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生源紧缺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高职院校内部经费管理制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经费包干管理办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费 包干
随着高等教育成为一种大众教育,成本核算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制度,合理使用和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成本和办学规模统一协调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教育成本核算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许多高校实行的内部经费包干核算制度就是对教育成本核算的探索,是全面教育成本核算的初级阶段。
1. 院系经费包干管理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经费包干管理是为了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科学合理地运用经济杠杆功能,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激发院系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力,牢固树立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办学效率。
2. 院系经费包干管理的基本原则
2.1切块预算,集中核算,二级管理,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学校财务部门按照院系编制经费预算,并设置经费明细账户,进行专项管理,院系在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量入而出,不得超支,结余资金可以转入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2.2促进教学,提高教师待遇。实行经费包干管理以后,要在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办学秩序,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使教师收人有所提高。
2.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施经费包干可以促进院系由教学实体向办学实体转化,院系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按照产业模式和要求运作,开源节流,力求以较少的投入争取较多的产出。一方面在外延上扩大办学规模,争取更多经费和社会资金,另一方面则在内涵上降低办学成本,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率。由于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结构是变化的,因而对各个院系的办学规模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系院的办学效益,因此,应在保证学校整体和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兼顾院系之间的平衡。
2.4院系自主权和学校监控权相结合。实行经费包干管理,扩大了院系经费使用自主权,院系有权根据自身管理的实际需要自主开支,但学校财务部门有权对各项开支项目的合理性进行节制,而且通过明细账户对院系的支出结构加以指导和调控,做到专款专用。
3. 院系经费开支项目及范围
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在经费包干管理体制中,院系实际上是成本计算主体,那么从理论上讲它应该承担所有的经费项目,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设备购置、水电物业管理、科研经费、工会经费等等,但我们前面说过,经费包干管理是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初级阶段,因而经费包干管理是一种不完全经费自主管理,应该有选择的确定经费项目实施包干管理,究竟应该包括哪些项目,这个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从设置包干经费项目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来看,包干经费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3.1工资。主要包括:
3.1.1档案工资。院系正式教工和合同制职工档案工资。
3.1.2效益工资。指教师、实验人员及外聘人员课时费,院系行政人员效益工资。
3.1.3临时工工资。
3.2 管理费。包括:
3.2.1行政管理费。院系开支的办公、邮电、印刷、差旅、会议费和业务接待费等。
3.2.2教学管理费。指用于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课程开发、教师教研活动、试卷印刷等方面的管理经费。
3.2.3教育管理费。用于学生管理方面的费用。
3.3 实习实训费。主要包括向实习单位支付的学生实习费用、教学设备维护经费和实验耗材等。
3.4其他费用。
学校财务部门编制经费预算时必须按照上述项目逐一下达给各个院系。
4. 经费额度的确定
经费额度的确定是整个经费包干管理的关键,它弹性大,实际操作灵活性太强。额度偏紧,不能满足院系正常活动的必需,必然会挫伤院系的积极性。额度偏松又达不到加强经费管理,节约办学成本的目的,为此,我们要做好三点:
(1) 可比性。要充分考虑经费支出水平历史的可比性。一般说来,我们要借鉴历史资料,以过去三至五年的经费水平的平均数作为核定包干经费额度的基础。这就需要学校财务部门整理出按上述经费开支项目分类的详尽的财务数据,制定科学的合乎实际的经费预算,确定各系院合理的经费额度。
(2)科学性。经费额度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分别确定,有的项目还需要结合院系的办学工作量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框算,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使得下达的经费额度与院系工作量尽可能匹配。
(3) 可操作性。由于经费包干管理比以前学校统一的财务管理牵涉面更广,涉及的环节更多,因此无论是确定经费额度还是平时的管理,操作上必须简便易行,便于作业和教职员工监督。
按照上述三点要求,我们来确定院系的各项经费开支额度。
4.1档案工资。正式员工和合同制工的档案工资由人事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核定,直接下拨院系发放,抑或有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发放。院系自行聘请的临时工工资则由院系承担。
4.2效益工资。效益工资按照以下公式测算:
院系生均效益工资=全校近三年平均生均效益工资*75%+全校近三年平均生均效益工资*25%*师生比调节系数
其中:师生比调节系数=全校近三年平均师生比/院系近三年平均师生比。
院系效益工资总额=院系生均效益工资*院系学生人数
显而易见,职工效益工资在各院系之间存在差别,其数额跟院系的办学规模正相关,有利于促进院系拓宽办学渠道,扩大办学规模。
4.3管理费。管理费额度的确定思路跟效益工资的相似:
系院管理费经费额度=全校近三年平均生均管理费*75%*系院在校学生数+全校近三年平均生均管理费*25%*全校在校学生总数/系院数
这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既考虑了院系的办学规模,又体现了管理费的成本特性,照顾了规模相对较小的院系。
实际运用公式时,需要按照行政管理费、教学管理费、教育管理费三个项目分别计算确定。
4.4实习实训费。这部分经费的确定,可由财务部门根据历史数据,制定一个一揽子生均实习费用、生均实验费用和生均设备维护费用标准,再考虑不同专业对实习实训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专业系数加以调整,进而确定这方面的额度。
4.5其他费用。这部分经费主要是根据历史资料和包干年度可能出现的情况确定。
5.经费包干管理的利与弊
上述经费包干管理模式由于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二级核算”的运行机制,较好的实行了院系事权与财权的统一,能充分调动院系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的积极性,促进其由教学实体向办学实体的转化,增强院系的活力,由点带面的提高学校办学实力。但是,这种模式在强调微观搞活的同时,淡化了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使得办学资金分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职院校办学资金的统筹和调控,因此经费包干管理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蒋业香.试论高校二级院系经费管理模式的创新.文教资料.2007年10月号中旬刊。
[2] 毛建青.我国高校内部经费分配与财务管理制度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9。
[3] 郑秀芳.高校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费 包干
随着高等教育成为一种大众教育,成本核算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成本核算制度,合理使用和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教育成本和办学规模统一协调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教育成本核算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许多高校实行的内部经费包干核算制度就是对教育成本核算的探索,是全面教育成本核算的初级阶段。
1. 院系经费包干管理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经费包干管理是为了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科学合理地运用经济杠杆功能,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激发院系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力,牢固树立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办学效率。
2. 院系经费包干管理的基本原则
2.1切块预算,集中核算,二级管理,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学校财务部门按照院系编制经费预算,并设置经费明细账户,进行专项管理,院系在财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量入而出,不得超支,结余资金可以转入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2.2促进教学,提高教师待遇。实行经费包干管理以后,要在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办学秩序,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使教师收人有所提高。
2.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施经费包干可以促进院系由教学实体向办学实体转化,院系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按照产业模式和要求运作,开源节流,力求以较少的投入争取较多的产出。一方面在外延上扩大办学规模,争取更多经费和社会资金,另一方面则在内涵上降低办学成本,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率。由于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结构是变化的,因而对各个院系的办学规模产生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系院的办学效益,因此,应在保证学校整体和长期利益的前提下兼顾院系之间的平衡。
2.4院系自主权和学校监控权相结合。实行经费包干管理,扩大了院系经费使用自主权,院系有权根据自身管理的实际需要自主开支,但学校财务部门有权对各项开支项目的合理性进行节制,而且通过明细账户对院系的支出结构加以指导和调控,做到专款专用。
3. 院系经费开支项目及范围
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在经费包干管理体制中,院系实际上是成本计算主体,那么从理论上讲它应该承担所有的经费项目,例如固定资产折旧、设备购置、水电物业管理、科研经费、工会经费等等,但我们前面说过,经费包干管理是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初级阶段,因而经费包干管理是一种不完全经费自主管理,应该有选择的确定经费项目实施包干管理,究竟应该包括哪些项目,这个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从设置包干经费项目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来看,包干经费主要包含以下项目:
3.1工资。主要包括:
3.1.1档案工资。院系正式教工和合同制职工档案工资。
3.1.2效益工资。指教师、实验人员及外聘人员课时费,院系行政人员效益工资。
3.1.3临时工工资。
3.2 管理费。包括:
3.2.1行政管理费。院系开支的办公、邮电、印刷、差旅、会议费和业务接待费等。
3.2.2教学管理费。指用于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课程开发、教师教研活动、试卷印刷等方面的管理经费。
3.2.3教育管理费。用于学生管理方面的费用。
3.3 实习实训费。主要包括向实习单位支付的学生实习费用、教学设备维护经费和实验耗材等。
3.4其他费用。
学校财务部门编制经费预算时必须按照上述项目逐一下达给各个院系。
4. 经费额度的确定
经费额度的确定是整个经费包干管理的关键,它弹性大,实际操作灵活性太强。额度偏紧,不能满足院系正常活动的必需,必然会挫伤院系的积极性。额度偏松又达不到加强经费管理,节约办学成本的目的,为此,我们要做好三点:
(1) 可比性。要充分考虑经费支出水平历史的可比性。一般说来,我们要借鉴历史资料,以过去三至五年的经费水平的平均数作为核定包干经费额度的基础。这就需要学校财务部门整理出按上述经费开支项目分类的详尽的财务数据,制定科学的合乎实际的经费预算,确定各系院合理的经费额度。
(2)科学性。经费额度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分别确定,有的项目还需要结合院系的办学工作量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框算,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使得下达的经费额度与院系工作量尽可能匹配。
(3) 可操作性。由于经费包干管理比以前学校统一的财务管理牵涉面更广,涉及的环节更多,因此无论是确定经费额度还是平时的管理,操作上必须简便易行,便于作业和教职员工监督。
按照上述三点要求,我们来确定院系的各项经费开支额度。
4.1档案工资。正式员工和合同制工的档案工资由人事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核定,直接下拨院系发放,抑或有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发放。院系自行聘请的临时工工资则由院系承担。
4.2效益工资。效益工资按照以下公式测算:
院系生均效益工资=全校近三年平均生均效益工资*75%+全校近三年平均生均效益工资*25%*师生比调节系数
其中:师生比调节系数=全校近三年平均师生比/院系近三年平均师生比。
院系效益工资总额=院系生均效益工资*院系学生人数
显而易见,职工效益工资在各院系之间存在差别,其数额跟院系的办学规模正相关,有利于促进院系拓宽办学渠道,扩大办学规模。
4.3管理费。管理费额度的确定思路跟效益工资的相似:
系院管理费经费额度=全校近三年平均生均管理费*75%*系院在校学生数+全校近三年平均生均管理费*25%*全校在校学生总数/系院数
这一个数学模型的建立,充分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既考虑了院系的办学规模,又体现了管理费的成本特性,照顾了规模相对较小的院系。
实际运用公式时,需要按照行政管理费、教学管理费、教育管理费三个项目分别计算确定。
4.4实习实训费。这部分经费的确定,可由财务部门根据历史数据,制定一个一揽子生均实习费用、生均实验费用和生均设备维护费用标准,再考虑不同专业对实习实训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专业系数加以调整,进而确定这方面的额度。
4.5其他费用。这部分经费主要是根据历史资料和包干年度可能出现的情况确定。
5.经费包干管理的利与弊
上述经费包干管理模式由于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二级核算”的运行机制,较好的实行了院系事权与财权的统一,能充分调动院系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的积极性,促进其由教学实体向办学实体的转化,增强院系的活力,由点带面的提高学校办学实力。但是,这种模式在强调微观搞活的同时,淡化了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使得办学资金分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职院校办学资金的统筹和调控,因此经费包干管理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蒋业香.试论高校二级院系经费管理模式的创新.文教资料.2007年10月号中旬刊。
[2] 毛建青.我国高校内部经费分配与财务管理制度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9。
[3] 郑秀芳.高校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