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讓他们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阅读教学 习作教学 语文实践活动
当今社会,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因此,在受教育者的一生当中,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选人我们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的描写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有的叙述人间真情,有的充满人生哲理……面对蕴含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这篇课文正是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同学。在歌颂伟大父爱的同时,我们更深一层地看到了:正是因为爱和信念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14条鲜活的生命在挖掘了38小时后终于获救。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孩子能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学生纷纷发言:“是他顽强的毅力,是父亲给予他希望……”从这个故事中学生体会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来。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
二、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习作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书写生命的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我班有一位学生在习作《深沉的母爱》中写道:“妈妈就是我生命中的一盏灯,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叫我鼓起勇气爬起来,千万不要放弃。”生命的美妙在学生的笔下缓缓流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时,许多人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声声呼唤,深深地震撼了孩子的心,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是啊,人活着就要同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而只有勇于去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如果没有经过生命的洗礼,又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美好?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中一个特殊的学习部分,其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主,其学习内容多是一个主题。下面以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了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等课文后进行的一次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看电影,谈启发”的一个环节为例,在交流彼此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故事后,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法国纪录片《微观世界》中屎壳郎(一种昆虫)滚着它的粪球前进的一个小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屎壳郎遇到了不少困难,它的粪球足有它身体那么大,前进的道路又不平整,到处是突出的小枝条、石块,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人类不以为然,对于昆虫却可能致命的大暴雨。在观看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热爱生命”这一主题思考自己对片段的看法、感受。在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学生从这只小虫子身上看到了“万物皆有灵”,表示以后再也不小看这些虫子;有的学生将自己遇到困难时的心情与小虫子做了比较,从小虫子身上学习到了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的学生则从小虫子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体会到一些生命的哲理……另外,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让学生写出读书心得或感想。例如,在教学《向命运挑战》之后,我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从这些身残志坚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反省自身,学生就会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积极因素来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把健康的生命观根植于学生的心里,从而使学生更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阅读教学 习作教学 语文实践活动
当今社会,不珍惜生命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因此,在受教育者的一生当中,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语文教育的要求,也是人本化教育的体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一种责任。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确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关注生命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选人我们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的描写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有的叙述人间真情,有的充满人生哲理……面对蕴含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这篇课文正是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同学。在歌颂伟大父爱的同时,我们更深一层地看到了:正是因为爱和信念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14条鲜活的生命在挖掘了38小时后终于获救。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孩子能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学生纷纷发言:“是他顽强的毅力,是父亲给予他希望……”从这个故事中学生体会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来。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
二、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习作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曾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是生活本身。可见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书写生命的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我班有一位学生在习作《深沉的母爱》中写道:“妈妈就是我生命中的一盏灯,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叫我鼓起勇气爬起来,千万不要放弃。”生命的美妙在学生的笔下缓缓流出,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时,许多人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那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那发自肺腑的对生命的声声呼唤,深深地震撼了孩子的心,让孩子再一次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是啊,人活着就要同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进行抗争与搏斗,而只有勇于去追求胜利、抗争命运,才能充分享受到生命的价值与快乐。如果没有经过生命的洗礼,又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怎么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美好?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中一个特殊的学习部分,其学习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主,其学习内容多是一个主题。下面以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了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等课文后进行的一次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看电影,谈启发”的一个环节为例,在交流彼此搜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故事后,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了法国纪录片《微观世界》中屎壳郎(一种昆虫)滚着它的粪球前进的一个小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屎壳郎遇到了不少困难,它的粪球足有它身体那么大,前进的道路又不平整,到处是突出的小枝条、石块,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人类不以为然,对于昆虫却可能致命的大暴雨。在观看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热爱生命”这一主题思考自己对片段的看法、感受。在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学生从这只小虫子身上看到了“万物皆有灵”,表示以后再也不小看这些虫子;有的学生将自己遇到困难时的心情与小虫子做了比较,从小虫子身上学习到了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的学生则从小虫子中看到了生命的坚韧,体会到一些生命的哲理……另外,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或影视作品,让学生写出读书心得或感想。例如,在教学《向命运挑战》之后,我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从这些身残志坚的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反省自身,学生就会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积极因素来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把健康的生命观根植于学生的心里,从而使学生更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