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甜的泥土》一文,以“甜”写“苦”,读来使人不觉一番苦涩滋味漫上心头。
“奶糖”本是甜的
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最爱吃那甜甜的奶糖,冒风斗雪送到孩子的学校。王小亮只需“微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了这包奶糖源自哪里,出自何人,只有妈妈才知道自己最喜欢吃“奶糖”啊。
“王小亮快活地叫着、跳着”,他大方地分给每个小朋友一颗、要好的伙伴两颗、老师五颗,所有人都与他一起分享快乐、品尝甜蜜,以至于放学后,王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
“口袋里还剩下舍不得吃的糖”,小亮将它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这一夜,小亮连梦都是“甜”的——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
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小亮的奶糖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小亮“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连渗进了奶糖甜味的泥土都“甜丝丝的”!
甜甜的泥土,小亮的笑容,本该引发我们宽慰而又释然的笑——是啊,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终究还有着生母的牵挂、疼惜和关爱,怎能不使充满悲凉和苦涩的心灵得到些许的慰安和释然呢?
然而,我们终究连些许的慰安和释然都得不到!
奶糖的“甜”和小亮“笑”的背后
“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地出了门。”
他,王小亮,缺吃少穿,连最起码的温饱需求都得不到保证!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
他,整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不知道何时何处就会引起“现在的妈妈”的不快,从而招致父亲的毒打!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
他,刚过八个生日的他,承担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繁重家务!而这份承担,更有着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熟练!
可这一切,对于懂事坚强的小亮都不算什么,最让小亮无所适从的是——
小亮埋入路边雪堆中的、“舍不得吃”的奶糖在一夜之间融化了、没有了,“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终于“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
这是常年得不到家庭温暖和亲人关爱的八岁孩子心中升起的痛苦、疑惑、茫然和失望!
小亮找不到答案,找不到方向!
小亮的生母
小亮的生母能否给小亮带来除一包“奶糖”之外更多的希望?
不能!
“她,依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她自己已经孤苦无依,呆滞迟缓,了无生趣!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
她见不到孩子,她对能见到孩子也实在不敢再抱有什么希望!小亮,本想把你最喜欢吃的奶糖交到你的小手上,再让妈妈看看你的笑、亲亲你的脸,可是,妈妈竟是连见你一面都这么难!
是谁剥夺了她抚养孩子的权利?又是谁剥夺了她探望孩子的权利?
让这位离异母亲牵肠挂肚、难割难舍的儿子大概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希望了,儿子到底哪儿去了?巨大而又沉重的心理打击以致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见不到孩子所造成的极大痛楚以致她答非所问、近乎精神失常,连看门老头都不耐烦了,“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
她,在人们眼里,到底算什么?一个神经质的女人!她的苦、她的痛,并没有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同情,她,只是一个神经质的女人!
含泪的微笑
小亮是勤劳的、坚强的、懂事的。这样的孩子经受的却是这样的不幸。他的懂事坚强能够唤起除了他生父继母之外所有人的喜爱,他的不幸能够唤起除了他的生父继母之外所有人的同情。当“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快乐”时,“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小亮的“又笑了”,能“笑”出所有人的眼泪!品咂他的“笑”能将“甜甜的泥土”品咂出苦涩的滋味!
傅会云,教师,现居江苏东台。
“奶糖”本是甜的
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最爱吃那甜甜的奶糖,冒风斗雪送到孩子的学校。王小亮只需“微微思考一下”,就明白了这包奶糖源自哪里,出自何人,只有妈妈才知道自己最喜欢吃“奶糖”啊。
“王小亮快活地叫着、跳着”,他大方地分给每个小朋友一颗、要好的伙伴两颗、老师五颗,所有人都与他一起分享快乐、品尝甜蜜,以至于放学后,王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
“口袋里还剩下舍不得吃的糖”,小亮将它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这一夜,小亮连梦都是“甜”的——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
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小亮的奶糖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小亮“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连渗进了奶糖甜味的泥土都“甜丝丝的”!
甜甜的泥土,小亮的笑容,本该引发我们宽慰而又释然的笑——是啊,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终究还有着生母的牵挂、疼惜和关爱,怎能不使充满悲凉和苦涩的心灵得到些许的慰安和释然呢?
然而,我们终究连些许的慰安和释然都得不到!
奶糖的“甜”和小亮“笑”的背后
“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地出了门。”
他,王小亮,缺吃少穿,连最起码的温饱需求都得不到保证!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
他,整天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不知道何时何处就会引起“现在的妈妈”的不快,从而招致父亲的毒打!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
他,刚过八个生日的他,承担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繁重家务!而这份承担,更有着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熟练!
可这一切,对于懂事坚强的小亮都不算什么,最让小亮无所适从的是——
小亮埋入路边雪堆中的、“舍不得吃”的奶糖在一夜之间融化了、没有了,“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终于“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
这是常年得不到家庭温暖和亲人关爱的八岁孩子心中升起的痛苦、疑惑、茫然和失望!
小亮找不到答案,找不到方向!
小亮的生母
小亮的生母能否给小亮带来除一包“奶糖”之外更多的希望?
不能!
“她,依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她自己已经孤苦无依,呆滞迟缓,了无生趣!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
她见不到孩子,她对能见到孩子也实在不敢再抱有什么希望!小亮,本想把你最喜欢吃的奶糖交到你的小手上,再让妈妈看看你的笑、亲亲你的脸,可是,妈妈竟是连见你一面都这么难!
是谁剥夺了她抚养孩子的权利?又是谁剥夺了她探望孩子的权利?
让这位离异母亲牵肠挂肚、难割难舍的儿子大概是她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希望了,儿子到底哪儿去了?巨大而又沉重的心理打击以致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见不到孩子所造成的极大痛楚以致她答非所问、近乎精神失常,连看门老头都不耐烦了,“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
她,在人们眼里,到底算什么?一个神经质的女人!她的苦、她的痛,并没有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同情,她,只是一个神经质的女人!
含泪的微笑
小亮是勤劳的、坚强的、懂事的。这样的孩子经受的却是这样的不幸。他的懂事坚强能够唤起除了他生父继母之外所有人的喜爱,他的不幸能够唤起除了他的生父继母之外所有人的同情。当“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快乐”时,“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小亮的“又笑了”,能“笑”出所有人的眼泪!品咂他的“笑”能将“甜甜的泥土”品咂出苦涩的滋味!
傅会云,教师,现居江苏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