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衡:共有共享,实现永恒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_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天衡简介
  著名书法家、画家、篆刻家。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鉴定、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出版有《韩天衡书画印选》、《中国篆刻艺术》等四十余种。
  首先衷心祝贺韩天衡美术馆于10月24日正式开馆。这个美术馆将成为“人文嘉定”的文化新地标,它虽然坐落于上海的西北角嘉定,但拜上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所赐,往返也相当便捷。美术馆是利用旧厂房改建的,建筑外观保留了纺织厂的锯齿形轮廓,也保留了原有的老树和一根红砖砌成的顶天立地的老烟囱。特别是将三组纺织机械埋在展厅地坪之下的地坑里,上罩厚厚的玻璃,可让观众一进门就得知这处工业遗址的今生前世。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总体上由黑白两色构成,简洁硬朗而有现代感。
  韩天衡:这个地处博乐路70号的建筑过去是嘉定飞联纺织厂的厂房,这家有70年历史的老企业后来转制了,占地23亩、共计14000平方米的老建筑如何利用?有关方面领导经过研究,最终决定建造这个美术馆。请来的设计师是同济大学的教授、博导童明先生,他的祖父当年与梁思成齐名。我也提供了一些设计思想,我认为陈列品以我的捐赠为主,那不妨体现中国书画与篆刻的理念与元素,比如计白当黑,再比如空间关系、色彩构成等,更要体现中国的风格与情调。所以建筑色彩主要是黑白两色,轮廓是一方一圆,对比强烈,我反对建成碉堡形状的,美术馆就首先要在外观上给人以美的提示与引导。
  在原本的厂房内部我们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天井式院落,栽种了新篁,移来了丑石,引进了清溪,就使整个建筑群有了通透感,也增添了江南园林的气韵。
  说来也有意思,我年轻时就在纺织厂当过工人,后来才参军的。我对纺织厂的氛围很熟悉,很亲切,它是我人生的起点之一。现在以我命名的美术馆重返纺织厂的环境,似乎是命运的昭示。
  美术馆的定位与功能布局是怎样的?
  韩天衡:定位当然是面对最广大的群众。一切美术爱好者,专业工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崇敬心的民众都能在此找到自己的观赏角度,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在核心功能上,首先是展示书画篆刻艺术之美,让民众分享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其次要发挥普及艺术教育的作用。这个馆建在人文底蕴丰厚的嘉定区,应该发挥它的区位优势,不仅要立足上海,更要向苏南地区,甚至更广泛的范围辐射。
  为满足这样的定位与目标,在功能布局上,我们不仅有常设馆、临时馆,还有一个可容纳200名听众的报告厅。报告厅启用后,学术研讨、文化讲坛等活动都将在这里举行,这也必定为提升嘉定的文化影响力创造条件。还有一个资料室,我外加捐出一万余册艺术类图书。还有一个很大的可配合教学的创作示范室。还有一个裱画间,将裱画师请进来裱画。除了平时展示、研究、交流书画篆刻方面的艺术外,美术馆还将拓宽策展思路,将体现中华文明之美的传统艺术也引进来,比如年底我们就会举办一个全国范围的香道香具文化展,有香具展览和香道演示等活动。
  据说美术馆里还将辟建一个韩天衡足迹馆,着重介绍您的艺术人生?
  韩天衡:这也是外界的愿意,我想了很久,觉得将我个人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以展览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许能对今天的年轻人有励志和启示作用。现在我们遇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年轻人如果有志向学习艺术,各方面能提供条件都是很好的,信息也丰富,拜师学习、相互交流、公开展示的机会都很多。而在我年轻的时候可没有这样好的条件啊。还有一点是,人们常说“悔其少作”。现在也有不少名家讳言少作,我倒不惮将自己早年的作品公之于世。既然美术馆的功能是教育,那就让年轻学子看看我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真切体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的真谛。
  是不是您对自己的创作历程特别自信?
  韩天衡:也不是,我很清醒,能看到自己求艺问道过程中的欠缺与谬误。正因此,对后人来说,可以避免某些误区和弯路。同时我也希望年轻人知道,一个人跋涉在崎岖的艺术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须一步步踏实前行。而且每个时期都会出现变化,这种变化其实就是阵痛,就是蜕变,就是告别旧我走向新我,等到可以回首望时,一览众山小,人比云层高。我们中国艺术家的成长、发展历程常常不够清晰,没有层次感,似乎一出道就定型了,一招鲜吃遍天,一辈子就画这个题材作风,居然也能获得认可!你再看看毕加索,每个时期画风都在变。我现在七十多岁了,还要不断求变,不断探索。而且越发自觉,越发慎重。我在二十多岁刻印章时是不打印稿的,直接在石头上刻,运斤成风,倚马可待!有一次在李可染家中为他刻三方印,十分钟就完成了。老先生相当吃惊,但又说了一句让我终身受益的话:“天才不可仗恃”。所以四十岁后我就仔仔细细打印稿了,现在往往一方印要打几十稿,直至满意才奏刀。
  美术馆开馆的同时,第九届韩天衡师生作品展也同时开幕,您与170多位弟子共展示了300多件书画篆刻作品,春华秋实,“韩流滚滚”,不容置疑地展示了您在艺术教育方面的成果,令人可敬可佩。请问您对当今的艺术教育有何看法?
  韩天衡:这个问题说来要颇费些时间了。简单地说吧,我认为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艺术市场的火爆,人们对艺术品的价值有所认识,但往往局限于它的经济价值而忽略了它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误区。也因此,许多人把艺术教育或学艺当作谋生的手段,而非陶冶性情、提高修养的路径与要旨。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不少家长强迫孩子学艺,无非是为了考试时加分,走捷径,企求考上一个好学校,这就使孩子一开始就对艺术行为本身有了功利的计算,更可能对艺术本身产生厌恶感,而不是从内心需要来走近艺术大师、感悟高雅艺术的。所以我跟馆里的工作人员一再强调,我们不能为了钱来做这个艺术教育,当别人盯着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坚守精神家园,着眼未来,淡泊名利,将艺术普及和艺术教育做到至纯、至真、至美的水平。   我知道,几十年来您克服家里住房条件差、时间少、资料稀缺等各种困难,带出了二百多位学生,这批学生今天在上海乃至全国的艺坛上都成了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工作者,“韩流滚滚”也成了值得研究的现象。那么以后借助这个美术馆,您将如何进一步深入民众开展艺术教育呢?
  韩天衡:美术馆正式开馆当天,为了表彰、嘉奖我的捐赠行为,嘉定区政府奖励我两千万元。但我和家人决定宣布用这笔钱建立一个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有了这笔启动资金,就能吸引社会力量,就可办些实事,比如开办书画篆刻培训班,从中学生中间挑选一批艺术爱好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每年从中选拔一些优秀者进行奖励,进行些资助。诚如你所说,我有不少学生,在当年条件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他们投身于艺术,应该说都是至诚至真者,他们有意志、有才华,有些还成了大学教授,教学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很强,我请他们来教学生,师资力量一定不差。我本人也会给大家上课的。现在大学里也有艺术专业,但师资很成问题。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幼苗一定要由大家名师来带。过去大学里的大师都很乐意给本科生上大课,很贴近,现在这个传统似乎中断了。
  我发现在美术馆开幕第一天里,许多闻讯而来的民众和艺术爱好者都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大饱眼福,流连忘返。展馆里陈列着您创作的书画印作品,创作年龄跨度从22岁至今,可谓毕生心血尽在其中。还有您收藏的一批书画印精品,其中有些堪称国宝。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收藏字画,藏品年代涵盖唐至当代,包括文征明、祝枝山、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董其昌、伊秉绶以及一大批近现代海派艺术家的作品。您多年从海内外收集的古今大小印章和文房精品也在专馆中展出,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在您正式捐出这批凝聚着您一片心血的艺术品时,是否还恋恋不舍?
  韩天衡:没有,真的没有。因为捐赠目录早就开好了,这个你前年采访我时也知道了。今天正式捐出,只是完成一个仪式而已。当然,与当初签约时定下来的捐赠数量相比,现在又增加了一百多件,那是我发现有些藏品在系统性方面还不够清晰,所以在这两年里买了一批书画和印章。比如刘海粟,我与他交往很久了,但从来没向他求过画,所以我也没有他的作品。要展现海派艺术家的整体面貌,缺少这位泰斗级的人物是讲不过去的,于是我就请朋友将他所藏的一幅刘海老的梅花手卷让给我,花了数十万元。展厅里还有一件我早期的楷书册页,这是我1966年在海军部队当兵时临摹唐代王敬客的《砖塔铭》,写得很用心,但它早被我送给弟弟了。于是我就跟弟弟商量,他也舍不得啊,毕竟收藏了半个世纪啦!最后我用新写的一本册页跟他交换,总算在展馆与大家见面了。再说我认为展馆的陈列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着眼于文房用品,那么有些器物就必须力争齐全,这个方面我在近几年也增添了不少,现在总算形成了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
  我在参观时也听观众私下议论,他们认为这批藏品至少值几个亿,现在艺术市场很火,这么一笔庞大的财富怎么说捐就捐了呢?您愿意给自己这批藏品估个价吗?
  韩天衡:我决不估价。在我眼里,这批艺术品是我的良师益友,每件藏品都有曲折的故事,都构成了一个个传奇,甚至镌刻着时代风云和令人心酸的回忆。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与它们朝夕相处,心心相印。我从它们那里汲取艺术养料,在艰难困苦的年代从它们那里获得莫大安慰,我时时展阅,聆听前辈大师的谆谆教诲,感悟艺术与人生,捕捉灵感、提升素养,所以它们在我眼里就是鲜活的、圣洁的、不朽的生命,不是金钱能估算的。一折合成金钱,就意味着对艺术的亵渎!
  再说,过去我家居住的房子很小,一间十平方米的亭子间挤了祖孙三代五个人,生活了十几年,我每天打地铺睡觉,晚上有朋友造访还得卷起铺盖才能开门迎客。有些藏品,比如那件堪称国宝的明代董其昌乌丝栏书法卷轴,长及十米,进了我们家后一直没能完全打开过,平时都是拉开一尺观赏一尺,现在它总算有了足够大的展柜陈列,可以舒展手脚、尽显真容了,我真为它感到高兴!由是体会到,独乐乐真是不如众乐乐!艺术品藏在家里是自己的财富,陈列在展馆里成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财富,实现了共有共享,艺术品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实现永恒。
  那您也要考虑到家人的感受吧!
  韩天衡:将这批艺术品捐给国家,是我早就形成的心愿,所以平时也经常跟子女说起,他们是理解我、支持我的。我对他们说: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我们每人都是匆匆过客,藏品再精彩、再丰富,看过、抚摸过,即为拥有,我只是个保管员,它们最好的归宿是社会。数十年来,我太太也一直陪伴我、支持我,给我安慰和力量。她跟我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一起挤在狭小的房间里,没有半句怨言,现在我捐赠这批藏品,她同样没有意见。我们一路相伴相随,经历过无数风雨,财富对我们而言就如浮云。说到底,我的捐赠就是对社会的感恩和回报,没有改革开放,我韩天衡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韩先生,您好像不愿意在公众场面露面?
  韩天衡:我这个人在生活上没有烟酒等方面的嗜好,吃饱穿暖就满足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用在艺术上。外出应酬、参加社会活动都需要花费时间,还要说些言不由衷的话,看不想看的脸面,说实在的,我真的陪不起,也没兴趣,我恨不得躲起来,一分钟当五分钟用。人生苦短,应该将宝贵的时间用在美好的事业上。我一直有紧迫感。所以在我的足迹馆里,会介绍我的“十论”,表明我对人生与艺术的观点。比如我认为:艺术是本真,它产生的名利只是艺术的副产品,我们追求的应该是艺术而不是它的副产品,如果舍本求末,那么艺术永远不会纯粹,也不可能提升到较高的境界。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艺术这档事上,种豆不可能得瓜,但种瓜倒可能得豆。我一直告诫自己:争分夺秒,焚膏继晷,为时代、为后人多留下些作品。
其他文献
又到3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财富堂》为读者策划了“让2014充满艺术气息”特辑。  之后的每个月,我们会在特辑里为大家推介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去处:  艺术范儿十足的商业空间、美轮美奂的文艺展馆,  或是不可错过的神秘会所……  这一期,本刊为您奉上的是新春第一辑:  “充满艺术气息的2014之书店篇”,  爱读书的朋友可不要错过。  “世界最高图书馆”:JW万豪酒店图书馆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
期刊
天津公司  在清水湾打造顶级沙滩演唱会  1月20日,辞旧迎新之际,御海地产不惜重金携手中国华语乐坛,倾力打造了一场“清水湾以此为‘峰’,珊瑚宫殿唱响好声音”沙滩新年演唱会,特别邀请到摇滚音乐领军人物汪峰、华语乐坛传奇女声韩红以及金池、张赫宣、艾菲等新生力量,掀起一场精彩华丽、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好房子好声音,珊瑚宫殿,私藏于顶级湾区清水湾与国家海岸海棠湾之间,环抱大小赤岭,拥有330米正南向
期刊
《财富堂》:您读书的时候学习的是钢琴,为什么后来没有走上音乐之路?  靳羽西:如果你不是郎朗,为什么要一直弹钢琴。我努力过,发现自己成不了朗朗,就决定放弃,探索其他的天赋。  《财富堂》:您被人们奉为“时尚教主”,您自己怎么理解时尚?  靳羽西:其实适合你的就是时尚,人要想美丽,一定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气质风格,现在经常看到很多人,一整个身体都穿着贵得不得了的衣服,但是并不漂亮。  《财富堂》:您个人
期刊
她化精致的妆,穿大红色的丝绸袍子,留着永远不变的“童花头”。第一眼见到靳羽西,有种颇不真实的感觉——在她流淌着艺术气息的上海豪宅里,她像一个被精心呵护的艺术品,时光的痕迹无处可寻。举手投足间,当年电视节目里神采飞扬的笑脸依稀可辨,她总是带着满满的自信,“你好,我是靳羽西!”  这是工作严格不怠惰的羽西  整个采访过程中,她非常放松。虽然还带着“倒时差”的困顿和疲乏,她仍一边接受着采访,一边用手机更
期刊
佳士得于9月26日晚举行了第一次在中国内地的拍卖会。  此次拍卖规模并不大,39件拍品包含画作、雕塑、珠宝、名表和红酒,  总成交额约合1.54亿元人民币。  这是国际拍卖公司首次获准在中国内地独立举办拍卖活动,  但它引人注目的地方却远远不止这一点。  拍卖会后的一个多月里此举持续在网络上引发各方热议。  本刊特邀两位熟悉艺术市场的资深人士撰写眼光独特的评论文章,  同时摘选了网上的种种言论,以
期刊
“2013年中国收藏界艺术界最大的事情之一便是苏富比、佳士得相继开进内地市场,开启了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国际化大幕。这是一种类似官方的语言,但对于普通围观者来说,只是想看看这场国际大戏的开场会给之后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什么?”  佳士得的上海成交提不上嘴吗?  佳士得今年9月份内地首拍在上海成交了1.5个亿,这是什么概念?10月份,香港苏富比成交一张曾梵志代表作《最后的晚餐》,1.8亿港币,折算成
期刊
快一年了都没再对艺术市场指手画脚了,今天佳士得来到了家门口,忍不住要出手一次,纯粹个人观点,好叫诸位知道,佳士得是怎样在布一个局。  佳士得上海首拍最大的特点,是拍品非常混搭,有红酒、珠宝、钟表,还有主打的当代艺术,而当代艺术里又包含不少显眼的西方作品。不少人会以为这是佳士得被限制拍卖文物之后,不得已的选择,但在我看来,即便政策对外资拍卖行开放,佳士得内地的首秀很可能依然是一个大杂烩。  用一句话
期刊
来自电视主持人行业的金铃小姐担纲首拍的拍卖师。这位曾获得过中国电视金鹰奖的全国十佳主持人现在已成为国内顶级拍卖师。她火红火红的套装、铿锵有力的中英双语报价、诙谐幽默的谈吐,均给本场拍卖带来额外关注。  预展期间,佳士得的媒体预展也做得非常详细。各个部门的专家都一一介绍了相关展品,当轮到佳士得外籍专家用英语介绍的话,就会特地安排内部管理人员再次进行中文口译。  不少媒体拿到了这样的灰色邀请函,到了静
期刊
@金楚浩  昨天晚上,和许多媒体人和收藏家一样,你和我,人在“香格里拉大酒店”现场,但并没有真正参加“佳士得”中国首拍,因为始终被拒之门外……收看视频,如同在家里看电视和上网,实际是在“隔岸观火”而已!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  佳士得希望建立中西艺术对话的平台。从上周“首秀”来看,双向交流的平台能真正建立吗?一些艺术圈资深人士认为,佳士得只注重自己的口味,并不关注理解中国收藏家的口味,一些收藏家因
期刊
才女具惠善  具惠善,当今韩国最红的女影星之一,2002年,具惠善被韩国一知名网站推举成为网络“五大美女”之一,从此步入演艺界。  长得漂亮的女星也没什么稀罕,可是同时是影星、歌手、导演、画家和作家,将诸多领域的才华集于一身的才女加美女,你见过吗?  2010年,她导演的处女作《妖术》上映了,她一人身兼四职,集导演、演员、编剧、作曲于一身。2013年8月17日,具惠善又出席了韩国驻上海文化院举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