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产教”双融合下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m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推动着我国高校“双一流”“新农科”建设进程,是新时期高等院校育人的目标。该文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角度着手,分析了沈阳工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科研、产业、教学融合发展现状,并以园林专业为例,提出“科教+产教”双融合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以促进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向创新应用型人才转换,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172-0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创新一词已被列入我国经济和国力发展提升的核心位置。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载体,肩负着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研创造、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双一流”“新农科”建设的根本。基于“双一流”“新农科”建设的背景,沈阳工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困境,如教育主体单一、覆盖面不广、资源整合意识不强等。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念的提出,为沈阳工学院优化创新应用型育人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科教融合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已被写进“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1]。产教融合是当下研究的焦点,而“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研究,一直以来是2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关于两者融合下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仍少见。
  园林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具有实践性強的特点,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梦”的重要载体。“新农科”概念的提出,对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旨在培养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应用型农林人才[2]。本文以沈阳工学院园林专业为例,阐述“双一流”“新农科”双背景下,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共同驱动下完善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以期为培养新时代创新应用园林人才提供保障。
  1 教学与科研、产出与教学工作现状
  沈阳工学院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沈抚新区内,是一所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历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虽然已在不断加大教学建设和科研建设的力度,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但仍存在教学和科研独立脱节的问题。全校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1.1 教学工作现状
  1.1.1 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改革表面化 在政策导向下,沈阳工学院近年在教学改革和管理方面政策频出,鼓励青年教师全员、全面针对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改革研究,尤其倡导OBE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基于该理念进行19级教学大纲的制定,足见沈阳工学院对教学的重视程度[3]。因沈阳工学院对教师岗位聘任考核中对教学工作量有定量要求,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广大教师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且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使得教师工作量较大,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参与到教研与科研中。
  1.1.2 教学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 大多课程,主要遵循一本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因教师自身教学改革不够深入,所选教材知识较为陈旧,加之教师参与企业锻炼少,自身科研未开展,导致为在授课内容中新知识和新技术未引入。
  1.1.3 教师团队意识低,课程体系不够健全 虽然沈阳工学院已针对课程体系、课程搭建教学团队,建立课程群,但教学团队间缺乏沟通,课程间衔接和连续性不够,呈现碎片化、零散化。在专业课程上,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教师没有科研支撑,无法完整地将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使学生专业能力片面化。
  1.1.4 缺乏科研指导,科创成果不佳 因科研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被忽视,学生在科创方面缺乏钻研能力,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数量虽不少,但是参与热情不够,科研精神不足,导致半途而废、成果不佳。
  1.2 科研工作现状 沈阳工学院在科研工作方面不够理想,整体科研水平较低。在国家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高水平、高层次课题立项几乎为零;从公开发表论文方面看,SCI、EI、ISPT三大检索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数量少,平均每年仅十几篇;发明专利数量目前较多,但是发明类专利数量很少,多为实用新型类发明及软件著作权;获得市级自然成果奖逐年增加,但教学成果奖和高水平科技成果奖甚少。且高层次科研人才匮乏。目前,沈阳工学院年轻教师比例较大,总体博士比例相对较少,缺少科研团队,缺乏科研人才。由于大多数教职工为硕士学历,且教龄较短,虽说有科研意识,但是真正动手做科研的人较少,多为单兵作战模式,科研团队意识匮乏,且没有学术带头人,所以科研方向不够明确,无延续性。在课题申报时,多为按题起意或临时起意,拟定一个科研课题,缺乏研究基础,导致课题质量差,立项难[4]。
  1.3 科教、产教脱节 由于建校时间不长,受师资力量和科研环境等的影响,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企业实践间存在脱节现象。大多青年教师疲于完成教学工作,工作2~3年后,开始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科研和实践教学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工作稍久的教师开始尝试科研项目的申报,利用“两假”深入到对应企业进行锻炼,与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聘请企业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几乎未将科研课题与课程内容结合,也未将企业项目引入到课堂,或者衔接不够合理,未做到科研反哺教学,校企合作反哺教学,从而造成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企业实践脱节。
  2 “科教+产教”融合驱动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
  应用创新型园林人才培养是沈阳工学院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着立足沈抚、服务地方的原则,提出“产教+科教”双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产教融合”为基础,确保以产出为人才培养的导向,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契合度;“科教融合”为保障,适当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实践能力,强化工匠精神,促进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形成科学可靠的“产+科+教”融合的长效育人机制,如图1所示[5]。   3 “科教+产教”双融合下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本着“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2019级以后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既能够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又能体现人才培养中科研精神,企业项目实践技能培养以及思政育人的目标,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的课程体系。分为4大平台、9个模块,所有课程均在模块下设置完成。构建了“高等教育+企业,全面教育+特色发展,科研+理论+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敢于拼搏、乐于钻研的创新精神。
  3.2 转变教学观念,落实理论向实践的转换 创新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要践行“知行合一,勇于创新”的实践育人目标,既要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思想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向促进,鼓励学生将学习的舞台搬到企业、行业和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科研和科学发现能力,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将科研、创新、实践的思维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将课堂和课外联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构建产教科教实践教学平台,进行方案设计项目学习、企业实践、科研实践、课程设计、创新创业训练、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多维度的提升园林专业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行科研开发、创业实践、创新训练等提供优质的资源,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3.3 改革教学手段,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学生中心地位,以产出为导向,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除了园林专业特色的现场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基础上,引入项目模拟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经典案例、经典文化、致敬大师等活动,将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创新能力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中。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扩大小班化教学的覆盖率,差异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程目标达成度。自建优质数字化和线上教学资源,开拓优质慕课资源,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加强沈抚两地政府、设计院、园林企业、各科研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创建共享资源平台,搭建“理论+实践+创新”的综合性平台。集合行业企业项目,科研院所科研项目和教师科研立项,将新技术、新理念、新研究转换为优质教学资源,将教科研成果、企业真实项目转化为具体的课程教学单元和实践项目,形成产业、科研、教学联动的创新人才教育格局。
  3.4 构建创新科研型双师队伍 沈阳工学院园林专业教师团队不断壮大,从最初的自有教师2人增至7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从学历结构来看,博士1人,在读博士2人,其余为硕士学历;校级教学名师1人,双师型教师5人,总体教学和科研水平中等。利用产教科教双融合的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联合培养平台共建,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共商,课程团队共建,实践教学共管,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质量共抓,科学课题共研,创新竞赛共导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机制。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教研、科研水平,提升整体师资力量,使其学历、年龄、学缘结构更完善,以“校+企+政”联合平台为依托,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3.5 优化产教科教人才培养过程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专业热爱度,增强专业认同感,以导师制为科研单位,打破班级壁垒,将学生融入教师科研团队中,找寻科研和设计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强化专业信念和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和价值观。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融入教师教科研项目和企业实际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构成课程任务,组建学生项目小组,方案的设计和成果的制作均以组进行,以此使知识更加具象,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和系统,在此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形成良好的科研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优质的品格。
  大学二年级开始,将产学研的科研项目进行成果转化,结合导师科研课题,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和创青春等创业竞赛,强化科创活动与科研项目的对接与转变。经过大学一、二年级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师团队的指导和鼓励下,进一步参加创新设计竞赛项目,如辽宁省雷鋒文创设计竞赛,辽宁省动植物标本大赛、计算机大赛等,真正做到以研促学、以赛促学的目的。
  大学三、四年级分别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选题主要源自企业合作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坚持“一人一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钻研的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和创造思维,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期间已熟悉企业运行模式和行业需求,并对自己的不足有所思考,逐步完善,增强自身核心价值与竞争力。
  4 结语
  以“产教+科教”双融合主导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与新时代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遥相呼应,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创研的参与度和覆盖度,全面推动“新农科”和“双一流”背景下园林专业向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
  参考文献
  [1]方刚.实施科教融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0):80-83.
  [2]刘燕,旦艺豪,王春.“新农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园林专业建设路径探讨[J].黑河学院学报,2019,044:115-117.
  [3]董雅宏.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建设策略探索[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2:68-70.
  [4]胡迎刚.新建民办本科院校科教融合的应用创新机制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20):160-162.
  [5]尤玉静,蒋志强,胡敏杰,等.“校+政+企”耦合驱动下的“产教+科教”双融合优化研究与实践——以宁波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J].当代化工研究,2020(18):139-141.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该文围绕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处置,重点总结了国内外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置技术,包括热处理法、分离法以及固化/稳定法等,分析了各种处理处置方法的优缺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城市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飞灰;重金属;稳定化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146-04  20
摘 要:采用点滴法测定了香樟、土荆芥、黄花蒿、波斯菊、留兰香、蓝冰柏等6种植物精油与98%联苯菊酯杀虫剂联用对灰茶尺蠖2龄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除波斯菊精油外,其他精油随着浓度的增加,灰茶尺蠖幼虫的死亡率逐渐增高;98%联苯菊酯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95.763μg/mL。精油与杀虫剂联用,香樟精油和留兰香精油提高了联苯菊酯对灰茶尺蠖幼虫的触杀活性,土荆芥精油和黄花蒿精油未影响联苯菊
为了解生物质灰在土壤改良与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通过Web of ScienceTM核心数据库,利用Histcite和VOSviewer软件,从被引频次Top10的作者、期刊及研究热点等方面对2000—2021年间发表的该领域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高被引的作者主要集中于西欧发达国家,主要期刊有Plant and Soil、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及
摘 要:电商直播是新兴的“互联网+”销售模式之一,中国农村直播销售形成了“一人带动全村”的营销模式。在总结分析现有资料与案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农村“电商+直播”效益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影响消费者在直播间发生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因子主要为直播内容、主播影响、物品价格和售后服务,其中直播内容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此,对农村“电商+直播”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以
摘 要:采用人工造流、混凝沉淀、沉水植物塘、接触氧化等综合措施对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温州市龙湾区河泥荡文化公园水体进行了生态治理试验。结果表明,公园水体出口CODCr、氨氮、总磷等主要水质指标可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平,并为污染较为严重的永强塘河提供了4000m3/d的生态补水。  关键词:污染河水;混凝沉淀;沉水植物塘;接触氧化  中图分类号 X52 文
摘 要:该文根据萧县农业生产实际和旱涝灾害发生的现状及危害,特别是2018年、2020年2年涝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严重威胁,剖析了萧县旱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增强防灾抗灾意识、注重灌溉与排涝相结合、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旱涝灾害治理对策,以期为减少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  关键词:旱涝灾害;成因;治理对策;萧县  中图分类号 S422;S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中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园艺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博大精深。该文立足农林院校园艺专业的学科特色,探讨将园艺文化的价值力和影响力融合于创业教育中的改革,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农林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园艺文化;农林院校;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162-04  Innovation
摘 要:以苏州市4个饮用水源地湖泊底质淤泥为调查目标,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分析苏州市地区饮用水源地的受污染情况。结果表明,4地饮用水源地均属于清洁,但砷(As)和汞(Hg)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较高,可能会对饮用水存在长期潜在污染风险。其原因在于高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农业面源污染。因此,对中小规模工厂的严格监管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管控是治理太湖流域环境的有效举措。  关键
摘 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粒径与CMC掺量制备的生态混凝土对富营养化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周期内,A组(5~1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05%掺量CMC)、B组(10~2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1%掺量CMC)和C组(20~40mm粒径碎石骨料与0.15%掺量CMC)TP表面去除负荷分别为0.919g·m-3·d-1、0.722g·m-3·d-1和0.600g·m-3·d-
了解地下水水质状态及影响因素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宿州市浅层地下水水质及其影响因素,采用WQI饮用评价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通过Gibbs图、离子比值和空间插值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适合饮用,Mg2+、F-和Na+是影响水质的主要水化学参数。Gibbs图表明地下水离子组成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进一步通过离子比值分析得出Na+和Mg2+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此外,空间插值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