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在《哈姆雷特》中的体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z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悲剧”理论,并对其作了详细的阐释。他将悲剧看成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形式,而在他那个时代有着以及之后的时代都将悲剧作为一种文学典范来创造。文艺复兴时期大剧作家莎士比亚著有四大悲剧,而其中的《哈姆雷特》则是悲剧之最。在《哈姆雷特》中体现了大量亚里士多德悲剧观,如由“好人”来作为悲剧主人公、人物的犯错误以及“净化说”,都深刻地体现着悲剧理念。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哈姆雷特》;“好人”;“错误”;“净化说”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古希腊可以说是一个哲学辉煌的时代,有数不清的哲学大匠都对我们后世的哲学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同时古希腊也是一个史诗传承的时代,而“悲剧”更被看成是一部史诗作品实现其价值的最佳途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作品《诗学》中这样给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1]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其四大悲剧之一。演绎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而失去亲情、爱情以及生命的悲剧故事。他是一个充满正直、勇敢、坚毅的正面人物,但是他的结局却是悲惨的,让观者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1、“好人”主人公——哈姆雷特
  柏拉图曾经在其《理想国》中提出过著名的论点,他认为悲剧所引发的情感会使观众丧失理智,在道德上将他们引入歧途。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中,他强调“好人犯错误”构成了悲剧冲突,并由此引出了悲剧的社会功能即“净化说”。好人犯了错,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并由此及彼的产生恐惧,这种给人既带来痛苦又带来特殊快感的怜悯和恐惧,让人在达到宣泄时,又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教育。
  亚里士多德指出,在悲剧中,主体与客体在不断地对抗中将其悲剧性情节推向了高潮,激发了认得本质力量。而观众则在本质力量当中体验了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体验了崇高的道德美。并且在表现道德美的过程中,在冲突与对比中,情节也并不是根据因果报应,好人有好报,而是好人遭受厄运,在其中表现高尚的品格。如果是因果报应的就是喜剧,所以悲剧更能体现生活真实而残酷的方面,体现人类的本性。
  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也正是典型的“好人”。首先,他有着高贵的地位——丹麦王国的王子。一个贫穷的人没有财富我们不会感到奇怪和悲悯,但是如果是一个富人失去了他所有的钱财,那就意味着他失去了一切。所以对于他来说,由于他的身份高贵,他的悲惨遭遇更能使我们感到悲伤。
  其次,他有着良好的性格。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忍辱负重、理性、智慧、勇敢等性格特征。当他遇到了父亲的鬼魂说父亲是被人害死的时候,他并不是盲目直接地去报仇,而是通过上演一出戏剧的方式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可以看出他还是有理性的;而当他知道叔父就是自己的杀父仇人之后,也不是毫无计划地去报仇,而是忍辱负重、装疯卖傻来求得生存;这些都体现了一个近似于英雄的人物,使观众在观看时产生了一种对他的向往之感,同时也与最后的悲惨结局形成鲜明对比。
  2、人物性格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指出:“介于这两者之中还有一种人,这些人不具备十分的美德,也不是十分的公正,他们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為本身的罪恶或邪恶,而是因为犯了某种错误。
  这种说法体现了“悲剧”中的合理性。如果一味地让好人受到惩罚而坏人得到好处,只会引起读者的不满,所以悲剧故事当中的“好人”也有着一定的过失。
  所以那些“好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英雄,他们身上是有很多让我们敬佩的地方与品格,但同时还有着与常人相似的地方。正是在高贵的特质和由于犯了“错误”而形成悲剧之间,我们体会到了巨大的落差,体会到巨大的悲剧色彩。《哈姆雷特》中,当哈姆雷特来到自己母亲的屋子中时发现屏风后有人,他以为是叔父克劳狄斯随即一剑刺向那里,没想到杀死的却是自己爱人的父亲波洛涅斯。还有就是自己为了免遭叔父的怀疑,装疯卖傻,甚至将自己的爱人也破口大骂。情人对自己的谩骂,以及情人将自己的父亲杀死,这一切都使奥菲莉亚承受不了而香消玉殒。这是哈姆雷特爱情的悲剧,让读者都为之悲悯。
  3、“净化说”的体现
  情感的净化应指伦理道德意识的矫正或升华旨在扬善避恶。悲剧的目的不是通过美好的事物被毁灭来使人们感到绝望,而是通过美的事物被毁灭来宣扬真善美。因此我们从悲剧人物出生入死 的艰难奋斗中,看到了美好未来的一线光明,增添 了努力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因为有了痛苦与磨砺,所以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格显得更加珍贵。哈姆雷特最后是胜利的,他的一切都展示在我们面前,面对艰难都不退缩更加让我们对他敬佩。虽然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还是为父报仇,杀掉了那个置国家于混乱之中的恶人,观者在最后的时候会流下伤心的眼泪,但心中更加肯定哈姆雷特的所作所为,那么在这个时候,观者的心灵就被“净化”了。
  注释:
  [1]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年版,37.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诗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赤 峰 学 院 学 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龙志勇第9期,2011年9 .
  [3]《哈姆雷特》悲剧原因浅析 唐珞2015年第3期 戏剧文学.
  [4]读亚里士多德《诗学》 谈悲剧如何成就美 2013年第1期 三峡论坛 薛晶晶.
其他文献
眼镜是导演的标志,不同于王家卫黑超眼镜下对生活的意化处理.戴着一副粗糙大框眼镜下的导演陈为军用自己饱含粗粝画面的纪录片真实反射出时代更迭的中国.
春晚总导演哈文说过,小品已经没有市场了.不可否认小品艺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后继乏力,再不像它刚开始的时候那样闪亮登场,一鸣惊人了,它已略显“老态龙钟”.随着老一辈小品艺术
本文以英译版《甄嬛传》(Empresses in the Palace)为素材,以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异化理论为导向,从词和句的翻译、翻译的文化缺省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任何翻译实践都
摘 要: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好莱坞的商业片大导,他的名字在现如今的电影界也是炙手可热。独特的编剧方式造就了剧情的高深莫测,精致的导演方式也让电影叙事跌宕起伏,观众沉浸其中,在他的电影里我们能看到精致的画面和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诺兰走的精致美学的线路与“非线性叙事”结构,让电影的观众期待下一刻却不停留在这一刻。  关键词:影像美学;电影;创造;声光  作者简介:朵仙德(1982.2-),男,汉族,甘肃
本文简要介绍了Kuz-Ram模型,讨论了评定破碎效果的摄影新方法。借助于摄影法获得了大量有关爆破破碎的有用数据,尤其是对于罗辛-拉姆勒方程中的均匀性指数进行了研究。发现其
目的了解衡阳市护士智谋、工作压力及抑郁症状的现况,探讨护士智谋与工作压力及抑郁的相互关系,综合分析护士智谋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衡阳市22家不同等级
摘 要:《楚门的世界》是一部构思独特、富含寓意、引人深思的黑色喜剧电影。文章将从膨胀的窥视欲方面对该电影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揭示这部影片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哲理以及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关键词:楚门的世界;窥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楚门的世界》是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电影。由彼得·威尔执导,喜
摘 要:《大话西游之大圣娶妻》是1994年制作和出品的一部影视经典。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有其重要的符号意义。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了国产电影《大话西游之大圣娶妻》中的符号及其象征意义,解析符号学在电影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意义所在。  关键词:符号学;象征意义;《大话西游之大圣娶妻》  作者简介:赵硕(1992.10-),汉,女,黑龙江肇东人,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级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
31号矿柱的回采计划9号矿体的二次回采计划是以17号矿柱为永久矿柱,将待回采的矿柱以17号矿柱为界,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各自独立地平行进行回采。17号矿柱以北部分正以分段崩
摘 要:2014年上映的《孕城》给长期低迷的湖北电影带来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本文将从结构主义学史学的角度,分别采用茨维坦·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和A·J·格雷马斯在叙事学的符号学的方法对电影文本进行分析。  关键词:《孕城》;结构主义;符号矩阵  作者简介:肖梓泉(1993.9-),男,土家族,湖北省宜昌市人,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