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只会适得其反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妈妈时常唠叨孩子,让孩子注意这注意那。有关调查显示,九成孩子认为妈妈太唠叨,有人甚至说“唠叨”是妈妈的代名词。那么,妈妈们爱唠叨的原因是什么?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不唠叨教育效果又好呢?
  孩子心声:
  妈妈,别唠叨了好吗?
  我们来看一下几个中学生对妈妈唠叨的感受:
  小鹏:“我的妈妈是个唠叨妈。小到生活起居,大到做人做事,她都唠叨:起床晚了她要唠叨,吃饭少了她唠叨,看会儿电视她唠叨,写作业稍迟一会儿她唠叨,放学回家晚一会儿她唠叨……不知道她哪儿来的那么多话、那么多担心,唠叨简直成了她的爱好!我特烦,真受不了。以前,我常跟妈妈吵,家里充满了火药味。后来,我懒得和妈妈吵了,她一唠叨,我就屏蔽,也就是说,她说的时候,我就想别的事,根本听不见。”
  文静:“早晨,闹钟刚响,妈妈就准时开始唠叨起来:起床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我刚从床上爬起来,妈妈又在唠叨:快去洗脸,别忘记刷牙。还没等我从洗手间走出来,妈妈的唠叨声就又钻进了耳朵:别磨蹭了,快吃早饭。下午放学,刚回到家,妈妈的唠叨再次响起:快写作业,不写完作业就别想玩。终于写完作业,刚打开电视准备看会儿动画片,妈妈又唠叨上了:看电视坐远点,少吃零食……我每天被她的唠叨轰炸,弄得头昏脑涨的,烦死了!”
  冉冉:“每天我一回家,妈妈总是唠叨个没完。先是催促我赶紧写作业,我开始写作业了,她又说坐姿要正、做作业要认真、写完好好检查、别忘了预习明天的功课,一会儿又提醒我多喝水……整天重复强调的就那几件事,我早都明白了。现在,一听妈妈说话,我就脑袋大。”
  小娟:“上次考试我没有考好,妈妈很不高兴。每次我想多玩会儿的时候,妈妈就说光知道玩,看看你的成绩,考得那么差,还好意思玩?”
  从孩子们的心声中可以知道,妈妈们的唠叨涉及孩子们看电视、学习、玩、上学出门、放学回家、穿衣、吃饭等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包。没看上面几个“样本”之前,你或许不认为自己是个唠叨妈,看了“样本”是不是发现原来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唠叨着孩子?
  原因分析:
  妈妈到底为何爱唠叨?
  妈妈们唠叨不止,是觉得为孩子着想,对孩子好,其实不然。专家们给出了唠叨的实质。心理专家李维榕认为,父母的唠叨是出自于一种紧张,一种放心不下,于是不能停口。父母不断地训话,很多时候是说出来让自己安心,不是说给孩子听的。父母通过唠叨,向自己也向孩子证明:我能够为孩子做的都已经做了。
  亲子专家将唠叨概括为四种情况:关心式、命令式、习惯式、发泄式。
  关心式:家长唠叨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实质上是不相信孩子,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总是不放心。
  命令式: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管教方式简单粗暴,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让孩子越来越反感。
  习惯式:一天不唠叨就不舒服、不习惯,未想过好的沟通方式,也没有意识到唠叨的无效。
  发泄式:自己心里烦或者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唠唠叨叨宣泄自己的情绪。
  你的唠叨属于哪一种呢?
  不良影响:
  唠叨的不良后果
  妈妈们唠叨的出发点是爱孩子,但对孩子是否真爱,不能光看出发点,更要看结果。唠叨会带来以下结果:
  使人听觉模糊。反复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产生的不在乎。做父母的不要只怪孩子不听话,要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
  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在家长的唠叨声中长大,大多数孩子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结果是父母的唠叨越多,孩子的防御能力越强。当孩子在心里构筑起唠叨防火墙,就算是金玉良言,也很难穿透了。
  教育效果低下。反复说教,不断给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可使孩子养成心理惰性,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最终当再次出现相同刺激时,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甚至消失。
  引发亲子矛盾。唠叨是反复、单调的刺激,是对孩子精神上的轰炸,没完没了的重复批评只会使孩子厌烦,挑起孩子的敌意,使气氛紧张,矛盾激化。
  由此可见,唠叨的弊端多多,妈妈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不唠叨。
  解决之道:
  怎样才能不唠叨
  妈妈怎样才能改掉唠叨的习惯呢?专家给出以下方法:
  1.相信孩子。每个孩子都想做个好孩子,有向上求进之心。一时表现不好一定有他的原因,我们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共同寻找改进的有效方法。
  2.尊重孩子。有的父母有很强的控制欲,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人生路线,有权利决定怎么做,没有必要处处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如果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生活,我们应该觉得欣慰而不是失落。
  3.就事论事。孩子犯了错误,就告诉他错在何处,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我们就不用再说;孩子有什么需要改变的,我们就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期望,同时尊重孩子改变的过程。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千万不要把陈年老账全翻出来从头开始数落,那样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
  4.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大人操心,但有些事情随着长大,会自然改变。因此,家长不要那么琐碎、对孩子盯得那么紧,要把精力放在孩子成长中的那些重要的事情上,比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说得越多,孩子听从我们的机会就越小,我们的威信也就越低。科学的方式是: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同时有好几件事要说的,就拣一件最重要的说,其他的等这件事了结后再说;复杂的事情要分步骤说,先从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步骤说,完成这一步再说下一步。
  5.适时放手。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尽量不要参与,孩子做不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赖床导致迟到),孩子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需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我们提醒无效不妨放手,孩子会吃一堑长一智的。
  6.学会等待。一些家长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自己一说,孩子马上听、马上改正,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其实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孩子就是孩子,他的心智和能力没有发展到那么成熟,一些事情他可能还没有理解,一些事情可能暂时无法做好,做家长的必须要学会等待,允许孩子有反复。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因家长着急、唠叨而缩短。
  妈妈经验:
  用眼神交流更有效
  杨梅:孩子书桌文具摆放零乱,不利于写作业。我说得多了,女儿也见怪不怪,不当回事。现在,我改为:先帮助孩子收拾一遍,然后神情严肃地注视她一小会儿,我用眼神告知她:我已经给你示范了,请你按照这样收拾,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再依赖我,文具摆放合理,做作业效率才高。孩子看到我的做法,很惊奇,目光不敢与我长时间对接,主动移开了。我想她应该是明白了我的意思,我看她再用文具盒时,非常注意定位摆放。看到她如此,我对她投以赞许的目光,她的眼神高兴地迎接上来,我们会心一笑。“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孩子接收到我眼神中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时,我是快乐的,她亦是快乐的。这和我歇斯底里地吼她改正,她却若无其事相比,这种眼神交流更有效。
  专家主张:
  换种方式督促孩子
  天津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虹翔:家长们长期针对某一事例的重复强调,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属于一种负面情绪的累积。特别是当孩子认为已经完全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时,再三听到家长的唠叨时,他们就会认为爸妈对自己缺少信任,从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叮嘱要适度,多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尽量“一事一讲”。即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不要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方式督促他。此外,父母在叮嘱孩子时,应该多用“对于这件事,我的想法是……”“我觉得这样做会好些……”等商量式语气,而少用“你应该”“你必须”等命令式口吻,这样不但会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编辑:花洁】
其他文献
“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一番问候完毕,柳州老年大学武术班开始上课了。转腰、甩手、弓步压腿……刘燕荣老师带领大家做完一系列热身运动,便正式进入太极拳世界。看着
汶川大地震后,所有参与了报道的境内外记者、参与救援的消防员、军人、自愿者以及身临其境的旁观者和通过媒体看到听到这次汶川大地震惨烈情境和场面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心理危机,并引发严重后果,如患各种心理疾病,甚至感觉生活没有意义或产生严重内疚感而自杀。  据统计,经历或目睹了灾难之后能在人们心灵留下永久记忆的比例是,男性中约有60%,女性中约50%。而且,也有一些人
发展心理学里有一个经典实验:实验人员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奶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
女儿一心留学  通常,关于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为全面了解情况,保证咨询效果,都是父母和孩子一同来访,这个案例却只有家长来访。家长说,孩子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拒绝来访。既然孩子说自己没有问题,那么家长为什么还迫切地要求来访呢?  我带着疑问,接待了这对父母。他们人到中年,很有素养,脸上却挂着愁苦。  刚坐稳,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说:“我们摊上大事了,很多人都帮不了我们,现在我们只能指望您了。事情是这样的,
朋友的孩子在听力上有些障碍,因此比一般的小朋友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一般孩子自然而然能够学会的东西,他却不能,需要大人刻意去教才行。比如,孩子听力不好,所以关门总是很大声,吓了别人一跳而他浑然不觉;或者一家人回家,他先进屋,随手带门,把爸妈关在了门外。这时,爸爸就很生气,责备孩子不懂礼貌,不替别人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家长估计还会上纲上线,认为孩子品德有问题,太自私。对此,孩子的妈妈,也就是我的朋友
眼泪是什么?   生物学家说:“眼泪是微碱性透明液体。”  硬汉们说:“眼泪是软弱的表现。”  爱哭的人说:“眼泪是不良情绪的宣泄。”  在玩具柜台前哭闹的孩子说:“眼泪是一种有力的武器。”  心理学家说:“有时候,眼泪是……”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哭的次数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越来越坚强,另一方面是人们越来越擅长压抑种种难过的情绪,而不把它们表露
在下列测试题中,符合你自己特点的,请在题后括号内标注“△”,不符合你自己特点的,则不作任何标注:1.喜欢安静;()2.对人十分信任,喜欢广交朋友;()3.学习时不愿别人在旁观看、
无论是刚刚走入小学的新一年级,还是小学中、高年级同学,秋季学期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面对新的开始,只要我们做好准备,找到方法,新的学期一定会给你新的惊喜。  刚刚升入小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要求,很多一年级新生家长都会担心孩子不知如何适应。其实不只是新一年级,面对毕业季,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如何做好小升初?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升入新年级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更好地发展
都说读书是最浪漫的教养方式,生活在一线城市北京的雾霾和拥堵之中困顿难逃,但从读书的角度来说,北京是个好地方。北京的绘本馆从大型的到社区的已经非常普遍,幼儿园、小学门
上午,我正在办公室整理心理咨询记录?,电话铃声响?了。是高中部的一位班主任老师打来的,她说:“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上课太爱接下茬了,只要老师一提问,他不管回答得对不对,总是大喊大叫,已经把好几位年轻任课老师给气走了。”  快上自习的时候,那个男生走进了我的咨询室。他高高瘦瘦的,大眼睛,长得很清秀。我问他为什么喜欢在堂上接下茬,他说:“表示我积极呗!”一脸的顽皮,声音里也透着孩子般的稚气。“那你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