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譬如,在学习《保卫黄河》时,笔者除了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媒体,学习、欣赏这篇教材中的曲目外,还通过线上的方式,搜集了与黄河、抗日战争时期等有关的其他歌曲和故事,包括《黄河大合唱》、《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等歌曲以及他们的产生背景,诞生过程中发生的有趣故事,包括词、曲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成就等,让学生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看了有关的视频、欣赏了相关音频,并让他们了解了这些拓展歌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又如,在学习《前门情思——大碗茶》时,笔者就让学生阅读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和分类,并让他们通过网络信息媒体,欣赏了河南豫剧、河北梆子、京剧等各类戏剧的经典曲目,并让他们阅读了这些经典分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演进,特别是这些曲目文化现代化趋向。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增加了他们对中华音乐知识的认知,还对他们音乐素养的提升大有助益。
二、布置小组作业,培养阅读能力
学生具有强大的主观能动特性,初中音乐课外教学活动的展开,不仅需要教师的助推,还需要学生发挥他们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以教材为基础,搜集初中音乐课外知识,展开有关的教学实践。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向学生布置一定的作业,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优化素养培养的目标。
譬如,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初中升高中的特殊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需要足够的鼓舞与激励,对此,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时,笔者就向学生布置了让如下的作业:收集具有鼓舞和励志性质或符合毕业季主题要求的歌曲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内容,制成小组作品,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给予人心的力量,增加自身音乐认知。这个过程中,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了《同桌的你》这一首歌曲,并搜集而来与该首歌曲有关的资料,包括诗歌的含义和同类歌曲在不同时代的代表与演进,其他小组还选择了《海阔天空》、《我相信》等歌曲……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音乐知识,受到音乐的鼓舞,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他们的全面成长颇有助力。
三、展开分层活动,提供针对指导
初中生学习事物的快慢不同、对外界信息的敏感程度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音乐基础不同等,导致他们在课外音乐教学中的表现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教学,对他们展开分层教学活动,分别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为他们的音乐学习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譬如,在学习完《黄土高坡》这一首歌后,笔者对了更好地开展音乐课外教学活动,就在课堂上,开展了“我对地方歌曲知多少”的主题活动,学生可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带地名的歌曲或者自己家乡的歌曲,并说一说与此有关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他们的表现,将学生分为文化素养姣好、一般和较差三个等级,并对此展开给出具体的阅读指导,第一等级的学生需要阅读国内外与地点相关的歌曲,了解他们背后的文化意義;第二等级的学生主要了解国内的地点歌曲和背后的文化;第三等级的学生主要研究家乡的歌曲和文化,并将这些东西整合起来,分享给其他学生阅读。这样的教学对学生了解乡土情怀的歌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他们情感的育化和成长也颇有助推之效。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学在初中生的成长中发挥着难以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不仅要了解教材中的音乐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音乐储备,通过挖掘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布置小组作业,培养阅读能力;展开分层活动,提供针对指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跳出教材的束缚,认知相关的课外音乐故事,掌握一些教材中涉及较少的音乐知识,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曹国军.从地方艺术资源进初中音乐课堂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以岭南民间舞蹈为例[J].当代音乐,2019(05):164-166.
[2]田甜.初中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9(1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