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分析和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_CBSC_C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配电网的接线方式选择是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配电网接线方式是实施配对网自动化的基础。本文在介绍常用配电网接线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针对小区负荷 S 形发展规律的配电网接线发展衍生模式。
  关键词: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
  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nection mode choice is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of an important aspect, at the same time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nection mode is the basis of implementing matching nets automation. This text introduced the common wiring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the feature of the mode, and summarizes the village load S 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wiring development derivative mode.
  Keywords: medium voltage;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nec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中压电网接线模式分析和研究
   中压配电网应依据高压变电站的分布,划分成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各变电站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交错重叠。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负荷密度大,而且用户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提高了。选择配电网接线方式时须考虑安全、灵活、经济、可发展等基本要求。在满足要求情况下,尽量选用简洁的网络接线。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配电网接线模式及其适用场合
  1. 1 单电源辐射接线
   单电源辐射接线方式简单,如图 1 ~2 所示。干线可以分段,一般主干线分为 2 ~ 3 段,负荷较密集地区1km 分 1 段,按 所 接 配 电 变 压 器 容 量 每 3000 ~4000kVA 分 1 段,以缩小事故和检修停电范围。
   单电源辐射接线的优点是比较经济,配电线路和高压开关数量少、投资小,新增负荷也比较方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故障影响范围较大,供电可靠性较差,不具备负荷转移能力。当线路故障时,部分线路段或全线将停电; 当电源故障时,将导致整条线路停电。
  
  
  1. 2 双电源手拉手环网接线
   手拉手接线模式结构简单清晰,运行较为灵活,可靠性较高。如图 3 ~ 4 所示。架空主干线通常可分为2 ~ 3 段。
  
  
   线路故障或电源故障时,在线路负荷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切换操作可以使非故障段恢复供电。电缆单环网的环网点一般为环网柜、箱式站或环网配电站,与单联络的架空线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各个环网点都有两个负荷开关( 或断路器) ,可以隔离任意一段线路的故障,用户的停电时间大为缩短,只有在终端变压器( 单台配置) 故障的时候,客户的停电时间是故障的处理时间。由于考虑了线路的备用容量,正常运行时,每条线路最大负荷只能达到该线路允许载流量的 1/2,线路投资将比单电源辐射接线有所增加。
  1. 3 分段联络
   分段联络接线模式如图 5 ~ 6 所示。这种接线模式,通过在主干线上加装分段断路器把每条线路进行分段,并且每一分段都有联络线与其他线路相连接,当任何一段出现故障时,均不影响另一段正常供电,这样使每条线路的故障范围缩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这种接线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可以有效的提高线路的负载率,降低不必要的备用容量。例如手拉手接线模式中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可达 50%,两分段两联络模式中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可达 67%,接线方式如图 5 所示,三分段三联络模式中干线正常运行负载率可以达到 75%,接线方式如图 6 所示。
   从供电可靠性角度看,分段联络和单联络接线模式相比提高幅度有限,直接的客户仍是单电源供电的形式,当所在分段或分支线路以及 10kV 终端变压器故障还会失电。
   这种接线模式的发展形成有一定的过程。伴随着城市建设,区域负荷密度不断提高,10kV 线路也逐步增多而且密集起来,并且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种条件下,在原有的单联络的回路之间再进行分段和联络,就可以很自然的形成这种接线模式。同时,提高了网络带负荷的能力。
   这种接线模式适用于负荷密度较高,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区域,并且允许架空线路供电的区域。对于这些区域,可以在规划中预先设计好分段联络的网络模式及线路走径。在实施过程中,先形成单联络网络,注意尽量保证线路上的负荷能够均匀分布,随着负荷水平的提高,再按照规划逐步形成分段联络的配电网络,既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又满足了供电的要求。
  1. 4 不同母线出线连接开闭所接线模式( 双辐射)
   不同母线出线连接开闭所接线模式如图 7 所示。其特点是从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或不同变电站引出主干线连接至开闭所,再从开闭所引出电缆线路带负荷( 一般从开闭所出线的电缆型号比主干线电缆型号小一些) 。一般每个开闭所具有两回进线,开闭所出线可以采用辐射状接线方式供电,也可以形成小环网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正常运行时,开闭所每条线路负载率应控制在 50%左右。
  
  
  
  1. 5 双 Π 接线
   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可靠性,保证在一电源失电的情况下用户能够从另外一电源供电,电缆可以采取双 Π 接线的供电方式,如图 8 所示。类似于架空线路的分段联络接线模式,这种接线当其中一条线路故障时,整条线路可以划分为若干部分被其余线路转供,供电可靠性较高,运行较为灵活。
  
  
  
   这种接线模式适用于城市核心区、繁华地区,负荷密度发展到相对较高水平,而且存在大规模公用网的情况下,尤其是架空网逐步向电缆网过渡的区域。
  2、 分区负荷预测的 S 型负荷曲线
   研究各负荷区负荷曲线形状是配电网接线模式选择的前提。利用各负荷区历史数据和预测结果,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各负荷区负荷从历史到未来的发展变化趋势,它近似 S 形曲线,如图 9 所示。利用时变和滚动规划的思想来观察负荷曲线时,把负荷发展期分成三个阶段: 早期、中期和饱和期,在此基础上分析各负荷区中压配网的衍生接线模式,使其与各区负荷发展相配套,是非常必要的。
  
  
  
  3、 中压配网衍生接线
   从城市小区中压配网建设来看,架空线网和电缆网所用环网设备、建设方式、运行维护手段都不同,因此采用的接线衍生模式也不同,本文主要讨论架空线网的衍生。
  
  3. 1 单电源辐射接线→“手拉手”接线
   负荷发展早期新增负荷在电网边缘,负荷不大,且电网刚接入,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因此一般供电公司会从就近变电站低压母线引单回馈线给这个负荷供电。这时对负荷就是单电源辐射接线,供电可靠性很低,任何设备或线路故障都会造成整条线路停电。随着城市的规划建设,城区不断扩大,负荷需求增加,类型增多,商业负荷比重增加。用户对用电可靠性要求提高,供電公司就需考虑建设联络线。对负荷来说,就从原来的单电源辐射接线衍生为双电源手拉手接线。若配合使用分段开关,在线路故障或电源故障时,在线路负荷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切换操作可以使非故障段恢复供电。从而提高了对该负荷的供电可靠性。
  3. 2 “手拉手”接线→分段联络
   负荷进一步发展,人口密度增加,空间负荷密度也随之增加,必须再新建线路对其供电。这时,变电站的出线间隔又很紧张,供电公司只能从变电站出一回线T 接到一个“手拉手”线路上作备用,这就形成类似如图 5 的接线模式。这样做和建设两条“手拉手”相比,节省了一个出线间隔,同时又可满足近期负荷的增长。
   图 10 是浙江某县电网中的实际网络接线,涉及云和变和黄岗变,均为单母分段,形成网络的三回馈线出自不同母线。这样的网络可靠性虽不及两回“手来手”,但对近期新增负荷的供电,不失为一个节省投资和变电站出线间隔的好办法。
  
  
   当所有线路上的负荷进一步增加,而且又出现新增符合,图5 模式的三回馈线已不堪重负,无法再接入新的负荷,供电公司是否应该再新建“手来手”线路呢?
   这当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除此之外,供电公司有没有一个既节省投资、建设速度又快、又节省出线间隔的方法呢? ( 节省出线间隔意味着可以延缓变电站的新增,延缓电网建设投资)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从除这三段母线外的变电站引一回线在原有 T 接点附近接入,作为备用线路,这样其它三回线的线路负荷率可提高。
  
  参考文献
  [1] 麻秀范,钟晖,王伟,等. 城市配电网接线模式研究[J]. 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5,25( 2) :32 -36
  [2] 王伟,麻秀范,钟晖,等. 系列化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研究[J].2005,5: 46 - 49
  [3] 吴雯美,霍佳丽. 中压电网接线模式应用于不同类型电网的分析研究[J]. 贵州电力技术,2008,8:8 -10
  [4] 胡列翔,王伟,麻秀范,等. 中压配电网的衍生接线模式[J]. 现代电力,2006,23( 6) :26 -30
  [5] 潘锋,周敏,汪利华. 城市高、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的综合评价方法[J]. 华东电力,2009,37( 1) :129 -131
其他文献
摘要:建设项目施工和基本建设投资估算这两项工作组成了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它体现了整个工程项目的人员输出、材料机械的耗用和安全环境的消耗资金,它还体现了对建筑工程经济上的合理投资和造价工程人员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工程预结算、影响因素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capital construction investme
期刊
摘要: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其正常的运转,当在行驶过程中发现发动机水温异常时,就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本文结合实际浅谈汽车冷却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  关键词:汽车 冷却系 故障 应急 处理  Abstract: the engine work temperature too low or too high will affect their normal operation, when
期刊
摘要:为了实现对建筑物所有权进行的区分,我国的《物权法》首次引入了建筑物所有权概念,该法律是我国对建筑物所有权的首次涉入。在此之前我国在这方面仅有简单的规则来保护相关业主权利。但在商品房逐渐增多的情况下,仅依靠《土地登记规则》是远远不够的,物业公司与开发商、业主间的矛盾日益激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物权法》中新颁布的建筑物所有权区分问题进行探讨。关键词:建筑物所有权合法权益房地产  Abstra
期刊
摘要: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其技术状况将随行驶里程的增加和外界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变坏,汽车的动力性能、安全件能下降,经济性变差,使车辆出现故障甚至丧失正常行驶的能力。而汽车的润滑系统起到润滑汽车发动机各几件表面的作用,其如果发生故障将导致发动机无法工作或造成重大损失。本文结合实际,探讨汽车润滑系统故障的应急处理。  关键词:汽车 维修 润滑 故障 应急 处理  Abstract: the car is
期刊
摘要:森林管护是保护和开发我国珍惜的林业资源的根本性保障工作,在天然林中做好森林管护工作对天保工程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的意义。为了实现我国森林面积的扩大,本文从森林管护的工作的实际基层经验出发,描述了目前天然林保护工作中森林管护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天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forest
期刊
摘要: 高尔夫球运动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最有情趣的运动之一。论文以枫叶高尔夫球场景观为例,从功能分区、植物造景、水景等要素入手,阐述了景观设计如何结合高尔夫球场地形,如何将中国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应用于高尔夫景观之中的思路。  关键词: 景观设计 ;似拙实巧;TEE台;果岭。  Abstract: golf is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sport, one of the m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未来城市更新规划将成为各大城市乃至县级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工作,城市更新规划也将对城市其他类型的规划体系产生深远影响,规划体系应该积极主动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城市更新工作存在的特殊性导致其与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其他类型规划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更新规划;城市规划体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期刊
摘要:由于公用事业所具有的特征, 决定了引入民营化、市场化机制并不是让政府放弃责任, 不是简单的依赖市场让企业放任自流, 而需要政府通过监管来控制企业行为, 引导企业经营活动符合会共利益。可以说, 完善的监管制度是会用事业民营化、市场化得以运作的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市政公用行业;完善监管体制;提高效率  Abstract: due to the public utilities have ch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这些新的機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档案工作的第一要务,把搞好档案服务作为关键,以提高全员档案意识为前提,以高校合并、实现资源整合,完成实质性融合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档案队伍建设为保障,努力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现代化,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办公室档案,可持续发展,高校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建筑构造进行了论述,通过对由建筑构造原因造成结构耐久性不足的分析,探讨了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建筑构造,为进一步研究影响结构耐久性的措施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构造; 结构损伤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through to the architectural cons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