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活动课的目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的要求。“我赏对联,我唱山歌” 正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课中一种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实践活动课的方案】
本活动人人参加,分两期完成,2010年上学期主要是开展“我赏对联”活动,2010年下学期主要开展“我唱山歌”活动。
1、以班级学生个人为单位,在寒假时开始收集整理两副对联、两首本地山歌,并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写好赏析文字,开学报名时交给课任老师检查。老师检查完毕后,合格的同学做好“我赏对联”准备,未合格的同学先听取别的同学赏析对联,然后重新整理。
2、按自然小组为语文学习小组,每天一人,按小组轮流。在发言当天早读课前将选定的对联抄写在前面黑板上的专门位置,利用早自习或课前三分钟,发言学生对所选对联进行赏析,不论好差,只要敢走上讲台赏析说明,都是很好地锻炼。
3、在春学期的铺垫下,秋学期要求提高了,同学们对山歌要有深度探究:对所选的山歌,要求说明喜欢的理由,写成演讲稿或赏析片段形式,可从思想内容、结构形式、艺术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品赏,从而上升为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赏析山歌演说后,经大部分同学同意,课后将“我喜欢的山歌”赏析稿或演讲稿修改、定稿张贴在班级语文宣传栏中,供同学们抄写、阅读、欣赏。
4、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活动边进行,边改进,边完善。
【实践活动课的设想】
高一开展 “我赏对联,我唱山歌”语文实践活动课只要引导得当,操作有计划、有组织,能够持之以恒,既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写作能力(在形成赏析文稿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说话能力(在选择对联、山歌的理由时得以锻炼)、听话能力(在听同学的赏析议论中得以巩固)和审美能力(对联、山歌的收集、整理、成文、张贴、传诵使得班级集体舆论向着正面、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可以调动班级中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践活动课的保障措施】
这是一项集体活动,必须协调各方面力量,经过广泛地座谈、调查、讨论,得出结论:发言学生、语文学习小组长、科代表、语文教师、其他同学协调一致,是确保这一活动顺利开展并长期坚持的有力保障。
1、发言生提前几天认真将准备好的对联、山歌赏析稿子,从有思想、可读、可听、可诵四个方面严格自检,收集材料,再次整理。有思想是指所选对联、山歌思想深刻,见解精辟,积极向上,正面,符合公共道德规范的要求;可读是指所选对联、山歌整理出来以后,要形成文字,阐述自己为什么选择这副对联、这首山歌,赏析要有理有据,在班级内张贴宣传过程中便于同学们阅读;可听是指每天的发言学生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要讲清楚自己对联的内容或选山歌的理由,能使同学们听后受到感染、启迪;可诵是指所选对联、山歌要简洁、形象、生动,“观之则明其义,思之则解其理”,便于传诵。
2、科代表要能对发言学生收集的对联、山歌及草拟的提纲作出正确判断,也要求从有思想、可读、可听、可诵四个方面严格把关,对于思想消极、阴暗甚至反动的言论坚决不予签署同意意见。同时,语文学习小组组长,要为活动地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准备之前有督促,进行之中有配合,落实以后有总结,每周一汇总。
3、语文教师要提供活动可行性分析,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认真参与活动。在组织活动的各环节中要及时给予正确指导,特别是在选材、写作和演说三个方面进行指导,并在班级的舆论方向上认真把关。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演说习惯,需要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地培养,这种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语文教师要严格监督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任务,要长期反复、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一抓到底。一旦养成习惯,再困难的事情都会变得很容易。
4、其他同学应该积极帮助发言学生收集、整理写作、发言材料,在舆论上应该积极鼓励、支持发言学生,不应该说风凉话,泼冷水,甚至讥笑、辱骂。应该认真听取发言学生的演说,锻炼自己的听力,同时应该注意借鉴演说者的优点,消化吸收,积极准备自己的“我喜欢的山歌”材料。课后认真阅读宣传栏中的赏析稿,自觉对照,自己比较喜欢的对联、山歌力争背诵。
【实践活动课的效果】
1、赏对联活动效果:一个学期下来,“我赏对联”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我所教学生都认识到了,这是一种能使班级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达到学习目标的口语实践活动。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副对联列出来,并能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讲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虽然他们的赏析稿还不专业,认识有的还很幼稚,但他们通过赏析对联,不仅在互动中了解了对联的常识,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做到了了解他人,了解自己,正视他人,正视自己,从而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自我,在班级中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
2、唱山歌活动效果:
传承家乡文化,以歌传情。
我们的学校在酉水河畔,我们是酉水河边的土家族。土家族就是“歌”的民族,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凡事必歌,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咏志。千百年来,人们以歌的方式伴随着历史,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倾诉土家人民的思想情感与理想愿望,凝结土家人民的辛劳与血汗,展示土家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和赏唱家乡民歌活动,让他们了解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白要传承家乡文化。所以本期他们或诵读,或表演唱,或赏析山歌,或品味山歌情韵方式,探究本民族文化底蕴,并写山歌赏析演讲稿,传递学生们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怀。一期下来,无论是学生的胆量、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赏析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地提升。
今天早自习班长精彩的对联赏析,令我们班迅速刮起了一阵12级的强烈“对联风”,在这样氛围的影响下,我也拿出我珍藏的“看家对联”做个简单的赏析。
上联曰:“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 这上联引自后世人对晚唐一位大诗人——杜甫的赞叹,问的是时代有变迁,然而象杜甫这样的有才气的诗人又有几个呢?下联则是:“先生亦流寓,右长流天地,日白风清一草堂”说的是杜甫虽然人不在了,然而他的精神品质却流传至今,为后世传诵瞻仰。这是从内容上看。
从形式上看,这副对联对仗工整,符合对联文化的韵味,合辙压韵,是难得的佳作。“异代”与“先生”相对,同是名词;“江山”与“天地”相对,也是同为名词。“龙蟠虎卧”与下联中的“日白风清”相对,都是对杜甫与杜甫草堂的溢美之词,且都是并列结构。“几”与“一”是数词,用于修饰“诗客”和“草堂”,“诗客”、“草堂”是名词。表达了对诗人的敬仰和对唐朝诗歌的悠久文化的欣赏与称赞。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以其5000年的灿烂文化闻名于世。对联是其中的一颗不朽的明珠,今天的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它,让中国过文化在世界的长空中扬起风帆!
(高一(6)班姜雅琴)
我喜爱的山歌(一)
土家山歌
高一(6)班杨塑峰
阿哥犁田忙又忙/忽见阿妹去放羊/朝妹背影看痴了/牛拖犁头上田坎/手中鞭子还在扬。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赏析的这首山歌是我们保靖县著名歌手田茂忠所作,这首山歌呢,讲述的是一个正在犁田的土家汉子,看见放羊的土家阿妹,被阿妹美貌所吸引,牛把犁头已经拖上了田坎,他还没有发觉,急救扬鞭赶牛。歌手在作词时,通过侧面描写土家汉子的行为动作,从而反映了放羊阿妹的美丽迷人,同时也暗示了土家汉子对阿妹的绵绵情意,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与汉乐府诗歌《陌上桑》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这还是歌手在劳动之余一时兴起,信口和来的,可见歌手的创作造诣至深……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那么我们想要深入了解一种文化,首先我们就必须了解这种文化的创作者,照其思索,方能追根溯源,同样,要了解我们保靖土家山歌,那么我们就不免要先去了解我们的土家山歌之王——田茂忠
田茂忠1923年出生在保靖马王乡一个农民家庭,大姐田隆香是当地有名的歌娘,经常带着他来往于各大歌会歌台。天资聪颖的田茂忠耳濡目染,七八岁时便能出口成歌了。从乡村唱到县城、州府、省会、北京。他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山歌2000多首,这些山歌比喻形象,通俗易懂,扣人心弦。1979年他在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歌手、诗人座谈会时,脱口而出“激情催歌心头起,霎时飞满长安街”之句,语惊四座。1989年,他出版了《田茂忠山歌选》。2007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艺杰出传承人,并被授予“土家山歌王”荣誉称号。人们曾用山歌这样评价他:“酉水河,茂忠歌,白云山下两条河,两条河水流不断,喝到嘴里都解渴。”在田茂忠的引领下,保靖土家山歌空前繁荣,一时可谓“乡乡有歌台,老幼皆唱歌”。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这些传统文化似乎逐渐被人们漠视,淳朴自然的土家山歌仿佛也被哼哼唧唧的流行音乐所取代,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保靖土家山歌曾经薪火相传,今天更当在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手中的到传承和发扬,保靖县清水坪已经申报成为“湘西土家山歌文艺之乡”这是我们保靖人的骄傲,所以我们更加应当将前辈们的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朱自清将一平淡无奇的荷花池子描写得令人如痴如醉,任彦申将北大的未名湖描述的令人心驰神往,而我们保靖,少的不是这美丽的景色,而是少了有心的人,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愿去了解自己家里的文化,那我们保靖的发展繁荣又该是谁来实现呢?
同学们,做人勿忘本,了解保靖的文化,了解保靖的历史,当别人提起自己家乡的时候,希望你可以骄傲的告诉他,在白云山下,酉水河畔,古时的迁陵郡,四方城和八部天王神庙,都是我的家乡——保靖,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的要求。“我赏对联,我唱山歌” 正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课中一种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实践活动课的方案】
本活动人人参加,分两期完成,2010年上学期主要是开展“我赏对联”活动,2010年下学期主要开展“我唱山歌”活动。
1、以班级学生个人为单位,在寒假时开始收集整理两副对联、两首本地山歌,并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写好赏析文字,开学报名时交给课任老师检查。老师检查完毕后,合格的同学做好“我赏对联”准备,未合格的同学先听取别的同学赏析对联,然后重新整理。
2、按自然小组为语文学习小组,每天一人,按小组轮流。在发言当天早读课前将选定的对联抄写在前面黑板上的专门位置,利用早自习或课前三分钟,发言学生对所选对联进行赏析,不论好差,只要敢走上讲台赏析说明,都是很好地锻炼。
3、在春学期的铺垫下,秋学期要求提高了,同学们对山歌要有深度探究:对所选的山歌,要求说明喜欢的理由,写成演讲稿或赏析片段形式,可从思想内容、结构形式、艺术技巧三个方面进行品赏,从而上升为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赏析山歌演说后,经大部分同学同意,课后将“我喜欢的山歌”赏析稿或演讲稿修改、定稿张贴在班级语文宣传栏中,供同学们抄写、阅读、欣赏。
4、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活动边进行,边改进,边完善。
【实践活动课的设想】
高一开展 “我赏对联,我唱山歌”语文实践活动课只要引导得当,操作有计划、有组织,能够持之以恒,既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得以培养)、写作能力(在形成赏析文稿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说话能力(在选择对联、山歌的理由时得以锻炼)、听话能力(在听同学的赏析议论中得以巩固)和审美能力(对联、山歌的收集、整理、成文、张贴、传诵使得班级集体舆论向着正面、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可以调动班级中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实践活动课的保障措施】
这是一项集体活动,必须协调各方面力量,经过广泛地座谈、调查、讨论,得出结论:发言学生、语文学习小组长、科代表、语文教师、其他同学协调一致,是确保这一活动顺利开展并长期坚持的有力保障。
1、发言生提前几天认真将准备好的对联、山歌赏析稿子,从有思想、可读、可听、可诵四个方面严格自检,收集材料,再次整理。有思想是指所选对联、山歌思想深刻,见解精辟,积极向上,正面,符合公共道德规范的要求;可读是指所选对联、山歌整理出来以后,要形成文字,阐述自己为什么选择这副对联、这首山歌,赏析要有理有据,在班级内张贴宣传过程中便于同学们阅读;可听是指每天的发言学生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要讲清楚自己对联的内容或选山歌的理由,能使同学们听后受到感染、启迪;可诵是指所选对联、山歌要简洁、形象、生动,“观之则明其义,思之则解其理”,便于传诵。
2、科代表要能对发言学生收集的对联、山歌及草拟的提纲作出正确判断,也要求从有思想、可读、可听、可诵四个方面严格把关,对于思想消极、阴暗甚至反动的言论坚决不予签署同意意见。同时,语文学习小组组长,要为活动地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准备之前有督促,进行之中有配合,落实以后有总结,每周一汇总。
3、语文教师要提供活动可行性分析,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认真参与活动。在组织活动的各环节中要及时给予正确指导,特别是在选材、写作和演说三个方面进行指导,并在班级的舆论方向上认真把关。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演说习惯,需要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地培养,这种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语文教师要严格监督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任务,要长期反复、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一抓到底。一旦养成习惯,再困难的事情都会变得很容易。
4、其他同学应该积极帮助发言学生收集、整理写作、发言材料,在舆论上应该积极鼓励、支持发言学生,不应该说风凉话,泼冷水,甚至讥笑、辱骂。应该认真听取发言学生的演说,锻炼自己的听力,同时应该注意借鉴演说者的优点,消化吸收,积极准备自己的“我喜欢的山歌”材料。课后认真阅读宣传栏中的赏析稿,自觉对照,自己比较喜欢的对联、山歌力争背诵。
【实践活动课的效果】
1、赏对联活动效果:一个学期下来,“我赏对联”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我所教学生都认识到了,这是一种能使班级中每一个成员都能达到学习目标的口语实践活动。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副对联列出来,并能把自己的最深感受讲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虽然他们的赏析稿还不专业,认识有的还很幼稚,但他们通过赏析对联,不仅在互动中了解了对联的常识,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做到了了解他人,了解自己,正视他人,正视自己,从而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自我,在班级中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
2、唱山歌活动效果:
传承家乡文化,以歌传情。
我们的学校在酉水河畔,我们是酉水河边的土家族。土家族就是“歌”的民族,这里的人们能歌善舞,凡事必歌,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咏志。千百年来,人们以歌的方式伴随着历史,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倾诉土家人民的思想情感与理想愿望,凝结土家人民的辛劳与血汗,展示土家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和赏唱家乡民歌活动,让他们了解自己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明白要传承家乡文化。所以本期他们或诵读,或表演唱,或赏析山歌,或品味山歌情韵方式,探究本民族文化底蕴,并写山歌赏析演讲稿,传递学生们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怀。一期下来,无论是学生的胆量、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赏析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地提升。
今天早自习班长精彩的对联赏析,令我们班迅速刮起了一阵12级的强烈“对联风”,在这样氛围的影响下,我也拿出我珍藏的“看家对联”做个简单的赏析。
上联曰:“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蟠虎卧几诗客”, 这上联引自后世人对晚唐一位大诗人——杜甫的赞叹,问的是时代有变迁,然而象杜甫这样的有才气的诗人又有几个呢?下联则是:“先生亦流寓,右长流天地,日白风清一草堂”说的是杜甫虽然人不在了,然而他的精神品质却流传至今,为后世传诵瞻仰。这是从内容上看。
从形式上看,这副对联对仗工整,符合对联文化的韵味,合辙压韵,是难得的佳作。“异代”与“先生”相对,同是名词;“江山”与“天地”相对,也是同为名词。“龙蟠虎卧”与下联中的“日白风清”相对,都是对杜甫与杜甫草堂的溢美之词,且都是并列结构。“几”与“一”是数词,用于修饰“诗客”和“草堂”,“诗客”、“草堂”是名词。表达了对诗人的敬仰和对唐朝诗歌的悠久文化的欣赏与称赞。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以其5000年的灿烂文化闻名于世。对联是其中的一颗不朽的明珠,今天的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它,让中国过文化在世界的长空中扬起风帆!
(高一(6)班姜雅琴)
我喜爱的山歌(一)
土家山歌
高一(6)班杨塑峰
阿哥犁田忙又忙/忽见阿妹去放羊/朝妹背影看痴了/牛拖犁头上田坎/手中鞭子还在扬。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赏析的这首山歌是我们保靖县著名歌手田茂忠所作,这首山歌呢,讲述的是一个正在犁田的土家汉子,看见放羊的土家阿妹,被阿妹美貌所吸引,牛把犁头已经拖上了田坎,他还没有发觉,急救扬鞭赶牛。歌手在作词时,通过侧面描写土家汉子的行为动作,从而反映了放羊阿妹的美丽迷人,同时也暗示了土家汉子对阿妹的绵绵情意,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与汉乐府诗歌《陌上桑》中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这还是歌手在劳动之余一时兴起,信口和来的,可见歌手的创作造诣至深……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那么我们想要深入了解一种文化,首先我们就必须了解这种文化的创作者,照其思索,方能追根溯源,同样,要了解我们保靖土家山歌,那么我们就不免要先去了解我们的土家山歌之王——田茂忠
田茂忠1923年出生在保靖马王乡一个农民家庭,大姐田隆香是当地有名的歌娘,经常带着他来往于各大歌会歌台。天资聪颖的田茂忠耳濡目染,七八岁时便能出口成歌了。从乡村唱到县城、州府、省会、北京。他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山歌2000多首,这些山歌比喻形象,通俗易懂,扣人心弦。1979年他在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歌手、诗人座谈会时,脱口而出“激情催歌心头起,霎时飞满长安街”之句,语惊四座。1989年,他出版了《田茂忠山歌选》。2007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艺杰出传承人,并被授予“土家山歌王”荣誉称号。人们曾用山歌这样评价他:“酉水河,茂忠歌,白云山下两条河,两条河水流不断,喝到嘴里都解渴。”在田茂忠的引领下,保靖土家山歌空前繁荣,一时可谓“乡乡有歌台,老幼皆唱歌”。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这些传统文化似乎逐渐被人们漠视,淳朴自然的土家山歌仿佛也被哼哼唧唧的流行音乐所取代,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保靖土家山歌曾经薪火相传,今天更当在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手中的到传承和发扬,保靖县清水坪已经申报成为“湘西土家山歌文艺之乡”这是我们保靖人的骄傲,所以我们更加应当将前辈们的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朱自清将一平淡无奇的荷花池子描写得令人如痴如醉,任彦申将北大的未名湖描述的令人心驰神往,而我们保靖,少的不是这美丽的景色,而是少了有心的人,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愿去了解自己家里的文化,那我们保靖的发展繁荣又该是谁来实现呢?
同学们,做人勿忘本,了解保靖的文化,了解保靖的历史,当别人提起自己家乡的时候,希望你可以骄傲的告诉他,在白云山下,酉水河畔,古时的迁陵郡,四方城和八部天王神庙,都是我的家乡——保靖,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