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推进 摇曳生姿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b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一篇文章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文中表达中心的材料就是珍珠,而串起珍珠的就是金缕银线。这“金缕”“银线”,恰恰构成了优秀散文的两条线:一条线索是叙事线或“写景线”,还有一条感受线,或者是情感线索,贯穿其中。写作思路就是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的。
  这两条线相互交织,齐头并进,共同完成散文主旨的表达。
  下面结合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加以阐释。
  叙事散文:叙事线+感受线
  先请看魏巍的《我的老师》(人教版初中语文七上)。
  作者一共选取了7个典型事例,这7个事例构成了一条叙事线——
  假装发怒→教我们跳舞→带我们观察蜜蜂 →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我梦里寻师
  此外,还有一条情感脉络,即感受线——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叙事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在事件的叙述之后,紧接着便是富有哲理的抒情,直接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热爱、崇敬和感激之情。浓厚的感情贯穿全文,适时地使用反问、排比、比喻等方法进行抒情议论,使文章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我们再看看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部編版初中语文七上)
  为了更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叙事线索,我们不妨将很长的原文“剪辑”如下——
  (1)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7)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
  (8)伙伴们一个挨一个地向着一条岩壁上突出来的小山道爬去。
  (9)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前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10)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13)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15)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16)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
  (19)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22)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
  这样,我们就清晰地看到:
  时间: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天
  地点: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小伙伴(包括“我”的好朋友杰利)
  冒险:……
  脱险:……
  和叙事线对应起伏的还有一条心理变化线——
  渴望→犹豫不决→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恐惧、疲乏→有了点信心→自信心更强了→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可贵的是,作家一边叙事,一边写感受。两线或交叉或交织,和盘托出文章的主旨。
  写人记事散文的两条线,并存、交织——
  叙事线交代:时间、地点、起因、过程、结果。采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来生动地表现。
  散文的写事是为了表现。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写事不是目的,写人也不是目的,表现主体感受才是目的。叙事的顺序及详略处置,应按照表现感受来安排,材料的安排应遵循情感逻辑。
  叙事线和感受线,有机贯串组成一个整体,使文章主旨鲜明、条理清晰、文脉贯通。
  抒情散文:“景物线”+“情感线”
  现在,我们读冰心的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至情散文诗《荷叶母亲》(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上),将课文4至7段做适当删减和调整,以红莲为主,形成一篇微型美文——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响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以上“浓缩”的文字,显然有两条线,一条是“景物线”,一条是“情感线”。
  “景物线”,即景语:对雨中红莲的描写——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开满的红莲亭亭 →繁密的雨点,打得红莲左右欹斜→荷叶慢慢的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红莲联想
  “情感线”,即情语:对“我”的描写——
  “我觉得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 “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景物线”(景语)与情感线(情语)的交织,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在两条线的齐头并进中,完成了讴歌母爱这一主题。
  大凡好的写景抒情散文,都应该有两条线的。
  “景物线”,即景语,描写要传神。
  如何做到传神?
  写景有序,状物井然。
  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部编版初中语文七上)第二段对百草园美景的描写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
  五觉并用,描绘具体
  调动“五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立体化地展示景物特征,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以朱自清《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上)中的“春风图”为例:
  在描写春风时,就是从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听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三个角度突出春风的和煦与芳馨,将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
  运用修辞,写活景物
  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我们还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这样写松:“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贴切地写出青黑的矮松在小雪的装饰、映衬下,显得更加秀美。
  一个原则:所撷取的景物,一定是为了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就涉及到另一个线——“情感线”,即情语。
  情感是写景抒情散文的灵魂。写景散文不单单为了写景而写景,写景不是目的,抒发情感才是目的。写景之后,必要的抒情议论是散文“风景”的点缀。有了抒情议论,文章就有了“筋骨”。
  两条线交织、并行、推进,写景抒情散文就盈盈地摇曳着馨香而清澈的生命。
其他文献
回顾走过的路,发现自己最深的羁绊,最大的担当。(起笔扣住命题关键词,就“有条件有要求的征文”而言,你做得对)  他,不經意间降临到我的世界,不经意间让我心心念念全是他。(笔法简洁地触及主要人物事件)  还记得他的出生。  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阵仗挺大的,父母为了他可谓心力憔悴,我天天被晾在一边,不满与抱怨已经说厌了,委屈着凭什么天天围着他转,而自己没有父母的关爱。(很有个性的用语“阵仗”!赞一个) 
期刊
人生的路上有无数个交叉口,我们无法避免地要进行判断,做出选择。而每次,总会有一些风向标之类的东西影响着我们的判断。但不论如何,我们都应拨开眼前的浮云,理性判断。  拒绝盲从、理性判断会让我们做出合适的选择。复旦大学毕业生叶蕾放弃国企高薪职位而去经营花店,就是因为她通过理性判断,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做出合适选择;陶渊明认识到官场的险恶,拒绝同流合污,归隐田园就是他做出的最合适的选择;俄罗斯的象征—
期刊
黄沙漫天,一望无际,没有东西南北,该往哪走……  漆黑一片,不见五指,没有日月星辰,该往哪走……  也许你看了这两句话会一头雾水,其实啊,我这是给那些没有理想的人来个情景再现而已。有句名言: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是啊,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生才有奋斗的方向。  從小到大,我的理想就像泡泡一样五彩缤纷,多种多样。但在这众多的理想中,最坚定的却只有一个——当一名
期刊
已三年之久了,家乡院子里那半截蜡梅在冬天开得热烈,开得烂漫,在那一个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着春天。(一幅有诗意的画面)  三年前的今天,这株蜡梅由于我的懵懂、无知与伤害,与死神擦肩而过。也正是这经历,给了我人生一课——承担。(一种生活顿悟——扣题,更是点题)  ……(转入回忆)  那个冬天,很冷。(交代时令季节,我觉得这里的“冷”不止一层意思)  三年前,春节,回家过年。来到已许久不见的后院,我深呼吸了
期刊
中午参观完景点后,在景区其中一家饭店用餐。人真的很多,回憶那饭店的模样,也只有人头罢了,只得自己去拿碗筷、勺子之类的。同桌的人们看起来很忙的样子,唯独我呆坐着,想到无事可做,便与大家说好由我来拿碗筷。我起身离开座位,不巧被撞了一下,拥挤着到了自助台前,心中不免有跨过山河大海之想。待我拿好碗筷返回时又被人碰了一下,一个碗顺势从我手中逃脱。人多了,根本就无从得知究竟是谁摔碎了碗。我呆立着,他们似乎都不
期刊
“妈妈,担当是什么?”  “担当是一种品质,担当是一种态度,担当更是一种精神!没有担当,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作为,所以,担当应该是每一个人都要具备的。”(开头用对话的方式点题,很特别)  听着妈妈的话,我想起一件事……  暑假的一天,我陪妈妈看店。中午吃完饭,妈妈去洗碗,我一人看店。外面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这鬼天气,真热啊!”我边抱怨,边拿着扇子使劲儿地扇着。没过一会儿,我又打起呵欠来,真想回家
期刊
“关爱别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  “与其遭受内心的道德谴责,不如不在恶劣天气点外卖。”  “我想拥有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  蔡旌宇(八年级):  那天晚上,风雪交加,异常寒冷。家里没人,我只好点了外卖——香辣鸡腿饭。  没过多久,外卖员来了。一开门,送外卖的是个大个子的伯伯。确定,验餐,付款。临走时,他满脸恳求地递给我一张名片,说:“请给我们五星好评,谢谢!”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位伯伯,他的脸膛黑
期刊
有人说“元旦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错!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年的第一天。  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岁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我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公元1911年起才改为公历1月1日。那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了
期刊
【考题回放】  一棵树的智慧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  ③所以,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
期刊
说起“逢考必胜”,你会想到什么?  在像小编一样智商均衡的同学眼里,它应该是进考场前给自己默默打气的祝词,有类似于“诸神保佑”的功用;  在传说中的超级学霸那里,它绝对是自带的气场、必须的结果,或者它就是学霸本身,一如武侠小说里的“人剑合一”!  谁不想拥有“逢考必胜”的强大能量?亦或“逢赛必胜”“逢战必胜”……这“胜”是胜利的“胜”,是战胜的“胜”,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  为了这样的“胜”,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