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与献俘礼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逸周书》;西周金文;献俘礼
  【摘要】献俘礼见于古代文献记述,但其具体程序已不为人所知,传世和近出的青铜器铭文为我们重新认识这种古代军礼提供了可能。根据《逸周书·世俘》的记述及小盂鼎等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内容,先秦时期的献俘礼包括告俘、献俘于天、燎祭、献俘于周庙、审讯俘酋、告成、■祖、饮至、封赏将领等诸项内容。
  
  献俘礼属于古代军礼的一种。关于西周时期的献俘礼,古代文献与出土材料虽都有记载,但皆不完整。其中,集中记述献俘礼的为《逸周书·世俘》与小盂鼎内所铸的铭文,除此之外,《■方鼎》、《■簋》、《多友鼎》等金文也都保留了有关献俘礼的一些史实。笔者利用这些材料,结合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试图揭示西周献俘礼的程序和特点。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据学者研究,《逸周书·世俘》可能存在历日舛错、文字讹误等现象,但它仍是一篇研究商周之际史事的重要材料。关于该篇的主旨,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传统观点认为《世俘》的主题为记述武王伐纣的经过,顾颉刚先生认为该篇主要记武王伐纣后的俘获情况[1],罗琨、张怀通等先生认为《世俘》的主旨是记述武王时期隆重的献俘礼[2]。《世俘》之“世”训大,“世俘”即大俘。笔者认为,罗、张二位先生之说是符合《世俘》篇的内容与结构的,该篇所记伐商、俘获等事都是围绕献俘礼仪这一中心来展开的。
  《世俘》首先介绍伐商战争的情况,重点记太公望等各路将领俘馘及武王俘馘总数。对俘馘数量的统计应该即是献俘程序之始。武王于周正四月庚戌回到宗周,其后六日内所记典礼如下:
  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
  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司
  徒、司马初■于郊。
  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悬首白■、妻
  二首赤■乃以先馘入。
  燎于周庙。
  杀罚纣之邪恶臣以祭。
  辛亥:祀于位,用■于天。
  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矢宪,告
  天宗上帝。
  王不革服,格于庙,语治庶国,■人九终。
  列诸先王神主于庙堂,告殷罪。
  ■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
  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
  ■人造,武王秉黄钺正邦君。
  癸丑:荐俘殷王士百人。
  ■人造,王矢琰秉黄钺,执戈。
  王入,奏庸《大享》一终。
  王拜手稽首,王定,奏庸《大享》三终。
  甲寅:谒伐殷于牧野。
  王佩赤、白■。
  ■奏《武》。
  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
  乙卯:■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
  以庶国祀馘于周庙,断牛六,断羊二。
  告于天、于稷,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
  于社,用牛于天、于稷。
  以斩纣身告于天、于稷。
  前后共计6天。有关典礼的记述,具体细节或有出入,但献俘礼的大致轮廓已可得见。
  第一天(庚戌),周武王朝至于周,降自车,然后“乃俾史佚繇(籀)书于天号”。籀书,如王国维先生《史籀篇疏证》所说,即读书[3],向上天诵读文书。孔晁注曰:“使史佚用书荐俘于天。”所以,献俘礼在程序上首先要献俘于天,此时司徒、司马在郊外举行对上天的■祭。其后,武王主持周庙的祭祀,由太师负悬挂纣首的白■和悬挂纣二妻首的赤■,先馘入庙,在周庙举行燎祭。太师一职见于西周金文,其地位较高,李学勤先生以为或即太公望[4]。燎为祭名,见于殷商甲骨文,多行于祭祀夔、王亥、凤、土、河等祖先神及各种自然神。西周金文亦有关于燎祭的记载:保■簋铭文曰:“唯王既燎,厥伐东夷。”[5]庸伯■簋铭文记载:“唯王伐■鱼,■伐淖黑。至,燎于宗周。”保■簋所记行于伐东夷之前,祈求先祖保佑战争胜利。庸伯■簋记征伐归来,燎于宗周,告慰先祖,应与《世俘》篇情况相同,属于献俘礼的程序之一。“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百人,伐右厥甲,小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裘锡圭先生认为“废”当读为发,训为射,指祭祀时的射牲礼。而“伐右厥甲”,当指武王射殷俘后砍其头以举行人祭[6]。此处所用人祭,应仅是十分邪恶的少数殷俘及其首领。所谓献,并非将所有俘虏杀死祭天,其重点是将克殷之事告于上天。
  第二天(辛亥),周武王于郊外用乐于天,将俘获的殷王之鼎进献于上天,手执玉圭、身披法服以报告代殷之事。献殷鼎于天,以示伐殷成功,完成天命。此处的殷王鼎当即《左传》桓公二年所载“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中所言之九鼎。其后,周武王秉黄钺,语治庶国,置先王神主于庙堂,告殷罪于列祖。治庶国、正国伯及壬子日举行的正邦君,都当指封绌诸侯之事。这是辛亥、壬子两日的主要活动,这些都在周庙中举行,期间始终有■人奏乐。
  第四天(癸丑),“荐俘殷王士百人”。“殷王士”,《尚书·多士》作“商王士”,俞樾《尚书平议》:“‘王士’之称犹《周易》言‘王臣’” [7],即殷商旧臣。此处的“俘殷王士”,即未被用作人祭的殷俘。庚戌日献俘于天,此时又献俘于周庙。商王秉钺持戈,拜手稽首,用《大享》等乐。
  第五天(甲寅),武王佩赤、白■,以牧野克商事告先王,用《武》、《万》、《明明》等乐。
  第六天(乙卯),武王率诸侯献馘于周庙,以牛羊为牲举行祭祀。其后,武王将伐纣代商事分别告于上天、始祖,祈求保佑,并祭祀百神。稷,即周之始祖后稷。
  我们可以将以上典礼加以归纳:1、祭于郊,献俘于天。2、燎于周庙,杀罚俘虏以祭先祖。3、封绌诸侯。4、献俘于周庙,告伐纣代商事于列祖、上天。5、祭祀百神。
  除此之外,记述献俘礼最详尽、可信的出土材料莫过于西周康王时期的小盂鼎铭文,其内容如下:
  唯八月既望辰在甲申,昧爽,三左三右多君入服酒,明,王各周庙,□□□邦宾,延邦宾尊其旅服,东向。盂以多■佩鬼方子□□入南门,告曰:王令盂以□□伐鬼方,□□□馘□,执酋三人,获馘四千八百又二馘,俘人万三千八十一人,俘马□□匹,俘车卅辆,俘牛三百五十五牛,羊卅八羊。盂又告曰:□□□□,乎蔑我征,执酋一人,获馘二百卅七馘,俘人□□人,俘马百四匹,俘车百□辆。王若曰:嘉!盂拜稽首,以酋进,即大廷。王令荣讯首。荣即酋,讯厥故。□■伯□□鬼獯,鬼獯■以新□从。成。折酋于□。王乎费伯令盂以人馘入门,献西旅。以□入于周庙。盂以□□□□□入三门,即立中廷,北向。盂告。费伯即位,费伯告□□□于明伯、继伯、□伯,告。咸。盂以诸侯侯、田、男□□从盂征。即咸,宾即位,献宾。王乎献盂,王以□□□进宾。□□大采,三周入服酒,王各庙,祝延□□□□□邦宾,丕■,□□用牲■周王、武王、成王。□□卜有藏,王■,■从,赞邦宾。王乎□□□令盂以区入,凡区以品。雩若翌日乙酉,□三事□□入服酒。王各庙。赞王邦宾,诞王令赏盂,□□□□□,弓一、矢百、画皋一、贝胄一、金干一、■戈二、矢■八。用作□伯宝尊彝。唯王廿又五祀。
  该鼎已佚,铭拓漫漶不清,但经过郭沫若、陈梦家、唐兰、李学勤等前辈学者细心考察研究,已大体可读。小盂鼎记载的献俘礼在甲申与乙酉两天举行,刘雨先生将典礼的程序归纳为10项:1、告献:报告俘获情况,包括执酋、获馘、俘人、俘车马牛羊的具体数字。2、讯酋:将所执酋首进即大廷,由荣伯主持审讯,弄清其反叛的原因。3、折酋:将鬼方酋首斩首。4、献馘:斩杀酋首之馘,献于西旅。5、燎祭:以所折酋首之馘入燎周庙,告慰于先王。6、告成:由明伯等接受告成功的礼仪。7、饮至:刘雨先生认为是王亲自祝贺、嘉奖盂的大飨礼。8、■祖:祭祀文、武、成诸先王。9、献俘获:入献俘获于周庙。10、赏赐:第二天在宗庙中专门举行赏赐典礼[8]。此次典礼由周王主持,但盂作为出征将领参与献俘礼,并担任了重要任务。
  对比《世俘》篇与小盂鼎铭文,可以看出二者所载献俘礼的仪节大致是一致的。不过《世俘》是记载武王克商后的典礼,所以进行时间长,仪式也格外的隆重,这是小盂鼎铭文无法比拟的。所不同者,小盂鼎所记有饮至一项,不见于《世俘》篇。饮至,西周■方鼎亦有记载。■方鼎铭文曰:“惟周公于征伐东夷,丰伯、薄姑咸■。公归,■于周庙。戊辰,饮秦饮。公赏■贝百朋,用作尊彝。”此鼎记周公征伐东夷,个别字形、行文较为特异,如周公之周作“■”,“周庙”连用更是西周铭文中仅见之例。铭文记载周公东征胜利归来,“■于周庙”。■字不识,但其字从■从倒“隹”从示,像在神主前杀鸡荐血之形,应是祭名。■祭应当也是献俘礼的仪节之一,或相当于燎祭,目的在于告慰先祖。“饮秦饮”,谭戒甫先生读为“饮臻饮”,即后世饮至之初名[9]。李学勤先生则径读为“饮臻”二字,训为“饮至”。《左传》隐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又桓公二年:“九月,公及戎盟于唐,修旧好也。冬,公至自唐,告于庙也。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杜注:“爵,饮酒器也。既饮置爵,则书勋劳于策,言速纪有功也。”孔疏:“凡公行者,或朝、或会、或盟、或伐皆是也。……饮至者,嘉其行至,故因在庙中饮酒为乐也。”又僖公二十八年:“秋七月丙申,振旅恺以入于晋,献俘授馘,饮至大赏。”《左传》所言伐还告庙、饮至策勋诸仪节与■方鼎铭文无一不合,可见春秋时鲁晋皆远秉周礼,渊源有自。另外,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丕显子白,将武于戎功,经维四方,捕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子白,献馘于王,王孔嘉子白义,王各周庙宣榭,爰飨。”应由虢季子白先献馘于王, 然后王献俘于周庙,其后,王也在周庙宣榭举行了飨礼。刘雨先生将饮至礼与飨礼相比附,是有道理的。饮至礼或许正是征战归来后所举行之飨礼的特殊称谓。
  西周厉王时期的多友鼎铭文首先叙述与猃狁战争的俘获情况,然后曰:“多友■献俘、馘,讯于公,武公■献于王。”[10]多友先献俘于武公,由武公献俘于王。与此相似,■簋铭文先记■与南淮夷的战争情况,然后曰:“长榜载首百,执讯四十,夺俘人四百,献于荣伯所。……武公入右■,告擒:馘百,讯四十。”[11]■献俘于荣伯所,然后在武公的护佑下向王报告俘数,受赏。由此看来,多友与■虽有战功,但并非高级贵族,不能直接向王献俘,但他们仍有机会获得周王的亲自赏赐。
  综合以上记述,西周时期对淮夷戎狄等边远部族战争之后,出征将领逐级献俘于王,最后由王主持献俘礼。献俘礼的核心仪节包括告俘、献俘于天、燎祭、献俘于周庙、审讯俘酋、告成、■祖、饮至、封赏将领等诸项内容。
  ————————
  [1]顾颉刚:《〈逸周书·世俘篇〉校注、写定与评论》,载《文史》第2辑,中华书局,1963年。
  [2]a.罗琨:《从〈世俘〉探索武王伐商日谱》,载《周秦文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b.张怀通:《小盂鼎与〈世俘〉新证》,《中国史研究》2008年1期。
  [3]王国维:《〈古籀篇疏证〉序》,载《观堂集林(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51页。
  [4]李学勤:《世俘篇研究》,《史学月刊》1988年2期。
  [5]张光裕:《新见保■簋铭试释》,《考古》1991年7期。
  [6]裘锡圭:《释“勿”“发”》,载《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
  [7]转引自钱宗武、杜纯梓:《〈尚书〉新笺与上古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22页。
  [8]刘雨:《西周金文中的军事》,载《胡厚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29~251页。
  [9]谭戒甫:《西周〈■鼎铭〉研究》,《考古》1963年12期。
  [10]a.刘雨:《多友鼎铭的时代与地名考订》,《考古》1983年2期; b.田醒农、雒忠如:《多友鼎的发现及其铭文试释》,《人文杂志》1984年4期。
  [11]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第229页。
  〔责任编辑:许潞梅〕
其他文献
【关键词】北京;密云;西晋墓葬 ;发掘  【摘 要】2011年5月-6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密云县文物管理所配合密云县果园西路六号用地住宅项目的基本建设,对用地范围内考古勘探发现的两座西晋墓进行了发掘,其中一座保存完整,出土遗物丰富,为北京地区魏晋北朝时期的墓葬增添了新材料,也为同时期的墓葬断代提供了新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  2011年5月28日至6月4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与密云
期刊
张沅先生,祖籍北京市宣武区,出生于湖南沅陵,1951年随父来到邯郸市峰峰矿区。1961年毕业于邢台师范学院,分配在磁县学校任教,后调到磁县文化馆工作。1976年至1977年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进修班深造一年,自1978年开始走上文物考古工作岗位,曾任邯郸市文物局副局长、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支部书记,直至2003年正式退休,从事文物工作25个春秋(图一)。    1978年4月,张先生任邯郸地区文
期刊
【关键词】旧石器遗址;泥河湾;遗迹  【摘 要】泥河湾盆地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非常集中的地区,从1923年至今,已经发现了众多早、中、晚期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物和许多重要的遗迹。本文对泥河湾盆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迹进行梳理与分析,对不同的遗迹进行了分类研究,并提出在发掘中对遗迹现象应予以重视。  如果将1920年法国神甫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地区发现打制石器作为叩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大门的标志,
期刊
[关键词]南宋;公牍文书;巡辁;收籴制度;食盐运销  [摘要]《舒州无为军都巡检使刘德收籴划一申禀状》收入《宋人佚简》一书,本文对其内容进行了整理、说明,认为应改称《宋绍兴三十二年舒州无为军都巡检使刘德申禀状为收籴诸事》,并就文书作者的官称——巡检,及该文书在研究南宋中期基层经济状况时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由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博物馆共同编纂的《宋人佚简》第5卷公牍部分,收入一件定名为《
期刊
【关键词】北京;大兴康庄;辽代墓葬;发掘  【摘要】2009年9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抢救发掘了北京大兴康庄墓葬一座,出土了瓷器、银器、铜器、木器等随葬品。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分析,该墓时代为辽代晚期。  康庄辽墓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北部,东邻兴业大街,南邻清源西路,北为康庄子村(图一)。2009年9月,为配合北京市大兴区康庄项目经适房地块工程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
期刊
【关键词】热河文庙;历史背景;建筑规模;保护修复    【摘要】热河文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皇家寺庙的历史背景及宏大的建筑规模,是集尊孔、教学、藏书三者为一体的清代承德最高学府。对热河文庙进行全面修复,进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同时全面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是深化避暑山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始建于康熙时期的避暑山庄是清朝政府的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避暑山庄的肇建及其
期刊
【关键词】宋金元时期;磁州窑;仿烧工艺;品种特点  【摘要】本文以邯郸市峰峰矿区临水三工区窑址和彭城盐店窑址为例,对其中发现的磁州窑仿烧不同窑口的陶瓷产品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对其所反映的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的仿烧工艺进行了分析,认为磁州窑的仿烧随时代发展而变换,仿烧品种及技法面向主流产品,既有改良与变通,又有发展与创造,其仿烧工艺的发展对满足大众需求、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及发展空间、提高自身工艺技术水平
期刊
【关键词】北京;南苑;汉代;窑址;发掘  【摘要】 2010年10月至11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丰台区南苑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D1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窑址7座。此次发掘对研究北京南部地区汉代窑址的形制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苑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D1地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南部,东邻南苑路,西邻京开高速公路,南邻南五环路,北邻南四环路。东北距南苑镇约2公里(图
期刊
【关键词】河北;文安县; 太子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摘 要】2009年,廊坊市文物普查队在文安县太子务村发现了一处面积大、遗物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对采集遗物对比分析,推断该遗址应为仰韶时期后岗一期文化与龙山时期后岗二期类型。  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廊坊市文物普查队在文安县太子务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因该时期遗址在廊坊市辖区内发现很少,现将调查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
期刊
[关键词]北京;清官;旧藏玉器;类比分析  [摘要]清官旧藏玉器中,唐、宋、元玉器比较有代表性,各地出土的与之相对应时代的玉器也很丰富。选择出土地点和时代均明确的标准器,与旧藏的传世古玉在形制、花纹等方面作对比研究,从而重新找出传世古玉当初的时空与地点,为我们研究、确定传世古玉的年代和归属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经过器形、纹饰、玉质、加工特点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得出的结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拽出了传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