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行动迈向卓越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际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发表讲话并宣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一体化”“高质量”成为热词,也带动了长三角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讨论。2020年的9月4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了“第11期长三角名校长(名园长)高级研究班”,心里对这次学习之旅充满了期待。期待之一是可以近距离地深入三省一市的幼儿园学习、跟岗,这将会为我打开什么样的思路与视野?其他省市的幼教发展又是怎样的一种样态?我在未来又可为鼓楼幼儿园发展做些什么?期待之二是今年我园将迎来“十四五”的开局和建园百年,“活教育”及园史的研究需要再深入,课程的实践需要再创新,我究竟该怎样向前迈步?带着问题和期待,我和江苏的伙伴们一起踏上了学习之旅。
  长达近4个月的全脱产学习,既有超越学科领域的专家报告,也有近距离的跟岗实践考察。这既是一个我好好学习的机会,也是我冷静反思的过程。我静下心来汲取着理论的精华,和学习伙伴们一起深入长三角地区基地园所观察、记录、学习、思考。2020年12月中旬,带着不舍的心情,我回到南京。翻阅着两本厚厚的、近10万字的学习笔记,我从六个方面整理成学习考察感悟。

一、理论学习的跨与越


  在短短3天的江苏学员集中学习中,課程内容视野开阔,让我不断受到心灵的冲击,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未来发展的使命与担当所在。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马斌处长的报告《做新时代“格物致知”的名校长》,从“格物致知”四个维度传递了新时代教师发展的重要性。他旗帜鲜明地提出“校长是学校一面崭新的旗帜”,要成为“教育家型校长”,努力锻造成为“政治型、专业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的校长,只有站位高,具备开阔前瞻的视野才能不断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一所学校迈向卓越。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季春梅副主任的报告,如“教育家型校长”的独特人格、成长的标志、实践的突破等内容,让人茅塞顿开。“行动研究”中,我们常常重视了“做”,却忽视了行动路径、行动有效性、行动评估的研究,让人深思。
  后期两周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封闭式学习,让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教育等多个方面,领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校长在面对复杂的世界发展态势、面对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时,所应具有的坚定立场和方向。这些理论的学习,让我们意识到作为一名校长(园长)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努力突破学科的限制,学会跨领域、跨学科地思考教育的问题与本质。习总书记所提到的“四个自信”更是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更让我坚定中国的教育需要的是适合中国本土文化的、适合中国孩子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

二、集体教学的是与非


  10月26日,我们开启了深入长三角地区20多所幼儿园跟岗学习考察的旅程。在这46天的跟岗中,我对当下幼教的发展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近几年,关于是否需要集体教学的争论一直为幼教工作者所关注。作为长期在一线开展研究实践的我,对于当下中国国情下的幼教,我会坚定地维护集体教学。集体教学对于3~6岁儿童发展而言依然有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在跟岗实践中,我们观摩了10多节教学活动,涉及多个领域。从中可以看到老师的辛勤付出与思考,看到教师在其中经历的成长。例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的男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层次性的设计让儿童有了不断挑战的空间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得他们在尝试和挑战中发展新的运动能力。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大量的教学活动中重设计、重形式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实现“完美”,忽视儿童的兴趣;为了走完流程,忽视儿童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教,忽视了儿童的选择。种种现象都警示着我们,万万不可以追求过程与形式的完美,而忽视儿童的存在。集体教学不是一场“表演”,它应该是促进儿童获得新经验、新体验的手段之一,把儿童始终放在前面、放在心中,把集体教学融入课程体系、融入一日生活才能真正体现当下集体教学存在的价值,才能终止对集体教学引发的歧义。当然我相信,当幼儿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时,当教师们专业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与高度时,终有一天集体教学将被儿童主导的、开放自主的小组活动、小团体活动、项目活动所代替。

三、课程改革的行与思


  在学习中,我们也聆听到众多园所来自班级的课程故事。由此可见,当下幼教的课程改革行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课程实践中“以儿童为中心”“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发展”的理念,已成为每一个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成为每一所园追求的方向。在众多的分享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杭州市闻裕顺幼儿园黄蓉蓉和杭州市西湖区教研员、特级教师沈颖洁分享的区域整体实践的课程故事。在这些生动有趣活泼的故事中,我们看到教师关注儿童的一日生活,看到教师的观察、放手和支持。故事中展现的环境资源的利用、材料给予的深度支持、探索空间的有效保障,使得“发现儿童”不再是一句空话。只有真正落实“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实现质的飞跃。
  但是,从一些分享的故事中,我们也发现了教师“疲于应付”,疏于“实证”,为了生成而生成,使得故事虚空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在于教师急于完成任务去生成活动,忽视了“生成”背后的实际意义;二是在于教师专业能力尚不足以去组织实施生成活动,他们缺乏观察儿童的基本能力,缺乏支持的策略与方法,这些都提醒我们对于园本课程的改革与行进,必须以园所实际情况、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为前提,不可盲目追随,不可盲目行进。其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尤其是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四、课程建设的立与破


  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一直为管理者所重视,也是园所发展的重要实践内容。在跟岗学习中,我们听到了各园所的课程建设和同班级中伙伴的分享,更听到了专家学者对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分析与思考。其中,园所文化建设、课程领导力是话题的核心。课程建设对于幼儿园的发展来说极其重要,这是一个长期实践研究的过程,并非短时间可以促成。从中国福利会幼儿园、上海市冰厂田幼儿园、杭州市闻裕顺幼儿园、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中,我们都能看到每个园所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其中中福会幼儿园、无锡实验幼儿园、南京实验幼儿园的课程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幼教课程建设的百花齐放、美美与共的现象,感受到中国幼教在多年的改革行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引发我们深思的是浙江大学刘力教授的报告。他从大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常见的现象与问题,例如课程的逻辑体系、建设规范、核心理念、价值取向、设计原则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课程建设中究竟如何去真正实现“儿童本位”值得我们去关注并不断修正,同时课程建设质量水平的有效衡量更是点明方向。尽管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面向未来的、面向新时代的课程改革,我们依然还在路上。

五、环境变革的醒与悟


  俗话常说“环境育人”,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也历来为幼教工作者所关注。近几年中,环境的变革与改造也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中重要的因素。在观摩的众多园所中,每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特点,儿童工作坊、户外游戏场的建设也更加自然、和谐,符合儿童发展需要。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杭州市闻裕顺幼儿园、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整体环境的打造,无论从色彩、室内外环境创设、户外游戏场的设计,都让人感受到自然、和谐、人本、优美的元素,而这些元素的核心是“儿童”。这些园所在色彩、装饰物件的应用上,都格外诱人,给予儿童美的感受、美的情趣。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工作坊打造也给予了我们新的启示,让儿童浸润在温馨的、像家一般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环境中,享受着游戏与创作的快乐。
  审视众多园所环境的打造,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的是,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园内自然资源,如何体现儿童的环境,如何给予儿童美的感受,如何支持儿童的探究与挑战,等等。这些对于一名园长来说,需要不断去思考、实践和体悟的。

六、教育理念的守与创


  在为期近4个月的脱产学习中,我们聆听了众多专家教授的报告。特别是有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内容,让我们跳出了学科去看待教育的本身,更领悟到教育的实质就是“育人”。这不仅让我想到了中国幼教之父、著名儿童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提出的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更加体现先生的高瞻远瞩。当我的脑海里浮现习总书记提到的“四个自信”,我想到的中国幼教当有自己的自信。
  翻閱整理学习笔记,发现立足幼教学科本身的学习中,大量谈及课程领导力、课程评价、儿童发展等内容,为我们学习者打开了视野。但不可否认的是围绕课程变革、儿童观等许多理论都来自国外,未有人提及陈鹤琴、提及“活教育”,不可谓不遗憾。作为来自他创办的、实践他“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园的后继者,我心中的一种责任与使命油然而生。我想到的是,在我们实践的过程中,究竟有什么样的理论足以支撑支持我们的行动?儿童怎么学习、环境怎么创设、教师怎么发展、课程怎么行进、玩教具怎么设计、教师怎么观察,等等,在陈鹤琴的教育思想里,在他的经过本土实验的“活教育”体系中早就一一做了解答。
  引发我深思的是,为什么中国幼教的发展总还会出现前辈们研究时经历的状况?究其原因是中国幼教的发展缺少了精神引领,缺少了“魂”与“根”。新时代中国幼教的发展依然需要国外先进理念的学习和融合,但我们需要关注国外先进理念或课程模式所对应的文化、社会背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而非全盘接纳。分析当下幼教发展现状,以及长三角园长班伙伴们共同的愿望,我们计划成立“长三角活教育实践与研究联盟”,旨在推动长三角地区研究陈鹤琴,实践“活教育”,通过联盟活动让长三角地区的幼教同行学习陈鹤琴,回归“活教育”,在实践中赋予“活教育”新的样态,以行动迈向卓越。
  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野开阔、新颖的学习平台,让我们有了一次“照镜子”的过程,让我们在行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省思、不断提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打开视野,分析时代发展的背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新的教育合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我们幼教人应有的一份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加强对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研究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和实践探索的必然要求。当前理论界关于国企与民企关系问题的争论体现了对于混合所有制的内涵、发展方向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路向的不同选择。为此,需要在国企与民企协调发展的视角下探索完善社会主义混合所有制经济新模式。  
摘 要:在全球化和公民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持续动态、有序发展的缓冲区机制是政党治理有效进行的关键依托。本文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例,对缓冲区机制与政党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政党治理缓冲区机制背后的支持因素进行系统剖析,并结合我国实践,就执政党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政党治理;缓冲区;人民行动党;共同价值观;法治;启示  中图分类号:D733.9 文献标
我对于“大孩”的成长,过多强调严格要求,却忘记了爱在细微中。在家中,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方式是鼓励和欣赏。  “二孩”出生,“大孩”变“坏”?  2013年11月,我国实施“二胎政策”时,我家的“大孩”文-8岁。在我和妻子的悉心呵护下,文一已经成长为一名“阳光男孩”。我和妻子也想再要一个孩子给“大孩”做伴。当我们和文一谈起这个“敏感话题”时,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说非常喜欢再有个小弟
摘 要:新媒体是一种更有效的信息传播工具和传播手段,对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的传播及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媒体不仅是公民科学知识与科技信息来源的重要载体,也越来越成为现代科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在对公民科学素养教育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新媒体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水平、推广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鼓励科学家或专业学者参与到网络新媒体科学信息资源建
摘 要:明清时期,国内各地的客帮商人为了维护其共同利益,在各地开设了会馆,并且逐渐形成同籍商人聚居的现象。明清时期会馆的社区管理功能一直被相关会馆研究所忽视。本文以山陕会馆为例,从明清时期工商会馆的自然社区功能、经济社区功能、精神社区功能三个方面,分析了其所发挥的社区功能,认为工商会馆实质上是以乡缘关系为纽带、以利润分享为杠杆、以维护利权为鹄的的商帮社区自治形式。它既承载了传统,又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摘 要: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依然可以通过内部革命手段实现资本主义制度跨越的构想,这一设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管窥“中国之治”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中国之治”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光辉体现与创造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因此,基于跨越设想,对“中国之治”作出唯物史观的阐释十分必要,这对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有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领导干部增强工作本领的行动指南。调查研究是制定决策、落实政策、推动主题教育的基本功。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问题导向原则、群众路线原则,这些原则是领导干部戒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基本法则。增强哲学思维、注重虚实结合、贯彻求真务实、坚持与时俱进是领导干部提高调研实效的科学策略。先调研后决策制度、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及联系点制度为调查研究成为各级
摘 要:无论是以市场为中心的产权交易治理模式,还是以政府为中心的治理模式,都很难提供有效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和措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并不是在市场与政府间的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构建一种包含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十分必要。如何在市场和政府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实现治理成本和产权划分间的平衡,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足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多元主体治理模式;制度
摘 要:农村大学生比例大幅下降,这必将会影响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为此,必须采取确立公平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改革高考制度等有效措施 ,保证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穷人教育学”;农村大学生;下降;教育“短板”;破解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9-0098-04    温家宝总理
摘 要:实现政治稳定需要法治,而法治的基础和前提则是以人民的福祉为其最高原则的法律价值观取向,离开这种价值观的法治,从理论上来讲是不可想象的,在实践中也可能成为一种“法治陷阱”。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们就会在多大的程度上接受政治统治者的指导并“怀抱着让它存在和延续的意愿”。  关键词:法律价值取向;人民的利益;政治稳定;秦帝国;罗马帝国;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志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