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在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自治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始终把治理突出问题作为取信于民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选取其中四个典型案例上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这些案例也将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清理审批、优化服务、精简压缩,通过开展治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事项活动,政府的姿态低了、职能转变了,群众的怨气少了、满意多了;为了便民利民,公安机关推出一项项措施,让没有户口的孩子有了学上;3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推进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让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百万群众喝上了甘甜的水;下决心、出实招,污染严重的药企经过百日治理,还给群众一个美丽家园……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关注,一个个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一句句真诚的赞许萦于心间。
政府“效能改革”群众满意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宁夏认真开展治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事项活动,“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胆识,用硬手段、硬措施减程序、减手续,让企业和群众少交一些钱、少跑一趟路、少走一道程序、少跨一道门槛、少看一点脸色”,通过清理审批、优化服务、精简压缩等系列举措,在全区掀起一场政府“效能改革”风暴。2013年以来,全区完成清理行政审批事项328项,清理取消各类收费82项,降低收费标准20项,免收银川综合保税区内企业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使行政机关办事效能进一步提高,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同时,对行政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全流程再造”,努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由“被动受办”向“主动服务”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紧扣“公共”本质,让新的服务理念成为各级政府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由“被动受办”向“主动服务”转变。在宁夏各级政务中心推出的便民举措中,“双休日便民服务”最受群众欢迎。双休日不休实际上是倒逼出来的改革举措。一些干部群众在工作日办理审批事项往往面临“两难”抉择,有些审批非得本人去办,但工作日请假去办私事不合规。针对这一情况,宁夏推广政务中心预约服务机制,群众可以预约下班时间或周末办理相关事项。截至2013年12月初,宁夏已有17个市、县(区)政务中心开展双休日便民服务,共接待群众2.78万人次,办理事项1.07万件。2013年以来,全区各地相继推出转职能新举措,石嘴山市行政审批从4月起不再收取办事人的各类复印件,复印工作转交给审批单位;银川市在452个村(社区)建立为民办事全程代办点;中卫市开展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免费代办服务,由专人全程代办15个部门28项行政审批。群众反映,如今“马拉松”式审批少了,“马上办”的审批多了;故意刁难的审批少了,公开透明的审批多了。
清理议事机构,规范节会论坛活动。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提高政府系统工作效能,自治区政府明确规定,每年清理一次议事协调机构,今后凡各厅局间能协调解决的问题,凡副主席能召开会议协调处理的工作,不再成立领导小组。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由272个压缩到79个,考核评比减少48.7%,表彰活动减少60%。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14年起,自治区将集中办好中阿博览会,党政机关今后不再举办各类节会论坛活动,此类活动一律交由企业、协会等市场主体举办。据统计,此次规范合并自治区举办的或以自治区名义举办的各类节会16项,取消或降格12项,与以往相比,政府减少办会的幅度达87.5%。自治区主席刘慧表示,要紧紧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这个核心,大力简政放权,结合宁夏实际,能取消要坚决取消,能下放的要坚决下放,能转移的要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社会微观事务的干预,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社会的创造活力。
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流程再造”,让群众满意、让投资者满意。自治区牵头承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工作的部门政务服务中心下大力气对部门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流程再造”。围绕“让群众满意、让投资者满意”的要求,打造“审批环节最简、要件最少、时限最低、效率最高、质量最优”的政务服务品牌。政府通过硬手段、硬措施减程序、减手续,让企业和群众少交一些钱、少跑一趟路、少走一道程序、少跨一道门槛、少看一点脸色。
过去,一个建设项目从审批启动到开工建设要经过18个行政部门,办理50多项审批,这些手续办完少则一年,多则两到三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难、审批慢等突出问题,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制定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对标“在西部最优”,到2014年1月10日,所有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审批时限压缩50%;第二步,对标“比东部更优”,在2014年底前,实现审批要件压缩20%以上,审批环节减少20%以上,审批时限比法定减少50%。对审批办结时限实行“时间倒排法”,以压缩后的总办结时限为准,倒排每个环节的办结时限,确保实现审批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50%的目标;对审批要件采取“清零审核法”,自治区各部门对纳入本系统行业管理的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一律先“清零”,逐项重新审核依据,并对保留的事项予以确认、登记。逐要件“解剖”、逐环节“会诊”、逐事项“开方”,力争2014年上半年,自治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345项,实现压减50%的目标;2014年年底前,行政审批事项力争减少到300项以内。
没有户口的孩子有学上了
在过去的四年里,“没有户口”的孩子是海原县海城镇移民谢福田一家的烦心事。按规定,谢福田第三个孩子——4岁的女儿谢思源属超生,必须持有计生部门八千到一万的罚款凭证才能入户,为此,思源被“黑”了四年。期间,谢福田多次到派出所等地联系入户,然而八千块钱的“巨额”罚款是谢福田一家一年的基本生活费用,思源落户的事情一拖再拖。
当思源看着邻居小朋友一个个都上了村里的幼儿园,她还游耍在路台墙角时,她不解地问爸爸:为什么自己不能上学?这时的谢福田对孩子的入户有了新的压力,这压力来自女儿质疑的眼神,也来自他对孩子入户问题太多的焦急与无奈。 2013年11月,自治区公安厅为切实解决群众办户口难问题,推出了8项便民措施,包括新生儿入户只需父母双方任一方户口和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即可。
对于谢福田来说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小女儿终于可以有户口了!知道便民措施的第二天他就来到贺兰县公安局常信乡派出所,十几分钟后思源有了户口。
“为了这娃娃的户口,我都作难死了,这次去,没求人,没下话的,没想到一下子就入上了。”讲述这一切的时候,谢福田有些激动,怀里的小思源盯着户籍警手指的地方,大声念道“谢思源,谢思源”。“阿姨,我有户了,有户了,过几天可以上幼儿园了,可以跳舞了!”
长期以来,因为地域和身份限制,银川市辖区如贺兰县常信乡、永宁县闽宁镇、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等移民地区出现很多因超生或无户籍信息而无法落户的孩子。
“没有户口,到了上学年龄无法上学,也没有办法办理社会保险,没有户口就等于没有前途了。”贺兰县常信乡南梁台子铁东村罗发俊深有感触地说。他的计划外超生孩子快9岁了,因为没有户口,无法上学,特别现在又实行学籍号终身制,没户口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23项便民利民措施犹如一阵春风吹暖了老百姓的心。电视、报纸、广播,管委会、集市到处都是公安机关方便群众的声音,在贺兰县常信派出所、在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分局丽景街派出所,处处可见群众满意的笑脸。
对于简化新生儿入户手续,丽景街派出所户籍警白蕾这样说:“不要把这个政策理解得太片面,这只是对一个自然人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只是强调我们不要漠然无视这些已经存在的社会人。”据了解,12月10日,银川市公安局共为126名超过6岁或者无户籍信息无法落户的孩子落户。
就在走访即将结束时,拥挤的户籍室来了位之前因生育二胎间隔不够,孩子五岁还没入户的南梁台二组村民。他托着锦旗,说要感谢派出所、感谢公安局。在我们离开派出所时,又有几位办理入户手续的群众闻声赶来,紧握住我们的手,表达自己对政府的感激。
据统计,仅银川市,受老政策限制,因超生等原因无法登记户籍的就有5000多户。近几年来宁夏不断放宽户籍政策,尤其是2013年11月14日自治区公安厅户口登记管理便民利民措施出台后,引爆了宁夏多年来超生户的入户潮。新规规定,婴儿,包括超计划生育和非婚生育的婴儿,出生登记户口,由婴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持出生证和父母的居民户口簿即可办理入户,不必再提供准生证和村(居)证明。与此同时,补录补登户口的审批权,也由过去的派出所、县(分局)、市局三级审批,简化为派出所、县(分局)两级审批。新政出台不到一个月,常信乡派出所已办理出生登记210人,其中大多数是过去不符合入户条件的。
百万贫困群众喝上幸福水
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宁夏的基本区情。特别是宁夏中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地表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仅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的1/23。早在上世纪70年代,老一辈水利专家就提出引泾济清方案:把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泾河水,通过截引的方式,穿山越沟,引到清水河,解决清水河上段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但是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进展甚微。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宁夏中南部地区水问题和发展问题。中央领导多次到宁夏中南部地区视察,明确指示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研究适度开发泾河水资源,抓紧开展固原地区城乡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合理规划和建设部分水资源调配工程”。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宁夏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列为重点办理建议。同年,自治区政府将该项目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启动了宁夏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3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该工程作为解决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群众饮水安全的头号民生水利工程,全力推进。自治区水利厅举全厅之力,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各项工作。2013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概算,随后自治区发改委批复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至此,宁夏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前期审批工作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是将宁夏固原地区南部六盘山东麓雨量较多、水量相对较丰沛的泾河流域地表水,经拦截、调蓄,向北输送到固原中北部干旱缺水地区的区域性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以解决包括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以及海原县部分地区共计44个乡镇、609个自然村,110.8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宁夏中南部城乡安全工程,是自治区受益范围广、受益贫困人口多、建设最为紧迫的民生工程,是保障中南部山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的有效途径。
自治区水利厅精心组织,优化方案,确保前期及设计工作科学可靠。项目前期,组织专家开好各种技术研讨会。邀请国内有丰富地质勘探经验的科研院所参与工程地质的勘察,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与互动;采用先进的无人机航拍技术,为设计单位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提供依据,并据此确定最适合的设计及施工方案,从根本上避免因为设计、地质等原因为后期各项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为保证中南部水源工程初步设计质量,组织成立专家咨询组进行了四次技术咨询,解决了初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建设“放心工程、精品工程、廉政工程”的要求,宁夏水务投资集团公司以争创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的目标,健全了四级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了“项目业主负责、设计技术保障、监理过程控制、施工单位组织保证、政府总体监督”的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质量缺陷备案制度,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严格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加强工程质量过程控制,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了一批全国有实力的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有效地保障了工程建设和质量保证。
2013年12月的宁夏,寒气逼人。但无论是在施工车辆忙碌穿梭的南套子梁施工现场,还是在后河隧洞狭小昏暗的隧道内,来自不同地方的水利建设者们正快马加鞭地奋战在工程第一线。 回首几年来宁夏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建设历程,一个个时间节点逐渐明晰:2010年5月,宁夏水利部门先期开工建设了秦家沟水库工程,概算投资7221万元,目前已建成;2011年10月,开工建设了秦家沟水库向东山坡补水工程,目前已建成并具备了向东山坡年补水375万立方米的条件,结束了固原城市用水长期不达标和遇旱缺水的历史;2012年10月,全面开工建设龙潭水库、胭脂川隧洞、大湾隧洞和中庄水库4个控制性工程。目前,龙潭水库工程已完成老坝体拆除,正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庄水库已全面开展坝基清基工作,部分坝段已开始进行坝体填筑;胭脂川和大湾隧洞总开挖进尺6000米;2013年6月27日,第二批集中开工建设的其余9条隧洞、36公里管线中标单位已进场。
百万群众的饮水期盼已经成为建设者迎难而上的最大动力。由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龙潭水库加固改造工程是水源工程的龙头,承担着近50%的引水量。2012年除夕晚上,近20名参建人员齐聚项目部,项目经理一边向大家祝贺春节,一边安排第二天的工程任务。钻工徐龙说:“我们干的是源头工程,春节不回家没关系,不能拖了整个工程建设的后腿。”
工程早实施一天,困难群众就能早一天得到实惠。2013年3月,自治区政府召开西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协调会,决定由宁夏水务投资集团联合当地政府共同建设西吉县城应急供水工程,工程总投资1.68亿元,铺设总干管长78公里,新建南套子梁扬水泵站一座,调蓄水池4座。工程从固原市原州区贺家湾水库取水,通过两级扬水输送至西吉县何洼水厂,扬程总高120米,建设标准为年输水量350万立方米。
“汩汩清泉进万家,幸福甘甜润民心。”2013年11月28日,宁夏西吉县城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完工并通水,一直困扰12万西吉县城人民的吃水难问题得到解决。在通水现场,居民们纷纷捧起一碗碗甘甜的泉水,奔走相告。
目前,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主体工程的23个标段全面开工建设,来自全国的二十几支施工队伍的几千名水利建设者,奋战在工地上,为让中南部贫困群众早日喝上清甜的泾河水挥洒着激情和汗水,缺水群众40年的祈盼将成为现实。
药企整治还居民净水蓝天
药企污染,向来是政府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银川周边启元药业、泰瑞制药(多维药业)、大地丰之源等生物发酵制药企业,由于规划选址不合理、治污设施不先进,并且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药企恶臭扰民和永二干沟水污染成为影响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安居乐业长达10年的“老大难”问题。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银川周边药企污染整治工作。李建华书记先后两次深入药企进行现场办公,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安排部署治理工作。自治区环保厅、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细化任务,扎实落实要求,下大力气整治银川周边药企,让群众重新拥有了一个绿色家园。
全面开展污染排查。建立区、市、县三级环保部门联动机制,对望远工业园区164家企业和暖泉工业园区58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永二干沟污染源进行了全程调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治理要求,紧盯问题督促市县和企业整改。永宁县对经纬创业园(永宁县小食品加工园)16家企业实施了整体搬迁,减少了废水排入永二干沟。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连续183天对启元、泰瑞等重点药企进行24小时轮班值守监管,确保达标排污,杜绝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发生,严格整治时限要求,督促企业按期完成整治任务。先后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520人次,对药企检查攻击720家次,其中夜间检查370家次。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暗访和巡查中发现的违法排污和超标排放行为,实行“零容忍”和“重处罚”。会同自治区监察厅实施挂牌督办,督促落实环境监管责任,加快药企污染治理、永二干沟综合整治和望远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按时完成治理任务。对药企存在的超标排放行为,坚决予以严厉处罚。永宁县向泰瑞制药下达了停产整治通知,要求整治任务未经验收不得恢复生产,对泰瑞厂区红旗沟沿线进行挖掘,对可能存在偷排的管道全部进行了封堵。对重点药企的自备井,积极协调水务部门予以关停和封堵。启元药业关停自备井2口,泰瑞制药关停自备井4口,严防漏排和暗排,从源头和总量上控制企业排污。
加强环境综合管理和信息公开。对启元药业、泰瑞制药、大地丰之源3家制药企业原址扩大产能的新改(扩)建项目一律实施限批。禁止银川市区、望远工业园区和德胜工业园区等区域新建、改(扩)建生物发酵、制药等工业企业,确保不产生新的污染源。银川市在宁夏电视台、新消息报等媒体上公布了启元等重点药企整改进展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
在区、市、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银川周边药企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启元药业、泰瑞制药药渣厌氧消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恶臭收集处理和中水回用设备等建成投运。望远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章子湖人工湿地投入运行,徕龙公园基本建成。投入资金3.8亿元,对永二干沟分段实施清污分流、沟道清淤、景观改造、居民搬迁等综合整治措施,永二干沟入黄口水质污染物排放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20%以上。昔日的“排污沟”现已成为“休闲观光带”。根据2013年8月30日监测结果显示,启元药业、泰瑞制药和永宁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总排口化学需氧量、氨氮达到国家标准,启元药业、泰瑞制药厂界外恶臭在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以内,恶臭投诉逐月大幅下降。
十年恶臭污染扰民,百日治理初见成效。然而,彻底解决药企污染任重道远。人们期待着,政府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企业继续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恶臭污染问题彻底解决,让群众拥有美丽家园不再是梦。
责任编辑:冯学娟
清理审批、优化服务、精简压缩,通过开展治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事项活动,政府的姿态低了、职能转变了,群众的怨气少了、满意多了;为了便民利民,公安机关推出一项项措施,让没有户口的孩子有了学上;3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力推进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让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百万群众喝上了甘甜的水;下决心、出实招,污染严重的药企经过百日治理,还给群众一个美丽家园……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关注,一个个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一句句真诚的赞许萦于心间。
政府“效能改革”群众满意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宁夏认真开展治理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事项活动,“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和胆识,用硬手段、硬措施减程序、减手续,让企业和群众少交一些钱、少跑一趟路、少走一道程序、少跨一道门槛、少看一点脸色”,通过清理审批、优化服务、精简压缩等系列举措,在全区掀起一场政府“效能改革”风暴。2013年以来,全区完成清理行政审批事项328项,清理取消各类收费82项,降低收费标准20项,免收银川综合保税区内企业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使行政机关办事效能进一步提高,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在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同时,对行政审批和中介服务事项“全流程再造”,努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由“被动受办”向“主动服务”转变。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求紧扣“公共”本质,让新的服务理念成为各级政府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由“被动受办”向“主动服务”转变。在宁夏各级政务中心推出的便民举措中,“双休日便民服务”最受群众欢迎。双休日不休实际上是倒逼出来的改革举措。一些干部群众在工作日办理审批事项往往面临“两难”抉择,有些审批非得本人去办,但工作日请假去办私事不合规。针对这一情况,宁夏推广政务中心预约服务机制,群众可以预约下班时间或周末办理相关事项。截至2013年12月初,宁夏已有17个市、县(区)政务中心开展双休日便民服务,共接待群众2.78万人次,办理事项1.07万件。2013年以来,全区各地相继推出转职能新举措,石嘴山市行政审批从4月起不再收取办事人的各类复印件,复印工作转交给审批单位;银川市在452个村(社区)建立为民办事全程代办点;中卫市开展重点项目行政审批免费代办服务,由专人全程代办15个部门28项行政审批。群众反映,如今“马拉松”式审批少了,“马上办”的审批多了;故意刁难的审批少了,公开透明的审批多了。
清理议事机构,规范节会论坛活动。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提高政府系统工作效能,自治区政府明确规定,每年清理一次议事协调机构,今后凡各厅局间能协调解决的问题,凡副主席能召开会议协调处理的工作,不再成立领导小组。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由272个压缩到79个,考核评比减少48.7%,表彰活动减少60%。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2014年起,自治区将集中办好中阿博览会,党政机关今后不再举办各类节会论坛活动,此类活动一律交由企业、协会等市场主体举办。据统计,此次规范合并自治区举办的或以自治区名义举办的各类节会16项,取消或降格12项,与以往相比,政府减少办会的幅度达87.5%。自治区主席刘慧表示,要紧紧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这个核心,大力简政放权,结合宁夏实际,能取消要坚决取消,能下放的要坚决下放,能转移的要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社会微观事务的干预,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社会的创造活力。
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流程再造”,让群众满意、让投资者满意。自治区牵头承担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工作的部门政务服务中心下大力气对部门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全流程再造”。围绕“让群众满意、让投资者满意”的要求,打造“审批环节最简、要件最少、时限最低、效率最高、质量最优”的政务服务品牌。政府通过硬手段、硬措施减程序、减手续,让企业和群众少交一些钱、少跑一趟路、少走一道程序、少跨一道门槛、少看一点脸色。
过去,一个建设项目从审批启动到开工建设要经过18个行政部门,办理50多项审批,这些手续办完少则一年,多则两到三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难、审批慢等突出问题,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制定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对标“在西部最优”,到2014年1月10日,所有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审批时限压缩50%;第二步,对标“比东部更优”,在2014年底前,实现审批要件压缩20%以上,审批环节减少20%以上,审批时限比法定减少50%。对审批办结时限实行“时间倒排法”,以压缩后的总办结时限为准,倒排每个环节的办结时限,确保实现审批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50%的目标;对审批要件采取“清零审核法”,自治区各部门对纳入本系统行业管理的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一律先“清零”,逐项重新审核依据,并对保留的事项予以确认、登记。逐要件“解剖”、逐环节“会诊”、逐事项“开方”,力争2014年上半年,自治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345项,实现压减50%的目标;2014年年底前,行政审批事项力争减少到300项以内。
没有户口的孩子有学上了
在过去的四年里,“没有户口”的孩子是海原县海城镇移民谢福田一家的烦心事。按规定,谢福田第三个孩子——4岁的女儿谢思源属超生,必须持有计生部门八千到一万的罚款凭证才能入户,为此,思源被“黑”了四年。期间,谢福田多次到派出所等地联系入户,然而八千块钱的“巨额”罚款是谢福田一家一年的基本生活费用,思源落户的事情一拖再拖。
当思源看着邻居小朋友一个个都上了村里的幼儿园,她还游耍在路台墙角时,她不解地问爸爸:为什么自己不能上学?这时的谢福田对孩子的入户有了新的压力,这压力来自女儿质疑的眼神,也来自他对孩子入户问题太多的焦急与无奈。 2013年11月,自治区公安厅为切实解决群众办户口难问题,推出了8项便民措施,包括新生儿入户只需父母双方任一方户口和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即可。
对于谢福田来说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小女儿终于可以有户口了!知道便民措施的第二天他就来到贺兰县公安局常信乡派出所,十几分钟后思源有了户口。
“为了这娃娃的户口,我都作难死了,这次去,没求人,没下话的,没想到一下子就入上了。”讲述这一切的时候,谢福田有些激动,怀里的小思源盯着户籍警手指的地方,大声念道“谢思源,谢思源”。“阿姨,我有户了,有户了,过几天可以上幼儿园了,可以跳舞了!”
长期以来,因为地域和身份限制,银川市辖区如贺兰县常信乡、永宁县闽宁镇、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等移民地区出现很多因超生或无户籍信息而无法落户的孩子。
“没有户口,到了上学年龄无法上学,也没有办法办理社会保险,没有户口就等于没有前途了。”贺兰县常信乡南梁台子铁东村罗发俊深有感触地说。他的计划外超生孩子快9岁了,因为没有户口,无法上学,特别现在又实行学籍号终身制,没户口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23项便民利民措施犹如一阵春风吹暖了老百姓的心。电视、报纸、广播,管委会、集市到处都是公安机关方便群众的声音,在贺兰县常信派出所、在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分局丽景街派出所,处处可见群众满意的笑脸。
对于简化新生儿入户手续,丽景街派出所户籍警白蕾这样说:“不要把这个政策理解得太片面,这只是对一个自然人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只是强调我们不要漠然无视这些已经存在的社会人。”据了解,12月10日,银川市公安局共为126名超过6岁或者无户籍信息无法落户的孩子落户。
就在走访即将结束时,拥挤的户籍室来了位之前因生育二胎间隔不够,孩子五岁还没入户的南梁台二组村民。他托着锦旗,说要感谢派出所、感谢公安局。在我们离开派出所时,又有几位办理入户手续的群众闻声赶来,紧握住我们的手,表达自己对政府的感激。
据统计,仅银川市,受老政策限制,因超生等原因无法登记户籍的就有5000多户。近几年来宁夏不断放宽户籍政策,尤其是2013年11月14日自治区公安厅户口登记管理便民利民措施出台后,引爆了宁夏多年来超生户的入户潮。新规规定,婴儿,包括超计划生育和非婚生育的婴儿,出生登记户口,由婴儿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持出生证和父母的居民户口簿即可办理入户,不必再提供准生证和村(居)证明。与此同时,补录补登户口的审批权,也由过去的派出所、县(分局)、市局三级审批,简化为派出所、县(分局)两级审批。新政出台不到一个月,常信乡派出所已办理出生登记210人,其中大多数是过去不符合入户条件的。
百万贫困群众喝上幸福水
干旱少雨、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宁夏的基本区情。特别是宁夏中南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地表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仅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的1/23。早在上世纪70年代,老一辈水利专家就提出引泾济清方案:把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泾河水,通过截引的方式,穿山越沟,引到清水河,解决清水河上段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但是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进展甚微。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宁夏中南部地区水问题和发展问题。中央领导多次到宁夏中南部地区视察,明确指示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尤其是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研究适度开发泾河水资源,抓紧开展固原地区城乡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合理规划和建设部分水资源调配工程”。
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宁夏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列为重点办理建议。同年,自治区政府将该项目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启动了宁夏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3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该工程作为解决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群众饮水安全的头号民生水利工程,全力推进。自治区水利厅举全厅之力,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各项工作。2013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概算,随后自治区发改委批复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至此,宁夏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前期审批工作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是将宁夏固原地区南部六盘山东麓雨量较多、水量相对较丰沛的泾河流域地表水,经拦截、调蓄,向北输送到固原中北部干旱缺水地区的区域性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以解决包括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以及海原县部分地区共计44个乡镇、609个自然村,110.8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宁夏中南部城乡安全工程,是自治区受益范围广、受益贫困人口多、建设最为紧迫的民生工程,是保障中南部山区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安全的有效途径。
自治区水利厅精心组织,优化方案,确保前期及设计工作科学可靠。项目前期,组织专家开好各种技术研讨会。邀请国内有丰富地质勘探经验的科研院所参与工程地质的勘察,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与互动;采用先进的无人机航拍技术,为设计单位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提供依据,并据此确定最适合的设计及施工方案,从根本上避免因为设计、地质等原因为后期各项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为保证中南部水源工程初步设计质量,组织成立专家咨询组进行了四次技术咨询,解决了初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建设“放心工程、精品工程、廉政工程”的要求,宁夏水务投资集团公司以争创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的目标,健全了四级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了“项目业主负责、设计技术保障、监理过程控制、施工单位组织保证、政府总体监督”的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了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制度、检查考核制度、质量缺陷备案制度,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制,严格工程质量验收管理,加强工程质量过程控制,通过公开招标,引进了一批全国有实力的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有效地保障了工程建设和质量保证。
2013年12月的宁夏,寒气逼人。但无论是在施工车辆忙碌穿梭的南套子梁施工现场,还是在后河隧洞狭小昏暗的隧道内,来自不同地方的水利建设者们正快马加鞭地奋战在工程第一线。 回首几年来宁夏中南部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建设历程,一个个时间节点逐渐明晰:2010年5月,宁夏水利部门先期开工建设了秦家沟水库工程,概算投资7221万元,目前已建成;2011年10月,开工建设了秦家沟水库向东山坡补水工程,目前已建成并具备了向东山坡年补水375万立方米的条件,结束了固原城市用水长期不达标和遇旱缺水的历史;2012年10月,全面开工建设龙潭水库、胭脂川隧洞、大湾隧洞和中庄水库4个控制性工程。目前,龙潭水库工程已完成老坝体拆除,正在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庄水库已全面开展坝基清基工作,部分坝段已开始进行坝体填筑;胭脂川和大湾隧洞总开挖进尺6000米;2013年6月27日,第二批集中开工建设的其余9条隧洞、36公里管线中标单位已进场。
百万群众的饮水期盼已经成为建设者迎难而上的最大动力。由湖北水总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龙潭水库加固改造工程是水源工程的龙头,承担着近50%的引水量。2012年除夕晚上,近20名参建人员齐聚项目部,项目经理一边向大家祝贺春节,一边安排第二天的工程任务。钻工徐龙说:“我们干的是源头工程,春节不回家没关系,不能拖了整个工程建设的后腿。”
工程早实施一天,困难群众就能早一天得到实惠。2013年3月,自治区政府召开西吉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协调会,决定由宁夏水务投资集团联合当地政府共同建设西吉县城应急供水工程,工程总投资1.68亿元,铺设总干管长78公里,新建南套子梁扬水泵站一座,调蓄水池4座。工程从固原市原州区贺家湾水库取水,通过两级扬水输送至西吉县何洼水厂,扬程总高120米,建设标准为年输水量350万立方米。
“汩汩清泉进万家,幸福甘甜润民心。”2013年11月28日,宁夏西吉县城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完工并通水,一直困扰12万西吉县城人民的吃水难问题得到解决。在通水现场,居民们纷纷捧起一碗碗甘甜的泉水,奔走相告。
目前,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主体工程的23个标段全面开工建设,来自全国的二十几支施工队伍的几千名水利建设者,奋战在工地上,为让中南部贫困群众早日喝上清甜的泾河水挥洒着激情和汗水,缺水群众40年的祈盼将成为现实。
药企整治还居民净水蓝天
药企污染,向来是政府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银川周边启元药业、泰瑞制药(多维药业)、大地丰之源等生物发酵制药企业,由于规划选址不合理、治污设施不先进,并且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药企恶臭扰民和永二干沟水污染成为影响银川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安居乐业长达10年的“老大难”问题。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银川周边药企污染整治工作。李建华书记先后两次深入药企进行现场办公,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安排部署治理工作。自治区环保厅、银川市、永宁县、贺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细化任务,扎实落实要求,下大力气整治银川周边药企,让群众重新拥有了一个绿色家园。
全面开展污染排查。建立区、市、县三级环保部门联动机制,对望远工业园区164家企业和暖泉工业园区58家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永二干沟污染源进行了全程调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治理要求,紧盯问题督促市县和企业整改。永宁县对经纬创业园(永宁县小食品加工园)16家企业实施了整体搬迁,减少了废水排入永二干沟。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连续183天对启元、泰瑞等重点药企进行24小时轮班值守监管,确保达标排污,杜绝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发生,严格整治时限要求,督促企业按期完成整治任务。先后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520人次,对药企检查攻击720家次,其中夜间检查370家次。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暗访和巡查中发现的违法排污和超标排放行为,实行“零容忍”和“重处罚”。会同自治区监察厅实施挂牌督办,督促落实环境监管责任,加快药企污染治理、永二干沟综合整治和望远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按时完成治理任务。对药企存在的超标排放行为,坚决予以严厉处罚。永宁县向泰瑞制药下达了停产整治通知,要求整治任务未经验收不得恢复生产,对泰瑞厂区红旗沟沿线进行挖掘,对可能存在偷排的管道全部进行了封堵。对重点药企的自备井,积极协调水务部门予以关停和封堵。启元药业关停自备井2口,泰瑞制药关停自备井4口,严防漏排和暗排,从源头和总量上控制企业排污。
加强环境综合管理和信息公开。对启元药业、泰瑞制药、大地丰之源3家制药企业原址扩大产能的新改(扩)建项目一律实施限批。禁止银川市区、望远工业园区和德胜工业园区等区域新建、改(扩)建生物发酵、制药等工业企业,确保不产生新的污染源。银川市在宁夏电视台、新消息报等媒体上公布了启元等重点药企整改进展情况,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
在区、市、县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银川周边药企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启元药业、泰瑞制药药渣厌氧消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恶臭收集处理和中水回用设备等建成投运。望远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章子湖人工湿地投入运行,徕龙公园基本建成。投入资金3.8亿元,对永二干沟分段实施清污分流、沟道清淤、景观改造、居民搬迁等综合整治措施,永二干沟入黄口水质污染物排放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20%以上。昔日的“排污沟”现已成为“休闲观光带”。根据2013年8月30日监测结果显示,启元药业、泰瑞制药和永宁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总排口化学需氧量、氨氮达到国家标准,启元药业、泰瑞制药厂界外恶臭在国家二级标准限值以内,恶臭投诉逐月大幅下降。
十年恶臭污染扰民,百日治理初见成效。然而,彻底解决药企污染任重道远。人们期待着,政府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企业继续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恶臭污染问题彻底解决,让群众拥有美丽家园不再是梦。
责任编辑:冯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