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把他称作美国体操界的“郎平”。对于这样的类比,乔良并不介意:“中国人到美国发展不容易,郎平大姐在海外为中国人争光,给我们所有的海外华人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执教成绩,我很骄傲。”
在北京奥运会的体操赛场上,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小姑娘让人们眼前为之一亮。那就是美国队的肖恩·约翰逊。凭借着个人出色的发挥,她在强手如云的女子体操比赛中异军突起,收获了1金3银四枚奖牌。获奖后的肖恩快乐地跑到教练身边与其拥抱,也正是她这轻轻的一抱,让人们记住了一位拥有黑头发、黄皮肤的美国体操教练,原中国国家男子体操队队员——乔良。
只身海外的艰难转身
出生于北京一户普通人家的乔良,在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体操队不可或缺的一员“猛将”。
乔良的运动员生涯可谓硕果累累: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冠军;1988年全国锦标赛单杠冠军;1990年世界杯德国站全能、自由操冠军。若不是因为脚伤不得不提前退役,或许今天的乔良不会有北京奥运会上如此精彩的“复出”。
2008年8月15日下午,美国运动员柳金和肖恩·约翰逊打败了中国小将杨伊琳,获得了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全能的冠、亚军。当国家体育馆的上万名观众将掌声送给这两位在本届奥运会上表现异常优秀的小姑娘时,也让一直“默默无闻”的乔良从幕后来到了台前。
带着国外的队伍打败中国队,乔良的内心其实充满了矛盾。
在2007年9月5日世锦赛女子体操团体决赛美国队战胜中国队后,乔良避开记者,一个人躲在混合区里静静等待接受采访的队员们。而当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决赛上美国队负于中国队后,乔良一边鼓掌祝贺中国队取得胜利,一边还在安慰着两次出现重大失误的萨克拉莫内。
对于乔良来说,这是个尴尬的处境。身为中国人的他自然会希望中国赢,但是“美国教练”的身份又要求他要拿出最好的阵容和实力。这种赢也不是,不赢也不是的困惑感,常常会让乔良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因伤退役的乔良并没有选择在国内任教,而是做出了一个在当时显得格外大胆又冒险的决定——到美国开办一所属于自己的体操学校。
“当时在中国还不可能自己办学校,但我非常希望这么做。”
凭着一股子韧劲,1991年,“豁出去”的乔良只身一人来到美国,一边在爱荷华大学学习英语,一边担任学校的体操助理教练。
尽管拿到了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但是对于一个在国内不用管任何事,只要把自己训练搞好的中国运动员来说,国外的这段经历还是让乔良切身体会到了谋生的艰辛与不易。
那时候,乔良每天要清晨5点半起床上课,下午再到体操馆教体操,晚上回家后又要自学英语到深夜。在美国过的第一个除夕,乔良和同屋的另一位中国留学生买了很少的馅和面,用可乐瓶当擀面杖,给自己包了一顿饺子当年夜饭。
因为语言不通,初到美国的乔良为了克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常常亲自上杠一遍遍地为学生演示动作。那时候乔良世界级的示范总是会让一旁的孩子惊叹不已。也因为他的到来,爱荷华州立大学的体操有了长足进步,先后有5人被选入美国国家队试训。而这距离爱荷华州立大学上次的入选,已经有11年了。
利用自己在勤工俭学时攒下的钱,1998年,在美国打拼7年的乔良终于在爱荷华州州府得梅因市买下了一块地,创办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乔氏体操学校”。
为了节省开支,乔良凡事都亲力亲为,包括整理场地、安装器械、刷漆以及安装弹簧。美国体操队另一位华裔教练阿尔·冯仍然记得当时乔良用手拧螺丝的情景,“我问他,你就没有想到用电动工具吗?他真的没有。”
中国教头的真功夫
开办学校后,乔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两年培养出地区冠军,三年是州冠军,四年是美国冠军,五年则是国际的顶尖选手。
然而,身处异乡的他也清楚,美国的体育理念和机制都与中国截然不同。中国屡试不爽的国家荣誉与上级命令,在美国这个鼓励个性自由发展的国家则完全行不通。
“每个孩子的脾气都不一样,如果不能了解他们、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那么,就算你自己的能力再强,他们也可能无法领会。”
肖恩·约翰逊就是这当中的典型。
年幼时的肖恩生性好动,十分顽劣,她的母亲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送她到体操学校去消磨过盛的精力。当乔良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像猴子一样在杠子上荡来荡去,完全没有任何的体操基础可言。那之前,肖恩的第一位教练因为她糟糕的身体条件而拒绝教她。
乔良留下了这个年仅6岁的小个子女孩,凭他多年的训练经验,他觉得这孩子有些特别。为了保持肖恩对体操的兴趣,乔良给肖恩安排了一套与以往全日制训练完全不同的方法,利用肖恩大胆、好动的天性以及超强的理解力,乔良不断地挖掘着肖恩的潜力。
这种安排在日后的比赛中见到了成效。凭借着在高低杠和平衡木上高质量的翻跃,2007年世锦赛女子体操个人全能决赛上,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的肖恩·约翰逊以61.875分获得冠军。
现任美国体操女队领队的玛莎·卡罗利,在回忆起最初接触乔良培养出的队员时的情景说,“她们的脚尖永远绷紧,她们的动作永远精准。他对他的队员们的才能评估非常准确,他明白什么才是需要的。”
一场友好的比赛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乔良,这一次回到家乡,已经是时隔14年了。
当8月15日下午,美国队摘得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全能的冠、亚军时,身为美国女子体操队总教练的乔良就在现场进行指导。
“我并没有感到来自观众的压力。而且这些观众支持每一个运动员,只要她们表现出色,他们都会给她热烈的掌声。”
这样一场不计国家,共同拼搏的“友好的竞争”,是乔良一直希望看到的。
对于自己在美国的执教,乔良并不认为这会阻碍中国体操的发展。两个体操强国间的交流与沟通,反而会推动国际体操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对于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理解。
乔良常说,体操最重要的不是通过训练他拿了多少的奖牌,而是训练了他的精神。始终面带微笑的他现在已经越发地自信,“我觉得我可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打拼的典范,我从来不会觉得自己不行,我认为自己是个好教练。”
在北京奥运会的体操赛场上,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小姑娘让人们眼前为之一亮。那就是美国队的肖恩·约翰逊。凭借着个人出色的发挥,她在强手如云的女子体操比赛中异军突起,收获了1金3银四枚奖牌。获奖后的肖恩快乐地跑到教练身边与其拥抱,也正是她这轻轻的一抱,让人们记住了一位拥有黑头发、黄皮肤的美国体操教练,原中国国家男子体操队队员——乔良。
只身海外的艰难转身
出生于北京一户普通人家的乔良,在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体操队不可或缺的一员“猛将”。
乔良的运动员生涯可谓硕果累累: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冠军;1988年全国锦标赛单杠冠军;1990年世界杯德国站全能、自由操冠军。若不是因为脚伤不得不提前退役,或许今天的乔良不会有北京奥运会上如此精彩的“复出”。
2008年8月15日下午,美国运动员柳金和肖恩·约翰逊打败了中国小将杨伊琳,获得了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全能的冠、亚军。当国家体育馆的上万名观众将掌声送给这两位在本届奥运会上表现异常优秀的小姑娘时,也让一直“默默无闻”的乔良从幕后来到了台前。
带着国外的队伍打败中国队,乔良的内心其实充满了矛盾。
在2007年9月5日世锦赛女子体操团体决赛美国队战胜中国队后,乔良避开记者,一个人躲在混合区里静静等待接受采访的队员们。而当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决赛上美国队负于中国队后,乔良一边鼓掌祝贺中国队取得胜利,一边还在安慰着两次出现重大失误的萨克拉莫内。
对于乔良来说,这是个尴尬的处境。身为中国人的他自然会希望中国赢,但是“美国教练”的身份又要求他要拿出最好的阵容和实力。这种赢也不是,不赢也不是的困惑感,常常会让乔良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因伤退役的乔良并没有选择在国内任教,而是做出了一个在当时显得格外大胆又冒险的决定——到美国开办一所属于自己的体操学校。
“当时在中国还不可能自己办学校,但我非常希望这么做。”
凭着一股子韧劲,1991年,“豁出去”的乔良只身一人来到美国,一边在爱荷华大学学习英语,一边担任学校的体操助理教练。
尽管拿到了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但是对于一个在国内不用管任何事,只要把自己训练搞好的中国运动员来说,国外的这段经历还是让乔良切身体会到了谋生的艰辛与不易。
那时候,乔良每天要清晨5点半起床上课,下午再到体操馆教体操,晚上回家后又要自学英语到深夜。在美国过的第一个除夕,乔良和同屋的另一位中国留学生买了很少的馅和面,用可乐瓶当擀面杖,给自己包了一顿饺子当年夜饭。
因为语言不通,初到美国的乔良为了克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常常亲自上杠一遍遍地为学生演示动作。那时候乔良世界级的示范总是会让一旁的孩子惊叹不已。也因为他的到来,爱荷华州立大学的体操有了长足进步,先后有5人被选入美国国家队试训。而这距离爱荷华州立大学上次的入选,已经有11年了。
利用自己在勤工俭学时攒下的钱,1998年,在美国打拼7年的乔良终于在爱荷华州州府得梅因市买下了一块地,创办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乔氏体操学校”。
为了节省开支,乔良凡事都亲力亲为,包括整理场地、安装器械、刷漆以及安装弹簧。美国体操队另一位华裔教练阿尔·冯仍然记得当时乔良用手拧螺丝的情景,“我问他,你就没有想到用电动工具吗?他真的没有。”
中国教头的真功夫
开办学校后,乔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两年培养出地区冠军,三年是州冠军,四年是美国冠军,五年则是国际的顶尖选手。
然而,身处异乡的他也清楚,美国的体育理念和机制都与中国截然不同。中国屡试不爽的国家荣誉与上级命令,在美国这个鼓励个性自由发展的国家则完全行不通。
“每个孩子的脾气都不一样,如果不能了解他们、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那么,就算你自己的能力再强,他们也可能无法领会。”
肖恩·约翰逊就是这当中的典型。
年幼时的肖恩生性好动,十分顽劣,她的母亲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送她到体操学校去消磨过盛的精力。当乔良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像猴子一样在杠子上荡来荡去,完全没有任何的体操基础可言。那之前,肖恩的第一位教练因为她糟糕的身体条件而拒绝教她。
乔良留下了这个年仅6岁的小个子女孩,凭他多年的训练经验,他觉得这孩子有些特别。为了保持肖恩对体操的兴趣,乔良给肖恩安排了一套与以往全日制训练完全不同的方法,利用肖恩大胆、好动的天性以及超强的理解力,乔良不断地挖掘着肖恩的潜力。
这种安排在日后的比赛中见到了成效。凭借着在高低杠和平衡木上高质量的翻跃,2007年世锦赛女子体操个人全能决赛上,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的肖恩·约翰逊以61.875分获得冠军。
现任美国体操女队领队的玛莎·卡罗利,在回忆起最初接触乔良培养出的队员时的情景说,“她们的脚尖永远绷紧,她们的动作永远精准。他对他的队员们的才能评估非常准确,他明白什么才是需要的。”
一场友好的比赛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乔良,这一次回到家乡,已经是时隔14年了。
当8月15日下午,美国队摘得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全能的冠、亚军时,身为美国女子体操队总教练的乔良就在现场进行指导。
“我并没有感到来自观众的压力。而且这些观众支持每一个运动员,只要她们表现出色,他们都会给她热烈的掌声。”
这样一场不计国家,共同拼搏的“友好的竞争”,是乔良一直希望看到的。
对于自己在美国的执教,乔良并不认为这会阻碍中国体操的发展。两个体操强国间的交流与沟通,反而会推动国际体操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对于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理解。
乔良常说,体操最重要的不是通过训练他拿了多少的奖牌,而是训练了他的精神。始终面带微笑的他现在已经越发地自信,“我觉得我可以作为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打拼的典范,我从来不会觉得自己不行,我认为自己是个好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