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振声1931年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农村,他13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人带着4个孩子,日子愈发艰难。李振声在哥哥的资助下读到高中二年级,便再也无力支撑,只得辍学。此后他只身来到济南,忽然有一天在大街上看到了山东农学院的招生启事,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考,结果既聪明又好学的他顺利得中。从此,他开始了与小麦亲密接触的一生。
当时的中国北方,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梦,那就是天天都能吃上白面。这在今天看来分外平常的理想,在当时却只是一个奢望。人们那时的主食主要是玉米、土豆等,相比之下,小麦单产低,容易遭受病害。1956年,黄河流域流行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小麦病害叫条锈病,使小麦每亩减产20%到30%,整个黄河流域就减产一百多亿斤,李振声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自己对小麦的研究。
李振声选择了一种在当时很多人都不敢轻易涉及的“远缘杂交”这个研究方向,具体做法就是用小麦和一种具有很强抗病虫害能力的牧草进行杂交试验,因为牧草和小麦不是同一种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所以这种杂交被称作“远缘杂交”试验。
这个试验一做就是20年,这段时间成为李振声生命中最为辛苦的时间。草与小麦的相差很大,这两个杂交起来有许多困难:第一,不容易杂交成功。第二,杂交成功以后,杂种后代是不育的,就像驴和马杂交以后产生了骡子,骡子是不能下骡子的,但是它可以干活。第三,特性差异很大,杂种分离得形形色色、各种各样,而且很不容易稳定,这样就是需要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来培育种子。
其实,我们现在种植的普通小麦是由三种野生植物经过两次远缘杂交,经历了9000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才形成的。9000年之前,在中东地区古墓里边挖出来的,只有一粒小麦,这个叫一粒小麦,并不是说整个穗子只结一粒种子,而是一个小穗上只结一粒种子,这个时候产量很低。9000年以后,这种小麦遇到了一棵田间杂草,叫作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发生了天然杂交,使得一粒小麦就变成了二粒小麦,一个小穗上长两粒种子。加上草的特性,小麦产量随之增高了。可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时候,二粒小麦又和另外一个山羊草相遇,进行了第二次远缘杂交。这次,小麦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面粉能够发起来,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能够吃到的馒头、面包,这个发面基因就是小麦的第二个衍生亲本叫粗山羊草的贡献的。如此说来,我们要感谢小草,如果没有小草,我们今天就不可能有馒头吃,有面包吃。
1956年,正在西北工作的李振声通过对12种牧草和小麦杂交的试验,最终选择了长穗偃麦草小麦进行杂交。杂交后叫“小偃6号”的植物,还是小麦,但是把偃麦草的抗病性和很广泛的适应性转移到小麦里边来了,小偃6号就具有很多优点:抗病能力很强,产量高、品质好,大馒头蒸出来非常白,面条做出来特别有劲。到80年代末,李振声用20年时间培育出来的杂交小麦——小偃6号终于大获成功,也就是这个小偃6号,使我国的小麦产量累计增产60亿斤。
数十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经根据中国人口数量的巨大增长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的急剧下降,提出过一个“谁来养活中国”问题,让国人倍感耻辱;而在2005年4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圆桌会议上,李振声以《谁来养活中国——自己养活自己》为题作报告,直接回答了布朗的这个提问:“中国人能自己养活自己!”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粮食是南米北面,南边以大米为主,北边以面食为主,就在袁隆平先生不断钻研超级稻时,遥相呼应的北方大地上,一位76岁的李振声先生亦在超级麦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南袁北李”,中国农业在世界跳板上必将一跃而起。
编辑/孙栎栎
当时的中国北方,很多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梦,那就是天天都能吃上白面。这在今天看来分外平常的理想,在当时却只是一个奢望。人们那时的主食主要是玉米、土豆等,相比之下,小麦单产低,容易遭受病害。1956年,黄河流域流行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小麦病害叫条锈病,使小麦每亩减产20%到30%,整个黄河流域就减产一百多亿斤,李振声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了自己对小麦的研究。
李振声选择了一种在当时很多人都不敢轻易涉及的“远缘杂交”这个研究方向,具体做法就是用小麦和一种具有很强抗病虫害能力的牧草进行杂交试验,因为牧草和小麦不是同一种植物,亲缘关系较远,所以这种杂交被称作“远缘杂交”试验。
这个试验一做就是20年,这段时间成为李振声生命中最为辛苦的时间。草与小麦的相差很大,这两个杂交起来有许多困难:第一,不容易杂交成功。第二,杂交成功以后,杂种后代是不育的,就像驴和马杂交以后产生了骡子,骡子是不能下骡子的,但是它可以干活。第三,特性差异很大,杂种分离得形形色色、各种各样,而且很不容易稳定,这样就是需要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来培育种子。
其实,我们现在种植的普通小麦是由三种野生植物经过两次远缘杂交,经历了9000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才形成的。9000年之前,在中东地区古墓里边挖出来的,只有一粒小麦,这个叫一粒小麦,并不是说整个穗子只结一粒种子,而是一个小穗上只结一粒种子,这个时候产量很低。9000年以后,这种小麦遇到了一棵田间杂草,叫作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发生了天然杂交,使得一粒小麦就变成了二粒小麦,一个小穗上长两粒种子。加上草的特性,小麦产量随之增高了。可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时候,二粒小麦又和另外一个山羊草相遇,进行了第二次远缘杂交。这次,小麦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而且面粉能够发起来,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能够吃到的馒头、面包,这个发面基因就是小麦的第二个衍生亲本叫粗山羊草的贡献的。如此说来,我们要感谢小草,如果没有小草,我们今天就不可能有馒头吃,有面包吃。
1956年,正在西北工作的李振声通过对12种牧草和小麦杂交的试验,最终选择了长穗偃麦草小麦进行杂交。杂交后叫“小偃6号”的植物,还是小麦,但是把偃麦草的抗病性和很广泛的适应性转移到小麦里边来了,小偃6号就具有很多优点:抗病能力很强,产量高、品质好,大馒头蒸出来非常白,面条做出来特别有劲。到80年代末,李振声用20年时间培育出来的杂交小麦——小偃6号终于大获成功,也就是这个小偃6号,使我国的小麦产量累计增产60亿斤。
数十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经根据中国人口数量的巨大增长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的急剧下降,提出过一个“谁来养活中国”问题,让国人倍感耻辱;而在2005年4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和平崛起与亚洲的新角色”圆桌会议上,李振声以《谁来养活中国——自己养活自己》为题作报告,直接回答了布朗的这个提问:“中国人能自己养活自己!”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粮食是南米北面,南边以大米为主,北边以面食为主,就在袁隆平先生不断钻研超级稻时,遥相呼应的北方大地上,一位76岁的李振声先生亦在超级麦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南袁北李”,中国农业在世界跳板上必将一跃而起。
编辑/孙栎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