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女性主义于20世纪70年代萌芽,并于90年代取得了重要发展。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她的作品主题包含了生态女性主义,精神分析以及后殖民话语等多个领域。《最蓝的眼睛》是莫里森于1970年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现今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还有许多的学者从女权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以及后殖民主义批评等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主要从《最蓝的眼睛》分析托尼·莫里森与生态女性主义之间的共鸣。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托尼·莫里森生态女性主义
引言
托尼·莫里森(原名克娄·安东妮·沃福德),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也是在第三次黑色浪潮中涌现的新星之一。托尼·莫里森的离婚经历以及黑人的生活经历都给她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最蓝的眼睛》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其以作者的家乡为写作背景,叙述了黑人女孩佩科拉的悲剧一生。佩科拉因她的黑人身份以及黑色皮肤而倍受他人的欺凌。她想改变这种状况,因此非常渴望能够拥有一双“蓝眼睛”,但是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在一次购买糖果的时候,佩科拉受到了杂货商人(蓝眼睛)的蔑视。但对于她来说,最悲惨事情并不是别人对她的蔑视,而是她的亲生父亲对她的侮辱:在一个春日中,佩科拉被父亲乔利奸污,并导致怀孕,但是因其年龄的因素,婴儿早产没多久就死去了。佩科拉的悲惨遭遇不仅没有得到家人和他人的怜惜,反而成为他人嘲笑以及欺负她的利剑。最终,佩科拉在极度渴望能够拥有一双“蓝眼睛”的情况下,精神失常了。
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社会在生态保护运动以及女性主义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新思潮。生态女性主义这一词的创立者是法国的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Francoise d’Eaubonne)于1974年发表的《女性主义·毁灭》(Le Feminisme ou la mort)一文中所提出的。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社会中,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思潮逐渐兴起,这种新的思潮给文学研究者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文学研究者对莫里森作品中所提到的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逐步增多,甚至有人直接称莫里森为生态女性主义者。一些学者通过对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研究,从而得出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中对自然、女性以及黑人社会的关注都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相吻合。本文主要分析在《最蓝的眼睛》中,托尼·莫里森与生态女性主义在社会背景中的共同点,以及思想理论上的共鸣。
一社会背景
《最蓝的眼睛》这部作品是托尼·莫里森于1962年初具构想的。这个时期,生态女性主义刚刚萌芽,并在此后的女权运动、黑人民权运动以及环保运动中出现并产生。《最蓝的眼睛》主要揭露了西方的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给女性带来的迫害,其中也有对自然的描述。黑人在美国地位的变化根源是因资本主义因工业化的发展所改变的,因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大批的黑人劳动力都涌入到城市中。1963年的女权运动非常的浩大,主要是因为女性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对男性的就业待遇政策的怨愤;此外,也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因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工业经济的发展也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思想理论上的共鸣
1女性与自然的共鸣
在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中,女性的生育角色跟自然是相联系的。尽管生态女性主义中的各个分支对自然和女性的处理上有着不同的分歧,但是都非常认同女性跟自然之间的联系,比如,在文化生态女性主义中,它主要强调女性的创造生命方面以及身体功能方面跟自然之间的共鸣。又如,大自然养育万物和女性孕育哺育以及月经跟月亮的圆缺之间的联系。在《最蓝的眼睛》中,体现为作者莫里森对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相符。例如,《最蓝的眼睛》中的主人公佩科拉的初潮不顺,就暗喻了自然的生理规律将要扭曲,此后,在她被亲生父亲奸污得以证实。又如,书中描述克劳迪娅在思考年幼时种的金盏花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小说中将佩科拉的孕育跟金盏花的发芽相联系起来,还有将佩科拉的子宫跟土地联系起来,以及将婴儿的死与金盏花的种子相联系。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将女性受到的压迫和自然相联系,认为男性在对女性的统治和人类对自然的统治上有着历史的和理论上的联系。如《最蓝的眼睛》一书中,黑人女性遭受的压迫对待比喻为蒲公英,因蒲公英多而不美,虽然蒲公英有药用价值,但是还是遭受到人们的忽视。
2反对二元次思维方式的共鸣
二元对立式的思维方式是指定两性之间、种族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等两者之间的排斥和对立的关系,其中评价较高的一方(即人类、白人和男性)就疏远于低层的一方(即自然、黑人和女性)。而跟二元化相联系的一些生活领域、文化以及价值都被全面的贬低了。但是,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是反对这种二元对立式的思维模式,其倡导物种、种族以及两性之间的平等关系。在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中,也用相应的故事来反驳上面关于高低的等级关系。例如,《最蓝的眼睛》的麦克迪尔一家,他们对白人所认为的中心价值并不认同,并以实际行动来表示他们的不认同。如克劳迪娅对白人的审美观并不认同,她在圣诞节收到了许多礼物,但对礼品娃娃中的金发碧眼形象却非常地讨厌仇恨,从而拆毁了许多;或是书中的麦克迪尔太太时而发火,时而唠叨,但是内心却充满了对孩子们的关爱,甚至在必要时承担起母亲的责任。在二元次思维方式中,将黑人群体贬抑为低劣的群体。但在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却体现出黑人的温暖的一面。例如,在吉米婆婆生病时,黑人妇女都轮流守候照顾吉米婆婆,还带来了许多的蔬菜汤,这里黑人妇女所表现出来的关爱、友谊等都是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内容。
在《最蓝的眼睛》中,主人公佩科拉母女的悲惨遭遇都指控了白人对黑人女性的低等论假设,小说抨击了白人的主宰模式,呼吁种族以及两性之间的平等关系。在《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母女都遭受到男权的排斥以及压迫,她们是二元次思维方式中被贬低的一方。佩科拉因无法得到一双“蓝眼睛”间接接受黑人身份带给她的种种不幸;而她的母亲波琳因其内心低劣的因子,给她的家庭以及孩子都带去了严重的灾难。在书中,白人女主人因种族偏见的因素,硬生生地逼波琳离开丈夫;而波琳在怀佩科拉时,一直对孩子很有好感,却在生产时听到老医生的贬低话语,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于是认为佩科拉真丑,最后波琳将她全部的关爱和希望奉献给了白人家庭,直接放弃了对自己家人的关爱,还有对女儿的母爱。作者托尼·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借佩科拉母女发出了对女性生态主义的呼喊。
3倡导物种的平等及多种统治形式
生态女性主义者们用生态运动的观点阐述了宇宙中的物种是没有等级之分的,自然界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物种都应是平等的,因此,生态女性主义者们关注历史文化中的相关统治形式,如阶级压迫、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对大自然万物的剥削等。生态女性主义者们倡导世界建立一个物种平等、男女平等以及人类与自然万物之间平等和睦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友谊、关怀、爱、诚实以及互惠都是生态女性主义的重点价值体现,她们立志于帮助弱势群体,倡导减少暴力,建设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型社会。
托尼·莫里森在她的《最蓝的眼睛》一书中揭示了与生态女性理论相似的现实社会,小说中所表述的各种统治形式都体现了托尼·莫里森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注。例如,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波琳受到丈夫的殴打,佩科拉被亲生父亲奸污以及受到黑人男孩的嘲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混血儿嘲笑佩科拉姐妹又黑又丑;阶级的差异体现在:波琳在给白人主人家买肉时,如出现切割不整齐,颜色不一样的她都不要,要是她自己家吃她就会买;波琳的丈夫乔利曾经与其他的囚犯一起在铁路上做过苦工等。小说《最蓝的眼睛》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乡镇上,而不是大城市上,从而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站在生态运动的角度上,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宇宙万物是没有等级差异之分的,自然界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事物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权利,就此,文化发展中那些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对自然的剥削以及阶级压迫都是女性主义所关注的统治形式。两性和谐、男女平等、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物种平等、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并存的社会是生态女性主义所提倡的社会思想。生态女性主义组织的核心价值定义为友爱、关怀、互惠、诚实,弱势群体在这一组织中能够得到声援,这是完善社会关系创造争取的一种积极行为,为构建减少暴力行为,组建和谐平等的社会关系。托尼·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一书批判了与生态女性主义所倡导的理想社会相反的残酷局面,从而表达出了她本人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怀。
三创新与颠覆上的一致性
生态女性主义虽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其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却具有着强烈的颠覆性。西方的相关科学整体模式都是支持父权、支持殖民以及支持反自然的。然而,生态女性主义与其恰恰相反,生态女性主义是倡导反对殖民、反对父权的,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在西方的《圣经》中,女人被表述是男人用他的一根肋骨制造出来的,这一情节直接被生态女性中的两性平等的主张给颠覆了。在《最蓝的眼睛》一书中,托尼·莫里森运用了许多颠覆性的写作方法,并在原有的写作方法上加以创新。以黑人小女孩做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打破了格巴、莫尔等在研究文化项目时只将目光聚集在白人女作家的固定思维模式。此外,托尼·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一书的描写中,还采用了多人的叙事结构,融入了黑人的爵士音乐,以及黑人生活汇总口头的文学传统。
在《最蓝的眼睛》中,托尼·莫里森将人物的悲惨雕刻得非常的透彻,首先描写出对黑人小女孩佩科拉进行施暴的是她的亲生父亲,其次是黑人小女孩在无意识的反抗中导致神智失常。而佩科拉的神智失常也是小说中的另一个亮点之处。《最蓝的眼睛》的主人公佩科拉,因其被乱伦式的授粉以及果实的夭折,导致了她的神智失常。在小说中,描述女性疯癫的有许多,如麦克白夫人、《浮现》中的女主人公等,这些女性的疯癫都与爱情相关,但是佩科拉的疯癫却是因其无法选择和改变的黑色肤色相关。
结语
在《最蓝的眼睛》中,托尼·莫里森塑造了一个黑人女孩佩科拉的形象,她的出现使读者仿佛能够清晰地看到在白人的社会中,黑人遭受白人的严重歧视,导致一部分人因找不到归属感,使得心灵向畸形方向发展。莫里森小说中所描述的黑人生活的精神生态、社会生态,直接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处关系的重视。小说中的自然与女性相联系、倡导物种的平等、反对二元式的思维方式,这些都可以体现出作者托尼·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莫里森在小说中流露出的对于女性和自然的关怀,鼓励着人们去建设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托尼·莫里森生态女性主义
引言
托尼·莫里森(原名克娄·安东妮·沃福德),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也是在第三次黑色浪潮中涌现的新星之一。托尼·莫里森的离婚经历以及黑人的生活经历都给她的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最蓝的眼睛》是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其以作者的家乡为写作背景,叙述了黑人女孩佩科拉的悲剧一生。佩科拉因她的黑人身份以及黑色皮肤而倍受他人的欺凌。她想改变这种状况,因此非常渴望能够拥有一双“蓝眼睛”,但是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在一次购买糖果的时候,佩科拉受到了杂货商人(蓝眼睛)的蔑视。但对于她来说,最悲惨事情并不是别人对她的蔑视,而是她的亲生父亲对她的侮辱:在一个春日中,佩科拉被父亲乔利奸污,并导致怀孕,但是因其年龄的因素,婴儿早产没多久就死去了。佩科拉的悲惨遭遇不仅没有得到家人和他人的怜惜,反而成为他人嘲笑以及欺负她的利剑。最终,佩科拉在极度渴望能够拥有一双“蓝眼睛”的情况下,精神失常了。
生态女性主义是西方社会在生态保护运动以及女性主义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新思潮。生态女性主义这一词的创立者是法国的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Francoise d’Eaubonne)于1974年发表的《女性主义·毁灭》(Le Feminisme ou la mort)一文中所提出的。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社会中,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思潮逐渐兴起,这种新的思潮给文学研究者带来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文学研究者对莫里森作品中所提到的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逐步增多,甚至有人直接称莫里森为生态女性主义者。一些学者通过对托尼·莫里森作品的研究,从而得出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中对自然、女性以及黑人社会的关注都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相吻合。本文主要分析在《最蓝的眼睛》中,托尼·莫里森与生态女性主义在社会背景中的共同点,以及思想理论上的共鸣。
一社会背景
《最蓝的眼睛》这部作品是托尼·莫里森于1962年初具构想的。这个时期,生态女性主义刚刚萌芽,并在此后的女权运动、黑人民权运动以及环保运动中出现并产生。《最蓝的眼睛》主要揭露了西方的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给女性带来的迫害,其中也有对自然的描述。黑人在美国地位的变化根源是因资本主义因工业化的发展所改变的,因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使得大批的黑人劳动力都涌入到城市中。1963年的女权运动非常的浩大,主要是因为女性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对男性的就业待遇政策的怨愤;此外,也是因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因工业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工业经济的发展也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思想理论上的共鸣
1女性与自然的共鸣
在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中,女性的生育角色跟自然是相联系的。尽管生态女性主义中的各个分支对自然和女性的处理上有着不同的分歧,但是都非常认同女性跟自然之间的联系,比如,在文化生态女性主义中,它主要强调女性的创造生命方面以及身体功能方面跟自然之间的共鸣。又如,大自然养育万物和女性孕育哺育以及月经跟月亮的圆缺之间的联系。在《最蓝的眼睛》中,体现为作者莫里森对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相符。例如,《最蓝的眼睛》中的主人公佩科拉的初潮不顺,就暗喻了自然的生理规律将要扭曲,此后,在她被亲生父亲奸污得以证实。又如,书中描述克劳迪娅在思考年幼时种的金盏花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小说中将佩科拉的孕育跟金盏花的发芽相联系起来,还有将佩科拉的子宫跟土地联系起来,以及将婴儿的死与金盏花的种子相联系。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将女性受到的压迫和自然相联系,认为男性在对女性的统治和人类对自然的统治上有着历史的和理论上的联系。如《最蓝的眼睛》一书中,黑人女性遭受的压迫对待比喻为蒲公英,因蒲公英多而不美,虽然蒲公英有药用价值,但是还是遭受到人们的忽视。
2反对二元次思维方式的共鸣
二元对立式的思维方式是指定两性之间、种族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等两者之间的排斥和对立的关系,其中评价较高的一方(即人类、白人和男性)就疏远于低层的一方(即自然、黑人和女性)。而跟二元化相联系的一些生活领域、文化以及价值都被全面的贬低了。但是,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是反对这种二元对立式的思维模式,其倡导物种、种族以及两性之间的平等关系。在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中,也用相应的故事来反驳上面关于高低的等级关系。例如,《最蓝的眼睛》的麦克迪尔一家,他们对白人所认为的中心价值并不认同,并以实际行动来表示他们的不认同。如克劳迪娅对白人的审美观并不认同,她在圣诞节收到了许多礼物,但对礼品娃娃中的金发碧眼形象却非常地讨厌仇恨,从而拆毁了许多;或是书中的麦克迪尔太太时而发火,时而唠叨,但是内心却充满了对孩子们的关爱,甚至在必要时承担起母亲的责任。在二元次思维方式中,将黑人群体贬抑为低劣的群体。但在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却体现出黑人的温暖的一面。例如,在吉米婆婆生病时,黑人妇女都轮流守候照顾吉米婆婆,还带来了许多的蔬菜汤,这里黑人妇女所表现出来的关爱、友谊等都是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内容。
在《最蓝的眼睛》中,主人公佩科拉母女的悲惨遭遇都指控了白人对黑人女性的低等论假设,小说抨击了白人的主宰模式,呼吁种族以及两性之间的平等关系。在《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母女都遭受到男权的排斥以及压迫,她们是二元次思维方式中被贬低的一方。佩科拉因无法得到一双“蓝眼睛”间接接受黑人身份带给她的种种不幸;而她的母亲波琳因其内心低劣的因子,给她的家庭以及孩子都带去了严重的灾难。在书中,白人女主人因种族偏见的因素,硬生生地逼波琳离开丈夫;而波琳在怀佩科拉时,一直对孩子很有好感,却在生产时听到老医生的贬低话语,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于是认为佩科拉真丑,最后波琳将她全部的关爱和希望奉献给了白人家庭,直接放弃了对自己家人的关爱,还有对女儿的母爱。作者托尼·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借佩科拉母女发出了对女性生态主义的呼喊。
3倡导物种的平等及多种统治形式
生态女性主义者们用生态运动的观点阐述了宇宙中的物种是没有等级之分的,自然界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物种都应是平等的,因此,生态女性主义者们关注历史文化中的相关统治形式,如阶级压迫、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以及对大自然万物的剥削等。生态女性主义者们倡导世界建立一个物种平等、男女平等以及人类与自然万物之间平等和睦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友谊、关怀、爱、诚实以及互惠都是生态女性主义的重点价值体现,她们立志于帮助弱势群体,倡导减少暴力,建设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型社会。
托尼·莫里森在她的《最蓝的眼睛》一书中揭示了与生态女性理论相似的现实社会,小说中所表述的各种统治形式都体现了托尼·莫里森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注。例如,男女两性之间的不平等:波琳受到丈夫的殴打,佩科拉被亲生父亲奸污以及受到黑人男孩的嘲讽;种族歧视非常严重,混血儿嘲笑佩科拉姐妹又黑又丑;阶级的差异体现在:波琳在给白人主人家买肉时,如出现切割不整齐,颜色不一样的她都不要,要是她自己家吃她就会买;波琳的丈夫乔利曾经与其他的囚犯一起在铁路上做过苦工等。小说《最蓝的眼睛》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乡镇上,而不是大城市上,从而将城乡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站在生态运动的角度上,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是认为宇宙万物是没有等级差异之分的,自然界中以各种形态存在的事物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权利,就此,文化发展中那些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对自然的剥削以及阶级压迫都是女性主义所关注的统治形式。两性和谐、男女平等、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物种平等、文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并存的社会是生态女性主义所提倡的社会思想。生态女性主义组织的核心价值定义为友爱、关怀、互惠、诚实,弱势群体在这一组织中能够得到声援,这是完善社会关系创造争取的一种积极行为,为构建减少暴力行为,组建和谐平等的社会关系。托尼·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一书批判了与生态女性主义所倡导的理想社会相反的残酷局面,从而表达出了她本人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怀。
三创新与颠覆上的一致性
生态女性主义虽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其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却具有着强烈的颠覆性。西方的相关科学整体模式都是支持父权、支持殖民以及支持反自然的。然而,生态女性主义与其恰恰相反,生态女性主义是倡导反对殖民、反对父权的,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在西方的《圣经》中,女人被表述是男人用他的一根肋骨制造出来的,这一情节直接被生态女性中的两性平等的主张给颠覆了。在《最蓝的眼睛》一书中,托尼·莫里森运用了许多颠覆性的写作方法,并在原有的写作方法上加以创新。以黑人小女孩做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打破了格巴、莫尔等在研究文化项目时只将目光聚集在白人女作家的固定思维模式。此外,托尼·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一书的描写中,还采用了多人的叙事结构,融入了黑人的爵士音乐,以及黑人生活汇总口头的文学传统。
在《最蓝的眼睛》中,托尼·莫里森将人物的悲惨雕刻得非常的透彻,首先描写出对黑人小女孩佩科拉进行施暴的是她的亲生父亲,其次是黑人小女孩在无意识的反抗中导致神智失常。而佩科拉的神智失常也是小说中的另一个亮点之处。《最蓝的眼睛》的主人公佩科拉,因其被乱伦式的授粉以及果实的夭折,导致了她的神智失常。在小说中,描述女性疯癫的有许多,如麦克白夫人、《浮现》中的女主人公等,这些女性的疯癫都与爱情相关,但是佩科拉的疯癫却是因其无法选择和改变的黑色肤色相关。
结语
在《最蓝的眼睛》中,托尼·莫里森塑造了一个黑人女孩佩科拉的形象,她的出现使读者仿佛能够清晰地看到在白人的社会中,黑人遭受白人的严重歧视,导致一部分人因找不到归属感,使得心灵向畸形方向发展。莫里森小说中所描述的黑人生活的精神生态、社会生态,直接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处关系的重视。小说中的自然与女性相联系、倡导物种的平等、反对二元式的思维方式,这些都可以体现出作者托尼·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莫里森在小说中流露出的对于女性和自然的关怀,鼓励着人们去建设人类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