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首届全球智库峰会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一些知名政要和学者站在不同角度,阐述个人不同观点,展示出共谋全球发展的真切愿望。本刊峰会报道组将其中一些嘉宾的演讲摘介发表。
关注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各种风险
目前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下,全球经济可能在年底回升,但不可能在两三年恢复4%以上的增长。美国经济在未来3~6个月内可能回升。美国不会像日本那样出现长期经济不振的情况,关键在于日本不如美国,美元的地位比日元要强得多。但是由于美国的失业率很高,财政赤字很大,在两三年恢复到较快增长是不可能的,将可能出现一个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欧盟经济的恢复更加困难,“金砖四国”会最快发展,中国能实现8%的目标。中国过去30年年均增长9%以上,第四个10年平均增长达到9%以上比较困难,根据世界经济的变化,如果能够每年增长7%就是很好的情况。
三、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结构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原有格局会发生调整,但基本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原有格局是全球化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比如中国外汇储备多,有人说人民币陷入了美元陷阱,这一结论需要商榷。因为现阶段较好的选择只能是买美国的国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没有发生重大危机,而且我们很可能最早恢复,如果完全陷入陷阱,能有这样的结果吗?因此,不能简单说陷入了美元陷阱。
目前很多专家提出要改善国际收支结构,尤其是中美两国要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中国改善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其他国家的支持。例如,我们现在对外投资比吸收外资还要难,外国认为是主权投资,有阻力。这就需要各国的适应。同时也需要发达国家的技术,不能只靠中国减少出口,如果中国出口少了,发达国家的通胀可能就上去了。另外发达国家要多向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
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大体表现为:资源国出卖资源,中国制造商品,美国消费,这一结构也不合理。要改变这种结构,第一要支持有关国家拉长生产链,有资源的可以加工。第二要鼓励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本投资,好处大家分享,共同生产和加工,互相参股。
总体上,世界经济结构还会在原来结构上发展,不会在方向上改变,只会在程度上改变。虽然危机不是因为这一问题而产生,但各国应该调整结构。
四、关于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复苏
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复苏,关键要看经济复苏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复苏的目标是要使经济回到8%左右的正常水平,那么中国将会率先复苏。
尽管如此,最后可能出现的是某些情景的混合,出现混合型出路。全球经济不平衡是与各个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收入分配相互作用的,不能指望用非常简单的工具就能够轻易实现结构调整。要看到这种难度,避免理想主义。上述六种情景,我们要力求情景一,避免情景二和情景六,思考和研究情景三、情景四、情景五,并沿着可选的方向进行体制改革设计,进一步推动改革,以便实现国际经济不平衡的相应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与知识产权
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高锐在峰会演讲中指出,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是知识创新。
50年之前,经济增长事实上不是完全能由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些要素来解释的。实际上,生育是促使生产率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而生育能力的提高又是医疗技术进步和创新带来的。这些知识推动全世界研究和开发投资的极大增长,而且,对于知识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有了很大增长,每年的预算超过万亿美元。
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传递的。投资于知识创造是创造就业增长和创造力提高的条件。但是,知识创造投资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我们还需要有让知识产权商业化的条件,即知识变成商品的条件。所以,知识产权就是通过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把知识转化成商业资产必不可少的机制和工具。因此,知识产权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法律框架,保证知识商业化的有效实施,以克服经济危机,并能够在此之后确保可持续增长。在确定相应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投资于创造,必须维护一个非常稳健的知识产权系统,使得投资者与社会利益群体之间达成一个很好的平衡。
现在金融经济危机对于知识产权到底会有什么的影响,我们还很难看清楚,因为现在为时尚早。但是初步迹象表明,在历史上的经济衰退期或萧条期,知识产权需求会受到很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往往会呈线性下降。比如,在大萧条时期,1929年到1930年期间,美国专利申请下降37%,1965年专利申请量才回复到1929年的水平。
当前金融危机条件下,我们发现,知识产权需求和经济增长没有线性和直线关系。一是国际层面和国家层面专利行为似乎有一些不同发展趋势。例如,日本和英国国内专利申请呈下降趋势,但这些国家所申请的国际专利却在上升。比如美国今年专利申请下降14%,而中国所申请的国际专利上升了19%。毫无疑问,这表明金融危机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影响不同。二是不同行业受危机的影响也不同。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发现,通常专利申请较多的汽车行业专利系统使用会有非常大的下降。危机既带来了危险,同时也带来了机会。它可能会带来创新资源的重新配置,对于创新行为也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行业的国家财务能力、相应国家是否有承担风险的信贷资金存在。事实上,在绿色技术和替代性能源方面的创新机会非常大。如果我们把碳技术对未来的影响以及未来成本纳入现有技术之中,我们可以发现,现有资本存量需要巨大、完全的更新,就像一场灾难把现有资本存量都化为了灰烬一样。绿色技术和替代性能源实现转换的过程一定会发生,但这种转换有一定不确定性。如同财政措施一样,知识产权在绿色技术和替代能源转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有些国家和地区针对清洁技术和替代性能源方面的专利申请开设了快速通道。现在全世界每年申请的专利有170万件,主要是因为在知识经济当中无形资产价值在大大增加。三是技术生产地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世界专利、国际专利申请有1/4来自东北亚,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大学机构也成为专利系统使用非常重要的用户。
如何才能比较好地平衡好权利人的权利,不仅兼顾社会效益,而且保证分配的公平性。这就需要对知识产权体系进行非常认真的管理,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之下。对于系统中存在的功能性和政治层面的矛盾和压力,我们需要找到解决的办法,从战略高度出发,以便用知识产权作为平衡机制帮助改善相应条件,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向绿色经济转型。
全球金融危机和西方国家的自主调整
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国际小额信贷领袖、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先生,在峰会上呼吁面对危机孕育创建一个新的世界构架。
现在我们确实遇到了最糟糕的危机,实际上所有人也都在谈论当今遇到的危机。但是,我认为,危机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机会,要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来调整和改革现行的世界构架。这是因为在世界的运行系统正常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不想去改变它,不想对它进行调整,现在它崩溃了,所以,这是一个好的时候,让我们来对它进行改革和调整,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重新构架。我们想要从危机中尽快地回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我的问题就在于:到底什么是正常状态呢?是要回到原来危机之前的所谓的正常状态吗?我觉得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希望是一种新的正常状态。新的正常状态能够给我们一个好的框架,这样我们就不会再有原来框架下所有的问题。
人们好像只是关注金融危机,实际上金融危机只是危机之一,我们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也有粮食危机,它到现在并没有消失。媒体和人们都在谈论金融危机,没有人担心粮食危机,因为我们自己并不是受害者,只有那些贫困人口才担心粮食问题。贫困人口是所有危机的受害者,当然也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他们会失去工作,失去收入,没有钱买食品。与此同时,还有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社会危机,现在是多种危机交织在一起。
我们不应当回到原来的所谓正常状态。而应当创建一个新的框架。经过努力,我们可以消除危机,因为所有这些危机都不是分开的,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土壤,只要移除这些土壤,我们就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会有贫困?贫困不是贫困人口所造成的问题,不是他们的错误。贫困是强加到他们头上的,是我们的系统和制度造成的,世界现行构架所追求的政策、所设立的概念,都造成了贫困。所以,危机给我们提供了百年一遇的好机会,可以改变造成贫困的所有这些制度、系统、机制、政策以及概念和理念。
首先,要重新设计金融体系。因为现在的金融体系,让世界上2/3的人口没法获得服务。因而,需要专门针对这些贫困人口,有另外一套的小额贷款制度,而现行的传统银行恰恰不愿意去给他们提供这方面的金融服务,包括对穷苦的人是否能够给你偿还80%都无法做到。因此,危机中大银行在消失,小银行却在繁荣起来,而且偿还率并没有下降。现在,需要一个包容性的,而不是排斥穷人的金融系统。
其次,改变现行的商业模式。今天的世界只有一种商业业务,即赚钱扩大利润。整个世界现在都在繁忙地、不断地扩大利润。我想人类不应该只有这一面,不能够一生都追求利润。我们知道,人类并不是只有自私的一面,还有无私的一面。现在的经济机构是基于自私的一面建立起来的,而忽视了人们无私的一面。因而,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多面的商业服务形式。现在,也存在另外一种商业形式——社会服务。社会服务并没有盈利,有助于解决社会贫困、医疗卫生、饮用水、防治疾病等问题。因此,在多面业务中,既可以赚钱,同时又可以使用这些钱来改变世界,最终实现社会服务。
再次,用技术改善贫穷人的生活。在2009年的今天,世界已经有了很多技术,这些强大的技术是人们从来没有梦想到的。这些技术是谁创造的呢?是商业企业。他们用来做什么呢?用来赚钱,是他们发明技术的原因。为什么这些技术不能用来解决社会贫困问题呢?如果今天这些技术能够应用,能够真正解决问题,那将会是更好的技术,而且可以从技术中赚钱,因此这个技术会繁荣起来。
如果我们能改变商业模式和框架,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世界。现在,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框架。
了解今天 迎接未来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在峰会的多次讲话中,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
一、智库在全球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不管是在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智库对全球决策过程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复杂的环境里,政策的制定过程需要考虑到各种新情况、数据和变量,而这些单单通过政府的分析和评估是不能实现的,需要发挥智库的作用。事实上,不管是国际、地区、国家还是次国家级层面,政府部门和机构都不具备做出复杂决定所需要的全部能力和技术工具。从更深层次上讲,在一定程度上公开那些分析和讨论的决策过程,可以避免封闭、孤立地制定政策带来的问题。因此,智库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未来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处于目前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们通常会对政府政策做出自己的评价,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决策过程,就不得不承认智库做出的分析报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西方发达国家应向中国学习
中国经济保持了30年高速增长,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尤其是应对金融危机提出的一揽子计划,都值得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也值得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中非合作成为新时期国际合作关系的典范,中国对非洲援助,既不是殖民主义,也不是帝国主义,是真诚无私帮助非洲发展壮大。
三、新经济增长点是战胜金融危机的关键
要战胜这次金融危机,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全世界扩大消费。他认为,生命科技产业和能源环保产业将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的、各经济体公平参与的世界贸易体系,对全球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在严重的金融经济形势下,各国为应对内部压力将会增强自己的贸易保护,因此说贸易保护主义一定会增加,但应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各国应尽量促进非贸易壁垒的消除,遏制保护主义的抬头。保护主义也许能够解决政府的短期危机,但长期看,将对整个系统造成破坏。当前要尽快完成多哈回合谈判,达成最终协议。避免贸易壁垒,加强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必须要加强市场整合。这种整合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更需要在区域间实现。区域间合作是破解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途径。
五、本次全球智库峰会是中国发挥领导作用的创举
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危急时刻,中国举办首届全球智库峰会,这表达了中国继续在国际舞台扮演重要角色的意愿,中国绝不仅仅为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也展示了对世界人民的责任和承诺。
六、建议中国每三年办一次全球智库峰会
每三年在北京举办一次全球智库峰会,邀请全球前50名智库深度交流是合适的;适当限制人数将会更加提升会议级别,效果更好。
关注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各种风险
目前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下,全球经济可能在年底回升,但不可能在两三年恢复4%以上的增长。美国经济在未来3~6个月内可能回升。美国不会像日本那样出现长期经济不振的情况,关键在于日本不如美国,美元的地位比日元要强得多。但是由于美国的失业率很高,财政赤字很大,在两三年恢复到较快增长是不可能的,将可能出现一个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欧盟经济的恢复更加困难,“金砖四国”会最快发展,中国能实现8%的目标。中国过去30年年均增长9%以上,第四个10年平均增长达到9%以上比较困难,根据世界经济的变化,如果能够每年增长7%就是很好的情况。
三、关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结构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原有格局会发生调整,但基本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原有格局是全球化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比如中国外汇储备多,有人说人民币陷入了美元陷阱,这一结论需要商榷。因为现阶段较好的选择只能是买美国的国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没有发生重大危机,而且我们很可能最早恢复,如果完全陷入陷阱,能有这样的结果吗?因此,不能简单说陷入了美元陷阱。
目前很多专家提出要改善国际收支结构,尤其是中美两国要改善国际收支平衡。中国改善国际收支平衡需要其他国家的支持。例如,我们现在对外投资比吸收外资还要难,外国认为是主权投资,有阻力。这就需要各国的适应。同时也需要发达国家的技术,不能只靠中国减少出口,如果中国出口少了,发达国家的通胀可能就上去了。另外发达国家要多向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
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大体表现为:资源国出卖资源,中国制造商品,美国消费,这一结构也不合理。要改变这种结构,第一要支持有关国家拉长生产链,有资源的可以加工。第二要鼓励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本投资,好处大家分享,共同生产和加工,互相参股。
总体上,世界经济结构还会在原来结构上发展,不会在方向上改变,只会在程度上改变。虽然危机不是因为这一问题而产生,但各国应该调整结构。
四、关于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复苏
中国经济能否率先复苏,关键要看经济复苏的目标是什么。如果复苏的目标是要使经济回到8%左右的正常水平,那么中国将会率先复苏。
尽管如此,最后可能出现的是某些情景的混合,出现混合型出路。全球经济不平衡是与各个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收入分配相互作用的,不能指望用非常简单的工具就能够轻易实现结构调整。要看到这种难度,避免理想主义。上述六种情景,我们要力求情景一,避免情景二和情景六,思考和研究情景三、情景四、情景五,并沿着可选的方向进行体制改革设计,进一步推动改革,以便实现国际经济不平衡的相应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与知识产权
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高锐在峰会演讲中指出,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是知识创新。
50年之前,经济增长事实上不是完全能由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这些要素来解释的。实际上,生育是促使生产率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而生育能力的提高又是医疗技术进步和创新带来的。这些知识推动全世界研究和开发投资的极大增长,而且,对于知识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有了很大增长,每年的预算超过万亿美元。
知识产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传递的。投资于知识创造是创造就业增长和创造力提高的条件。但是,知识创造投资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我们还需要有让知识产权商业化的条件,即知识变成商品的条件。所以,知识产权就是通过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把知识转化成商业资产必不可少的机制和工具。因此,知识产权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法律框架,保证知识商业化的有效实施,以克服经济危机,并能够在此之后确保可持续增长。在确定相应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投资于创造,必须维护一个非常稳健的知识产权系统,使得投资者与社会利益群体之间达成一个很好的平衡。
现在金融经济危机对于知识产权到底会有什么的影响,我们还很难看清楚,因为现在为时尚早。但是初步迹象表明,在历史上的经济衰退期或萧条期,知识产权需求会受到很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往往会呈线性下降。比如,在大萧条时期,1929年到1930年期间,美国专利申请下降37%,1965年专利申请量才回复到1929年的水平。
当前金融危机条件下,我们发现,知识产权需求和经济增长没有线性和直线关系。一是国际层面和国家层面专利行为似乎有一些不同发展趋势。例如,日本和英国国内专利申请呈下降趋势,但这些国家所申请的国际专利却在上升。比如美国今年专利申请下降14%,而中国所申请的国际专利上升了19%。毫无疑问,这表明金融危机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影响不同。二是不同行业受危机的影响也不同。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发现,通常专利申请较多的汽车行业专利系统使用会有非常大的下降。危机既带来了危险,同时也带来了机会。它可能会带来创新资源的重新配置,对于创新行为也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行业的国家财务能力、相应国家是否有承担风险的信贷资金存在。事实上,在绿色技术和替代性能源方面的创新机会非常大。如果我们把碳技术对未来的影响以及未来成本纳入现有技术之中,我们可以发现,现有资本存量需要巨大、完全的更新,就像一场灾难把现有资本存量都化为了灰烬一样。绿色技术和替代性能源实现转换的过程一定会发生,但这种转换有一定不确定性。如同财政措施一样,知识产权在绿色技术和替代能源转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有些国家和地区针对清洁技术和替代性能源方面的专利申请开设了快速通道。现在全世界每年申请的专利有170万件,主要是因为在知识经济当中无形资产价值在大大增加。三是技术生产地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世界专利、国际专利申请有1/4来自东北亚,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大学机构也成为专利系统使用非常重要的用户。
如何才能比较好地平衡好权利人的权利,不仅兼顾社会效益,而且保证分配的公平性。这就需要对知识产权体系进行非常认真的管理,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之下。对于系统中存在的功能性和政治层面的矛盾和压力,我们需要找到解决的办法,从战略高度出发,以便用知识产权作为平衡机制帮助改善相应条件,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向绿色经济转型。
全球金融危机和西方国家的自主调整
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国际小额信贷领袖、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先生,在峰会上呼吁面对危机孕育创建一个新的世界构架。
现在我们确实遇到了最糟糕的危机,实际上所有人也都在谈论当今遇到的危机。但是,我认为,危机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机会,要抓住这样一个机会来调整和改革现行的世界构架。这是因为在世界的运行系统正常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不想去改变它,不想对它进行调整,现在它崩溃了,所以,这是一个好的时候,让我们来对它进行改革和调整,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重新构架。我们想要从危机中尽快地回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我的问题就在于:到底什么是正常状态呢?是要回到原来危机之前的所谓的正常状态吗?我觉得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我希望是一种新的正常状态。新的正常状态能够给我们一个好的框架,这样我们就不会再有原来框架下所有的问题。
人们好像只是关注金融危机,实际上金融危机只是危机之一,我们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也有粮食危机,它到现在并没有消失。媒体和人们都在谈论金融危机,没有人担心粮食危机,因为我们自己并不是受害者,只有那些贫困人口才担心粮食问题。贫困人口是所有危机的受害者,当然也是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他们会失去工作,失去收入,没有钱买食品。与此同时,还有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社会危机,现在是多种危机交织在一起。
我们不应当回到原来的所谓正常状态。而应当创建一个新的框架。经过努力,我们可以消除危机,因为所有这些危机都不是分开的,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土壤,只要移除这些土壤,我们就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会有贫困?贫困不是贫困人口所造成的问题,不是他们的错误。贫困是强加到他们头上的,是我们的系统和制度造成的,世界现行构架所追求的政策、所设立的概念,都造成了贫困。所以,危机给我们提供了百年一遇的好机会,可以改变造成贫困的所有这些制度、系统、机制、政策以及概念和理念。
首先,要重新设计金融体系。因为现在的金融体系,让世界上2/3的人口没法获得服务。因而,需要专门针对这些贫困人口,有另外一套的小额贷款制度,而现行的传统银行恰恰不愿意去给他们提供这方面的金融服务,包括对穷苦的人是否能够给你偿还80%都无法做到。因此,危机中大银行在消失,小银行却在繁荣起来,而且偿还率并没有下降。现在,需要一个包容性的,而不是排斥穷人的金融系统。
其次,改变现行的商业模式。今天的世界只有一种商业业务,即赚钱扩大利润。整个世界现在都在繁忙地、不断地扩大利润。我想人类不应该只有这一面,不能够一生都追求利润。我们知道,人类并不是只有自私的一面,还有无私的一面。现在的经济机构是基于自私的一面建立起来的,而忽视了人们无私的一面。因而,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多面的商业服务形式。现在,也存在另外一种商业形式——社会服务。社会服务并没有盈利,有助于解决社会贫困、医疗卫生、饮用水、防治疾病等问题。因此,在多面业务中,既可以赚钱,同时又可以使用这些钱来改变世界,最终实现社会服务。
再次,用技术改善贫穷人的生活。在2009年的今天,世界已经有了很多技术,这些强大的技术是人们从来没有梦想到的。这些技术是谁创造的呢?是商业企业。他们用来做什么呢?用来赚钱,是他们发明技术的原因。为什么这些技术不能用来解决社会贫困问题呢?如果今天这些技术能够应用,能够真正解决问题,那将会是更好的技术,而且可以从技术中赚钱,因此这个技术会繁荣起来。
如果我们能改变商业模式和框架,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世界。现在,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新的世界框架。
了解今天 迎接未来
欧盟委员会前主席、意大利前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在峰会的多次讲话中,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
一、智库在全球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不管是在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智库对全球决策过程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复杂的环境里,政策的制定过程需要考虑到各种新情况、数据和变量,而这些单单通过政府的分析和评估是不能实现的,需要发挥智库的作用。事实上,不管是国际、地区、国家还是次国家级层面,政府部门和机构都不具备做出复杂决定所需要的全部能力和技术工具。从更深层次上讲,在一定程度上公开那些分析和讨论的决策过程,可以避免封闭、孤立地制定政策带来的问题。因此,智库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其未来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处于目前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我们通常会对政府政策做出自己的评价,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决策过程,就不得不承认智库做出的分析报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西方发达国家应向中国学习
中国经济保持了30年高速增长,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尤其是应对金融危机提出的一揽子计划,都值得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也值得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中非合作成为新时期国际合作关系的典范,中国对非洲援助,既不是殖民主义,也不是帝国主义,是真诚无私帮助非洲发展壮大。
三、新经济增长点是战胜金融危机的关键
要战胜这次金融危机,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全世界扩大消费。他认为,生命科技产业和能源环保产业将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的、各经济体公平参与的世界贸易体系,对全球和平与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在严重的金融经济形势下,各国为应对内部压力将会增强自己的贸易保护,因此说贸易保护主义一定会增加,但应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各国应尽量促进非贸易壁垒的消除,遏制保护主义的抬头。保护主义也许能够解决政府的短期危机,但长期看,将对整个系统造成破坏。当前要尽快完成多哈回合谈判,达成最终协议。避免贸易壁垒,加强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必须要加强市场整合。这种整合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更需要在区域间实现。区域间合作是破解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途径。
五、本次全球智库峰会是中国发挥领导作用的创举
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危急时刻,中国举办首届全球智库峰会,这表达了中国继续在国际舞台扮演重要角色的意愿,中国绝不仅仅为了自己的国际地位,也展示了对世界人民的责任和承诺。
六、建议中国每三年办一次全球智库峰会
每三年在北京举办一次全球智库峰会,邀请全球前50名智库深度交流是合适的;适当限制人数将会更加提升会议级别,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