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0-000-02
摘 要 有效的体育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学生有强烈的参与动机。然而,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家庭的、自身的、教师的、学校的及社会环境等等。虽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生的主观意愿,但体育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也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强烈学习动机。
关键词 “以学导教” 体育课堂
一、“以学导教”的理论基础
(一)“以学导教”尊崇人人参与的理念
体育课要有明确的课堂常规,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并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围绕课堂常规进行教学,需要有自己的思想理念,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好的体育老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传输一种积极的主流思想。现在,社会环境出现了许多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我们的学生,学业负担也相对沉重;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信息来源又比较广泛,思想相对复杂,对此我认为要在体育课中传输人人参与的理念,以使学生能正视现实,积极锻炼,努力提高自我。
(二)“以学导教”培养平等竞争的意识
教育学生平等参与。人人生来平等,基础相同,好坏是由环境与自身的努力决定,不能埋怨环境,怨天尤人。我们参与体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人人得冠军,只是为了强健我们的肢体,促进各方面健康发展,如此而已。在参与过程中,要有自信,如果可以,还可以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去超越自己,超越别人。
(三)“以学导教”激发积极参与的动机
运动的目的是为学习提供必要的精力,为适应社会做准备,更是磨练战胜困境的能力。体育运动,尤其是中考必考项目“耐久跑”,更能磨练学生的意志。明确动机,就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信。任何一个竞技领域中的佼佼者,都不是凭单一的素质取胜的。考分很重要,它的意义主要在于提醒自己有没有尽力,在于提醒自己是不是一个求上进的人。但是,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都需要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和时间,以及顽强的意志和拼搏,才能有所突破。
二、“以学导教”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索
(一)自学为主,学在导前,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有无体育参与意识是上好体育课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是每个体育教师所需明确和长期实施的工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在的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已经形成了“懒”的习惯,而且能找到不参加运动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赶作业。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高于一切”的思想,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参与的意识,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将运动当成一种习惯,进而形成一种社会风尚,那么少年儿童的体质就不再成为我们担心的话题了。
因为教学条件、学生基础、男女生兴趣爱好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在上课时由于对学生的情况没有足够的了解,安排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学生的发展,学习效果不好,课堂教学目标很难达成。上课时,可安排3—5分钟分组练习时间,让学生自我展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借此对学生的基础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教师提示,变“灌”为“导”
教师的提示应针对学生的基础,对所传授动作技能和锻炼方法的科学原理,或是较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已运用的实例来启发学生思索,使学生产生求知感和学习兴趣。这一环节可以借助优秀学生的示范,恰当引导、因材施教。教师应采用分解示范与整体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统一的教学方式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在教学中实施“超市”策略,就是模仿超市的自选方式,在体育课中开展自由选择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出课堂目标,预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备足器材,场地,然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特长,确定自己的练习目标,选择练习器材,决定练习方法,自主的开展课堂练习。练习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教师提供的练习方案进行创新,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目标,更换练习器材和场地。在这样的练习形式中,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发展。另外还可以在课上让学生自制辅助教具,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学生通过摸索动手制作了“响炮”纸球,“纸飞机”等。随着“啪”“啪”地响声,学生的挥臂动作加快了。在练习出手角度时学生在沙包上系上彩带,在投掷时就出现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这样既能纠正出手角度,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创新小器材的兴趣。
(三)导为学服务,及时反馈,力求实效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动作规律的理解,进行尝试性练习,尝试练习分小组完成。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让优秀学生担任小组长,借此机会,给特长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体育骨干带领学生分组练习,发挥特长生的榜样作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分组练习过程中,受小组长管理能力的影响,学生们练习的效果有较大差别。有的小组长组织的很好,辅导也很认真,每个组员都轮流认真练习;而有的小组却在那里光讲不练,学习过程一盘散沙。尽管我再三催促学生快点练习,否则就要跑步惩罚,他们仍然无动于衷。观察了很久,我发现是小组长的原因。短暂集合后,给组长布置了任务:看哪一组同学学的最好?就说明小组长有本事,能力强,对组长有奖,这样就能有效激发组长的好胜心。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小组长互换,组员自己聘请组长等等。结束的时候“比一比,评一评,看看谁是班级里组织能力最强的?下一节课,我们还要请他做组长。”这对于有些篮球爱好者,激励作用就更大了。
(四)能动练习,多人异步,多法互补
“以学导教”学习过程中学生各尽其力,各得其所,小组互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在“自学——引导——解疑——提高”中综合运用所需要的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出各效能之和的新功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在分组练习后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此时再进行分层提高练习。根据学习情况还可安排一对一辅导,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基本完成动作技能,老师及时考核一对一辅导情况。考核过关后,可以进行小组比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在比赛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进一步巩固动作技能,给优秀学生创造展示的平台,适当给予鼓励和评价,培养超越他人的竞争精神。 三、“以学导教”铸造有效体育课堂
(一)持续激发学习兴趣
“以学导教”根据学习情况创设生动形象、自我发展的学习情景,注重激发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兴趣性,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不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提出学习内容,介绍学习的要求和目标。在练习中,安排多种练习,适应学生基础,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同时,通过分组练习、分层提高、分解任务、开展比赛等多种形式,及时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调整上课内容,让学生学而不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教学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投入智力,积极思维,而且要投入体力,积极进行身体活动,实现增强体质的根本目的。“以学导教”强调人人参与,参与就是成功。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中身心放松,互相帮助,潜移默化中提高技能。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在每次课后达到出汗的目的。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达成共识、形成共鸣,课堂上意犹未尽,还将在课外继续自发组织活动,参与体育,从而形成了生活化体育。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时刻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以保证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并在体育课外得到延续。
(三)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趣
在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以学导教”中教师不由自主地改变了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交融的情感,赢得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在充满情爱的世界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在欢悦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获得了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动机
喜欢别人赞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渴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并得到肯定或表扬。“以学导教”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在分组练习中能充分找到自信,并在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当教师对学生一次成功的表演,一次满意的练习,乃至一点及时的响应和进取的苗头即时肯定、鼓励,都引起了学生更加积极的反响,而且会越来越起劲,并产生群体效应。教师在教学中肯定学生成绩,积极鼓励进步,特别对学得差一点的学生,有一点进步也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确认。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容易产生兴趣,这种兴趣还会不断发展,激发动机,形成爱好,创造了人人争强、个个进取的课堂氛围。
摘 要 有效的体育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学生有强烈的参与动机。然而,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家庭的、自身的、教师的、学校的及社会环境等等。虽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生的主观意愿,但体育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也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强烈学习动机。
关键词 “以学导教” 体育课堂
一、“以学导教”的理论基础
(一)“以学导教”尊崇人人参与的理念
体育课要有明确的课堂常规,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并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围绕课堂常规进行教学,需要有自己的思想理念,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好的体育老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传输一种积极的主流思想。现在,社会环境出现了许多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我们的学生,学业负担也相对沉重;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信息来源又比较广泛,思想相对复杂,对此我认为要在体育课中传输人人参与的理念,以使学生能正视现实,积极锻炼,努力提高自我。
(二)“以学导教”培养平等竞争的意识
教育学生平等参与。人人生来平等,基础相同,好坏是由环境与自身的努力决定,不能埋怨环境,怨天尤人。我们参与体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人人得冠军,只是为了强健我们的肢体,促进各方面健康发展,如此而已。在参与过程中,要有自信,如果可以,还可以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去超越自己,超越别人。
(三)“以学导教”激发积极参与的动机
运动的目的是为学习提供必要的精力,为适应社会做准备,更是磨练战胜困境的能力。体育运动,尤其是中考必考项目“耐久跑”,更能磨练学生的意志。明确动机,就可以培养自己的自信。任何一个竞技领域中的佼佼者,都不是凭单一的素质取胜的。考分很重要,它的意义主要在于提醒自己有没有尽力,在于提醒自己是不是一个求上进的人。但是,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都需要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和时间,以及顽强的意志和拼搏,才能有所突破。
二、“以学导教”在体育教学中的探索
(一)自学为主,学在导前,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有无体育参与意识是上好体育课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是每个体育教师所需明确和长期实施的工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在的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已经形成了“懒”的习惯,而且能找到不参加运动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赶作业。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高于一切”的思想,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参与的意识,久而久之,就能潜移默化地将运动当成一种习惯,进而形成一种社会风尚,那么少年儿童的体质就不再成为我们担心的话题了。
因为教学条件、学生基础、男女生兴趣爱好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在上课时由于对学生的情况没有足够的了解,安排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学生的发展,学习效果不好,课堂教学目标很难达成。上课时,可安排3—5分钟分组练习时间,让学生自我展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借此对学生的基础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教师提示,变“灌”为“导”
教师的提示应针对学生的基础,对所传授动作技能和锻炼方法的科学原理,或是较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已运用的实例来启发学生思索,使学生产生求知感和学习兴趣。这一环节可以借助优秀学生的示范,恰当引导、因材施教。教师应采用分解示范与整体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统一的教学方式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在教学中实施“超市”策略,就是模仿超市的自选方式,在体育课中开展自由选择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出课堂目标,预先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备足器材,场地,然后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特长,确定自己的练习目标,选择练习器材,决定练习方法,自主的开展课堂练习。练习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对教师提供的练习方案进行创新,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目标,更换练习器材和场地。在这样的练习形式中,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发展。另外还可以在课上让学生自制辅助教具,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学生通过摸索动手制作了“响炮”纸球,“纸飞机”等。随着“啪”“啪”地响声,学生的挥臂动作加快了。在练习出手角度时学生在沙包上系上彩带,在投掷时就出现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这样既能纠正出手角度,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创新小器材的兴趣。
(三)导为学服务,及时反馈,力求实效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动作规律的理解,进行尝试性练习,尝试练习分小组完成。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让优秀学生担任小组长,借此机会,给特长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体育骨干带领学生分组练习,发挥特长生的榜样作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分组练习过程中,受小组长管理能力的影响,学生们练习的效果有较大差别。有的小组长组织的很好,辅导也很认真,每个组员都轮流认真练习;而有的小组却在那里光讲不练,学习过程一盘散沙。尽管我再三催促学生快点练习,否则就要跑步惩罚,他们仍然无动于衷。观察了很久,我发现是小组长的原因。短暂集合后,给组长布置了任务:看哪一组同学学的最好?就说明小组长有本事,能力强,对组长有奖,这样就能有效激发组长的好胜心。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小组长互换,组员自己聘请组长等等。结束的时候“比一比,评一评,看看谁是班级里组织能力最强的?下一节课,我们还要请他做组长。”这对于有些篮球爱好者,激励作用就更大了。
(四)能动练习,多人异步,多法互补
“以学导教”学习过程中学生各尽其力,各得其所,小组互学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在“自学——引导——解疑——提高”中综合运用所需要的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出各效能之和的新功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在分组练习后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此时再进行分层提高练习。根据学习情况还可安排一对一辅导,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基本完成动作技能,老师及时考核一对一辅导情况。考核过关后,可以进行小组比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在比赛中练习,在练习中提高,进一步巩固动作技能,给优秀学生创造展示的平台,适当给予鼓励和评价,培养超越他人的竞争精神。 三、“以学导教”铸造有效体育课堂
(一)持续激发学习兴趣
“以学导教”根据学习情况创设生动形象、自我发展的学习情景,注重激发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兴趣性,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不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提出学习内容,介绍学习的要求和目标。在练习中,安排多种练习,适应学生基础,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同时,通过分组练习、分层提高、分解任务、开展比赛等多种形式,及时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调整上课内容,让学生学而不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教学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投入智力,积极思维,而且要投入体力,积极进行身体活动,实现增强体质的根本目的。“以学导教”强调人人参与,参与就是成功。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中身心放松,互相帮助,潜移默化中提高技能。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在每次课后达到出汗的目的。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达成共识、形成共鸣,课堂上意犹未尽,还将在课外继续自发组织活动,参与体育,从而形成了生活化体育。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时刻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以保证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并在体育课外得到延续。
(三)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趣
在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以学导教”中教师不由自主地改变了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交融的情感,赢得了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在充满情爱的世界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在欢悦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获得了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动机
喜欢别人赞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渴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优点,并得到肯定或表扬。“以学导教”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在分组练习中能充分找到自信,并在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当教师对学生一次成功的表演,一次满意的练习,乃至一点及时的响应和进取的苗头即时肯定、鼓励,都引起了学生更加积极的反响,而且会越来越起劲,并产生群体效应。教师在教学中肯定学生成绩,积极鼓励进步,特别对学得差一点的学生,有一点进步也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确认。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容易产生兴趣,这种兴趣还会不断发展,激发动机,形成爱好,创造了人人争强、个个进取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