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是培养中职生在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重要课程。现代诗歌教学首先要研究教学对象。在当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多数学生认为来到中职学校是学习一技之长,语文课程学不学无所谓,不被教学对象重视,中职生离诗歌越来越远的现象普遍存在。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初级技术人才,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清晰明了。可见,诗歌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学生心灵的成长、审美提高,提高人文素养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现代诗歌、中职、教学
一、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中现代诗歌的分类和特点
(一)、语文课程中的诗歌分类
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陆续开始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的、倪文锦主编的《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在诗歌选择和编排上都有许多变化,特别是在诗歌分类上由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组成。不仅为中职生提供语言节奏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古典诗歌,还提供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二)、现代诗歌特点
现代诗歌成形于20世纪40年代,具有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等特点。形成原因与当时的国情、政治、经济大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讲授课程时首先要简要概论作者对于现代诗歌创作的背景,使学生融于创作时代是拉近现代诗歌与学生认知关系的有效方法。
二、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目标的解析
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现代诗歌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现代诗歌的基础知识掌握可以分为音、字、词、韵、义,由于是白话语言为呈现方式,所以,基础知识掌握较古典诗词的文言文更为通俗易懂。核心知识是诗歌的起源、表现手法的使用、情趣与意象契合、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技能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二)、现代诗歌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过程的科学完整、教学方法的得当有效是知识与技能掌握的保障。
首先,课堂导入应该从诗歌的主旨立意做为起始,因为诗是以语文表现情感思想的艺术。它的出发点在见与感,有睹于目,有会于心。感知诗人所表现与传达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知觉渠道有助于加深中职生对于诗歌感染力的传达。如增加视知觉带来的直观感受,利用图形和图像传递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表现与传达的主体;增加听知觉,利用节奏与韵律将教学对象带入诗歌的艺术境界并可以渲染诗歌的艺术氛围使教学对象感同身受。
其次,激发兴趣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诗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确实是要从诗歌的起源谈起,"诗言志、歌咏言。"人类唱歌做诗是表现情感的,因此,反复诵读就成为师生间共同体验诗歌审美的精神传递过程,诵读的过程可以先由教师示范朗诵传递争取发音、音调和情绪渲染;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学生感知之后跟随教师示范强化知识掌握;最后由学生自主集体朗诵,在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于诗歌知、情、意的理解。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知识保持的基本规律合理控制诵读的时间长度和次数,在整个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整个直观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组织形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展开的,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的运用,也是学生自发内心求知驱动力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可以提出对于诗歌中作者情感意境的营造和思想情感的抒发相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组讨论、思考、指导,再组织集中反馈问题答案总结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丰富情感的过程。
最后,在强化知识点之后,唤起学生认知,传递诗歌情怀,以诗歌表达主题为题目布置学生的训练作业,不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给予学生自我创作的空间。
(三)、现代诗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诗歌产生的境界就应该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而且,诗歌的妙处都是从景、物、人与诗人的见和感发生移情作用看出内在的情趣常和外来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响。因此,教师通过教学方法传递现代诗歌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并塑造出现代诗歌的表现主题是爱国、友情、亲情等真善美价值观,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和精神向往,做到育人的最终目标。
总之,新课表提出的三维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它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并非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教学目标。
三、丰富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
诗歌从起源开始就与音乐、舞蹈同源,而且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因此,丰富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可尝试的。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增进现代诗歌的传播和推广。
(一)、尝试现代诗歌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团体相结合的培养新模式
现代诗歌的文本分析是文学创作带来的力量,艺术表现的形式具有传播和感染力,两者结合的让学生参与是有效的手段。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建立诗社团体,定期举行诗歌欣赏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定期鼓励学生参加校级、市级的各类演出或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在诗歌表现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尝试现代诗歌的课堂教学与艺术课程相结合
在诗歌的表现方面可以借用艺术的表现形式,使之诗歌的课堂教学更为多样、活泼。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应该提前有集体备课的经验交流,利用多媒体呈现给教学对象。
总之,提高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增强挖掘学生集体感知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发挥艺术感染力吸引学生参与,都是现代诗歌教学促学生感受诗性力量、领略诗歌魅力、促进诗歌走入学生的课余视野作为现代诗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应该抓住诗歌本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改变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实施融入艺术的情感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诗论》,中华书局,2012年,第一版,P46。
[2] 李怡琳,《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32)
[3] 马建月,诗意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初探,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01)
作者简介:
张娅静(1986.8),女,漢族,河南巩义人,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语文、现代诗歌、中职、教学
一、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中现代诗歌的分类和特点
(一)、语文课程中的诗歌分类
我省各中等职业学校陆续开始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的、倪文锦主编的《语文》教材。这套教材在诗歌选择和编排上都有许多变化,特别是在诗歌分类上由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组成。不仅为中职生提供语言节奏和谐性再现生活抒情言志的古典诗歌,还提供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二)、现代诗歌特点
现代诗歌成形于20世纪40年代,具有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等特点。形成原因与当时的国情、政治、经济大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讲授课程时首先要简要概论作者对于现代诗歌创作的背景,使学生融于创作时代是拉近现代诗歌与学生认知关系的有效方法。
二、中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中现代诗歌的教学目标的解析
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现代诗歌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现代诗歌的基础知识掌握可以分为音、字、词、韵、义,由于是白话语言为呈现方式,所以,基础知识掌握较古典诗词的文言文更为通俗易懂。核心知识是诗歌的起源、表现手法的使用、情趣与意象契合、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技能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二)、现代诗歌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过程的科学完整、教学方法的得当有效是知识与技能掌握的保障。
首先,课堂导入应该从诗歌的主旨立意做为起始,因为诗是以语文表现情感思想的艺术。它的出发点在见与感,有睹于目,有会于心。感知诗人所表现与传达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加知觉渠道有助于加深中职生对于诗歌感染力的传达。如增加视知觉带来的直观感受,利用图形和图像传递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表现与传达的主体;增加听知觉,利用节奏与韵律将教学对象带入诗歌的艺术境界并可以渲染诗歌的艺术氛围使教学对象感同身受。
其次,激发兴趣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诗歌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确实是要从诗歌的起源谈起,"诗言志、歌咏言。"人类唱歌做诗是表现情感的,因此,反复诵读就成为师生间共同体验诗歌审美的精神传递过程,诵读的过程可以先由教师示范朗诵传递争取发音、音调和情绪渲染;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学生感知之后跟随教师示范强化知识掌握;最后由学生自主集体朗诵,在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于诗歌知、情、意的理解。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知识保持的基本规律合理控制诵读的时间长度和次数,在整个知识掌握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整个直观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组织形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展开的,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的运用,也是学生自发内心求知驱动力的外在表现,因此,教师可以提出对于诗歌中作者情感意境的营造和思想情感的抒发相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组讨论、思考、指导,再组织集中反馈问题答案总结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丰富情感的过程。
最后,在强化知识点之后,唤起学生认知,传递诗歌情怀,以诗歌表达主题为题目布置学生的训练作业,不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给予学生自我创作的空间。
(三)、现代诗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诗歌产生的境界就应该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而且,诗歌的妙处都是从景、物、人与诗人的见和感发生移情作用看出内在的情趣常和外来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响。因此,教师通过教学方法传递现代诗歌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并塑造出现代诗歌的表现主题是爱国、友情、亲情等真善美价值观,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和精神向往,做到育人的最终目标。
总之,新课表提出的三维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它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并非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教学目标。
三、丰富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
诗歌从起源开始就与音乐、舞蹈同源,而且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因此,丰富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可尝试的。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增进现代诗歌的传播和推广。
(一)、尝试现代诗歌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团体相结合的培养新模式
现代诗歌的文本分析是文学创作带来的力量,艺术表现的形式具有传播和感染力,两者结合的让学生参与是有效的手段。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建立诗社团体,定期举行诗歌欣赏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定期鼓励学生参加校级、市级的各类演出或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在诗歌表现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尝试现代诗歌的课堂教学与艺术课程相结合
在诗歌的表现方面可以借用艺术的表现形式,使之诗歌的课堂教学更为多样、活泼。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应该提前有集体备课的经验交流,利用多媒体呈现给教学对象。
总之,提高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自身业务能力,增强挖掘学生集体感知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发挥艺术感染力吸引学生参与,都是现代诗歌教学促学生感受诗性力量、领略诗歌魅力、促进诗歌走入学生的课余视野作为现代诗歌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应该抓住诗歌本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改变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实施融入艺术的情感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诗论》,中华书局,2012年,第一版,P46。
[2] 李怡琳,《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32)
[3] 马建月,诗意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初探,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01)
作者简介:
张娅静(1986.8),女,漢族,河南巩义人,硕士,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