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你还不如我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bird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教授曾仕强曾在解读历史时发表过一段骇人的言论:“当你有个儿子,你不好好教他,你就是害自己全家;当你有个女儿,你不好好教她,你就是害别人全家!所以你和谁有仇,很简单,生个女儿,然后宠坏她,嫁给仇人的儿子,他全家就完了,你大仇就报了。”这段话一度在网上疯传,被很多人视为金句。
  目测这一部分瞎起哄的人应该没好好读过《红楼梦》。
  有什么新鲜的?这话贾政和王夫人聊天时早说过了,只不过不像曾教授那么直白。人家是这样说的:“生女儿不济,还是别人家的人;生儿子若不济事,关系匪浅。”
  从古到今,好像的确是这么回事。薛蟠之妻夏金桂不就是吗?从小被娇惯得跟凤凰蛋似的,视自己为天仙,视他人为粪土,骄奢泼刁,薛家就是败在她手里——自从她嫁过来之后,薛家里鸡飞狗跳,她各种作死,直到把自己作死为止。
  这两位文化人其实都是在讲教育的重要性,但重点不同:曾教授说话虽然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实质上是讲女性的受教育质量直接影响一个家族的未来,狠话后面是古道热肠;贾政虽然文绉绉地点到为止,却是一副精于算计的冷酷嘴脸——女儿教不好无所谓,祸害的反正是别人家;儿子可不能教不好,那关系到自己家的千秋大计。
  结果挺讽刺,贾政手头的两儿两女却和他的期许反着来。两个姑娘一个是皇妃,一个是王妃;两个儿子一个游手好闲,一个气质猥琐,成了他嘴里的“两难”,以致贾家后手不继,正是冷子兴嘴里的“一代不如一代”,眼看着气数就尽了。
  其实贾政也犯不上太自责,因为他在儿子的教养问题上并不是没有努力过,奈何撞上了“富不过三代”的铁律。
  贾政曾煞费苦心地为宝玉遍寻名师,据说先是相中了个学问极好的先生,但一看籍贯,对方是南方人,贾政便担心南方人脾气太阴柔、管不住宝玉,为了工资瞎糊弄糊弄,那就把娃耽误了。思来想去,他还是按老辈人的做法,在本家之内找有点儿学问、有点儿年纪的老师,不为别的,只为能镇得住在贾府的尊老环境中长大的宝玉。挑来挑去,贾政只好再找贾代儒——他和贾母是一辈的,且是贾家塾中司塾,在业内虽然学问中等,但强在以严厉著称。
  严厉不是万能的。最下作的贾瑞就是代儒自己教出来的,那可是他的亲孙子。管教那么严,照样不学好,还色胆包天,痴心妄想地勾搭凤姐,蠢萌蠢萌地一再以身犯险,死不悔改地一次次跳进凤姐毒设的相思局里,小命都丢了,代儒还蒙在鼓里。
  问题出在哪儿呢?出在周遭环境上:贾府里全是纨绔子弟,没几个好学上进的,代儒还偏偏把孙子和薛蟠、金荣之类的放在一起,几天就跟着学坏了。不怪几千年前,孟母事儿妈似的一迁、二迁、三迁。俗话说,“人搀不走,鬼叫飞奔”,做家长的如果不留意自己孩子身边的朋友,弄不好自己累得都吐血了,孩子照样不成器——跟乌七八糟的环境比起来,自己那点儿教育纯粹是杯水车薪。
  然而贾政已经下了决心,要狠狠管教可能成材的宝玉。他带着宝玉去拜会代儒,见了面,他先向代儒请安,代儒坐下,他才敢坐,口称“太爷”:“今日我自己送他来,因要求托一番。”贾政和所有的家长一样俗套,巴拉巴拉地请老师对孩子严加管教,说完站起来又作了一个大揖,又没话找话地说了一通才离开。
  这种态度不可谓不恭敬,这番言辞不可谓不恳切,此刻的贾政,除了是小辈对长辈,更是以一个学生家长的身份来面对代儒,别管自己家多有钱、多有地位,也别管自个儿的官有多大,只要面前是孩子的老师,天下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心都是一样的——为了孩子,自己低到尘埃里也是愿意的。
  中国人讲究师道尊严,《礼记》上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敬学”。一位大学教授曾为此有感而发:“家长不懂得尊敬老师,孩子就会生出轻慢之心,对老师不够尊重,对自己的学业不够认真,到头来吃亏的是学生自己。”在尊师重教这件事上,贾政给宝玉做了个好榜样。
  面对这样的家长,贾代儒不可能对宝玉不上心。接下来,就全看他的了。许多家长提起自己的孩子,最爱说的一句就是:“他其实挺聪明,就是聪明不往正地方上用。”也不知是褒还是贬,听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孩子对书本知识没多少兴趣。宝玉就是这一类孩子的典型。
  第七十三回,宝玉得到密报,听说父亲要检查他的学习情况,吓得临时抱起了佛脚,点灯熬油突击复习。奈何他落下的功课太多,全面盘点了一下,复习这个,怕明天抽查那个,复习那个,又怕明天抽查这个……一夜之间想要都补起根本来不及,于是他焦躁万分,生动演绎了一个平时不用功、临考前抓狂的坏学生形象。后来晴雯给他出主意,自导自演了一场装病闹剧,贾政只好放他一马。
  不过,宝玉这次遇到的可是贾代儒。小狐狸遇到狐狸精,就算对方目光如炬,也想试试身手。
  于是,这一对师生之间进行了一次名义上是学问,实则是人生观的交锋。
  起因是代儒让宝玉讲一讲“后生可畏”这一章。宝玉于是借题发挥,先是朗朗地念了一遍,说:“这章书是圣人勉励后生,教他及时努力,不要弄到……”说到这里时,宝玉故意抬头,向老师脸上“一瞧”。
  这一顿一瞧,意味微妙。明是避讳,实则提醒:你就是那种人,我还要接着说吗?
  而贾代儒,真的像宝玉眼里那样混得很差吗?
  古代科举制度极为严苛,童生中只有佼佼者才能通过三级考试升为秀才(生员),相当于今天的一流名牌大学本科毕业生,代儒就处在这个层次。能有资格当教书先生,其实也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并非碌碌无为之辈。但“学而优则仕”,遗憾的是,他没有进一步考中功名、做上官。在讲究成王败寇的中国人眼里,只考中秀才的人无疑是个失败者,所以自古以来,民间嘲笑秀才的段子才特别多。
  高鹗写道:“代儒觉得了,笑了一笑。”这一笑,是了然和大度,真是博人好感。
  代儒并没有回避,而是直面尴尬,鼓励宝玉接着讲,因为“临文不讳”。
  宝玉不客气了: “不要弄到老大无成。”说完,他又一次看着老师,既是挑衅也是观察,什么時候可以激怒这白胡子老头,那就好看了。   代儒淡定地说:请展开来讲。
  宝玉接着指桑骂槐:年轻时聪明能干当然是很可怕的,谁知他虎头蛇尾、蹉跎岁月,一大把年纪了还是老样子,“这一辈子就没有人怕他了”。打人不打脸,明知举业上秀才属于不上不下,是个很尴尬的身份,宝玉这就是要专捅心窝子了:你既然那么牛,还不是没考取功名?我才不稀罕理你!
  代儒又笑了:你讲得嘎巴儿脆,只是“有些孩子气”——小鬼,你还嫩得很。
  他讲了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先说“无闻”,看一个人是不是成功不能单看他有没有做官,如果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就算不做官也已经很棒了,你看那些圣贤,他们也没做官。你把“不足畏”解释为“没人怕”,在我看来却是一个人的结局终于尘埃落定。孩子,要从这个角度理解,你才能深刻,明白了吗?
  这一回合,宝玉用的是七伤拳,招招狠辣、直逼要害;而代儒用的则是太极八卦掌,以柔克刚将力道一一化解。人师贾代儒用坐而论道的方式,在给宝玉讲人生真相。不要以为代儒只会防守,他把书往前翻了一篇,就轮到宝玉刺心了,那一篇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其实宝玉一开始是拒绝的,说没什么好讲,代儒叱他“胡说!”,理由冠冕堂皇:“如果考场中出了这个题目,你也这么答吗?”宝玉硬着头皮随便讲了讲,代儒直接打脸:既然如此,为什么明知故犯?你别以为你的那些毛病我不知道!代儒最后说:记住,“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这真是肺腑之言: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只好在该收获的时候领受困窘。可惜衔玉而生的宝玉不懂,他以为可以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舒服一辈子。他哪知,别人能轻易给你的荣宠,别人也自然能轻易剥夺。
  不知道为什么,高鹗要给宝玉安排一个考中举人的结局。其实读者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以宝玉的学问,他根本做不到。而且曹雪芹一早就在第三回里剧透了,说宝玉不通世务,怕读文章,不值得当人生范本——“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也许每一个成年人都是劫后余生。曾经有过梦想,但是梦破了;曾经以为一生还很长,一转眼就老了;曾经白以为某种活法儿绝不能忍受,现在却正学着享受……你曾经向未来漫天要价,但现实对你落地还钱,你竟也无奈接受了。后来你认了命,却也乐知天命,你终于发现人生不止一种方向。你努力过,得到过,也失败过,历经世事悲欣交集后,终于释然。人变得洞明而坦然,宽容而悲悯,谦卑而善意,平和而强大。
  所以,对于宝玉的无礼,代儒早已在之前的蹉跎岁月中获得了免疫力,方才从容消化,不会恼羞成怒。
  宝玉看不起自己的老师,不过没关系,“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白驹过隙,很快他就知道,自己嘴里讽刺讥诮的那个“不足畏”者,原来正是他自己。
  他以为的“长大后我不成为你”,成了“长大后我还不如你”,而这一点,代儒其实一开始就是知道的吧?学生是哪块料,老师最清楚,但老师只能微微笑一下,再笑一下,不去说破,而是真挚温和地告诉他: “你这会儿正是‘后生可畏’的时候, ‘有闻’ ‘不足畏’全在你自己做去了。”
  《红楼梦》出炉一百多年后,有个牛人关于“后生可畏”也发表了一段观点。她说她对年纪大的人感到亲切,对同龄人看不起,对于小孩则是敬而远之,“倒不是因为后生可畏。多半是他们长大成人之后也都是很平凡的,还不如我们这一代也说不定”。说这话的人,她叫张爱玲。
  編辑/葡萄
其他文献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被杀,荆州落入孙权之手。关羽此战败亡,是偶然之中的必然——即使关羽料到孙权会背后下手,荆州一样会丢,因为荆州之失,非失于“大意”,而是失于地理、失于战略。  地理上,荆州与蜀国大本营益州(今成都)相去甚远且交通不便,战事汇报或信息交换需要时间,如果前方发生紧急战况,刘备想救援也来不及。而在战略上,要保荆州不失也许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刘备把经营的重点从益州转移到荆州,如
南朝后期一个天气阴沉的日子,鄱阳(治所今属江西上饶)太守府,素白的帷幔、素白的灯笼和低低啜泣的声音交织成一片抑郁的氛围,笼罩在每一个人心头。一家之主的壮年离世令众人陷入了哀伤和混乱之中,女主人、梁武帝之女长城公主更是深陷痛苦之中,顾不得管府中的事情。后来中国最长寿的皇后柳敬言就是在这一刻登上了历史舞台。  年仅九岁的柳敬言看着憔悴的母亲和不谙世事的幼弟,她懂事地接手了家中的事务,在管事的协助下,像
朋友圈  汉武帝  朕派使者去云南昆明国,他们好大的胆子,居然不放行!万能的朋友圈,说说怎么办?  霍去病:我愿率10万精兵,去扫平昆明国。司马相如回复霍去病:我得赶紧写一篇讨伐昆明国的文案。  东方朔回复霍去病:听说昆明国水军很厉害,而我们压根没水军,咋打?  汉武帝回复东方朔:在长安城西南修一座昆明池,专练水军,@卫青负责  司马迁:元狩三年,皇家大工程昆明池开始招标,我已经记录在《史记》中,
正统六年(1441年)七月,大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改扩建。作为朝廷的脸面,朝廷投入巨资为这所大学修建馆舍,改善了办学条件。工程完工后,大太监王振奉命到学校視察,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大学校长的李时勉自然要全程接待陪同。  此时的王振恃宠而骄,权势倾天,换作其他人必定会趁机好好巴结一下王振。但李时勉是个例外。他不仅没有像其他官员那样对王振点头哈腰、极尽谄媚,反而连对王振的接待礼仪也简化了不少,他觉得与其在
一个人容易做到称赞朋友,却很难做到赞美对手。然而,世间偏有一种人能超越个人恩怨,体现出可敬的做人的格局。  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逝世,时在北大英文系任教的叶公超将鲁迅所有的作品搜集起来,不眠不休地将它们读完,然后写了一篇名为《关于非战士的鲁迅》的长文,发表在某报刊上。  叶公超在文章中说:“我有时读他(鲁迅)的杂感文字,一方面感到他的文字好,同时又感到他所瞄凖(鲁迅最爱用各种军事名词)的对
从地球的此端到彼端,从历史的昨天到今天,圣诞老人不会给每一个冰冷的枪口上挂上温暖的圣诞帽,但人们追求和平与幸福的信念永远不会改变,哪怕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1899年圣诞节,在南非的布尔战争前线,与荷兰裔移民作战的英国士兵们用相片向远在欧洲的家人送去圣诞祝福。  1915年12月,在英国街头,一位从前线归来度假的士兵肩扛一棵枞树,手提马刀回家过圣诞节。  1914年圣诞节,英德大战中,暂时休
西夏第四任皇帝李乾顺的皇后耶律南仙出生于辽国的一个宗室家庭,是一位天生丽质、貌美如花的女子,李乾顺为了巩固与辽国的关系,曾多次向辽国请婚,希望辽主天祚帝将耶律南仙嫁给自己。最终在西夏使臣等人的劝说下,天祚帝答应了此桩婚事。  西夏崇宗贞观五年(1105年),天祚帝封耶律南仙为成安公主,嫁给李乾顺为后。贞观八年,耶律南仙生下一子,李乾顺非常高兴,并为儿子取名李仁爱,立为太子。当时的耶律南仙颇会处理西
关羽精通文韬武略,每次与敌交战,都是大胜而归。但一开始,关羽在战场上也有所担心,原来,当时他手中的青龙偃月刀是赝品。  这天,关羽押运粮草来到一座山前,这里山势险峻,中间只有一条窄窄的通道,勉强可容一人通过。关羽一勒马缰,只听得山中“呜”地刮起一阵山风,战马都倒退了几步。众将士也未曾遇过这等场面,个个不寒而栗。  这时,山上又轰隆隆传来三声炮响,随着一阵骚动,一票人马拦住了关羽等人的去路。忽然,对
上海的花园式饭店—锦江饭店,已经接待了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而锦江饭店的缔造者董竹君,曾经只不过是个青楼女子。  流落青楼  1900年,董竹君在一个贫寒家庭呱呱坠地,父亲靠拉黄包车为生,母亲给人帮佣贴补家用,一家人經常处于饥寒交迫之中。董竹君年幼的弟弟、妹妹因生病无钱医治而夭折。她13岁那年,父亲病重,一贫如洗的家庭变得步履维艰。万般无奈之下,家人将董竹君送到青楼卖唱,以
黛玉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一直是伤春悲秋、赢弱不堪的病态美女,实际上她也是一个颇有行政才干的女子。  宝玉生日,要行酒令,“众人有的说行这个令好,那个又说行那个令好”,莫衷一是。黛玉提议道:“不如拈成阄儿,咱们抓出那个来,就是那个。”众人都说这个方法好。香菱射覆不中,史湘云悄悄拉香菱,教她说“药”字,黛玉看见了,说:“快罚他,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游戏小事也能见出黛玉的善于审时度势,了解大众的爱好,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