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应用题命题特点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86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高考语言应用题涉及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四个考点,题型丰富多样,表现出重视能力立意、贴近生活热点等特点。
  下面,结合2010年高考试题,谈谈高考语言应用题的特点及备考策略。
  
  一、选材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
  
  语言应用题突出“应用”的特点,在选材上贴近生活,贺词(天津卷)、主持词(广东卷)、海报(浙江卷)、征稿启事(山东卷)等都是生活交际中的应用文,材料来自生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言应用题趋向以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命题材料,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福建卷、辽宁卷)、空军英雄孟凡升(安徽卷)、感恩教育(海南卷)、低碳生活(浙江卷)等社会热点材料。
  [高考真题](2010年浙江卷)某校学生会为使更多的同学体验“低碳”生活,接收“低碳”理念,决定组织同学参观世博园“零碳馆”。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报。要求:只写海报的宣传鼓动内容;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100字左右)
  “零碳馆”利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利用温压和风压,“零碳馆”能保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环境舒爽。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能将吸收的太阳能在夜间转换为荧光释放,使展馆成为“会发光的房子”。
  游客在“零碳餐厅”看到的餐具都是由前晚多余的有机饼干处理而成,使用后将会用于发电和发热,最终剩余品又再加工成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这些创意试图让游客在日常生活体验中,逐渐养成“零碳”的新生活态度。
  最特别的是,游客将在“零碳馆”领取专属的“二氧化碳身份码”,然后在“大富翁碳册游戏”中回答50个互动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出行方式、里程数,使用的燃气种类,每月的水电煤费用等,最后游客将得到一张电脑计算出的“碳诊断书”,记录个人一年的“碳排放总量”。
  [解析与对策]本题考查语言简明、得体、准确的能力,体现为应用文的写作。解题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忠实于材料,海报内容从材料中概括、归纳而成;二是体现“低碳馆”的功用和特色。
  备考对策:一是掌握留言条、网络跟帖、请柬、借条、启事等各类应用文的写作规范,并进行适当的训练(留意形式特点);二是留心时事热点事件,也可将自己关心的热点事件等素材,改编成应用文。
  [参考答案]
  如果你是个“高碳”消费者,那就去世博园参观最酷的“零碳馆”吧!
  它没有空调但温度宜人,它不用耗电却熠熠生辉,它用饼干制作餐具,它用游戏输送理念。
  想做“低碳”潮人吗?想拥有第二张身份证么?现在就出发!
  
  二、题型丰富多样
  
  语言应用题被称为高考语文题的试验田,题型丰富多样,有传统的仿写语句(全国卷I)、压缩语段(湖北卷),也有近几年新兴的图画转换为文字(湖北卷),更有各类实用文体的写作、改错(福建卷),新闻评述(山东卷)等。
  [高考真题](2010年安徽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在“设计理念”“住宅特点”下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词语。(每空不超过5个字)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解析与对策]考查压缩语段(筛选整合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将传统的图画转换为文字,改为图文结合型试题,体现高考命题新思路。解答应以原文为依据,先以句意为基础,为语段分层次,再用四字短语对每层大意进行简要概括。
  备考对策:一是全面备考,以考纲规定的考点为纲进行全面训练,多种形式的题型相结合;二是把握创新导向,开拓备考思路和领域,把握命题趋向,创新训练形式。
  [参考答案]①以人为本②生态和谐③空间舒适④生活节能
  
  三、着眼语言应用,突出能力考查
  
  语言运用试题涉及词语、句子、语段,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与运用,高考命题着眼于“应用”,突出词语的运用,句子的仿用、压缩、扩展、变换,修辞手法的识别、运用,语言的连贯、生动、得体等能力方面的考查,不考名词术语。从能力点来看,主要考查理解能力(漫画寓意)、概括能力、筛选整合能力(压缩语段类试题)、想象能力(扩展类试题、仿写类试题)、表达能力(图文转换、词语选填、语病修改、新闻评述)。
  [高考真题](201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150字左右)
  [解析与对策]第一题考查筛选、整台信息和压缩语段的能力,以压缩语段的形式出现。试题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两段材料的内容,解题时必须找到两则材料的联系点、共同点。第一则材料,讲西方人的节日融入中国人的生活;第二则材料,讲中国人的节日被西方人接受:其共同点就是东西方节日的相互融合,或者说就是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入吸纳。
  第二题考查评述能力,表现为对新闻事实的看法、评论。解题时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弄清评述内容(对象、特点、核心)等;二是选好评论角度,站在独特的角度发表个性化的观点。本题的评述就要把握“中外节日的相互融合”,然后从节日本身或相融性等角度评说。
  备考对策:一是学习概括、想象、评述的技巧,如概括大意,就有摘录关键词、组合要点、提炼信息等手法;二是做好各类题型和不同表达手法材料加工、概括、评析的训练。
  [参考答案]
  (1)节目文化相互交融。
  (2)正确引导,健康过节。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洗礼。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过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温馨。每个人对节日的看法与过法的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那些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也可从“继承民族文化遗产”“过年,只要快乐就行”等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四、重视语言环境,考查表达质量
  
  2010年高考语言应用题在命题思路上强化了“语境”限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表达质量的高低。词语运用或选词填空(辽宁卷、全国卷I)或修改错误(安徽卷、山东卷)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连贯题设计为提供语境的选择语句(福建卷、辽宁卷、海南卷),扩展语句明确限定环境条件(湖北卷、四川卷)。
  [高考真题](2010年重庆卷)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坚持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与对策]该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侧重于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身份和关系决定着话语称呼,老师称学生“你”,学生称老师“您”。话题背景决定着说话人内容的选择和话语目的,学生想为老师背行囊,老师“婉拒”,决定着要有感谢之意,要说出令学生相信的理由,可以从爱护学生,身体、意志、毅力的磨炼等角度思考。
  备考对策:一是区分对象。说话写文章都要区分对象,即听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文化、性格、爱好甚至禁忌等。二是明确目的。同一内容,不同的表达目的,在内容的取舍和侧重点等方面应有所不同。同是一个文具盒,推销员向人介绍产品,应该强调文具盒造型精美,功能多样,价格低廉;失主拟写寻物启事,则要说明文具盒的颜色、形状、材料及其中的文具等。三是讲究场合。场合,指由说话双方关系以及时间、空间、社会条件等综合因素构成的语言环境,特定的场合要求用特定的话语形式来传递信息。日常场合要求说话自然、亲切、灵活;娱乐场合要求说话生动、风趣;正式场合要求说话严肃、庄重、规范;开学典礼作报告不能如同随意漫谈;宣判大会上不宜油腔滑调;与同志交谈宜和风细雨……四是分清语体。语言从语体形式上分,有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两大类。在语言交际中,要注意根据具体的语境选用适当的语体,即应按照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表达方式,运用与之相适应的和习惯了的语言。
  [参考答案]
  老师婉拒说:谢谢你,你自己也背着行囊,够累的了,还是我自己背吧。
  学生坚持说:您别客气,平时都是您帮助我们,今天就给我一个感恩的机会吧。
  (编辑 文墨)
其他文献
生命力是自然界最伟大的一种力量,我们赞美生命,我们尊重生命。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它遵循了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促进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的境界,体现了教育本质的回归。因此说,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是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趋势的,虽有待于不断地探索和完善,但却是充满生命力的一种尝试。  如何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