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中精神家园的构建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试从对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环境在幼儿品德教育过程中的现状及实践分析入手,探讨了其在幼儿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以及相互衔接的重要性。认为要做好幼儿德育工作,需要家庭、幼儿园乃至社会齐心协力,优势互补,协调行动,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纯净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幼儿;德育;精神家园;构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地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近年来,家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园德育工作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幼儿德育中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不良的“放任型”、“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
  关于孩子的教育,历来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表面上看是要在家庭内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抱着对孩子任其发展,甚至于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得孩子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处理。有的单亲家庭对孩子无力管教,使他们失去了家庭的温暖;或者有的家庭对孩子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了家庭的约束。造成孩子的任性、孤僻冷漠,以及对同伴产生攻击行为等。
  有些年轻的父母,自己还依然生活在其父母的“怀抱”中,于是把孩子移交给了自己的父母,让祖父母承担教育幼孙的重任,甚至出现六个家长一个孩子的教育形式。另一种典型的情况就是父母外出工作,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在老一辈的身上,出现了“留守儿童”。这样的孩子多数容易行成依赖、任性、爱哭闹的行为,而且由于祖辈的娇惯,多数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差。
  2.家长德育方法不当
  在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极端。一是过度娇宠。美国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认为,家长的关爱就是幼儿成长的维生素,缺他不可,过多无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十几岁的孩子不会洗手帕袜子,初中生在水沸时急得手足无措,大学生生活难以自理,恨不得把妈妈也带到学校里去......上述现象的发生皆因家长自小就对幼儿溺爱、娇宠,他们过度的关怀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机会。二是过度严厉。不少家长对幼儿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才”。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幼儿,常表现出较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懦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的手段,对付父母的惩罚与训斥,变得虚伪,失去童真。
  二、家庭教育、幼儿园德育的互补性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德育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针对幼儿个体,情感性和随意性较强,而幼儿园德育教育专业性更强,具有计划性。两者都有其优点,也有缺失,只有两者实现配合互补,幼儿才能实现健康成长。
  1.家庭教育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根据地”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社会化的目标首先是通过父母传递给孩子的,幼儿最先从父母那里获得最初生活经验,这对将来孩子获得道德观念、规范自我行为和塑造个性品质奠定了基础。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教材,是通过家长的一言一行来传递。幼儿的品德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它受家庭的影响特别明显。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只有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才能使幼儿和谐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幼儿园是幼儿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幼儿进入幼儿园,开始了真正进入“小社会”,师生关系和幼儿园的氛围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风气对幼儿园德育教育都起着很大的作用,途径是师生交往过过程中的直接教导,还有教育活动中幼儿自己主动的内化,最后是园内文化的间接熏陶。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是国家制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组织、有步骤、有检查、有评价,具有更正规、更科学、更系统的特点。幼儿园教育能够选择符合儿童特点的,能感染人的,生动的内容,将道理渗透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文学艺术作品中,通过具体的形象帮幼儿弄清是非,明白道理。影响和塑造幼儿的心灵。
  三、幼儿园德育工作应与家庭教育相衔接,构建幼儿精神家园
  一是创建良好的家园合作气氛。幼儿园和教师要从思想到行为上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创建家园之间的互相平等、互相指导的合作气氛,吸引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幼儿园的合作活动中来,真正做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齐心协力。
  二是了解幼儿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家长教育,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我们幼儿园有的教学方法还是考虑的很周到的,幼儿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接班时都细心查阅幼儿档案及有关家庭情况的材料,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职业、工作单位、休息日、经济收入等情况,通过与幼儿家长及幼儿的交流等,进一步了解家长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处世的方法、教育教养方式等,制定相应的家长教育计划。这样幼儿园跟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就可以接轨。
  在搞好幼儿园德育同家庭教育的主动性衔接中,家园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其基础。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个班级QQ群,这样以便于老师与家长交流、通告有关情况。同时也要鼓励家长对幼儿园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并将他们所了解的情况、关心的问题和心中的所想反馈给幼儿园,通过幼儿园、家庭双方的互动,使双方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并可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达到幼儿园德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统一。
  总之幼儿德育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某个家庭的问题,也不是某个教育机构的问题,而是需要家庭、幼儿园乃至社会齐心协力,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协调行动。社会、家庭、幼儿园要全体动员,携手并肩,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一个纯净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彭德华主编,现代家庭教育学,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2]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3]王海凤,《家庭教育中的几种误区》,教育导刊,2008年第3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教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古典诗歌;鉴赏能力;诗歌题材;思想内容;意境  一、熟悉重要作家、作品  熟悉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如:战国时期的屈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操、陶渊明,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元稹、杜牧、李商隐,宋代的陆游、苏轼、柳永、李清照等。对
期刊
摘 要:智能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它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机作为当今时代的通讯工具,除了可以通电话、视频外,还可以查阅资料、共享资讯。而随着移动设备的逐渐普及,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这些不良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学;不良影响;对策  手机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通讯工具,其
期刊
摘 要:当前针对我国教师的培训有很多,但专门对于音乐教师的培训却不多,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经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已开展的音乐教师培训中音乐教师对于音乐培训积极性不高。本文从朝鲜族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培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朝鲜族小学;音乐教师;培训  一、朝鲜族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期刊
摘 要:特殊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令人深思的问题,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而问题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智力缺陷,和普通学生差距甚远,因而出现种种的距离,下面笔者就特殊家庭子女和问题学生的身心特点。  关键词:教育学习;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学科授课模式受到了冲击,面临着新的教育要求与挑战,学科教学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进行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学好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能把学科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认识世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修养。基于此,文章以小学数学为例,就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改革展开探讨与分析,以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
期刊
摘 要: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心理调适  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或是一种心理枯竭的
期刊
摘 要:现如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推动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进程是当下高等教育中一项关键性任务。高校的辅导员是奋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继而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状态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分析现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探讨高校辅导员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工作。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
期刊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特殊学生群体主要是指残疾学生、流动儿学生、留守学生、贫困家庭子女、问题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特别是特殊的家庭环境、心理环境和生理环境,这些学生相应地会出现心理障碍,导致这个群体出现较多的“问题”学生。  近年来,我对特殊学生群体教育有一定的研究,但就结合中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看,对他们的家庭教育的专门性研究缺少针对性、具体性,致使学校对特殊群体学生教育产生盲,目前
期刊
从教三十三年,一直从事于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像我这样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老高中毕业生,对于现在的新课改,提倡的素质教育,思想上真的很难适应也很难转变。但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对现在的体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对提高农村的体育教学质量也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  一、要想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很多体育教师认为,初中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而体育课是学生放松的过程,所以只要在
期刊
摘 要:小学体育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更面临着怎么改,如何改等问题。地区偏远,信息滞后,人们的体育意识淡泊。有些人群甚至对于语数都抱着小学毕业娶妻生子的人生面的背景下,可见体育课堂的改革难度之大。那么偏远地区的小学体育课如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学观念势在必行。  关键词:体育;信息滞后;基础知识;示范动作;地方优势;自制教具  素质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入,语数的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