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相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方式,切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方式;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127-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还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探究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充分地以个性的方式去探索、实践与感悟,形成掌握知识的技能。这是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任务来完成,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该引的引,该点的点。以往那种注入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和程式化,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语文成绩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他们只是处于听众的地位,即使有时能举手回答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因此,要破除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进程轨迹。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境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有所收益,提高素养。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点,记下疑难,写下感受,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让学生们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巧妙设问以激发学生好奇。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
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兴趣。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坚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赏的原则,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激励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引导学生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相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方式。切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主动,而且离开课堂,走向社会,也能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将产生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方式;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3-0127-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还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探究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调动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充分地以个性的方式去探索、实践与感悟,形成掌握知识的技能。这是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个专门的独立的任务来完成,当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来对待。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该引的引,该点的点。以往那种注入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沉闷和程式化,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语文成绩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他们只是处于听众的地位,即使有时能举手回答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因此,要破除急于求成,包办代替的做法,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的进程轨迹。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境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有所收益,提高素养。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点,记下疑难,写下感受,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让学生们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巧妙设问以激发学生好奇。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
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兴趣。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坚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赏的原则,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激励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引导学生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相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方式。切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主动,而且离开课堂,走向社会,也能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将产生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