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S传感器的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探究装置

来源 :物理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ong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是高中物理重要内容,是教学难点.利用可调速的直线电机提供更稳定的驱动力,通过光电门传感器采集驱动频率;设计位移传感器的发射端做为振子,观察受迫振动与共振现象,并实时采集振子的位移与时间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获取振子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值,采集多组数据,定量探究振子振动的频率与驱动频率的关系,绘制共振曲线,得到共振的条件.
其他文献
基于欧姆定律和电路相关知识,结合常见的电学实验,通过分析、总结、提炼,探索构建蕴含多种思维方式的“UIR三角模型”,以高考题为例介绍该模型的运用方法.“UIR三角模型”能启发学生的实验设计思路,激发创新思维灵感,在分析电学实验问题时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全英文的大学物理课对一些将要接受全面全英文教学的中国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因为语言造成的学习障碍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果很差,甚至难以适应后续全英文专业课的学习.为了丰富这方面尚显不足的教学研究,本文以西南交大利兹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为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全英文授课大学物理为例,交叉对比各门基础课成绩,分析了大学物理学习与英语能力之间的关联.并且分别收集整理了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反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多角度的展示和简要分析,以期对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产生一定借鉴意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为了解学生力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以FCI为测试工具,对西藏大学连续九届(2010—2018级)的物理师范生进行了力学概念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藏族学生对力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男女生在力学概念学习上存在一定差异、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力学概念测试成绩呈正相关.基于研究结果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该研究有利于提升西藏大学物理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对促进民族地区物理教育的发展有一定启示.
《大学物理》是我校面向全校25个专业1700名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内容遵照教指委颁发的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要求执行.在此教学过程中,有些物理基础差的同学难以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而物理基础好的同学又感觉教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不够.对此我们开设了《大学物理思维技巧训练与培养》的公选课程,以弥补大学物理课的不足.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该课程探索了从夯实基础知识—扩展思维方式—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的四阶段教学模式.并通过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达到以课促“教”,以课促“学”,以课促“思”,以课
以新课标的实验要求为导向,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LabVIE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展示了实验器材的选择、电流电压物理量的测量和记录及曲线的描绘等功能.从而创设真实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与实验规律的自然建构,帮助落实核心素养,为LabVIEW虚拟仪器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供参考.
新工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因应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举措.本课题贯彻“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等教改方略和要求,从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应占比重、教学目标、内容重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审视,结合实践提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教改思路和建议,供同行讨论和参考.
针对探究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介绍了一种实验装置,该装置仅能进行定性探究,且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实现定量探究,让实验更精准、更稳定,本着让学生对实验结果更加信服的宗旨,制作了一种集成化、模块化的高精度一体式安培力探究仪.文章阐述了该仪器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创新特点以及使用该仪器探究磁感应强度大小的实验方案.
混合式学习在教育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学物理混合式学习模型.又基于扩展技术模型(TAM2),建立了大学物理混合式学习效果和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学习者特点、课程特点、技术特点、认知有用性以及认知易用性对混合式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特点、课程特点、技术特点、认知易用性对认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认知有用性对混合式学习效果有正向影响.
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有许多具有相似性质和相同仪器的演示实验,通过创新设计,将电磁学的部分实验集成化到一个教具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利用开关的闭合,选择不同的实验进行演示.该集成化教具能够帮助教师减少准备实验的时间,具有便捷、演示效果好和成本低等优点.
“3+3”新高考模式下,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学生的物理基础差异较大,这给作为高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带来了挑战,需要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来满足不同基础、不同专业要求的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本文通过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知识点衔接的调查研究,在整理出知识点衔接框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大学物理教学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慕课视频资源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以及由大夏学堂、雨课堂、微信平台等所组成的师生互动平台,在不同专业和不同物理基础的学生中实现了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为新高考下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