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及结果,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皆经临床表现、病因及胃镜检查等确诊,其中有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42例、二者合并溃疡2例,其中有10例胃溃疡采取保守治疗,其余皆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治愈55例、无效2例;57例患者共计发生并发症5例,包括1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2例感染及1例盆腔脓肿。结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病因与胃镜检查诊断,能更好地确诊,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建议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为辅,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073-01
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局部表现主要为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者椭圆形缺损,患者往往伴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嗳气及泛酸等[1]。由于该病易于反复发作,而且呈慢性进展,为此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近几年研究认为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更明显。本病包括胃溃疡与十二指肠两种,其中十二指肠更常见,约占70%,而胃溃疡仅为25%左右,二者合并则为5%左右[2]。为了进一步探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院后经病史询问、临床表现、病因检查及胃镜检查等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57例患者中40例有明确胃病史、17例无胃病史;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42例、二者合并溃疡2例。57例患者中男患31例、女患26例;年龄23~80岁,均值63.4±5.7岁。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无并发症的溃疡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具体为10例胃溃疡患者,采取药物如甲硝唑、奥美拉唑及克拉霉素等处理。剩余47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主要为胃大部切除术与修补术,这些患者皆符合如下手术指征:大量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瘢痕性幽门梗阻;急性穿孔;胃溃疡疑似癌变等。
1.3 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本次研究57例患者有10例胃溃疡采取保守治疗,其余皆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治愈55例(96.49%)、无效2例(3.51%);57例患者共计发生并发症5例,包括1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2例感染及1例盆腔脓肿,并发症数据分析见表1。
表1 57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皆为消化科常见疾病,属于多发性疾病,往往在胃与十二指肠近端数厘米内发病。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界限清晰,并且累及肌层的局限性组织缺失,其中胃溃疡指的是发生在贲门和幽门间的胃黏膜肌层炎性坏死性疾病,而十二指肠溃疡则指的是胃酸与胃蛋白酶接触的十二指肠黏膜出现局限性超过黏膜肌层的溃破。从我院近几年接诊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来看,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则会引发严重后果,故而必须加强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笔者参阅相关文献、报告,及结合自身经验,认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诊断应充分结合临床表现、病因及胃镜检查等处理。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而且位于上腹部,具体而言胃溃疡多见于剑突下或偏左,但不同部位其疼痛程度有差异,包括隐隐作痛、钝痛、钻痛、针刺样痛、烧灼样痛等。同时还可能发生恶心与呕吐及泛酸等,泛酸在十二指肠溃疡中十分常见,患者呕吐后会感觉更轻松。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发生烧心与出血及黑便等。从近几年的研究中可知胃酸高分泌并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可导致黏膜正常防御与修复受到破坏,从而使得胃黏膜防护作用下降,这也会导致溃疡。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局部或者全身作用促使黏膜炎症与溃疡形成,而幽门螺杆菌则主要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主要是因为病原菌产生尿素酶可能会分解尿素,进而生成氮,而这种物质可能导致病原菌在胃部酸性条件下生成,并对胃黏膜屏障产生破坏,进而引发上皮损伤等[3]。胃镜检查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有效的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但是依旧会有近10%的球部溃疡与球后溃疡可能漏诊,临床应加强重视。经胃镜检查,可见溃疡多为椭圆形或圆形,偶尔会成线形且边缘光整,底部充满白色或黄白渗出物等。此外,有研究还采取幽门螺杆菌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等进行辅助检查,能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针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若无严重并发症,则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比如药物甲硝唑、奥美拉唑及克拉霉素等,其中奥美拉唑有着降低胃酸的效果,同时为了保护胃黏膜及促进溃疡愈合,还可采取硫糖铝等处理。此外,部分研究认为采取胆碱能药物可减弱胃肠运动与收缩,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并增强食物与抗酸药物中和胃酸的能力,也可以适当应用在溃疡患者中。对于保守治疗不佳或者有并发症的患者,则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其中以胃大部切除术与修补术为主,但究竟如何选择还得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全身情况及是否存在穿孔及穿孔大小等确定。
综上所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病因与胃镜检查诊断,能更好地确诊,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建议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为辅,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晓勇.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3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8):79.
[2] 刘钦礼.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非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7):163-164.
[3] 郭峰宇,周建宇.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68例诊治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371-1372.
【关键词】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6.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073-01
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局部表现主要为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者椭圆形缺损,患者往往伴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嗳气及泛酸等[1]。由于该病易于反复发作,而且呈慢性进展,为此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近几年研究认为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更明显。本病包括胃溃疡与十二指肠两种,其中十二指肠更常见,约占70%,而胃溃疡仅为25%左右,二者合并则为5%左右[2]。为了进一步探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院后经病史询问、临床表现、病因检查及胃镜检查等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57例患者中40例有明确胃病史、17例无胃病史;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42例、二者合并溃疡2例。57例患者中男患31例、女患26例;年龄23~80岁,均值63.4±5.7岁。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无并发症的溃疡患者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具体为10例胃溃疡患者,采取药物如甲硝唑、奥美拉唑及克拉霉素等处理。剩余47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主要为胃大部切除术与修补术,这些患者皆符合如下手术指征:大量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瘢痕性幽门梗阻;急性穿孔;胃溃疡疑似癌变等。
1.3 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本次研究57例患者有10例胃溃疡采取保守治疗,其余皆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治愈55例(96.49%)、无效2例(3.51%);57例患者共计发生并发症5例,包括1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2例感染及1例盆腔脓肿,并发症数据分析见表1。
表1 57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
3 讨论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皆为消化科常见疾病,属于多发性疾病,往往在胃与十二指肠近端数厘米内发病。胃十二指肠溃疡属于界限清晰,并且累及肌层的局限性组织缺失,其中胃溃疡指的是发生在贲门和幽门间的胃黏膜肌层炎性坏死性疾病,而十二指肠溃疡则指的是胃酸与胃蛋白酶接触的十二指肠黏膜出现局限性超过黏膜肌层的溃破。从我院近几年接诊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来看,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则会引发严重后果,故而必须加强本病的诊断与治疗。
笔者参阅相关文献、报告,及结合自身经验,认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诊断应充分结合临床表现、病因及胃镜检查等处理。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而且位于上腹部,具体而言胃溃疡多见于剑突下或偏左,但不同部位其疼痛程度有差异,包括隐隐作痛、钝痛、钻痛、针刺样痛、烧灼样痛等。同时还可能发生恶心与呕吐及泛酸等,泛酸在十二指肠溃疡中十分常见,患者呕吐后会感觉更轻松。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发生烧心与出血及黑便等。从近几年的研究中可知胃酸高分泌并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也可导致黏膜正常防御与修复受到破坏,从而使得胃黏膜防护作用下降,这也会导致溃疡。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局部或者全身作用促使黏膜炎症与溃疡形成,而幽门螺杆菌则主要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主要是因为病原菌产生尿素酶可能会分解尿素,进而生成氮,而这种物质可能导致病原菌在胃部酸性条件下生成,并对胃黏膜屏障产生破坏,进而引发上皮损伤等[3]。胃镜检查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有效的诊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法,但是依旧会有近10%的球部溃疡与球后溃疡可能漏诊,临床应加强重视。经胃镜检查,可见溃疡多为椭圆形或圆形,偶尔会成线形且边缘光整,底部充满白色或黄白渗出物等。此外,有研究还采取幽门螺杆菌检查、粪便隐血试验等进行辅助检查,能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针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若无严重并发症,则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比如药物甲硝唑、奥美拉唑及克拉霉素等,其中奥美拉唑有着降低胃酸的效果,同时为了保护胃黏膜及促进溃疡愈合,还可采取硫糖铝等处理。此外,部分研究认为采取胆碱能药物可减弱胃肠运动与收缩,从而降低患者的痛苦,并增强食物与抗酸药物中和胃酸的能力,也可以适当应用在溃疡患者中。对于保守治疗不佳或者有并发症的患者,则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其中以胃大部切除术与修补术为主,但究竟如何选择还得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全身情况及是否存在穿孔及穿孔大小等确定。
综上所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病因与胃镜检查诊断,能更好地确诊,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建议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为辅,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晓勇.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3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8):79.
[2] 刘钦礼.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非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7):163-164.
[3] 郭峰宇,周建宇.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68例诊治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371-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