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包含于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之中,是一所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的情况下,加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文化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的“软实力”更为重要。高职院校要努力克服由于管理体制、发展环境、思想认识等因素导致的管理文化建设中的问题,积极构建有利于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紧紧围绕办学目标,落实制度创新,切实加强管理文化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管理文化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许志坚(1964- ),男,浙江杭州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审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与教学管理。(浙江衢州 32400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8-0043-02
  
  一、高职院校与管理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为主体的教育参与者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创造、积淀形成的,它以一所学校历代积淀传承的精神为内核,延伸、拓展表现在学校软件与硬件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①,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管理模式的哲学抽象,它主导着学校制度和物质条件变化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为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方面,是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的保证和基础。高职院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外在表现和延伸,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表征,它包括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环境卫生、图书、实验设备、纪念性标志等方面。在三种形式文化的内涵之中,隐含着另一种文化——管理文化。
  高职院校的管理文化通过管理层面以文化的形态影响校园文化的整体形成和发展,具体是以管理者持有的管理理念、现实中学校的管理制度及实践中的管理行为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它既包含管理者的思想和管理行为,也包含普通教职员工和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所持的观念及行为表现。管理文化不仅影响管理者和非管理者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还影响教育环境、教育效果,它以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行为养成等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教育感化作用。因此,深入研究和大力完善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对高职院校管理文化的建设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教育战线高水平地建设高职院校管理文化提供参考。
  在学校创建和发展中,需要通过管理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的培育,增强“软实力”。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十分迅速,自1998年成立第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来,截至2008年底,浙江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3所,已占高等院校总数的55%,与其他类型高校的招生数比例为1∶1。教育部2008年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人数已稳据高校招生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依法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程度的延伸和扩大,高职院校必然会形成学校之间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生就业率、办学特色、学校的知名度等“软实力”的竞争。加强高职院校的管理文化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的“软实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特色才有质量,才有优势。因此,学校要研究分析本校管理文化建设的现状、特点,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关的对策,以更好地促进本校管理文化建设。
  
  二、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短时间内的迅速发展,既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办学实体的积极参与。但高职院校的办学背景对学校的管理文化影响极大,决定了其管理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校办学基础问题导致管理文化转型难。浙江有15所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或职工大学升格而成的,这些学校较快地实现了办学层次的提升。但是这些学校的管理文化中有相当多的内容已经不合时宜,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他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雷同,教学上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重共性,轻个性,老师、领导喜欢听话的学生,重复自己的思维,没有形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土壤。事实证明,办学历史越久,其传统思维越强,管理文化转型就越难。
  2.办学时间短,缺乏管理文化的积淀。学校管理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沉淀。高职教育是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形式,浙江省第一所高职院校创办到现在也只有十年时间,在办学过程中,它虽然可以借鉴其他类型高校的经验,在管理文化建设方面少走弯路,但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定位、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其办学理念难以在短时期内形成,或者办学理念虽然清晰,但是运作并不理想。
  3.管理体制的因素导致管理理念偏差。浙江省高职院校办学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些主体有省属企业集团、地方政府或民营企业。院校的行政及管理人员由投资主体负责委派,这些人中不少来自非教育管理行政机关,有的管理者未从事过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人员结构因素容易造成高职院校行政色彩浓厚的问题。部分管理者价值取向发生扭曲,作风官僚化,甚至出现“官本位”问题。价值导向偏差,往往导致教师不安心搞教学,乐意追求行政职务。教师的思想观念也可能通过教书育人影响到学生。
  4.发展环境的因素导致轻视“软实力”提升。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正好赶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期,在这个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支持、参与高职院校建设的热情高涨,一座座崭新的校园拔地而起,学校的硬件建设成效显著。但是,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办学定位趋同、学科与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相同的问题,还有的学校缺乏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办法、鲜明的办学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形成的办学品牌等“软实力”的支撑,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学校受发展环境影响比较大,自身缺乏优质的管理文化。
  5.思想认识的问题导致文化建设中对管理文化的忽视。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在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品牌评比活动,促使高职院校急功近利地突击建设校园文化,对本校管理文化建设缺乏研究、规划和培育,疲于应付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有的学校主观上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急于建成本校的校园文化,但对管理文化建设缺乏战略思考;也有些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文娱活动或仅仅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忽视本质的东西,使校园文化建设缩小了其本来比较丰富的内涵,仅仅停留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上,忽视了校园文化中管理文化现象的存在和作用。
  
  三、加强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建设,要在构建有利于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形成特色。精神文化建设要突出在办学理念的创新上,体现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己任、以社会评价为标准等基本内涵上②。制度文化建设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激活各种办学要素。
  1.构建有利于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创新需要体制机制作保证。要改变现行高职院校“举办权、管理权、办学权合一”的体制,按照《高等教育法》,落实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促进高职院校自觉创新并践行办学理念。投资主体要改革管理人员特别是学校主要领导的管理任用方式,打通与其他类型高校人员交流的管道,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实行专家治校,改变高职院校行政色彩过浓的问题。浙江省有的高职院校采用聘请专家、教授管理学校,或担任顾问的方式,实现了先进管理理念的嫁接,促进管理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和教学中心的观念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全体师生员工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在管理中强调人的主体性,强调个体的价值。将尊重个体的需要和利益原则纳入管理意识之中,树立符合人性的管理理念,创设适应人性的工作环境③。管理中需要注重人的个性与潜能的发挥,同时也要讲究管理效益。应提倡严格管理和感情管理。严格管理是为了保障学校的发展和效益;感情管理是为了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强调教学中心地位就是从组织、制度、政策、经费等方面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所有的党政部门都要紧扣这一中心,学校一切工作要为教学服务,把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特色作为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要突出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收入分配要向教学一线倾斜,创新师资建设管理制度,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本,要切实落实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3.紧紧围绕办学目标,落实制度创新。制度是为实现设定的目标而制定的;制度建设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进行总结提炼,对业以形成的办学特色进行充分论证、确认和固化。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相对应,制度文化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应体现在提高办学质量上,探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有效培养形式,形成制度化教学管理模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管理制度建设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尊重学术权力,为教师、为学生服务,优化育人环境,倡导柔性管理,发挥正强化功能。
  4.形成管理文化的特色,增强学校活力。一所有生命力的高职院校首先应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等管理文化方面有创新④。要防止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与其他学校雷同,形成与其他学校的错位竞争,形成更具有专业化、个性化、超前化的专业特色。有特色的管理文化才有生命力,才是高职院校发展所需要的文化。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开放大学、日本的短期大学都不是一流大学,但却办得很有特色,很受社会和学生的欢迎。浙江有不少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在特色管理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浙江某高职院校为适应21世纪大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从2002年开始,就把学生的创业教育作为管理文化建设的内容加以认真规划,并积极实施,他们从日常宣传教育、课程设置、创业平台建设、制度保证等多方面入手,落实特色管理文化建设规划,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校已成为浙江省高职教育的亮点,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都作了介绍。事实证明,高职院校只要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就有竞争力。一所学校只有具备独特的管理文化,才能不断促进人才的成长,也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和育人环境。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和办学特色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管理文化的建设,形成一种充满活力、富有创新、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
  
  [注释]
  ①眭依凡.好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4(3):14.
  ②刘继平.高职院校“软实力”及其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08(2):52.
  ③季苹.学校管理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4.
  ④周学智.谈大学办学特色的文化内涵[J].中国高等教育,2008(17):50.
其他文献
[摘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明确学校、学生、企业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积极进行工学交替的实践,大胆创新,培养学生技能,为高职教育改革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学院提出实施工学交替应注意强化政府行为,实行高位推动;改革教师的培训及绩效管理机制;慎重选择合作企业;精心选配优秀教师领队;加倍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好学生人身保险等问题。实践证明,工学交替有利于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交
[摘要]文章从创意产业的大环境入手,思考创意产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分析了中国设计教育现状,并对设计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创意产业 设计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张鹏辉(1974- ),男,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讲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方向的研究。(河南许昌461000)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
长期以来,技工院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职业技能精湛的优秀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技工院校在招生、经费支持、基础建设等方面没能享受与教育部门主管的
中国与西方国家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截然不同,由此生发出迥然不同的两类国家模式.在中国式家国同构的拟血缘国家中,皇权、绅权与族权都是血缘群体共有制的产物.三者的同构性在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出现及其在视网膜领域的应用,是视网膜疾病的一次革命性举措。一些过去无法治疗或疗效不佳的视网膜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逐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教育机构积极地在中国寻求合作者,开展合作办学活动。但某些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政府的主导策
文艺学的边界问题背后潜伏着文学经典问题,并在当下语境中表征为"经典的焦虑",突出表明了当前对于文学经典问题的诸多误解.经典的价值和特性从一个侧面提供了文学、文艺学存
本文总结了轻质纯碱蒸汽加热煅烧炉传动齿轮副设计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对大齿圈如何防止产生变形以及产生变形后的处理方法,对国内同类产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弘扬唯心美德,深化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