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5岁的穆克塔达·萨德尔一生善变。他和萨达姆有杀父之仇,却在伊拉克战争后率领数万武装人员对抗美军和伊政府军。后来,他又主动解散这支武装,走向温和道路。作为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他与什叶派大国伊朗有宗教上的联结,最近却向沙特等海湾逊尼派国家靠拢。而在刚刚落幕的伊国民议会选举中,他领导的行走者联盟赢得329个席位中的54席,居第一;伊前交通部长阿米里联合其他政党组成法塔赫联盟,赢得47个议席,居第二;现任总理阿巴迪的胜利联盟获37席,排名第三。
对这个被萨达姆迫害、又影响巨大的家族,美国起初并不排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东有个约60平方公里的什叶派聚集区,生活着数百万什叶派穆斯林,原来被称为萨达姆城,美军攻下巴格达后,当地居民将其改名为萨德尔城,美军也没有干预。但萨德尔从没想过和美国合作。他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以“小蛇(萨达姆)刚走,大蛇(美国)又来”表达他的态度。
2003年4月11日,也就是美军攻占巴格达次日,长期隐居的萨德尔露面了。他在库法的清真寺开始了星期五布道活动。此后,他每次布道都要众人跟着他重复三遍:“不,以色列;不,美国;不,恐怖主义。”在萨德尔城,他和支持者为什叶派民众提供食物、饮用水和医疗服务,赢得人们的拥戴。
2003年7月,萨德尔创立了民兵武装迈赫迪军,起初只有五百来人,多数是宗教学校的学生,后来人越聚越多,达到数万之众。“把占领者赶出伊拉克”是萨德尔的口头禅,为他赢得了民心。迈赫迪军拥有各种武器,成员多数是文化程度低、生活贫困的年轻人。萨德尔带领他们,在2004年两次与美军大规模作战,在局部地区一度占据主动。当年8月,美国领导的联军地面部队指挥官桑切斯甚至说:“美军的任务是杀死或逮捕萨德尔。这是我们的使命。”这场战事迫使美国和伊临时政府认可了萨德尔的政治地位,双方最终达成停火协议。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6年的一篇报道中,称萨德尔是“伊拉克最危险的人”。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伊拉克,他所做的事也是复杂的。
迈赫迪军曾卷入教派矛盾冲突。2006年7月,一批武装分子在巴格达吉哈德区设立路障,对路人检查身份证,发现逊尼派穆斯林就当场杀害,短时间内有40人死于非命。迈赫迪军被控参与了这起惨案。但萨德尔城的什叶派民众也经常遭受逊尼派武装分子的爆炸袭击,在迈赫迪军负责安全检查时,逊尼派武装分子很难混入。联军接管安全检查后,就接连发生重大爆炸伤亡案。所以,萨德尔城的什叶派民众把迈赫迪军看成保护者。
2007年12月,驻扎在巴士拉的英军将安全管理权移交给伊政府。巴士拉集中了伊境内80%的石油,包括萨德尔在内的各派势力都在争夺。以驻伊美军抓捕迈赫迪军成员为理由,迈赫迪军在巴士拉制造混乱。时任总理马利基备受指责,决定发起名为骑士攻击的清剿行动。
2008年3月26日,巴士拉响起震耳欲聋的枪炮声。马利基亲率国防部长、内政部长,调集3个旅、1.5万部队,和据守在城北的迈赫迪军展开激战,大炮、迫击炮、机枪都用上了。巴士拉上空浓烟滚滚,交火最密集时“把阳光都遮住了”。
不过,伊政府与萨德尔之间,也是打打和和。2008年,迈赫迪军宣布转型为人道组织,萨德尔去伊朗待了3年,回到伊拉克后将主要精力用在政治上。他和助手倡导把宗教、政治和社会工作融合在一起,让民众拥有更多的自决权。他还坚决抵制美国流行文化,甚至要求追随者不穿美国品牌服装。虽然伊拉克什叶派高层人士对他并没有太多好感,但他这些主张受到中低收入阶层民众的热烈欢迎,在巴格达和伊拉克南部,他都有大批支持者。
2014年IS极端组织的崛起,为萨德尔提供了又一个机会。迈赫迪军重组为和平卫士团以对抗极端组织。同时,萨德尔高举反腐败的大旗,要求开启改善国家治理的改革。2015年,他组建了跨宗派的选举联盟——行走者联盟,提出打击腐败、政治改革和民生建设等主张。他在去年年底宣布解散和平卫士团,并开始接触包括逊尼派在内的各种力量,与逊尼派国家沙特、阿联酋等建立联系,变得越来越务实。
美国一直试图在伊扶持亲美政府,阿巴迪是美国看好的对象。在美方倾力支持下,阿巴迪成功打击极端组织,但他与美国走得太近,且腐败问题是他的软肋。最终,民众以选票表达了不满。
伊拉克选举虽落幕,但并非尘埃落定。一方面,联合政府的组建将是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另一方面,外部势力也会频繁活动。5月28日伊国民议会通过决议,要求对至少10%的选票重新进行人工计票。这被认为是议会在各派势力压力下的决定。
萨德尔认为这一决议是美国和伊朗施压的结果,旨在改变选举结果。他当天公开回应称:“伊朗是我们的邻国,它担心自身的利益,但我们希望它不要干预伊拉克的事务,同样我们也拒绝任何人干预伊朗的事务。我们也绝不允许美国干预我们的内部事务。”由于重新计票数量只有10%,除非发生重大逆转,颠覆此次选举结果的概率不大。但萨德尔的表态显示,他既反对美国,也和伊朗拉开距离,这让人感到新鲜。
萨德尔家族与伊朗关系颇深。他的堂叔贝克尔是伊朗领袖霍梅尼的老朋友,父亲去世前指定哈埃里为继承人,而哈埃里居住在什叶派学术中心、伊朗城市戈姆,萨德尔作为他的精神代表在伊拉克活动。但萨德尔与伊朗保持距离,把自己描绘成伊拉克的民族主义者,认为伊拉克的事应由伊拉克人管理,不是美国,也不是伊朗。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萨德尔阵营内部,除了什叶派,也有逊尼派和世俗派政党,这事实上改变了伊拉克总是按宗教背景划分政治势力的习惯做法。
有分析指出,既反对美国占领、同时也反对伊朗干涉的萨德尔,有望把伊拉克塑造成一个能主导自身命运的地区大国,如果真是那样,中东地区的政治图谱将因此发生改变。
对这个被萨达姆迫害、又影响巨大的家族,美国起初并不排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东有个约60平方公里的什叶派聚集区,生活着数百万什叶派穆斯林,原来被称为萨达姆城,美军攻下巴格达后,当地居民将其改名为萨德尔城,美军也没有干预。但萨德尔从没想过和美国合作。他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以“小蛇(萨达姆)刚走,大蛇(美国)又来”表达他的态度。
2003年4月11日,也就是美军攻占巴格达次日,长期隐居的萨德尔露面了。他在库法的清真寺开始了星期五布道活动。此后,他每次布道都要众人跟着他重复三遍:“不,以色列;不,美国;不,恐怖主义。”在萨德尔城,他和支持者为什叶派民众提供食物、饮用水和医疗服务,赢得人们的拥戴。
2003年7月,萨德尔创立了民兵武装迈赫迪军,起初只有五百来人,多数是宗教学校的学生,后来人越聚越多,达到数万之众。“把占领者赶出伊拉克”是萨德尔的口头禅,为他赢得了民心。迈赫迪军拥有各种武器,成员多数是文化程度低、生活贫困的年轻人。萨德尔带领他们,在2004年两次与美军大规模作战,在局部地区一度占据主动。当年8月,美国领导的联军地面部队指挥官桑切斯甚至说:“美军的任务是杀死或逮捕萨德尔。这是我们的使命。”这场战事迫使美国和伊临时政府认可了萨德尔的政治地位,双方最终达成停火协议。
“伊拉克最危险的人”
美国《新闻周刊》在2006年的一篇报道中,称萨德尔是“伊拉克最危险的人”。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伊拉克,他所做的事也是复杂的。
迈赫迪军曾卷入教派矛盾冲突。2006年7月,一批武装分子在巴格达吉哈德区设立路障,对路人检查身份证,发现逊尼派穆斯林就当场杀害,短时间内有40人死于非命。迈赫迪军被控参与了这起惨案。但萨德尔城的什叶派民众也经常遭受逊尼派武装分子的爆炸袭击,在迈赫迪军负责安全检查时,逊尼派武装分子很难混入。联军接管安全检查后,就接连发生重大爆炸伤亡案。所以,萨德尔城的什叶派民众把迈赫迪军看成保护者。
2007年12月,驻扎在巴士拉的英军将安全管理权移交给伊政府。巴士拉集中了伊境内80%的石油,包括萨德尔在内的各派势力都在争夺。以驻伊美军抓捕迈赫迪军成员为理由,迈赫迪军在巴士拉制造混乱。时任总理马利基备受指责,决定发起名为骑士攻击的清剿行动。
2008年3月26日,巴士拉响起震耳欲聋的枪炮声。马利基亲率国防部长、内政部长,调集3个旅、1.5万部队,和据守在城北的迈赫迪军展开激战,大炮、迫击炮、机枪都用上了。巴士拉上空浓烟滚滚,交火最密集时“把阳光都遮住了”。
不过,伊政府与萨德尔之间,也是打打和和。2008年,迈赫迪军宣布转型为人道组织,萨德尔去伊朗待了3年,回到伊拉克后将主要精力用在政治上。他和助手倡导把宗教、政治和社会工作融合在一起,让民众拥有更多的自决权。他还坚决抵制美国流行文化,甚至要求追随者不穿美国品牌服装。虽然伊拉克什叶派高层人士对他并没有太多好感,但他这些主张受到中低收入阶层民众的热烈欢迎,在巴格达和伊拉克南部,他都有大批支持者。
2014年IS极端组织的崛起,为萨德尔提供了又一个机会。迈赫迪军重组为和平卫士团以对抗极端组织。同时,萨德尔高举反腐败的大旗,要求开启改善国家治理的改革。2015年,他组建了跨宗派的选举联盟——行走者联盟,提出打击腐败、政治改革和民生建设等主张。他在去年年底宣布解散和平卫士团,并开始接触包括逊尼派在内的各种力量,与逊尼派国家沙特、阿联酋等建立联系,变得越来越务实。
美国一直试图在伊扶持亲美政府,阿巴迪是美国看好的对象。在美方倾力支持下,阿巴迪成功打击极端组织,但他与美国走得太近,且腐败问题是他的软肋。最终,民众以选票表达了不满。
改变按宗教划分政治势力
伊拉克选举虽落幕,但并非尘埃落定。一方面,联合政府的组建将是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另一方面,外部势力也会频繁活动。5月28日伊国民议会通过决议,要求对至少10%的选票重新进行人工计票。这被认为是议会在各派势力压力下的决定。
萨德尔认为这一决议是美国和伊朗施压的结果,旨在改变选举结果。他当天公开回应称:“伊朗是我们的邻国,它担心自身的利益,但我们希望它不要干预伊拉克的事务,同样我们也拒绝任何人干预伊朗的事务。我们也绝不允许美国干预我们的内部事务。”由于重新计票数量只有10%,除非发生重大逆转,颠覆此次选举结果的概率不大。但萨德尔的表态显示,他既反对美国,也和伊朗拉开距离,这让人感到新鲜。
萨德尔家族与伊朗关系颇深。他的堂叔贝克尔是伊朗领袖霍梅尼的老朋友,父亲去世前指定哈埃里为继承人,而哈埃里居住在什叶派学术中心、伊朗城市戈姆,萨德尔作为他的精神代表在伊拉克活动。但萨德尔与伊朗保持距离,把自己描绘成伊拉克的民族主义者,认为伊拉克的事应由伊拉克人管理,不是美国,也不是伊朗。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萨德尔阵营内部,除了什叶派,也有逊尼派和世俗派政党,这事实上改变了伊拉克总是按宗教背景划分政治势力的习惯做法。
有分析指出,既反对美国占领、同时也反对伊朗干涉的萨德尔,有望把伊拉克塑造成一个能主导自身命运的地区大国,如果真是那样,中东地区的政治图谱将因此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