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金臀观”及其他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bo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官打无羞,父打无忧。官一般都打哪?老戏里我们见过,在公堂上被判“重打五十大板”时,犯人都是被打臀部,而不是打手、脚、胸或背部。隋唐时有五刑,分为死、流、徒、杖、笞。其中笞刑是最轻的,是以竹板或小荆条抽打背部或臀部,自十下至五十下,分为五等。笞刑虽最轻却隐藏危机,鞭背有可能将犯人误打致伤残或死亡。在《新唐书·刑法志》上载:“太宗尝览《明堂针灸图》,见人之五藏皆近背,针灸失所,则其害致死,叹曰:‘夫箠者,五刑之轻;死者,人之所重。安得犯至轻之刑而或致死?’遂诏罪人无得鞭背。”唐太宗看了《明堂针灸图》,发现人体的胸、背部是五脏经脉穴道集中之处,而臀部穴位则较少。因此,仁厚的唐太宗为避免打死罪犯,就下令衙门中只可打臀部,不可以打胸、背部。可到了清朝的郑板桥却不想打犯人的屁股了,他认为打背还好些,他是怎么想的呢?
  2007年19期的《读者》上发表了署名“丁蔚文”的书画短评,文章中提到,“板桥好男色,他狎童纳宠,‘不废声色,所得润笔钱随手辄尽’”。“板桥没廉耻地自称:‘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还发牢骚说那些小家伙都是看上了他的钱。”文章中还提到,板桥希望将大清法律中的“鞭打屁股”改为“鞭背”,是因为其“爱护金臀者”。
  该文同时还提到他花钱买官、做官乱来等等。这些完全颠覆了郑板桥的形象,看到这篇评论后,扬州不少市民与学者反响强烈,丁家桐、韦明铧、刘方明等扬州学者认为《读者》对郑板桥的评价片面极端,许多观点没有足够证据。(2007年9月21日《扬州时报》第A3版《郑板桥被恶搞成“同性恋”)
  该报记者还说他在网络搜索引擎输入“郑板桥同性恋”,竟然找出相关网页上的文章有一万九千三百篇之多。不过,记者注意的大多文章是个人博客和论坛里的一些议论,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让人十分信服的证据。虽然有不少网友举例证明郑板桥“好男色”,但例子来处大多十分含糊。但我们从上面三位专家的言谈中,可以发现他们都没有断然否定郑板桥是同性恋,他们中有的人有些资料应该是看过的,却都在尽力为这位大艺术家、清官尊者避讳,原因何在?
  《读者》中“丁蔚文”的书画短评文章中提到,“板桥没廉耻地自称:‘好色,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的引文,可以从巴蜀书社1997年版的《郑板桥文集》中找到。此句之后,郑板桥写道:“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尔。有一言干与外政,即叱去之,未尝为所迷惑。”这其中,“余桃口齿”典出《韩非子·说难》:卫国国王卫灵公特爱一位叫弥子瑕的美男子,一天夜里,弥子瑕听说母亲病了,便偷驾卫灵公的车子,去看望他的母亲。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国王的车子,是要被砍掉双腿的。但卫灵公知道弥子瑕偷驾他的车子后,不但没有处罚,反而称赞他是个孝子,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还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在果园中游玩,弥子瑕吃到一个极为香甜的桃子,便把剩下的一半留给国王,卫灵公竟然不顾君臣礼统,甘吃余桃,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但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得罪了卫灵公,此时的卫灵公则说:“就是那个曾偷驾我的车子,还曾让我吃他的半个余桃的家伙呀!”弥子瑕的同一行为,“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是故,后来的同性恋者,被视为“余桃之癖”。
  郑板桥表白自己的同性恋人不会干预外政,自己不为迷惑,一方面,可见他的这些恋人不是“露水夫妻”、“一夜情”的人,而是长时间相处的“外舍”了。那时的“男风”或曰“南风”,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士大夫、富商一方面“押优蓄童”,一方面也娶妻纳妾。对这一种双性恋并举的局面,当时人是不会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清代著名学者赵翼认为,其时歌郎、优伶(同性恋被玩弄对象)的作用,是不亚于女性的“贤内助”的,其诗曰:“从此鸡鸣内助功,不属中闺属外舍。”郑板桥在其《止足》诗中也写道:“年过五十,得免孩埋。情怡虑淡,岁月方来。时时作画,乱石秋苔。时时作诗,写乐鸣哀。闺中少妇,好乐无猜。花下青童,慧黠适怀。”(《郑板桥文集·诗钞》)右拥少妇,左揽青童,他郑板桥好不惬意悠然。
  另一方面,郑板桥虽然表明了他的同性恋立场,但也怕人说他惑于男色,影响为官执政。虽然郑板桥曾说“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但同性恋毕竟有违当时社会主流道德,同志之风毕竟不是太过名誉的事儿。当了官的郑板桥自然也不得不在自己的书中有所藏掖。我们来看看他的两首诗词:
  写得非常卿卿我我的《赠裙郎》:“韵远情亲,眉梢有话,舌底生春。把酒相偎,劝还复劝,温又重温。柳条江上鲜新,有何限莺儿唤人。莺自多情,燕还多态,我只卿卿。”
  写得雅训一点的调寄《柳梢青》:“意暖情亲,眉梢有话,舌底生春。把酒偎人,斟又重斟,温又重温。江南二月青青,踏芳草王孙暗惊。走马燕台,攀花禁苑,壮志逡巡。”
  那么郑板桥是否真的就如他所说“未尝为所迷惑”呢?乾嘉年间的曾衍东于其《小豆棚》中描述了郑板桥在山东做县令时与一个小皂隶的同性恋关系:“郑素有余桃癖。一日听事,见阶下一小皂隶执板遥立,带红牙帽,面白衣黑,颇觉动人,遂见爱嬖。有友戏问曰:‘侮人者要恒受侮于人。使其行反噬之谋,倒戈而相向焉,何以御之?’郑曰:‘斯受之耳,亦未必其血流漂杵也。’其书室一联最可笑,云:‘诗酒图书画,银钱屁股’(后郑因故失官,当他去县之日),止用驴子三头。其一板桥自乘,其一驮两书夹板,其一则小皂隶而娈童者,骑以前导。”
  谈到郑板桥的屁股观,我们从清代的另一个著名的同性恋者、大文学家袁枚的《随园诗话》卷九中的一段文字可以找到一点端倪:
  
  兴化郑板桥作宰山东,与余从未识面。有误传余死者,板桥大哭,以足蹋地,余闻而感焉。后廿年,与余相见于卢雅雨席间。板桥言“天下虽大,人才屈指不过数人”。余故赠诗云:“闻死误抛千点泪,论才不觉九州宽。”板桥多外宠,尝言欲改律文笞臀为笞背,闻者笑之。
  
  这还真不是道听途说的,更有郑板桥自己的一段奇文为证:
  
  刑律中之笞臀,实属不通之极。人身上用刑之处亦多,何必定要责打此处。设遇儿者美如子都,细肌丰肉,堆雪之臀,肥鹅之股,而以毛竹板加诸其上,其何忍乎?岂非大杀风景乎!夫堆雪之臀、肥鹅之股,为全身最佳最美之处,我见犹怜,此心何忍!今因犯法之故,以最佳最美可怜这地位,迎受此无情之毛竹大板,焚琴煮鹤,如何惨怛?见此而不动心怜惜者,木石人也。女人之两只乳,男子则两片臀,同为物之最可爱者。人无端而犯法,其臀则未尝犯法,乃执法者不问青黄皂白,动辄当堂吆喝,以笞臀为刑罚之第一声,此理实不可解。我又不知当初之制定刑律者,果何恶于人之臀,惩罚时东也不打,西也不打,偏欲笞其无辜之臀也。臀若有口,自当呼冤叫屈。昔宰范县时,有一美男儿赌被捉,问治何罪,按律须责四十大板,当堂打放。余谓刑罚太重,曷不易之?吏对不可。余无奈坐堂,但闻一声呼喝,其人之臀已褪露于案前,洁如玉,白如雪,丰隆而可怜,笞责告终,几至泪下。人身上何处可打,而必打此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足下尝谓犯法妇女之掴颊掌嘴,最为可怜可痛。桃腮樱口,岂是受刑之所在乎?板桥则谓男子笞臀,尤可痛惜。圣朝教薄税,若改笞臀为笞背,当为天下男子馨香而祝之!〔1〕
  
  郑板桥和他同时代的很多男人一样,把男人的屁股当做一种美好的东西肆行享用。说到底,用“玩弄”一词概括其行,也不是诬蔑。其实,为尊者避讳他自己本不想避讳的事,也不见得是对尊者的真尊敬。尊者活在他自己的时空中,我们打扮历史,为尊者涂脂抹粉,是对历史真实的漠视,对尊者的不尊。再说,尊者之行,不见得都是堕落,至少,今天的我们已经懂得,同性恋是一种应当尊重的人性选择的自由。王小波在其《有关同性恋的伦理问题》一文中写道:
  
  做科学研究时应该价值中立,但是作为一个一般人,就不能回避价值判断。作为一个研究者,可以回避同性恋道德不道德这类问题,但作一个一般人就不能回避。应该承认,这个问题曾经使我相当地困惑,但是现在我就不再困惑。假定有个人爱一个同性,那个人又爱他,那么此二人之间发生性关系,简直就是不可避免的。不可避免、又不伤害别人的事,谈不上不道德。有些同性恋伴侣也会有很深、很长久的关系。假如他们想要做爱的话,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反对他们。我总觉得长期、固定、有感情的性关系应该得到尊重。这和尊重婚姻是一个道理。
  
  历史上迫害同性恋者最力者,或则不明事理,或则十分偏执——我指的是中世纪的某些天主教士和纳粹分子——中国历史上没有迫害同性恋的例子,这可能说明我们的祖先既明事理,又不十分偏执,这种好传统应该发扬光大。我认为社会应该给同性恋者一种保障,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举例来说,假如有一对同性恋者要结婚,我就看不出有什么不可以〔2〕。
  
  郑板桥在其《赠范县旧胥》诗的后记中,曾提及“兄弟婚姻”的事儿。该诗是他离开范县数年后,在潍县令的任上写的:“范县民情有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望人安与岁丰。”诗的后记说:“旧胥来索书,为作十纸,此其末幅也。感而赋诗,不觉出涕。罢官后,当移家于范,约为兄弟婚姻。板桥郑燮。”这位“索书”而来的旧胥,是不是奔着郑板桥的金币而来呢?郑板桥出手“为作十纸”就是金币。但这样一位“索书”而来的旧胥,如果想干预郑板桥的政务,是不是会被他“即叱去之”呢?我们不得而知。
  郑板桥在范县确实曾有一位非同寻常的老部下,这在他的题为《县中小皂隶,有似故仆王凤者,每见之黯然》诗中,有情感的表露:
  
  喝道前行忽掉头,风情疑是旧从游。
  问渠了得三生恨,细雨空斋好说愁。
  
  口辅依然性亦温,差他吮笔墨花痕。
  可怜三载浑无梦,今日舆前远近魂。
  
  小印青田寸许长,抄书留得旧文章。
  纵然面上三分似,岂有胸中百卷藏。
  
  乍见心惊意便亲,高飞远鹤来依人。
  楚王幽梦年年断,错把衣冠任旧臣。
  
  “故仆王凤”是郑板桥的同性恋对象,这是毫无疑问的。他“能诵《北征》(杜甫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连昌宫词》(元稹长篇叙事诗)、《汉末焦仲卿妻作》,不幸早夭,李复堂、潘桐冈(郑板桥好友)皆为堕泪”。失去王凤,板桥的朋友都为他落泪,板桥之伤心,何复多言?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郑板桥与范县诗文趣事》(李自存、贾璐辑注)中,“兄弟婚姻”的注释为:“兄弟:指亲戚。婚姻:亲家。这儿指结为亲戚。”“兄弟婚姻”被解释为“结为亲戚”,要结的是什么“亲戚”,语焉不详。
  “这儿的‘约为兄弟婚姻’,可以解读为约为儿女亲家,即父母给孩子定亲。但这样的表述,在古代是不多见的。”中州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小方先生说,“也可能暗含有别的什么意思。就是说,它是郑板桥‘创造’的一个新词儿,但现在,我们还难以对其进行确切的解读。”郑板桥是同性恋者,他的“兄弟婚姻”,安能让人相信这是为儿女订婚呢?是否就是我们现在一些社会学家讨论的断臂之爱的延续“愿景”——“同性恋婚姻的立法”诉求呢?这份“约为兄弟婚姻”的约定,旧胥没有拿走,遗落在潍县,现存潍坊图书馆。
  我们大略知道了郑板桥对“兄弟婚姻”的态度,但是他对“姐妹婚姻”的态度则不得而知,但他对僧尼之爱表现出来的大宽容,还是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的。郑板桥的《判潍县僧尼还俗完婚》,写的是一则轰动潍县的风流故事。面对板桥之判,假道学说郑板桥不成体统,开明者称赞其人情通达,此事一时间流布山东,闹得沸沸扬扬。“邑(潍县)之崇仁寺与大悲庵相对,有寺僧私尼,为地邻(附近百姓)觉,缚之官。郑见僧尼年齿相若,令其还俗,配为夫妇。有诗云:‘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波寂,此后敲门月影遥。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年郑板桥。’”
  郑板桥就是郑板桥,我们爱他的艺术就行了。他的“怪”,他的生理心理的偏好,他的浸透到灵魂的“爱”是他自己的选择,与我们何干?避讳,也许是我们有要靠他“吃饭”的私罢!
  
  注释:
  〔1〕《与豸青山人》,见《郑板桥文集》,巴蜀书社1997年版,第99~100页。
  〔2〕见《王小波文集》第四卷,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如何尽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进行的一些思考与实践进行概括和总结,希望能够形成一些有益的成果。  【关键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构建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发展基金课题资助课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浅探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平面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们将中国的民族元素添加到设计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中国民族元素与国际潮流相结合,创新了平面艺术设计。本文就平面艺术设计中的中国民族元素与国际潮流的融合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民族元素;平面艺术设计;国际潮流;融合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之间有各自独特的民族元素,不同的民
心理与思想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人才,其心理与思想状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
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中运用比较法既符合教材特点,又适应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理应加强比较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但是,任何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本文试
【摘要】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设计实施它,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十分关键。本文就以思品学科为例,简单谈了几点课堂上需要注意的提问技巧。  【关键词】思品学科 课堂教学 提问技巧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67-01  常言道: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会教,还要会导。怎样导呢?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
《充气娃娃之恋》这部电影被大众熟悉并喜爱,众多心理学专业人士也对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就有了多种理论被用来解析其剧情.本文试图从幻想与现实的角度对拉斯的心理发展
期刊
目的挖掘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处方用药规律,阐述吕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学术思路及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吕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门诊处方140首,应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进
我们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事前难以预料的特殊问题,从而干扰教学的正常进行,妥善解决这些突发事件可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教
明朝历史上最荒诞的皇帝明武宗纵情声色,不到三十岁便一命呜呼,却未留下任何子嗣。按明朝祖制,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大统。这就是历史上的嘉靖帝。嘉靖刚即位便在追尊其已故生父兴献王朱佑杬一事上与廷臣们产生了矛盾,其后双方争执不下,直到嘉靖八年才画上句号。历史上把此次事件称作“大礼议”事件。  武宗是孝宗的独子,世宗是兴献王的独子。孝宗和兴献王都是宪宗朱见深的儿子,为同父异母兄弟。由于武宗无嗣,根据“兄终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