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威胁产妇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及护理,避免因产后出血对产妇带来的危险。通过对在我科住院的37例产科出血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3%,其它原因如胎盘因素、软产道撕裂伤、产妇凝血功能障碍、DIC等也占一定比例。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 护理 干预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1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46-01
产后出血指的是经阴道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剖宫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笔者将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37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一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妇总1526人,发生产后出血者37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42%。年龄为21—39岁,平均23.6岁;其中初产妇24例,经产妇13例。分娩方式:剖宫产21例,顺产14例,子宫切除2例。
1.2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产后出血指的是经阴道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剖宫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出血量测量以容积法为主,辅以面积法(敷料血染面积10cm×10cm为10ml血)和目测法。
1.3 结果。产后出血量在500ml—4000ml,其中发生休克6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6例(占70.3%);胎盘因素6例(占16.2%);软产道损伤3例(占8.1%);其他2例(占5.4%)。
2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对策
2.1 产时出血的预防及对策。为防止产后出血,待胎盘娩出后,给予卡孕栓1mg(0.5mg/枚),舌下含服或肛塞;如发现出血,立即给予欣母沛1ml/250ug,子宫内注射,效果显著。
2.2 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产后出血好发于高危孕产妇,认真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选,并做好分娩前抢救准备工作,分娩期要加强分娩监护,注意产妇的休息和营养补充,与产妇多沟通,进行心理指导,排空膀胱,以避免产程延长、产妇衰竭等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h内,护理人员要加强产后2h的观察,及时发现及处理出血倾向对防治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产前、产时监护。尽可能提高孕产妇自身保健素质和技能。加强健康教育,定期产检,让孕产妇了解孕期相关知识,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定期随访并记录;产时加强对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观察。如产程、胎心、宫缩变化、宫口扩张情况、胎先露下降的位置;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准确收集测量产后出血量,如2小时阴道出血量超过200毫升,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对症处理。
2.4 产后出血的抢救。产后出血量多而急,产妇在短时间内即可出现休克,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进行抢救。
2.4.1 迅速以留置针建立双路径输液通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皮肤颜色等的变化。
2.4.2 一旦出现休克,助产人员应沉着镇定。快速输注平衡液,胶体液和血液,纠正低血压,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并做好产妇保暖、吸氧,严密观察病情,完善各项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详细作好各种记录。
2.4.3 按摩产妇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以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将子宫上推,右手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作均匀有节律的按摩。
2.4.4 保持外阴清洁,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2.4.5 稳定产妇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防止加重出血倾向。病情稳定后,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以利产后康复及婴儿成长。
2.5 介人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TAE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指导下,将可塑介入导管直接插到出血血管进行栓塞的技术,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过程虽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此项技术提高了少数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治愈成功率。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缓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或因难产、产妇体力哀竭、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过深、子宫膨胀过大、子宫壁有肌瘤等,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机能不良,而发生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也可发生大量出血;如果产妇患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也可引起产后出血;社会、心理因素也可引起产后出血,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以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孕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发现潜在的危险,及时予以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使孕产妇以最佳心理接受分娩。
3.2 做好产前、产时监测。加强围产期的护理,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有效的干预措施。产科护士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做好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官底高度、阴道流血量。
3.3 产后出血与孕产保健和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有一定关系。孕产妇保健水平越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越高,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宣传孕产妇保健知识和住院分娩的意义。
3.4 降低剖宫产率是必要手段。剖宫产后的患者,除子宫出血外尚有伤口出血,产后出血的危险更大,希望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实行,剖宫产率的下降,产后出血的发生也会减少。
3.5 护理体会。通过对37例产后出血的护理,我们体会到,防治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平时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应急应对能力,加强分娩期监护,正确诊断及时处理,确保产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3-205
[2] 刘晓丽.产科失血性休克综述[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8.7(1):27-30
[3] 赵惠君.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05-206
[4] 周邪隆.高危妊娠的监护与护理[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269—270
关键词:产后大出血 护理 干预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1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46-01
产后出血指的是经阴道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剖宫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笔者将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37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一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妇总1526人,发生产后出血者37例,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2.42%。年龄为21—39岁,平均23.6岁;其中初产妇24例,经产妇13例。分娩方式:剖宫产21例,顺产14例,子宫切除2例。
1.2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产后出血指的是经阴道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剖宫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出血量测量以容积法为主,辅以面积法(敷料血染面积10cm×10cm为10ml血)和目测法。
1.3 结果。产后出血量在500ml—4000ml,其中发生休克6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6例(占70.3%);胎盘因素6例(占16.2%);软产道损伤3例(占8.1%);其他2例(占5.4%)。
2 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对策
2.1 产时出血的预防及对策。为防止产后出血,待胎盘娩出后,给予卡孕栓1mg(0.5mg/枚),舌下含服或肛塞;如发现出血,立即给予欣母沛1ml/250ug,子宫内注射,效果显著。
2.2 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产后出血好发于高危孕产妇,认真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选,并做好分娩前抢救准备工作,分娩期要加强分娩监护,注意产妇的休息和营养补充,与产妇多沟通,进行心理指导,排空膀胱,以避免产程延长、产妇衰竭等导致产后子宫收缩乏力的因素。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h内,护理人员要加强产后2h的观察,及时发现及处理出血倾向对防治产后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产前、产时监护。尽可能提高孕产妇自身保健素质和技能。加强健康教育,定期产检,让孕产妇了解孕期相关知识,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定期随访并记录;产时加强对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的观察。如产程、胎心、宫缩变化、宫口扩张情况、胎先露下降的位置;注意保护会阴,防止软产道损伤;注意识别胎盘剥离征象,正确协助胎盘娩出,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娩出后认真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时缝合;准确收集测量产后出血量,如2小时阴道出血量超过200毫升,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对症处理。
2.4 产后出血的抢救。产后出血量多而急,产妇在短时间内即可出现休克,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进行抢救。
2.4.1 迅速以留置针建立双路径输液通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皮肤颜色等的变化。
2.4.2 一旦出现休克,助产人员应沉着镇定。快速输注平衡液,胶体液和血液,纠正低血压,在短时间内补足失血量,并做好产妇保暖、吸氧,严密观察病情,完善各项检查,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详细作好各种记录。
2.4.3 按摩产妇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以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将子宫上推,右手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作均匀有节律的按摩。
2.4.4 保持外阴清洁,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2.4.5 稳定产妇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防止加重出血倾向。病情稳定后,应加强营养,纠正贫血,以利产后康复及婴儿成长。
2.5 介人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TAE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的指导下,将可塑介入导管直接插到出血血管进行栓塞的技术,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过程虽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此项技术提高了少数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治愈成功率。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及社会、心理因素等。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子宫肌肉的强烈收缩使子宫壁上的血窦因受压而关闭,并使血流逐渐缓慢,而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产程延长,或因难产、产妇体力哀竭、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过深、子宫膨胀过大、子宫壁有肌瘤等,都可使子宫肌肉收缩机能不良,而发生产后出血;分娩过程中产道撕裂,也可发生大量出血;如果产妇患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也可引起产后出血;社会、心理因素也可引起产后出血,因此需要护理人员以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孕产妇建立良好的关系,发现潜在的危险,及时予以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使孕产妇以最佳心理接受分娩。
3.2 做好产前、产时监测。加强围产期的护理,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有效的干预措施。产科护士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做好病情观察,注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官底高度、阴道流血量。
3.3 产后出血与孕产保健和孕妇自我保健意识有一定关系。孕产妇保健水平越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越高,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宣传孕产妇保健知识和住院分娩的意义。
3.4 降低剖宫产率是必要手段。剖宫产后的患者,除子宫出血外尚有伤口出血,产后出血的危险更大,希望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实行,剖宫产率的下降,产后出血的发生也会减少。
3.5 护理体会。通过对37例产后出血的护理,我们体会到,防治产后出血,重在预防,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平时应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应急应对能力,加强分娩期监护,正确诊断及时处理,确保产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3-205
[2] 刘晓丽.产科失血性休克综述[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8.7(1):27-30
[3] 赵惠君.产科失血性休克的监测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05-206
[4] 周邪隆.高危妊娠的监护与护理[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