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想“万一……”才好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黄平县教育局曾规定:全县所有中小学生都要向过往车辆敬礼。并且称,这是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礼仪方式,一是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去年10月,这件事不知怎么竟在网上疯传起来,连美国《纽约时报》都登了,《参考消息》上还给了不小的一个“豆腐块”,配发有小孩子向过往车辆行礼的照片,见2009年10月27的报纸第8版。
  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那么这件事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以这民谚衡量,大抵是坏事。发生在那么偏远山区的事情,竟然能见报,且见于美国报纸,这已远非“传千里”了,也足见现代信息传播之远、之快。
  但眼下好事也有“传千里”的,不可概然言之。如黄平县教育局就认为这是好事,一表对驾驶员的尊重,二为学生的安全;驾驶员得心理满足,学生得生理安全。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两全其美。还不是好事么?
  网上也有照片,比报纸上的清楚,而且是彩色的。照片上面,远处有山丘,高矮不同、穿着略显土气的孩子们,系着红领巾,背着大书包站在绿树掩映的路边,右手高举过头,向路过的车辆认真地行着少先队队礼,目光凝重,怯生生的。当然,这是我自己看出来的。当事人,那些小孩子们也许未必这样吧!
  这规定的理由之一是孩子们的“安全”!的确,现在路上车是多了,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嘛!山里的孩子得自由的禀赋和“条件”,喜欢野耍。其实何止是山里的孩子呢?城市里的孩子同样喜欢。这样,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就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够宽阔,坡道多,弯也多,安全隐患就大。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实在是教育局官员的慈悲和恩典。然而,驻足以待车过,对于“安全”的必要性究竟有多大?现在车多了,对于孩子们来说,一车一驻足,几时才能到学校或者回家?不但驻足,而且行礼,这又与“安全”何干?不但行礼,而且行少先队队礼,这却又是为何?一般而言,少先队队礼是在特定场合,向着队旗来行的。向过往车辆行少先队队礼,味道是不是有点不对?从照片来看,孩子们无一戴黄色安全帽的。而这恰恰是全国各地的通例,因为黄帽子醒目。在一些地方,孩子们还有手举“停”字牌的,过马路时一举牌,车辆就得乖乖地停下来先让孩子们过。这就更其安全了。这些,黄平教育局的官员竟不知道?莫非嫌其老旧,非要创“新”?
  另一个理由是对驾驶员的尊重。这个问题也复杂。过去,驾驶员是一个专门的职业。人们有事还得专门打点着点司机,否则人家不给拉车;给领导开车的驾驶员,分房子都多加分!甚至开几年车给个什么职位也都是经常有的事!这里边究竟是为什么,现在我也不大了然。而今则不同了,驾驶虽仍然是一门技术,但会开车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在有些场合和时候,为了行事方便,连有的领导都省却派头、撇开专职司机而亲自当起驾驶员了!开车辛苦,开过的人都知道。但是否需要特别的“尊重”,尤其是得到路过的孩子们的特别“尊重”?经常能够看到车祸惨剧的新闻,打官司的事情也越来越耸人听闻。什么明星开车耍大牌啦,宝马车主故意耍横撞人啦之类的事情,人们也都知道的太多了。这一类驾驶员我看“死啦死啦地”都够了,还给他什么尊重!
  我自己也开车,却实在想不通为什么驾驶员需要“尊重”,尤其得到路过的孩子们的“尊重”!其实,孩子们敬礼,得到尊重的也绝不只是驾驶员自己,而是包括坐在车里的所有的人们。正如跪皇帝的车驾并不是跪给皇帝驾车的车夫一样,后者可配?可以想得到,领导自不必说,家里有汽车、或者有条件坐汽车的孩子,也当不在给人敬礼者之列,只需安享其他孩子的“礼”,得到其他孩子投来的“尊重”。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大国,向来最重礼数的。最近这些年,“有识之士”们有感于世风如江河日下,物欲似沧海横流,遂力昌国学,虽然究竟什么是国学也还是一笔糊涂账。几千年来,中国这块地方朝代很多,“国”亦不少,即便版图变化不大,但社会制度却差之远矣,则此“国”就非彼“国”。那么,是自有“国”以来所有的“学”都算国学,还是自哪一国算起的“学”才算是国学;抑或是只有哪一国的“学”算是国学,而其他的都不算;或者是只有哪一国处独尊地位的正统之“学”才算是国学,而一切与之相矛盾、相对立、甚或不太相干的野学、杂学等“非主流”就都不算;五胡十六国的“学”算不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算不算,等等,这些问题都还是问题,但仍不妨碍“国学”的昌隆。孩子们“被国学”者也各式各样。《三字经》广布,《二十四孝》传神;《论语》大热,《老庄》行时;《周易》时髦,“太极”转圈;学生娃娃高考得中“状元”要去国子监穿着袍子祭拜,大学毕业也有穿汉服的呼声。如此等类,真不知今夕是何年欤!不管如何“国学”,“礼”则是贯穿其中的。
  所谓“乐殊贵贱,礼别尊卑”,是蒙学《千字文》里的话,专门教育小孩子的。乐殊贵贱,现在是的确做到了。想听听音乐会,也熏陶熏陶高雅艺术,脱一脱身上下里巴人的俗气吧,可那门票动辄几百元、上千元,决非一般百姓掏得起的。门票有贵贱,座次有分别,身份当然也就自有高下。持百元门票者当然不配生有持千元门票者的耳朵!礼别尊卑,当然是古已有之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皇帝车驾过处,百姓跪于道边,有敢于抬头正视者,即以“有意刺王杀驾,斩立决”处之。那时候的人们笨,还想不出“皇上社稷压身,车驾太快,让百姓跪下勿轻举妄动,是为了百姓的安全”这一理由。而现在,几千年来的“礼别尊卑”在黄平县地界发展了,而且是专门发展到孩子!
  也许黄平县教育局的官员们真的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还有对驾驶员的尊重——别无他意,但却无法不使人对这一规定产生联想。实际上,多想一想有好处。这规定怎么想怎么有一种交易的味道,而且是强制交易。可以翻译为:娃儿们,少先队员们,给我尊重,致我以礼,否则别怪我不给你安全!难道不是这样吗?
  多想想有好处,多想想“万一……”更好。昔日秦始皇出行,项羽和刘邦分别看见。他们那时还都是站(跪?)在路边观看的角色。一个说:“彼可取而代也!”一个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我想,黄平县教育局的官员们是不是应该多想一想,虽然站在路边向过往车辆敬礼的孩子们大多会习惯成自然,那木然、机械地举起的手会逐渐放不下来,但万一其中也有人发出项羽和刘邦那样的感慨,可怎么办呢?多想想“万一……”才好!
其他文献
谢子长是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两支军队的创始人之一,堪称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奠基人和“创造红地”的卓越领导人。毛泽东称其为“民族英雄”,朱德赞其曰“人民领袖”,老百姓直呼其为“谢青天!”  “谢青天”是在为粉碎蒋介石反动军队对陕北根据地第一次“围剿”而进行的清涧河口镇战斗中英勇负伤的。从1934年8月15日至1935年2月21日,在他负伤、转移、养伤的半年时间里,仍是胸中
期刊
左联在1933年    1933年,左联面临发展,但也遭到更严重的压迫,有不少喜报也有不少凶讯,还发生了一次思想论争。    深情厚谊    1932年11月30日晚6时鲁迅一回到家,就知道秋白来了。由于杨之华遇到叛徒盯梢,秋白接到紧急警报后,立即决定转移到鲁迅家中避难,这时鲁迅正在北平探视母病,许广平将瞿秋白妥善安置下来。随后,杨之华机警地甩掉跟踪的叛徒之后,也来到鲁迅家隐蔽。鲁迅见到秋白夫妇后
期刊
薄一波伯伯在草岚子监狱中已是我们的父亲廖鲁言的领导,后来在山西太原接办牺盟会、创建新军时又成为我们父母的领导。“文革”中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我们的父亲又跟薄伯伯一起蒙难。父亲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文革”后簿伯伯对我们的妈妈陶桓馥及我们全家多方关照。在几十年风雨历程中,薄伯伯是我们父母的领导和同舟共济的战友,他对敌人,对邪恶势力横眉冷对,坚强如钢;对战友,对晚辈言传身教,关爱有加,常常是雪
期刊
薄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今又适逢他的百年诞辰,回想薄老对我们原牺盟会老同志的深切教诲,总让我难以忘记。往事如潮,述文以纪念。  1977年12月,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不到半个月,就首先狠抓了关于“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的平反工作。1978年¨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同志正式提出,要为“六十一人案”平反昭雪。1978年12月16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召开的前两天,中共中央发布了同意
期刊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遵照这个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了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为了适应新解放区的工作,党中央决定从华北等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南下,参与新解放区的政权接管和恢复建设工作。  早在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就发出了《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定》,要求各解放区党委必须把准备足够的干部,当作一项迫
期刊
第十一回  为革命感恩人民  获情报南线谈判  话说红军在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下步步败退。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军九个师涌进了广昌城。  翌日,蒋介石飞抵广昌。他召集部属训话时叫道:“门户既开,堂奥难保”,“池塘的缺口挖开了,水流干了,现在等着我们去捉鱼了”。  7月上旬,六路“围剿”敌军同时发起了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全面进攻。  可悲的结局是不难预料的。当一年一度的秋风再次来临时,毛泽
期刊
一    1982年春节刚过,我作为“文革”结束后国家恢复高考的首批应届毕业大学生,从山西大学报名参军来到古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分配在学校政治部工作。  第四军医大学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贺龙亲手创建的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解放后与国民党遗留的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合并,从穷乡僻壤的陕西神府县贺家川的窑洞里辗转迁到西安。据说,学校在战火硝烟中草创时,八路军一二○师一支部队集合起来,指挥员下令:“初中
期刊
有一部电影叫《曾克林出关》,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进驻沈阳的一段真实但鲜为人知的历史。影片中的主人公原型,就是被刘少奇称为进军东北的“先锋官”、开国将军曾克林。  曾克林1913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连政治指导员、团参谋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平西挺进军司令部作教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
期刊
2009年12月26日,山西省永和县委、县政府隆重集会,庆祝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扩建竣工,并以此纪念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主任张铁锁出席仪式并作讲话。  发生于 1936年的红军东征,是一次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战略行动,是巩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举措,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伏笔,是八路军对日直接作战的前奏,是建立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序曲。红军东征山西期间,筹集了价值50万银元的资金
期刊
在瑞金县革命博物馆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分别收藏着两张不同的毛泽东交纳伙食费的票据。从这两张不同的票据上,反映了毛泽东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群众纪律,率先执行党的规定的优良品格。  1934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同江西省区参谋长陈奇涵到江西苏区长胜县铲田区调查工作,一行四人都是穿着麻纳千层底布鞋,身背干粮袋,分头深入各乡村作群众调查。当晚,毛泽东等人住宿在区政府。晚饭时,桌上只有山芋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