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流行语指在一定时期内网络平台上被网民们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它带有很强的媒介性,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网络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①网络受众是网络的浏览者,受众在接收网络信息后同时作为网络信息传播者进行一系列网络活动,所以网络受众既是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网络流行语如此盛行,并且其句式被广为仿造,有赖于广大网络受众的推波助澜。
网络作为新型媒体,大有赶超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趋势。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交互,传播速度的确惊人,网络流行语汇亦是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继2008年冒出“山寨”、“打酱油”、“俯卧撑”、“范跑跑”、“很黄很暴力”、“雷人”等流行词语后,在2009年,新的更有影响力的语汇横空出世。本文以从百度、谷歌等多家网络媒体总结出的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探讨网络流行语盛行状态下受众的心理。
求新与求异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没有个性就等于没有你自己,如何在数以万计的网络受众中脱颖而出,吸引别人的注意,就要看是否有酷酷的造型、标新立异的网名和另类的网络语言。因此,网络受众会用另类的方式来张扬自己的个性。网络流行语已成为网络受众表现其个性的标志和象征。
此外,网络流行语的这种求新与求异也受到注意力经济的影响。注意力经济也叫“眼球经济”,是指网络用吸引注意力的方法,赢得经济效益。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概念的是Michael·H·Goldhaber,1997年他在美国著名的Hot Wired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他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网站最大的资源,谁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能拥有更大的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注意力经济”成为国内网络内容提供商(TCP)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甚至有人将“注意力经济”直白地称为“眼球经济”,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赢家。众多的TCP为吸引注意力而倾尽心力,甚至发展到了哗众取宠的地步。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句式被反复模仿,不难看出网络受众求新求异追求时尚的心理。
“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起源于猫扑大杂烩,由网友“不要迷恋哥”的一个帖子引起的恶搞,其中PS和恶搞的图片蜂拥而至,许多猫扑高管也参与了其中的恶搞活动。此流行语颇有些“囧”的意味。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在2009年7月初,百度贴吧里突然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有受众相继模仿“哥×的不是×,是寂寞”的句式。这种看似无厘头的话语方式,正是目前网络恶搞的新流行——句式模仿。看似平淡的句子被网络受众瞄上并竞相模仿,立即显示出极大的爆发力,其像病毒一样强大的传染性和传播速度为广大受众所青睐。
娱乐与消遣
在后现代的文化视野中,庄严、理想、神圣的事物成了游戏,而金钱的力量却无所不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主义应运而生。消费主义的观念是娱乐性、消遣性、商业性,只要能够满足娱乐、消遣和商业的需要,任何经典的、神圣的东西都可以被戏弄和篡改。人们的政治热情和宏大理想开始被一种游戏化的、娱乐化的文化体验和诉求所淹没,我们只要从电视媒体中那些轻松搞笑的娱乐性、游戏性节目越来越得到受众欢迎的现象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体验和诉求的蔓延趋势。
“不差钱。”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不差钱》播出后,不但穿着苏格兰裙的小沈阳红得发紫,“不差钱”更是附带着“这个可以有”、“感谢八辈祖宗”、“跑偏了”等PiaPia地都成了流行语。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2009年7月中旬,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空帖,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络受众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就有人喊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
宣泄与释放
网络亚文化对网络流行语有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在网上发表帖子,以补偿现实中的失落,网络给了社会边缘群体空前的自由,给他们带来现实所不能给予的满足感。在工业化、都市化的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人们经常感到生活的紧张和压力,因而渴望获得休闲和放松,以舒缓精神生活。信息时代的信息爆发给人一种随意的空间和能力,它代表了一种被压抑的心理的解放。广大网络受众就在网络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宣泄各种情绪,释放现实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与不满。
“楼脆脆。”2009年6月,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的13层住宅楼,突然在几秒钟内连根拔起并“卧倒”。有人称这种楼盘整体倒塌事件为“第9大建筑奇迹”,许多上海市民和外国人都前往参观。有网友因此将这一“景点”命名为“楼脆脆”。继上海的“楼脆脆”后,又有了南京的“楼裂裂”、成都的“楼歪歪”、浙江桐乡市的“楼薄薄”,凡此种种,无不表达了广大受众在面临高房价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时,对中国楼市一大怪现象“房价高高在上,房屋质量不怎么样”的一种悲愤情绪。
“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和餐具(惨剧)。”该流行语中的“悲剧”一词源出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的讲演。“悲剧”代表的是一种真实的负面情绪。“杯具”的适用范围很广。网络受众恋爱受挫、心情郁闷或事业不顺,凡日常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和感受,都可借“杯具”一词仿造句式来宣泄情绪。
由于“杯具”具有日常用品的特性,由此扩大了词语的适用范围,不少受众借此设计出场景化的语言,有人仿照张爱玲的“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仿写出“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也有人以“杯具”为灵感,发明出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等衍生词,令“杯具”文化发扬光大。
质疑与批判
在传统的媒介时代,民众的话语权常常无法得到保障。而通过网络流行语,民众以极其智慧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立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体现出了舆论的力量。看似笨拙的“不打酱油了,改做俯卧撑”或呆板的“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却最为生动地体现了事件的本质。正如罗兰·巴特所说:“活在我们这个矛盾已达极限的时代,何妨任讽刺、挖苦成为真理的代言。”②
“躲猫猫。”躲猫猫事件是继2008年流行词“俯卧撑”之后,又一个引起网络受众质疑和批判的社会新闻。话说云南玉溪一青年男子因盗伐林木被刑拘,蹲看守所不到半个月就离奇死亡,死因为“重度颅脑损伤”。公安机关给出的解释是,该男子受伤,是由于其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撞到墙壁而导致。网络受众对这一带有戏谑口吻的解释普遍表示不信服,才有了后来组织网民参与调查,乃至最后真相大白等一系列的进展。在公众对社会问题日益关注的今天,即使是很普通的事件都会被拿来批判社会问题。
“被就业,被××。”网上一度流传一个非常形象而又搞笑的词“被自杀”,以表示对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质疑。后来有高校毕业生发帖仿制了一个新词“被就业”,意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已被签署了就业协议书。随后,“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等多种“被××”词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有网友戏言,我们已经进入“被时代”。
“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2009年初,在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中,面对“天津市每年要偿还的公路建设的贷款量有多大”的提问时,天津市政公路管理局官员回答说:“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在天涯、猫扑等论坛,一些帖子下面,常常跟有“这事楼主说得太细了,下回注意”、“这事儿我不能说太细”之类的回帖,网络受众以这样的方式持续表达自己对政府机构的质疑与不满、戏谑与批判。
“70码。”源于2009年5月7日杭州的一次交通事故,杭州警方在案发后的事故通报时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每小时70码左右”,此事引发争议,在掺混了复杂情怀的“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这类词句持续风传之际,“70码”迅速成为一个新的顶级热词,在各大论坛流传开来,被用做网络受众对政府公众事件解释及处理不满时的一种反讽。
结语
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网络无疑是最有力的推动者和传播者。综观2009年网络流行语,不难看出人们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创新,广大网络受众也更乐于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对热门话题的见解。网络舆论对国家公共事务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正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盘点2009年出现的每一个网络流行语,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生活中制造潮流,也都在生活中追赶潮流,玩的是新奇与刺激,网络语言的流行可以看做是网络受众的集体狂欢,是娱乐自己娱乐大众,更是放松神经减轻生活压力的调味剂。但同时在仔细阅读那些诙谐甚至有些无厘头的网络流行语后,我们不难发现广大受众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注释:
①杨玲:《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②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作者为长江大学文学院讲师)
编校:郑 艳
网络作为新型媒体,大有赶超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趋势。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的交互,传播速度的确惊人,网络流行语汇亦是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继2008年冒出“山寨”、“打酱油”、“俯卧撑”、“范跑跑”、“很黄很暴力”、“雷人”等流行词语后,在2009年,新的更有影响力的语汇横空出世。本文以从百度、谷歌等多家网络媒体总结出的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探讨网络流行语盛行状态下受众的心理。
求新与求异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没有个性就等于没有你自己,如何在数以万计的网络受众中脱颖而出,吸引别人的注意,就要看是否有酷酷的造型、标新立异的网名和另类的网络语言。因此,网络受众会用另类的方式来张扬自己的个性。网络流行语已成为网络受众表现其个性的标志和象征。
此外,网络流行语的这种求新与求异也受到注意力经济的影响。注意力经济也叫“眼球经济”,是指网络用吸引注意力的方法,赢得经济效益。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概念的是Michael·H·Goldhaber,1997年他在美国著名的Hot Wired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一文,他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网站最大的资源,谁能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能拥有更大的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随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注意力经济”成为国内网络内容提供商(TCP)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甚至有人将“注意力经济”直白地称为“眼球经济”,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赢家。众多的TCP为吸引注意力而倾尽心力,甚至发展到了哗众取宠的地步。200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句式被反复模仿,不难看出网络受众求新求异追求时尚的心理。
“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起源于猫扑大杂烩,由网友“不要迷恋哥”的一个帖子引起的恶搞,其中PS和恶搞的图片蜂拥而至,许多猫扑高管也参与了其中的恶搞活动。此流行语颇有些“囧”的意味。
“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在2009年7月初,百度贴吧里突然有人发了一张一名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有受众相继模仿“哥×的不是×,是寂寞”的句式。这种看似无厘头的话语方式,正是目前网络恶搞的新流行——句式模仿。看似平淡的句子被网络受众瞄上并竞相模仿,立即显示出极大的爆发力,其像病毒一样强大的传染性和传播速度为广大受众所青睐。
娱乐与消遣
在后现代的文化视野中,庄严、理想、神圣的事物成了游戏,而金钱的力量却无所不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消费主义应运而生。消费主义的观念是娱乐性、消遣性、商业性,只要能够满足娱乐、消遣和商业的需要,任何经典的、神圣的东西都可以被戏弄和篡改。人们的政治热情和宏大理想开始被一种游戏化的、娱乐化的文化体验和诉求所淹没,我们只要从电视媒体中那些轻松搞笑的娱乐性、游戏性节目越来越得到受众欢迎的现象中,就不难看出这种体验和诉求的蔓延趋势。
“不差钱。”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不差钱》播出后,不但穿着苏格兰裙的小沈阳红得发紫,“不差钱”更是附带着“这个可以有”、“感谢八辈祖宗”、“跑偏了”等PiaPia地都成了流行语。
“××,你妈喊你回家吃饭!”2009年7月中旬,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空帖,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络受众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就有人喊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
宣泄与释放
网络亚文化对网络流行语有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在网上发表帖子,以补偿现实中的失落,网络给了社会边缘群体空前的自由,给他们带来现实所不能给予的满足感。在工业化、都市化的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人们经常感到生活的紧张和压力,因而渴望获得休闲和放松,以舒缓精神生活。信息时代的信息爆发给人一种随意的空间和能力,它代表了一种被压抑的心理的解放。广大网络受众就在网络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宣泄各种情绪,释放现实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与不满。
“楼脆脆。”2009年6月,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的13层住宅楼,突然在几秒钟内连根拔起并“卧倒”。有人称这种楼盘整体倒塌事件为“第9大建筑奇迹”,许多上海市民和外国人都前往参观。有网友因此将这一“景点”命名为“楼脆脆”。继上海的“楼脆脆”后,又有了南京的“楼裂裂”、成都的“楼歪歪”、浙江桐乡市的“楼薄薄”,凡此种种,无不表达了广大受众在面临高房价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时,对中国楼市一大怪现象“房价高高在上,房屋质量不怎么样”的一种悲愤情绪。
“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和餐具(惨剧)。”该流行语中的“悲剧”一词源出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的讲演。“悲剧”代表的是一种真实的负面情绪。“杯具”的适用范围很广。网络受众恋爱受挫、心情郁闷或事业不顺,凡日常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和感受,都可借“杯具”一词仿造句式来宣泄情绪。
由于“杯具”具有日常用品的特性,由此扩大了词语的适用范围,不少受众借此设计出场景化的语言,有人仿照张爱玲的“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仿写出“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也有人以“杯具”为灵感,发明出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等衍生词,令“杯具”文化发扬光大。
质疑与批判
在传统的媒介时代,民众的话语权常常无法得到保障。而通过网络流行语,民众以极其智慧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同立场,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体现出了舆论的力量。看似笨拙的“不打酱油了,改做俯卧撑”或呆板的“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却最为生动地体现了事件的本质。正如罗兰·巴特所说:“活在我们这个矛盾已达极限的时代,何妨任讽刺、挖苦成为真理的代言。”②
“躲猫猫。”躲猫猫事件是继2008年流行词“俯卧撑”之后,又一个引起网络受众质疑和批判的社会新闻。话说云南玉溪一青年男子因盗伐林木被刑拘,蹲看守所不到半个月就离奇死亡,死因为“重度颅脑损伤”。公安机关给出的解释是,该男子受伤,是由于其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撞到墙壁而导致。网络受众对这一带有戏谑口吻的解释普遍表示不信服,才有了后来组织网民参与调查,乃至最后真相大白等一系列的进展。在公众对社会问题日益关注的今天,即使是很普通的事件都会被拿来批判社会问题。
“被就业,被××。”网上一度流传一个非常形象而又搞笑的词“被自杀”,以表示对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质疑。后来有高校毕业生发帖仿制了一个新词“被就业”,意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已被签署了就业协议书。随后,“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等多种“被××”词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有网友戏言,我们已经进入“被时代”。
“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2009年初,在央视《焦点访谈》节目中,面对“天津市每年要偿还的公路建设的贷款量有多大”的提问时,天津市政公路管理局官员回答说:“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在天涯、猫扑等论坛,一些帖子下面,常常跟有“这事楼主说得太细了,下回注意”、“这事儿我不能说太细”之类的回帖,网络受众以这样的方式持续表达自己对政府机构的质疑与不满、戏谑与批判。
“70码。”源于2009年5月7日杭州的一次交通事故,杭州警方在案发后的事故通报时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每小时70码左右”,此事引发争议,在掺混了复杂情怀的“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这类词句持续风传之际,“70码”迅速成为一个新的顶级热词,在各大论坛流传开来,被用做网络受众对政府公众事件解释及处理不满时的一种反讽。
结语
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网络无疑是最有力的推动者和传播者。综观2009年网络流行语,不难看出人们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创新,广大网络受众也更乐于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对热门话题的见解。网络舆论对国家公共事务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同时也体现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正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盘点2009年出现的每一个网络流行语,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生活中制造潮流,也都在生活中追赶潮流,玩的是新奇与刺激,网络语言的流行可以看做是网络受众的集体狂欢,是娱乐自己娱乐大众,更是放松神经减轻生活压力的调味剂。但同时在仔细阅读那些诙谐甚至有些无厘头的网络流行语后,我们不难发现广大受众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思考。
注释:
①杨玲:《从网络流行语看大众文化特征》,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②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作者为长江大学文学院讲师)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