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手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这使得教育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相关政策集中释放。站在时代新的起点上,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孩子成长的起点。”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未来,科学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十八大”报告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在政治局常委见面会上的讲话)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热词:科学发展 战略制定 政策环境 体制机制
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完成这一伟大的、革命性的历史使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教育信息化诸项工作都必须将育人目标与过程作为服务的根本,信息设施建设、内容建设、运行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与学生是育人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培养其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坚持教师在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其教育技术能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新的教学模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具体体现在,信息资源共享和区域信息化均衡发展,克服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期存在的地理区域之间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努力消除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配置重点要向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同时要优化教师、学生、管理者的资源配置,努力为学生学习、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更多的适用资源,提供更为广阔的网络学习空间和交互条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统一布局,科学规划本地区、本系统有关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等方面工作。坚持应用驱动的推进思路,按照十年规划的基本框架,分步实施国家与地区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泛在学习化社会大环境建设。为了教育信息化事业可持续发展,要合理引导和分配硬件、软件、潜件的资金投入,特别对一些已具备一定硬件环境的地区和学校,不仅是填平补齐即可,关键是应用。为保证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开发与供给,各地还要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机制。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家庭、学习者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案 例
“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43个字提出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性工程。可以说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浓缩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有关当前建设工作的重点。
建设“三通两平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信息化装备、技术应用于教育,既是物质条件的革新,更是教育教学的革命。一定要把学习者为中心摆在第一位。要始终围绕人的学习需求,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科学、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要摆正学与教的位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技术是中介。要通过资源倾斜的方式缩小数字鸿沟。要高度重视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不盲目追求设备的升级换代。
宽带网络校校通重在打好基础。教育信息化必须要搞校校通,这是基本条件。要借助社会企业的力量加快宽带进校工作。工作的重点是在学校内建立可持续的运行维护机制,经费要有保证。目前一些学校探索的网络维护服务外包机制,很有价值,值得研究推广。
优质资源班班通重在资源共享与应用。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常规多媒体教室教学是我国今后教学的基本方式,目前最重要的是提供适合应用的课程、课件及相关资源。这可以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在师资不足,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开齐各门课程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师资水平提高问题,推动优质资源在全国快速共享,帮助更多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是当前为现代课堂提供资源的三种基本样式。随着国家资源云平台的建设,优质资源的供应渠道将越来越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重在创新教与学模式。为师生建立个人学习空间,是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国家的目标是用五年时间使所有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重点是推进中小学教师教研空间建设,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努力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网络环境下,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与教双方的交互将学习带入新的天地,新的教与学模式正在颠覆传统教学样式。目前这样的案例国外与国内都在涌现。
两大平台重在提供公共服务。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教育信息化两大支柱。资源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目前采用的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中央电化教育馆以及各地电化教育馆承担资源云平台建设任务。一个面向广大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云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云技术与新的信息化服务体系的结合将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微评论:
明志教育田功金: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为未来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教育信息化分散、贯穿于各业务部门之中,这不仅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难以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多方资源,而且难以建立起现代化、整体化的教育信息系统。从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入手,建立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强有力体制和机制,不仅是突破这一“瓶颈”、打破现行体制条块分割壁垒阻力的最小之路径,而且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教育信息化为纽带,整合信息资源,协调各方关系,建造一座共享信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由此加速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在深化改革中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十八大”报告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在政治局常委见面会上的讲话)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全面部署、加快实施,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热词:科学发展 战略制定 政策环境 体制机制
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完成这一伟大的、革命性的历史使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教育信息化诸项工作都必须将育人目标与过程作为服务的根本,信息设施建设、内容建设、运行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与学生是育人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培养其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要坚持教师在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其教育技术能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新的教学模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的基本方法。具体体现在,信息资源共享和区域信息化均衡发展,克服教育信息化发展前期存在的地理区域之间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努力消除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配置重点要向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同时要优化教师、学生、管理者的资源配置,努力为学生学习、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更多的适用资源,提供更为广阔的网络学习空间和交互条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统一布局,科学规划本地区、本系统有关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等方面工作。坚持应用驱动的推进思路,按照十年规划的基本框架,分步实施国家与地区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泛在学习化社会大环境建设。为了教育信息化事业可持续发展,要合理引导和分配硬件、软件、潜件的资金投入,特别对一些已具备一定硬件环境的地区和学校,不仅是填平补齐即可,关键是应用。为保证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开发与供给,各地还要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的教育资源的市场化开发机制。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家庭、学习者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案 例
“三通两平台”,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这43个字提出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性工程。可以说是用最通俗的语言,浓缩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有关当前建设工作的重点。
建设“三通两平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信息化装备、技术应用于教育,既是物质条件的革新,更是教育教学的革命。一定要把学习者为中心摆在第一位。要始终围绕人的学习需求,培养人的最终目的是科学、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要摆正学与教的位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技术是中介。要通过资源倾斜的方式缩小数字鸿沟。要高度重视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不盲目追求设备的升级换代。
宽带网络校校通重在打好基础。教育信息化必须要搞校校通,这是基本条件。要借助社会企业的力量加快宽带进校工作。工作的重点是在学校内建立可持续的运行维护机制,经费要有保证。目前一些学校探索的网络维护服务外包机制,很有价值,值得研究推广。
优质资源班班通重在资源共享与应用。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常规多媒体教室教学是我国今后教学的基本方式,目前最重要的是提供适合应用的课程、课件及相关资源。这可以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在师资不足,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开齐各门课程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师资水平提高问题,推动优质资源在全国快速共享,帮助更多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是当前为现代课堂提供资源的三种基本样式。随着国家资源云平台的建设,优质资源的供应渠道将越来越多。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重在创新教与学模式。为师生建立个人学习空间,是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方向。国家的目标是用五年时间使所有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重点是推进中小学教师教研空间建设,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努力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网络环境下,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与教双方的交互将学习带入新的天地,新的教与学模式正在颠覆传统教学样式。目前这样的案例国外与国内都在涌现。
两大平台重在提供公共服务。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是教育信息化两大支柱。资源平台作为最重要的载体,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汇聚共享。目前采用的云计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实现集约共享。中央电化教育馆以及各地电化教育馆承担资源云平台建设任务。一个面向广大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云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云技术与新的信息化服务体系的结合将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微评论:
明志教育田功金: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为未来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教育信息化分散、贯穿于各业务部门之中,这不仅导致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中难以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多方资源,而且难以建立起现代化、整体化的教育信息系统。从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入手,建立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强有力体制和机制,不仅是突破这一“瓶颈”、打破现行体制条块分割壁垒阻力的最小之路径,而且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教育信息化为纽带,整合信息资源,协调各方关系,建造一座共享信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由此加速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在深化改革中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