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圭峰小学梁柏腾老师经过层层选拔,终于踏上广东省第六届小学语文素养大赛的舞台,他执教的《山中访友》获得了现场最多的掌声。作为这次比赛的备战成员,我们全程参与了抽签后的备课磨课。我们以为,学生课堂上精彩的生成,源于这节课真正回归语文,做到扎实有效:设定的教学目标切实(切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实施的教学方法务实(简要、实用、有效),制定的言语实践落实(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书、写字、思考)。在此,我们想借这一课例,谈谈我们对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理解。
一、备课构思
素养大赛的课堂教学只有30分钟,而抽课只是提前一天,实际备课时间就只有一个晚上。这堂课到底要教什么呢?如何让这30分钟的课堂教学既扎实有效,又有亮点呈现呢?这是我们抽课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这是一篇精美散文,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美不胜收。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用联想和想象,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但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到底如何取舍?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说:“语文课其实不是以理解感悟内容和思想情感为主要任务的课程,是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通过研读教材之后,市、区教研吴华杰老师指出:李汉荣先生把山中的一切都当成自己的朋友,并且在第五自然段中运用相同的句式,写出了山中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来,为了扎实有效地进行语用教学,我们不能“贪大求全”,一节课能够训练好一个句式,一课一得,踏踏实实,这应该就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接纳了两位教研员的意见,把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为教学重点,把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表达技巧,感受自然之美作为本课的难点突破,确定以第五自然段为范本,以“你好!(山中)的朋友,……”为教学线索,贯穿全文,教会学生用这种句式进行表达运用的训练。
确定了“教什么”后,现在要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基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况且文章句句含情,很适合朗读,所以在教法上以读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重点放在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山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表达——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读中领悟写作特点——采用第二人称写法,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读中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人文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教学环节上,我们这样设计:简介作者,读题导入——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访”字入题,整体感知——聚焦范本,品读独特感受——感受写法,体会诗意的表达——展开想象,仿写创作。整个设计力求环节简约,在课堂教学中点拨生成,相机深化。
二、观课有感
吴忠豪教授说,我们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还要重视知识方法的习得。这也正是我们这堂课的亮点所在。纵观全课,梁老师上得平实清新,扎实有效,智慧灵动,他是“顺学而导,以学定教”作为教学的主要策略,简化教学设计,突出核心目标——语言文字运用,以“你好!(山中)的朋友……”为教学线索,贯穿全文,教会学生用此句式进行表达运用,扎实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1. 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师的智慧点拨
梁老师虽然没有播音员般动听音色,但他的教学语言平实、自然,点拨评价恰到好处,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引导学生仿写环节,当学生思路滞塞,全班突然静下来,再没人举手时,梁老师先是环视了一周,然后停了一下,接着说:“同学们,或许当我们静下来想一想,从我们的笔端可能会流淌出更多优美的文字。下面,请同学们用我们这样的句式,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朋友,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一写吧。”好一个静下来想一想,笔端会流淌出更多优美的文字呀!学生听后立刻挥笔书写,诗意表达缓缓流泻笔端。在仿写后的汇报交流环节,梁老师的评价语言同样出彩:“看来你太谦虚了。这哪是在重复呢,这分明是再创作嘛!”这激励人心的话语是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纵观整堂课,真没有多余的一句话,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协调有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灵动丰满,处处闪现着智慧的语言和诗意的表达。
2. 要把金针度与人——课堂的方法习得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在“知”(理解),终点在“行”(运用),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本课在语言训练上很有层次的,首先引导学生直奔本堂课的中心段落第五自然段,随后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让学生回环往复地品读文本,多维度感受文本写作特色:在内容上写出了山中朋友的不同特点,在表达上运用了贴切的拟人修辞、整饬的排比句式来体现诗意的表达。接着落实到句式训练上,梁老师引导孩子提炼出来的文本句式“你好 !(山中)的朋友……”让学生迁移到课文其他段落的教学,从而“以点带面”理解了其他段落内容。
老师教学巧妙之处就是借助文本句式“你好!山中的朋友……”,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迁移学法,不但巩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达到句式运用的目的。最后梁老师还借助文本句式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自由表达,达到个性展现的目的。以上三个教学环节层层紧扣,较好地连接了理解文本和读写表达,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对于“你好 !(山中)的朋友……”这个句式的运用可以说举一反三,熟能生巧了,学生真正习得了方法。
3.红杏枝头春意闹——学生的个性表达
这堂课的精彩之处在于学生的个性表达上。在梁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思维喷薄,师生互动融洽,教学层层推进。那是因为梁老师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在课前解读文本深入,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为学生提供探索“未知”的时间与空间。其实,这堂课设计很简单,只是围绕着“你好 !(山中)的朋友……”这句话进行教学,真正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但是梁老师选准了语言训练的落脚点,让学生依托文本的表达句式“你好!山中的朋友……”进行大胆地想象和自由表达,学生就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也就有更多的精彩生成,从而体现了对学生的“实实在在促发展”。
课堂最后环节是学生个性创造的充分体现。其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事先作了全方位的预设,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随时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表现,才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从而使学生个性凸显,也使课堂精彩纷呈。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落实“语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视文本特点、学段目标和具体学情而定,筛选好“应教”的内容,教学目标要简练、集中,做到一课一得。我们认为:只要持之以恒,相信学生一定有所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必然有效了。
一、备课构思
素养大赛的课堂教学只有30分钟,而抽课只是提前一天,实际备课时间就只有一个晚上。这堂课到底要教什么呢?如何让这30分钟的课堂教学既扎实有效,又有亮点呈现呢?这是我们抽课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这是一篇精美散文,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美不胜收。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用联想和想象,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给人美的享受。但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到底如何取舍?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说:“语文课其实不是以理解感悟内容和思想情感为主要任务的课程,是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要目标的课程。”通过研读教材之后,市、区教研吴华杰老师指出:李汉荣先生把山中的一切都当成自己的朋友,并且在第五自然段中运用相同的句式,写出了山中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来,为了扎实有效地进行语用教学,我们不能“贪大求全”,一节课能够训练好一个句式,一课一得,踏踏实实,这应该就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接纳了两位教研员的意见,把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为教学重点,把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表达技巧,感受自然之美作为本课的难点突破,确定以第五自然段为范本,以“你好!(山中)的朋友,……”为教学线索,贯穿全文,教会学生用这种句式进行表达运用的训练。
确定了“教什么”后,现在要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基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况且文章句句含情,很适合朗读,所以在教法上以读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重点放在第五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山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表达——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读中领悟写作特点——采用第二人称写法,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读中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人文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教学环节上,我们这样设计:简介作者,读题导入——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访”字入题,整体感知——聚焦范本,品读独特感受——感受写法,体会诗意的表达——展开想象,仿写创作。整个设计力求环节简约,在课堂教学中点拨生成,相机深化。
二、观课有感
吴忠豪教授说,我们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还要重视知识方法的习得。这也正是我们这堂课的亮点所在。纵观全课,梁老师上得平实清新,扎实有效,智慧灵动,他是“顺学而导,以学定教”作为教学的主要策略,简化教学设计,突出核心目标——语言文字运用,以“你好!(山中)的朋友……”为教学线索,贯穿全文,教会学生用此句式进行表达运用,扎实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1. 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师的智慧点拨
梁老师虽然没有播音员般动听音色,但他的教学语言平实、自然,点拨评价恰到好处,很好地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引导学生仿写环节,当学生思路滞塞,全班突然静下来,再没人举手时,梁老师先是环视了一周,然后停了一下,接着说:“同学们,或许当我们静下来想一想,从我们的笔端可能会流淌出更多优美的文字。下面,请同学们用我们这样的句式,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朋友,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一写吧。”好一个静下来想一想,笔端会流淌出更多优美的文字呀!学生听后立刻挥笔书写,诗意表达缓缓流泻笔端。在仿写后的汇报交流环节,梁老师的评价语言同样出彩:“看来你太谦虚了。这哪是在重复呢,这分明是再创作嘛!”这激励人心的话语是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纵观整堂课,真没有多余的一句话,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协调有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变得灵动丰满,处处闪现着智慧的语言和诗意的表达。
2. 要把金针度与人——课堂的方法习得
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在“知”(理解),终点在“行”(运用),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本课在语言训练上很有层次的,首先引导学生直奔本堂课的中心段落第五自然段,随后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自由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让学生回环往复地品读文本,多维度感受文本写作特色:在内容上写出了山中朋友的不同特点,在表达上运用了贴切的拟人修辞、整饬的排比句式来体现诗意的表达。接着落实到句式训练上,梁老师引导孩子提炼出来的文本句式“你好 !(山中)的朋友……”让学生迁移到课文其他段落的教学,从而“以点带面”理解了其他段落内容。
老师教学巧妙之处就是借助文本句式“你好!山中的朋友……”,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迁移学法,不但巩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达到句式运用的目的。最后梁老师还借助文本句式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自由表达,达到个性展现的目的。以上三个教学环节层层紧扣,较好地连接了理解文本和读写表达,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对于“你好 !(山中)的朋友……”这个句式的运用可以说举一反三,熟能生巧了,学生真正习得了方法。
3.红杏枝头春意闹——学生的个性表达
这堂课的精彩之处在于学生的个性表达上。在梁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思维喷薄,师生互动融洽,教学层层推进。那是因为梁老师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在课前解读文本深入,以生为本,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为学生提供探索“未知”的时间与空间。其实,这堂课设计很简单,只是围绕着“你好 !(山中)的朋友……”这句话进行教学,真正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但是梁老师选准了语言训练的落脚点,让学生依托文本的表达句式“你好!山中的朋友……”进行大胆地想象和自由表达,学生就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也就有更多的精彩生成,从而体现了对学生的“实实在在促发展”。
课堂最后环节是学生个性创造的充分体现。其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事先作了全方位的预设,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随时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表现,才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从而使学生个性凸显,也使课堂精彩纷呈。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落实“语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视文本特点、学段目标和具体学情而定,筛选好“应教”的内容,教学目标要简练、集中,做到一课一得。我们认为:只要持之以恒,相信学生一定有所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必然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