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评价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者要通过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法把一些枯燥无味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得到教师的表扬或肯定,才能充分调动练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课堂评价 小学生 激励语言 兴趣
一、让激励语言走进学生心灵
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激发动机则能诱发兴趣,所以激发动机就成为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适当运用激励语言,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对于小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心里产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如果一个善于把握住学生心理的教师,能够触动学生心灵,能够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便会积极参与,融入课堂。
在学习前滚翻时,有些女同学始终不能将动作完成到位,出现了不愿参与而且躲避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批评她们,而应该用期待的语言激励她们:“前滚翻的低头、含胸、团身、蹬腿动作要领,你只要好好掌握方法,你就会成功。”当学生有进步,能勇敢地去参与时,可用“你做得越来越好了,只要注意………你的动作越来越规范了”等激励的语言鼓励她们。而如果教师只顾教,而不考虑学生的学,那么师生两者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师生的关系上,而不是心灵上的。特别在学生尚未成功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不及时或不适当,那么师生之间就不能产生共鸣。当然赞美要真诚,不可言过其实。因为无原则的赞美和激励,不但没有实现激励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出现牵强、造作的尴尬局面。如:“你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前滚翻做得如此好看的学生”等等。这些语言,不符合实际,没有激励作用,不能产生好的效果。
二、让激励语言促进课堂生成
教育契机的捕捉是一门艺术。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运用激励语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发展中不仅要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放大镜,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运用激励语言,让“强者更强、弱者进步”。
小学四年级的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是障碍跑。在本课的教学中,利用小体操垫、大体操垫、体操棒、跨栏架、凳子,引导学生跑、跨、滚翻等动作进行练习,同时课堂上注重学生自由创编,小团体合作创造不同形式的器材摆放,鼓励学生展示成果。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小组进行比赛,在我们的这个篮球场地中放着不同的器材,现在就发挥同学们的创造力进行各小组的器材摆放。”
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学生在小组长的指挥下,分工明确,有的去领器材,有的安排小组人员位置,有的在观察其他组的动向,场面非常热闹。在这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这时,某一小组的学生王明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们这组这样摆放,可以吗?”
师:“好的!真会动脑筋。”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各组的喊声越来越响亮,学生们的竞争也随之激烈,第一轮比赛结束了。
师:“第三组第一,第二组第二,第四组第三,第一组第四。”
师:“同学们,为什么第三小组会第一,原因在哪里?知道吗?”
生:“老师,我知道,他们有几个同学跑得很快。”
师:“你们再注意观察一下,看看第三小组的器材摆放和你们的各组一样吗?”学生们互相观察。
师:“他们的摆放非常合理,而且很有创意,有利于跑、跨、钻等动作的衔接。”
师:“但是,他们的摆放也不是唯一的形式,只要你们注意一下器材之间距离和各动作的衔接,再发挥一下你们创造力,你们一定能摆出更加合理的顺序。”
在接下来的障碍跑过程中,各小组注重器材运用的合理性,摆放很有创意。在课堂小结中,同学们谈了各组的经验,我也积极表扬今天上课同学们的表现,并对课堂中各小组有不同创意进行集体表扬。看着同学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的内心也是欣喜的。
三、让激励语言启迪学生智慧
课堂评价时,教师应注意到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应忽视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不仅是学法和教法所关心的问题,而且它也是评价所关注的问题。教师运用激励语言要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变横向为纵向,有的放矢,用欣赏的眼光去评析鼓励学生,又要在学生做动作出现问题时,及时地、善意地提出意见。在四年级的这节课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还不明显。如:课中出现了一些小组不能合理摆放器材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能在其他小组的基础上创新,效果可能就会更好。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快乐,适时地表扬与鼓励,让他们自己多尝试、多体验,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自己的创意与实践空间。
教师的表扬与鼓励是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而且激励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促进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都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课堂评价 小学生 激励语言 兴趣
一、让激励语言走进学生心灵
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激发动机则能诱发兴趣,所以激发动机就成为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适当运用激励语言,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对于小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心里产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如果一个善于把握住学生心理的教师,能够触动学生心灵,能够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便会积极参与,融入课堂。
在学习前滚翻时,有些女同学始终不能将动作完成到位,出现了不愿参与而且躲避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批评她们,而应该用期待的语言激励她们:“前滚翻的低头、含胸、团身、蹬腿动作要领,你只要好好掌握方法,你就会成功。”当学生有进步,能勇敢地去参与时,可用“你做得越来越好了,只要注意………你的动作越来越规范了”等激励的语言鼓励她们。而如果教师只顾教,而不考虑学生的学,那么师生两者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师生的关系上,而不是心灵上的。特别在学生尚未成功时,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不及时或不适当,那么师生之间就不能产生共鸣。当然赞美要真诚,不可言过其实。因为无原则的赞美和激励,不但没有实现激励的促进作用,反而会出现牵强、造作的尴尬局面。如:“你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前滚翻做得如此好看的学生”等等。这些语言,不符合实际,没有激励作用,不能产生好的效果。
二、让激励语言促进课堂生成
教育契机的捕捉是一门艺术。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运用激励语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发展中不仅要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放大镜,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运用激励语言,让“强者更强、弱者进步”。
小学四年级的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是障碍跑。在本课的教学中,利用小体操垫、大体操垫、体操棒、跨栏架、凳子,引导学生跑、跨、滚翻等动作进行练习,同时课堂上注重学生自由创编,小团体合作创造不同形式的器材摆放,鼓励学生展示成果。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小组进行比赛,在我们的这个篮球场地中放着不同的器材,现在就发挥同学们的创造力进行各小组的器材摆放。”
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学生在小组长的指挥下,分工明确,有的去领器材,有的安排小组人员位置,有的在观察其他组的动向,场面非常热闹。在这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这时,某一小组的学生王明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们这组这样摆放,可以吗?”
师:“好的!真会动脑筋。”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各组的喊声越来越响亮,学生们的竞争也随之激烈,第一轮比赛结束了。
师:“第三组第一,第二组第二,第四组第三,第一组第四。”
师:“同学们,为什么第三小组会第一,原因在哪里?知道吗?”
生:“老师,我知道,他们有几个同学跑得很快。”
师:“你们再注意观察一下,看看第三小组的器材摆放和你们的各组一样吗?”学生们互相观察。
师:“他们的摆放非常合理,而且很有创意,有利于跑、跨、钻等动作的衔接。”
师:“但是,他们的摆放也不是唯一的形式,只要你们注意一下器材之间距离和各动作的衔接,再发挥一下你们创造力,你们一定能摆出更加合理的顺序。”
在接下来的障碍跑过程中,各小组注重器材运用的合理性,摆放很有创意。在课堂小结中,同学们谈了各组的经验,我也积极表扬今天上课同学们的表现,并对课堂中各小组有不同创意进行集体表扬。看着同学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的内心也是欣喜的。
三、让激励语言启迪学生智慧
课堂评价时,教师应注意到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应忽视的。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不仅是学法和教法所关心的问题,而且它也是评价所关注的问题。教师运用激励语言要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变横向为纵向,有的放矢,用欣赏的眼光去评析鼓励学生,又要在学生做动作出现问题时,及时地、善意地提出意见。在四年级的这节课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还不明显。如:课中出现了一些小组不能合理摆放器材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能在其他小组的基础上创新,效果可能就会更好。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快乐,适时地表扬与鼓励,让他们自己多尝试、多体验,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自己的创意与实践空间。
教师的表扬与鼓励是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而且激励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对唤起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促进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都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