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璩故里考辨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fc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璩是东晋著名史学家。他穷其一生心血撰写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地方史志。它记载了公元4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人物、文化,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之后不久,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李膺的《益州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和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等书,均部分取材于《华阳国志》。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杂述》中赞之为“传诸不朽”之书,故其被誉为“中国方志初祖”。
  常璩是巴蜀人民的骄傲!《华阳国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张光辉的文化名片!
  常璩是哪里人?常璩是晋江原县(今崇州市)人,没有异议。
  常璩的故里(小亭)在哪里?学界有多种说法。大致有六种:第一,《清一统志》的“江源”说;第二,刘重来、徐适端的“三江”说;第三,任乃强的“县西南”说;第四,刘琳的灌县“太平公社”说;第五,王文才的“西南紫竹”(燎原)说;第六,施权新的“怀远”说。上述诸家均是学养深厚的专家,是笔者尊崇的学者,但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笔者认为要探寻和确定常璩的故里,必须以常璩史家的严谨态度,尊重史实,以常璩的“自我介绍”为依据。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写道:
  江原县 郡西,渡大江,滨文井江,去郡一百二十里,有青城山,称江祠。安汉,上、下朱邑出好麻,黄润细布,有羌筒盛。小亭,有好稻田。东方,常氏为大姓。文井江上有常堤三十里,上有天马祠。
  在“介绍中”,常璩提出其故里(小亭)的几大特点:(一)当时江原县址是“滨文井江,去郡一百二十里,有青城山”,即紧邻青城山;(二)产“好麻,黄润细布,有羌筒盛”,羌筒,岷江上游羌地大竹筒,即与羌地毗邻;(三)“小亭,有好稻田”。(四)“东方,常氏为大姓”,“东方”指小亭之东方,即常氏大家族在小亭乡之东面聚居;(五)“文井江上有常堤三十里,上有天马祠”。要确定常璩的故里必须符合这五大特点,如果只凭一条“好稻田”和臆测,是不确的。据此,笔者不揣冒昧,对常璩故里的六种说法逐一进行介绍和辨析。
  第一,“江源”说。刘琳在《华阳国志校注》中,引《清一统志》称:小亭在崇庆东南二十余里江源场。刘琳自己也指出:此说无所据。当予否定。
  第二,“三江”说。刘重来在《常璩与〈华阳国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和与徐适端共同主编的《华阳国志研究》(巴蜀书社2008年版)中均说:“常璩,字道将,晋时蜀郡江原县小亭乡(今四川崇州市三江镇)人。”此说只提出“三江镇人”的观点,未进行论证。据查,历史上确有过两个江原县址,一是汉江原,系汉武帝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公元前117年)所建,县址在今崇阳镇。另一说,传公孙述城为汉江原。原来王莽篡汉于公元9年,建国称新皇帝,改蜀郡为导江郡,改原太守为卒正,以公孙述为导江卒正,徙治临邛(今邛崃)。公孙述驻临邛侨县(今崇州旧三江场一带),在新津县西30里。公孙述筑临邛侨县城(见《明一统志》卷六十七)。二为晋江原。李雄据蜀在成都称帝建大成国,年号玉衡。玉衡二年(公元312年)正月,李雄分汉嘉郡和蜀郡的部分地方设沈黎、汉源二郡,汉源郡管辖汉源县;玉衡七年(公元317年),改汉源郡为晋原郡,汉源县为江原县,郡和县治均在“今崇州市西北旧怀远镇”(見孙琪华:《益州记辑注及校勘》30页,巴蜀书社2015年版)。此地符合常璩指出的“滨文井江”,“有青城山”的特点。可见,汉江原无论汉武帝时建或误传三江临邛侨县为汉江原,与常璩生活之晋江原前后相距430多年或300年左右,“三江说”将常璩生活之晋江原误以为是三江临邛侨县,是十分不当的,其他几条亦不符合,此说当予否定。
  第三,“县西南”说。任乃强在《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一书中注为:“小亭,亦乡名,即常璩故乡,故言之特详。‘有好稻田’,乡在县之西南方。”并在江原县的“注”中指出:“大抵凡今金马河以西,崇庆县境南至新津,西至大邑,北至灌县、外江之南,皆其故境。”此说有两个问题,一是仅依“有好稻田”,忽略了常璩提出的其他条件,可信度不强;二是在江原那么广阔的境域内的“西南方”,小亭的具体位置在哪里,没有确指,说了等于没说。此说亦很难成立。


崇州街子古镇上的华阳国志馆

  第四,灌县“太平公社”说。刘琳在《华阳国志校注》在“常氏”的“注”中说:“灌县旧志(如光绪《增修灌县志》)云‘常道将废宅在治南三十里’,即今太平公社一带。”此说虽与青城山、羌地毗邻,却远离文井江,亦无常氏大族、常堤三十里、天马祠等条件,亦难成立。
  第五,“西南紫竹”说。王文才在《江原朱亭考》中称:“小亭位于江原西南并包括今大邑东北之地。《清一统志》以小亭在州东南三十里汉江原镇,非是。罗元黼《崇庆县志·丛谈》疑小亭当即朱亭,尤谬。小亭故址似燎原乡近年发掘之古城,未知然否。”张伯龄支持此说,在《常璩故里在何方》(《蜀州纵横》2016年第1期)指出:“文才先生是从大处着眼看江源,推断出‘南为小亭’,并以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六座史前遗迹之一的紫竹遗址加以印证,与任乃强的‘西南’说颇为契合。”并总结说:“将其(小亭)定位于县之西南一带,包括濒临文井江之南的部分地区。紫竹遗址到晋代或曾设置为基层政权‘亭’(小亭)的驻地,似有更大的可能性。”据张伯龄《乡土要览》(方志出版社2016年版)介绍:燎原乡“位于县西南边境,南与大邑县安仁镇、苏家乡毗邻”,属“河西平坝地区”,“全乡农田由三合堰三、四、五支渠及手工堰一支渠灌溉”,即此地远离青城山、羌地,无文井江,更无江上之常堤三十里和常氏大族。甚至提出此说的王文才都说“未知然否”,不能确定,自然也就很难成立。
其他文献
1引言在有线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中,视频点播业务是增值业务的重中之重。视频点播业务是指利用电视机界面,通过机顶盒(内置或外置)用户操作接口,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业务。鉴于视频点
1安播平台概述从模拟电视时代起,广电的安全播出系统就始终以人工监看为主,无论是故障的发现还是故障的处理都要完全依靠值班人员的主观判断和手工操作。这种传统的模式不但
过去隐私是不能公开的,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少人通过传媒将隐私公之于众。带来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传媒的向下变革以及新媒体的崛起,人们在隐私
1概述2006年8月我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颁布。这是一种创新、适合中国国情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D
期刊
“开元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不多的几个盛世之一。它的出现,撇开唐玄宗的主导因素外,与一批有抱负的官员的致力于清明政治密切相关,其中最突出的当数被誉为“救时宰相”的姚崇
文学朋友聚会,三五位常常促我多讲。但是,只要吴治黎在场,朋友们都要他多说。我比他年长10岁,也一样喜欢听他多说。原因是,古今中外,大至世界风云变幻,小到民间趣闻,他都能绘声绘色娓娓道来,让人有不亦快哉之感。究其深层的原因:吴治黎有佳作千篇!这千篇佳作,经过精心挑选,选定207篇汇编成《说三道四集》(简称《说道集》),由北京的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  展读吴治黎的佳作,即能感知他的令人羡慕的才华与文学
本文主要介绍了数字音频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数字音频的关键技术及其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应用。
是“宰予昼寝”还是“宰予画寝”?这是一桩著名的文史公案。两千多年来,相沿成习,绝大多数人都认同“宰予昼寝”的说法,因为它出自儒家经典: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线电视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前端设备运行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传输质量。因此,卫星接收系统、前端调制器、前端机房、传输网络的维护显得至关重要。
现有的粪便DNA提取方法通用性不好,DNA纯度不高不适用于白头鹤等水鸟,本研究探索一种改进的硫氰酸胍裂解法。通过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控制区基因和微卫星DNA的PCR扩增及线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