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笛卡尔(Rene Desartes,1596-1650),法国著名哲学家,近代哲学的奠基人和开创者。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著名判断是笛卡尔哲学的基础,也标志着近代哲学的开始,对后世哲学的研究方向、内容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我思故我在”内容概述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目的是找到一个认识的起点,为人类寻找普遍必然性知识,普遍怀疑是达到目的的方法。笛卡尔对感性知识普遍怀疑后,唯有“怀疑”本身不可怀疑,怀疑属于“思”的范围,纯粹的存在物即“思”。思为人的思,只有“我思”存在。“我思”其实还是一个纯粹的思想,其属性为思维。
“我思故我在”形成过程运用了普遍怀疑、理智直观等新的方式。这个判断确定了天赋观念作为知识的起点,为研究人如何获得普遍必然性知识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二、“我思故我在”时代主题意义
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的开创者,表现在众多方面,这些方面都在“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之中。
1、自由精神之理性主义
古希腊也有理性精神,例如赫拉克利特的“Logos”、巴门尼德的“存在”及柏拉图的“理念”,但他们理性不是建立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与古希腊哲学家不同,他运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思想具有摆脱任何束缚和藩篱下的独立自由性,他的理性代表着独立之精神,笛卡尔开辟了一条思想解放的道路。
2、主体性认识论
古希腊及中世纪哲学都以本体论为核心内容,笛卡尔使近代哲学研究转向了认识论研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产生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即“我思”,如果仅止与此,我思就是一个没有内容的空的范畴,随后笛卡尔又推出上帝,并保证外在世界存在,然而外在世界通过保证出现,并非来自于“我思”,这个意味着另一个实体的出现。所谓的实体并不是笛卡尔研究的核心,两个实体属性即思维和存在之如何达到统一才是笛卡尔研究的真正目的,也就使作为主体的“我思”如何获得真理的问题成为了近代哲学研究的主题。“我思”中的天赋观念成为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主义知识的起点和根据,“笛卡尔为科学知识寻找哲学的依据,开启了以科学形态作为哲学讨论范式的先河”[1]
三、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对后期哲学的具体影响
1、笛卡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笛卡尔对德国古典哲学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从笛卡尔开始,近代哲学以研究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为哲学起点,意味着作为精神实体属性的思维,如果跟物质实体属性存在达到一致,人就可以获得真理,人因此也就取得了在世的主体性。这种理想从笛卡尔这里开始,但通过笛卡尔自以为严谨的推断却走向了初衷的反面。他把这个难题遗留给后世哲学家。唯理论和经验论都在探讨知识的起源及如何获得真理的问题。
笛卡尔虽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为德国古典哲学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在哲学中的进步作用不可低估。德国古典哲学第一哲学家康德解决这个问题,着手于这个问题发展到对笛卡尔理想的一种彻底的粉碎——休谟问题。
休谟认为有两种知识,一种是观念知识,体现为观念之间的相符合,此种知识因为运用分析演绎的方法,具有逻辑的必然性,他们来自于人的理智。另一种知识是事实之间的知识,来自于我们的感性。我们通常认为事实知识中也包含着因果必然性,但通过休谟的分析,我们的因果性知识其实都是一种感性的习惯性联想。人的认识只包含着理智和感性两个方面,休谟坚信外部事实之间也一定有必然性联系,但通过分析这种联系,休谟认为这种必然性并不能来自于我们的理智和感性。
康德解决了休谟问题,但康德为了给人的自由留下地盘,把世界划分为现象界与智思界。两个世界的统一成为康德一直悬而未解决的问题。费希特把整个世界统一在“自我”当中。费希特“提出他整个体系中的中心范畴‘自我’的时候,实际上只不过是把笛卡尔早已提出的‘第一原理’即‘我思故我在’加以新的引申而已”[2]。笛卡尔借助于“我思”中的完满观念推导出上帝并保证外部世界的存在,费希特从自我直接能动的设定异己的“非我”,在与非我作斗争的过程中回归到“绝对自我” ,继承了笛卡尔从“我思”作为哲学的起点之观点,但又体现了我思的能动性,并把这种能动性视为自我的精神本质。
第二,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式“反思”。西方哲学的反思精神自古就有。古希腊哲学反思精神明显提出来的是柏拉图的洞喻。柏拉图的反思展现了光的指引,内心的的溯本追源,然而这種方式只涉及外在世界这一角。从笛卡尔开始“反思”却进入了人的认识论及与本体论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人的“思”的考量,也是对人的认识能力和在世的考察。
第三,知与不知的界限。笛卡尔式的怀疑把感性之梦幻的知识隔离开来,为知识划定了界限。与笛卡尔这种哲学方法类似,康德把我们的认识限定在经验范围之内,物自体不可知,用先验逻辑去思考物自体就会出现幻想。“康德曾经把存在论当成悬而未决的问题论证它如何可能,结果分出了此岸理智之存在与彼岸意志之自由的界限。”[3]
2、笛卡尔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第一,笛卡尔的怀疑和直觉对胡塞尔的影响
胡塞尔对笛卡尔非常推崇,并且在哲学上继承了笛卡尔的思维方法。两位哲学家都有一种哲学动机,即对以往已经接受和建立的哲学怀疑,建立新的哲学体系。在此目的的引导下,胡塞尔跟笛卡尔一样注重的是怀疑中的一种“纯粹”,这就是现象学中对已有理论隔离后剩下的“思”。胡塞尔关心的不是对象的存在与否,而是对象性意识的方向性即思的存在。
第二,笛卡尔对结构主义方法的影响
所谓结构主义,是一种关系的组合,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系统——结构,都是一个整体,中心课题就是从混杂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或者结构来。这个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是其各部分却只有通过整体才能得到解释。结构主义哲学源于哲学中语言学的转向。“语言学的转向的根本意义则是把这种出发点由作为个体主体存在的人转向超越个体主体而具有某种‘客观’结构和体系的语言,或者说由人主观性转向语言的‘客观性’”[4]。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乔姆斯基把语言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并通过提出短语结构规则和推导模式说明了他的结构与转化方式。解释他的语言结构,他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人有一种天生的语言生成能力,天生的语言生成能力类似笛卡尔“我思”中的天赋观念。,乔姆斯基把他自己的“转换——生成语法”的语言学称为“笛卡尔语言学。”
结束语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影响深远,远远超出纯粹的哲学界。17世纪法国思想家对权威的否定来源于笛卡尔的怀疑思想,天赋人权更是对笛卡尔天赋观念的运用。天赋人权显示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思想已经深入到此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当中,由此打开了人类一个新的世界。
注释:
[1]周晓亮.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第四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85。
[2]陈修斋.歐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54。
[3]2 87。
[4]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11。
参考文献:
[1]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8 ,83。
[2]周晓亮.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第四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85,87。
[3]王德峰.哲学导论[M].上海:人民出版,.2000:188。
[4]陈修斋.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54。
[5]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11。
一、“我思故我在”内容概述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目的是找到一个认识的起点,为人类寻找普遍必然性知识,普遍怀疑是达到目的的方法。笛卡尔对感性知识普遍怀疑后,唯有“怀疑”本身不可怀疑,怀疑属于“思”的范围,纯粹的存在物即“思”。思为人的思,只有“我思”存在。“我思”其实还是一个纯粹的思想,其属性为思维。
“我思故我在”形成过程运用了普遍怀疑、理智直观等新的方式。这个判断确定了天赋观念作为知识的起点,为研究人如何获得普遍必然性知识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二、“我思故我在”时代主题意义
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的开创者,表现在众多方面,这些方面都在“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之中。
1、自由精神之理性主义
古希腊也有理性精神,例如赫拉克利特的“Logos”、巴门尼德的“存在”及柏拉图的“理念”,但他们理性不是建立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笛卡尔与古希腊哲学家不同,他运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思想具有摆脱任何束缚和藩篱下的独立自由性,他的理性代表着独立之精神,笛卡尔开辟了一条思想解放的道路。
2、主体性认识论
古希腊及中世纪哲学都以本体论为核心内容,笛卡尔使近代哲学研究转向了认识论研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产生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即“我思”,如果仅止与此,我思就是一个没有内容的空的范畴,随后笛卡尔又推出上帝,并保证外在世界存在,然而外在世界通过保证出现,并非来自于“我思”,这个意味着另一个实体的出现。所谓的实体并不是笛卡尔研究的核心,两个实体属性即思维和存在之如何达到统一才是笛卡尔研究的真正目的,也就使作为主体的“我思”如何获得真理的问题成为了近代哲学研究的主题。“我思”中的天赋观念成为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主义知识的起点和根据,“笛卡尔为科学知识寻找哲学的依据,开启了以科学形态作为哲学讨论范式的先河”[1]
三、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对后期哲学的具体影响
1、笛卡尔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笛卡尔对德国古典哲学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从笛卡尔开始,近代哲学以研究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为哲学起点,意味着作为精神实体属性的思维,如果跟物质实体属性存在达到一致,人就可以获得真理,人因此也就取得了在世的主体性。这种理想从笛卡尔这里开始,但通过笛卡尔自以为严谨的推断却走向了初衷的反面。他把这个难题遗留给后世哲学家。唯理论和经验论都在探讨知识的起源及如何获得真理的问题。
笛卡尔虽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为德国古典哲学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在哲学中的进步作用不可低估。德国古典哲学第一哲学家康德解决这个问题,着手于这个问题发展到对笛卡尔理想的一种彻底的粉碎——休谟问题。
休谟认为有两种知识,一种是观念知识,体现为观念之间的相符合,此种知识因为运用分析演绎的方法,具有逻辑的必然性,他们来自于人的理智。另一种知识是事实之间的知识,来自于我们的感性。我们通常认为事实知识中也包含着因果必然性,但通过休谟的分析,我们的因果性知识其实都是一种感性的习惯性联想。人的认识只包含着理智和感性两个方面,休谟坚信外部事实之间也一定有必然性联系,但通过分析这种联系,休谟认为这种必然性并不能来自于我们的理智和感性。
康德解决了休谟问题,但康德为了给人的自由留下地盘,把世界划分为现象界与智思界。两个世界的统一成为康德一直悬而未解决的问题。费希特把整个世界统一在“自我”当中。费希特“提出他整个体系中的中心范畴‘自我’的时候,实际上只不过是把笛卡尔早已提出的‘第一原理’即‘我思故我在’加以新的引申而已”[2]。笛卡尔借助于“我思”中的完满观念推导出上帝并保证外部世界的存在,费希特从自我直接能动的设定异己的“非我”,在与非我作斗争的过程中回归到“绝对自我” ,继承了笛卡尔从“我思”作为哲学的起点之观点,但又体现了我思的能动性,并把这种能动性视为自我的精神本质。
第二,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式“反思”。西方哲学的反思精神自古就有。古希腊哲学反思精神明显提出来的是柏拉图的洞喻。柏拉图的反思展现了光的指引,内心的的溯本追源,然而这種方式只涉及外在世界这一角。从笛卡尔开始“反思”却进入了人的认识论及与本体论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人的“思”的考量,也是对人的认识能力和在世的考察。
第三,知与不知的界限。笛卡尔式的怀疑把感性之梦幻的知识隔离开来,为知识划定了界限。与笛卡尔这种哲学方法类似,康德把我们的认识限定在经验范围之内,物自体不可知,用先验逻辑去思考物自体就会出现幻想。“康德曾经把存在论当成悬而未决的问题论证它如何可能,结果分出了此岸理智之存在与彼岸意志之自由的界限。”[3]
2、笛卡尔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第一,笛卡尔的怀疑和直觉对胡塞尔的影响
胡塞尔对笛卡尔非常推崇,并且在哲学上继承了笛卡尔的思维方法。两位哲学家都有一种哲学动机,即对以往已经接受和建立的哲学怀疑,建立新的哲学体系。在此目的的引导下,胡塞尔跟笛卡尔一样注重的是怀疑中的一种“纯粹”,这就是现象学中对已有理论隔离后剩下的“思”。胡塞尔关心的不是对象的存在与否,而是对象性意识的方向性即思的存在。
第二,笛卡尔对结构主义方法的影响
所谓结构主义,是一种关系的组合,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系统——结构,都是一个整体,中心课题就是从混杂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或者结构来。这个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是其各部分却只有通过整体才能得到解释。结构主义哲学源于哲学中语言学的转向。“语言学的转向的根本意义则是把这种出发点由作为个体主体存在的人转向超越个体主体而具有某种‘客观’结构和体系的语言,或者说由人主观性转向语言的‘客观性’”[4]。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乔姆斯基把语言分为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并通过提出短语结构规则和推导模式说明了他的结构与转化方式。解释他的语言结构,他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人有一种天生的语言生成能力,天生的语言生成能力类似笛卡尔“我思”中的天赋观念。,乔姆斯基把他自己的“转换——生成语法”的语言学称为“笛卡尔语言学。”
结束语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影响深远,远远超出纯粹的哲学界。17世纪法国思想家对权威的否定来源于笛卡尔的怀疑思想,天赋人权更是对笛卡尔天赋观念的运用。天赋人权显示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思想已经深入到此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当中,由此打开了人类一个新的世界。
注释:
[1]周晓亮.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第四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85。
[2]陈修斋.歐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54。
[3]2 87。
[4]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11。
参考文献:
[1]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8 ,83。
[2]周晓亮.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第四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85,87。
[3]王德峰.哲学导论[M].上海:人民出版,.2000:188。
[4]陈修斋.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54。
[5]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