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财商教育一览

来源 :Future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anzi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指标;换句话说,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钱仍然不断地给你买来更多的自由、幸福、健康和人生选择的话,那么意味着你的财商在增加。”如果你真正理解了这个定义,你就会发现,我们培养孩子财商的目的绝不是想让他们成为拜金主义者,而是想让他们懂得正确认识金钱以及如何运用金钱的规律,让他们去创造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富足、自由的生活。让我们来看看国外家长是如何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吧。
  犹太人:奋斗在前,享受在后
  犹太人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所谓延后享受,就是指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这也是犹太人成功的最大秘诀。他们会告诉孩子:“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你去赚取所需要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你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你一辈子就得更努力的工作,没有玩具,没有快乐。”这是犹太人延后享受的最基本的例子。
  法国:学做金钱的主人
  法国的克里夫妇两年前曾给他们的一对龙凤胎儿女各自设立了3000欧元的“独立账户”,时下儿子的账户上仅剩下1800欧元,而女儿的账户上却还有2500欧元。克里夫妇并没有据此简单的批评儿子、表扬女儿,而是对他俩的消费情况做了具体的分析:尽管儿子在两次消费中有“超前”之嫌,但多数消费合情合理,他享受到了理应享受的生活乐趣;相反,女儿近来总是“勒紧腰带过日子”,连必需的学习用品也舍不得买,更不用说娱乐享受了,因而从总体来说她的生活质量远不如她的弟弟。
  夫妇俩对一双儿女做了针对性极强的指导,让两个孩子明白:要学会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这是克里夫妇正在进行的“家庭理财课程”。事实上,法国孩子的“家庭理财课程”早在3、4岁就开始了。那时的孩子刚刚有“数”的概念并初步知道了加减法,已经懂得了如何区分不同金额的钱币,明白了金钱与购买之间的“有机关系”,孩子们第一次得到的零用钱可能仅为1-5欧元,从拿到这笔“小钱”开始,法国的父母就会鼓励他们正当、合理地进行消费,当然,在消费之前免不了给他们出点儿主意。
  日本:拒绝金钱奖赏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它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孩子在课余时间,都要到校外参加劳动赚钱。与美国有所不同的是,日本学校在金钱教育中强调的是一种责任感。日本教育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家务劳动是孩子应尽的义务。
  如果孩子干完活后要报酬的话,这就是对家庭关系的扭曲。有的家长因为孩子学习好而赏钱,这无疑是一种贿赂。孩子是否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否升入名牌学校等,同家长给孩子零花钱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是教育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美国:循序渐进的理财之道
  


  美国父母教孩子理财有一套循序渐进的规则。孩子3岁时,父母会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告诉他金钱的重要作用,并且告诉他金钱得来不易。到了4岁,父母会让孩子知道钱的面额,并让他知道,钱虽然有用,但不能自己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必须有所取舍。到了5岁,父母开始告诉孩子哪种面额的钱可以买到哪种东西,以及钱是从哪儿来的。孩子6岁时,父母会让孩子进一步认识金融货币,并学习简单的找零,练习点数目很多的零钱,并让他知道在处理财务时会遇到许多困难。7岁时,父母会帮孩子认识标价,以及寻找打折品。8岁时,父母让孩子了解他们可以做额外的工作来赚钱,如:让孩子在家门口摆一个茶水摊,路过的大人一般都乐于惠顾,他们并不是为了饮用,而是为了鼓励孩子的劳动。同时父母会教孩子如何学着存钱,因为他可以拥有一个储蓄账户了。家长会带他去银行,开一个监护账户,要他知道银行的所在,告诉孩子他可以定期去存钱,而且保管这个存折。到了9岁,父母会让孩子简单的制定一周的花钱计划,并让他学着货比三家。10岁时,在孩子每花一笔大钱之前,父母会让他从小钱存起积少成多。11岁时,孩子基本上知道了买家与卖家的关系,有了对电视广告的正确认识,并可以试着在银行进行定期存款了。12岁的孩子已经有能力管理自己的零用钱了,这时父母会帮助他们做预算,有计划的花钱,如:孩子想要买一个芭比娃娃,父母就会先帮助她做预算,每周存钱,直到足够买一个芭比娃娃为止。父母认为让孩子意识到为得到某些物品而储蓄是很重要的,并且孩子应该知道如何去储蓄和使用这笔钱。如果他在周末的下午发觉自己已没有钱可用,那不妨就让他在下一周内身无分文,这样,他就会懂得责任和结果,知道用钱时应该谨慎。
  总之,孩子们在理财方面有失误也是难免的事,家长可以与他们一起探索和“决策”,和他们一起评估购物的得失。
其他文献
就像很多热门电影大片一样,表面上看来成立于20世纪初的汉堡大学校史不长,但若追溯其创校前传,却有着很多值得感慨和追忆的内容。  前传:从学术到商业  16世纪初期,发端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运动为这个世界打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也改变了历史,而宗教改革的推崇者却并不仅仅将宣传新教教义停留在嘴皮子和著作上,他们还将以实际行动证明新教的优越性。教育,无疑成为他们的主阵地。1529年,宗教改革的发起者马丁·路德
期刊
不知从何时开始,在中国人的思维当中,似乎只要和金钱沾上边就会让人唏嘘。中国家庭对于孩子的金钱观念的培养似乎始终是谨慎,甚至是保守的。一年当中,只有在除夕夜,父母看着孩子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的时候,才会放下原本不安的心态,但即便如此,这份倾注着长辈对于小辈新年祝福的礼金,在中国孩子手中存在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父母总是以“我们帮你存着”为理由,委婉的将它们没收,一个绝好的理财教育良机就这么被中国家长们错过
期刊
加拿大工业设计专业职教学生的学习场景  2015年10月23日,国家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十三五”全国教育规划即将启动之时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要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本思路,以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等的主要任务。  职业教育
期刊
“穷养”和“富养”这两个词,是子女教育中长久热议的话题,不过至今我对“穷养”和“富养”的定义还不完全明晰。时光如梭,理论问题还没来得及想明白,孩子就已经长大了。现在回头看,弄清楚这两个词的概念已经丝毫不重要,,唯有爱才会让孩子健康成长。  一起走过的艰难岁月  大女儿5岁时我们来到美国。那时,全家仅凭丈夫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再加上身份和工作的不稳定,让我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有深深的不安全感,甚至是恐慌感
期刊
来美国已经整整三年了,绿卡还在等待之中,经历的裁员也是一波又一波,我有幸获得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但目送着身边好多朋友被迫离开了公司,眼瞅着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为了保住自己的那份工作通宵达旦的干活,心里很不是滋味。在美国,工作对你意味着一切,没有工作,你的幸福生活无从谈起,你的美式教育也只是镜花水月。  所以,美国不是天堂,要想在美国生存下去,要想让孩子接受美式教育,要有几分勇气、要有几分魄力、更要有几
期刊
为了深度解析中国留学市场,帮助中国学生和家庭了解各国留学概况,准确把握留学市场动态,合理规划出国留学,新东方前途出国于近日发布了《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  据了解,针对本次白皮书的撰写,前途出国邀请Millward Brown设计科学专业的调研问卷,针对目前已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和家长群体,在全国25个重要城市开展了线下调研;此外,通过腾讯、网易以及手机移动端媒体,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线上调研。整个
期刊
上小学的儿子到纽约后继续读四年级。原以为语言环境的变化会让儿子感到学习有困难,结果证明我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因为美国小学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同幼儿园没有太大的区别,低年级的小学生上学甚至不用背书包。由于老师从不布置家庭作业,儿子每天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跑到社区娱乐场玩耍,这让信奉“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我为此忧心忡忡。  银行卡:儿子成长助推器  儿子赚的零花钱越来越多,我的丈夫汤姆提出给儿子在银行开一个
期刊
对于今天的一个25岁的哈佛毕业生来说,他的去向无非就是华尔街的投行,抑或是政府智库,还有可能是某知名NGO组织。可是100年前,一位同样25岁的哈佛毕业生却选择了去加州的山野做一名隐士。  即便在20世纪初的美国,这位叫做Curtis Wolsey Cate的选择依然算是另类,中学毕业于一所拉丁学校的他,从小就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因此家人并没有阻止他的“隐士之旅”,并且还都认为他的此番“修行”必定
期刊
去年2月,本刊专访前EducationUSA中国办公室主任毕安,请他为读者介绍这一隶属于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赴美留学指导机构的职能与服务。在过去的一年中,本刊与EducationUSA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先后采访报道了数位受其邀请来华的美国招生官。在《2015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发布之际,本刊专访了新上任的EducationUSA中国办公室主任Nancy Chen女士,就EducationUSA的新服
期刊
在“大伦敦”区域的南部,有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海滨城市——布莱顿,这里遍布海岸的鹅卵石沙滩上曾留下过许多名人的足迹。那些面朝大海的白色乔治风格的别墅,也是布莱顿海滨的一道奢华的风景。19世纪末的温布尔顿公爵常和其家族的三姐妹漫步于皇家码头,三姐妹Penelope、Millicent和Dorothy Lawrence都是具有开拓精神的贵族女性代表,当她们提出想在布莱顿建立一所以“培养自信优雅的女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