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的结构对科学课来说非常重要,一节课如果包含有趣的导入、巧妙的过渡和环环相扣的节奏,不仅会让老师教起来很顺畅,而且学生学起来也会容易接受。所以在平时的科学课中,老师们都会注意把握课堂结构,梳理内容,调整节奏,这样上好一节课就会非常轻松。
关键词:课堂;科学课;学习
一、 生动有效地导入,点通一堂课
由于直接抛出本节课课题比较生硬,学生很难适应,所以大部分科学课都会有导入部分。导入部分有很多形式,比如猜谜语,说故事,说生活中的事例,小实验等等。虽然形式多,但是导入要生动有效,没有趣的导入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跟课文内容无关的导入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超越学生思维的导入学生难以接受,所以生动有效的导入是这节课的一把钥匙。
我听过一节三年级《水的蒸发》这一课,觉得老师的导入部分很精彩。老师课前在学生的桌子上放了木板和KT板,然后在两块板上滴几滴水,上课的时候问同学们水去哪里了。这个时候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木板上的水渗进木板里了,老师又问那KT板上的水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KT板防水,于是老师开始了这节课的内容。这个导入的实验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也很好地为下面的课做铺垫。
一年级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课的导入部分,一位老师上得也很好。因为很多同学已经知道用尺子来测量了,所以要让学生用物体来测量有一定难度。这位老师在导入时就告诉学生现在我们穿越到了古代,这里没有测量工具,但是我们想量量这两个果园的长短是否一样,出示两张图,桌子上有不同的物体。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容易想到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然后比较。整节课也就不会想用尺子来测量了。
我还听过一年级上册《观察叶》这一课,老师的导入部分同样很精彩。叶子的观察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他们只有形状和颜色的印象。这位老师在课前给大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叶画——孔雀,同学们马上就被这栩栩如生的画吸引了。然后老师开始引导他们思考这幅画用了哪几种树叶,这些树叶的颜色,形状,叶脉,叶缘是不是一样的,一个一个地引入新的概念。这样比照着书本学习要生动有趣,更符合同学们的认知思维。
二、 恰当适合的过渡,衔接一堂课
一节完整的科学课都是由几部分内容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需要自然过渡,合适的过渡可以很顺畅地带出下一部分的内容,同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但是过度生硬不自然就会感觉画风突转,下面的内容接不到上面去,学生自然也很难理解。所以恰当合适的过渡可以衔接一堂课,上的出彩。
我在上四年级上册《温度的测量》的时候就发现测量温度,不同地方的温度不同,记录温度这几个部分需要适当过渡,否则就比较生硬。上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介绍温度计以及温度计的使用,同学们已经开始用温度计测量了,接着我就让每个小组测量并告诉我你们测的温度。这个时候大家就发现温度不同,由于是9月份,坐在教室中间的和坐在窗边的差了好几度。我就问大家这是为什么呢?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这跟位置有关。于是我又分好组,部分同学去走廊阳关处,部分去楼梯通风处,大家又发现了不同。我又问大家还记得开学那几天的温度吗?大部分同学已经不记得了。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办?大家告诉我,记在纸上。这样把几节课的温度及天气情况记好,为后面的天气日历学习做好铺垫。
我听过二年级下册《水》这一课,觉得老师过渡很自然。首先老师问大家水是什么样子的,有人说没有颜色。老师接着问像什么,同学说像胶水。于是老师给了大家胶水和水,让同学们比较。接下来老师又问水还有什么特点,有同学说会流动。于是老师给了大家一个模具,让同学们倒水进去,发现了水没有形状。由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这种过渡恰到好处,学生学完这节课就能很清楚地掌握水的特点了。
三、 緊凑相扣的节奏,上好一堂课
虽然科学课一般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但是每个部分之间有的联系紧密,有的并没有太多联系。那么要想将这几个部分上成一节课,就需要老师巧妙地联系各个部分,上出环环相扣的节奏感,否则就会感觉是七零八落的,“凑”出来的一节课。
五年级时间单元的第一课《时间在流逝》由三个部分组成——现在几点了、一分钟有多长、过去多少时间了。这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如果按课本上安排的内容学习的话,整节课就不顺畅。我听过一位老师上过,节奏感很强,一节课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导入部分他先拿出了几张不同年龄段的照片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猜猜这是班上的哪位同学,然后出示课题。第二部分他由照片引出时间过得真快,然后通过动画片和心跳分别来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最后一个部分揭示时间的流逝,劝慰同学们珍惜时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既感受到时间的长短,又学会珍惜时间,收获很多。
我在上二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的时候就发现这节课的几个部分之间关系紧密,首先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进行一个纸蛙比赛,但是怎么样才能保证比赛公平呢?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很难想到起点的,于是我让两位同学上来跳一跳,大家就明白了要有相同的起点。接着我在黑板上演示了纸蛙的跳远,出示了终点,同学们马上就知道测量起点与终点的距离。大家在试一试中又发现要在纸蛙落下的地方标记一下,于是给了他们纸带。学生们就开始激烈的比赛,大家都很积极,同时也学习到了起点与终点的意义。这一个一个的部分都是学生慢慢发现的,所以很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一堂好的科学课需要合理安排课堂结构,生动的导入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合适的过渡可以将下面的内容巧妙地带出来,自然顺畅,利于学生接受;一环扣一环的节奏能很好地链接每一个部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科学课的课堂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张玉洁,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学校。
关键词:课堂;科学课;学习
一、 生动有效地导入,点通一堂课
由于直接抛出本节课课题比较生硬,学生很难适应,所以大部分科学课都会有导入部分。导入部分有很多形式,比如猜谜语,说故事,说生活中的事例,小实验等等。虽然形式多,但是导入要生动有效,没有趣的导入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跟课文内容无关的导入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超越学生思维的导入学生难以接受,所以生动有效的导入是这节课的一把钥匙。
我听过一节三年级《水的蒸发》这一课,觉得老师的导入部分很精彩。老师课前在学生的桌子上放了木板和KT板,然后在两块板上滴几滴水,上课的时候问同学们水去哪里了。这个时候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木板上的水渗进木板里了,老师又问那KT板上的水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知道KT板防水,于是老师开始了这节课的内容。这个导入的实验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也很好地为下面的课做铺垫。
一年级上册《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课的导入部分,一位老师上得也很好。因为很多同学已经知道用尺子来测量了,所以要让学生用物体来测量有一定难度。这位老师在导入时就告诉学生现在我们穿越到了古代,这里没有测量工具,但是我们想量量这两个果园的长短是否一样,出示两张图,桌子上有不同的物体。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容易想到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然后比较。整节课也就不会想用尺子来测量了。
我还听过一年级上册《观察叶》这一课,老师的导入部分同样很精彩。叶子的观察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他们只有形状和颜色的印象。这位老师在课前给大家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叶画——孔雀,同学们马上就被这栩栩如生的画吸引了。然后老师开始引导他们思考这幅画用了哪几种树叶,这些树叶的颜色,形状,叶脉,叶缘是不是一样的,一个一个地引入新的概念。这样比照着书本学习要生动有趣,更符合同学们的认知思维。
二、 恰当适合的过渡,衔接一堂课
一节完整的科学课都是由几部分内容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需要自然过渡,合适的过渡可以很顺畅地带出下一部分的内容,同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但是过度生硬不自然就会感觉画风突转,下面的内容接不到上面去,学生自然也很难理解。所以恰当合适的过渡可以衔接一堂课,上的出彩。
我在上四年级上册《温度的测量》的时候就发现测量温度,不同地方的温度不同,记录温度这几个部分需要适当过渡,否则就比较生硬。上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介绍温度计以及温度计的使用,同学们已经开始用温度计测量了,接着我就让每个小组测量并告诉我你们测的温度。这个时候大家就发现温度不同,由于是9月份,坐在教室中间的和坐在窗边的差了好几度。我就问大家这是为什么呢?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这跟位置有关。于是我又分好组,部分同学去走廊阳关处,部分去楼梯通风处,大家又发现了不同。我又问大家还记得开学那几天的温度吗?大部分同学已经不记得了。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办?大家告诉我,记在纸上。这样把几节课的温度及天气情况记好,为后面的天气日历学习做好铺垫。
我听过二年级下册《水》这一课,觉得老师过渡很自然。首先老师问大家水是什么样子的,有人说没有颜色。老师接着问像什么,同学说像胶水。于是老师给了大家胶水和水,让同学们比较。接下来老师又问水还有什么特点,有同学说会流动。于是老师给了大家一个模具,让同学们倒水进去,发现了水没有形状。由学生自己说自己做,这种过渡恰到好处,学生学完这节课就能很清楚地掌握水的特点了。
三、 緊凑相扣的节奏,上好一堂课
虽然科学课一般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但是每个部分之间有的联系紧密,有的并没有太多联系。那么要想将这几个部分上成一节课,就需要老师巧妙地联系各个部分,上出环环相扣的节奏感,否则就会感觉是七零八落的,“凑”出来的一节课。
五年级时间单元的第一课《时间在流逝》由三个部分组成——现在几点了、一分钟有多长、过去多少时间了。这三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如果按课本上安排的内容学习的话,整节课就不顺畅。我听过一位老师上过,节奏感很强,一节课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导入部分他先拿出了几张不同年龄段的照片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猜猜这是班上的哪位同学,然后出示课题。第二部分他由照片引出时间过得真快,然后通过动画片和心跳分别来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最后一个部分揭示时间的流逝,劝慰同学们珍惜时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既感受到时间的长短,又学会珍惜时间,收获很多。
我在上二年级上册《起点和终点》的时候就发现这节课的几个部分之间关系紧密,首先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进行一个纸蛙比赛,但是怎么样才能保证比赛公平呢?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很难想到起点的,于是我让两位同学上来跳一跳,大家就明白了要有相同的起点。接着我在黑板上演示了纸蛙的跳远,出示了终点,同学们马上就知道测量起点与终点的距离。大家在试一试中又发现要在纸蛙落下的地方标记一下,于是给了他们纸带。学生们就开始激烈的比赛,大家都很积极,同时也学习到了起点与终点的意义。这一个一个的部分都是学生慢慢发现的,所以很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一堂好的科学课需要合理安排课堂结构,生动的导入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合适的过渡可以将下面的内容巧妙地带出来,自然顺畅,利于学生接受;一环扣一环的节奏能很好地链接每一个部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科学课的课堂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张玉洁,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周市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