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精神,放飞心灵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14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色少年拥有如花的岁月,本应具有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和希望,然而只要我们稍稍留心便会发现,如今学生心灵的绿洲正受到来自各种因素的污染和侵蚀。如何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需要我们的学校和教师高度注重学生的精神生活。
  
  一、重视学生精神生活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生存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变化,对学校和家长构成了较大的心理刺激,使他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在的独生子女教育普遍存在错位的问题,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过多注重于智力,孩子很聪明,但情商却相当缺失,心理普遍狭窄。面对老师以及家长热切的期待,学生倍感学习的压力,一旦压力超过了他们的承受力,他们便开始在精神上迷失方向,于是自暴自弃,不思进取,以至休学、退学、离家出走误入歧途,甚至自杀。
  学生时代,孩子对社会的认识,与外界的交流,直接导致他们未来人格的走向。可是我们却常常忽略这一点,据调查表明:目前上学的孩子每天和父母交流的平均时间只有12分钟,而与老师交流也局限于课本。这就导致了孩子长大后的孤僻、自私等倾向。如王彤是一位初一学生。一次旅游期间,因为母亲与同行的别人家的孩子多说了几句话,她就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从而对母亲产生了怀疑,认为母亲爱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并产生了父母要谋害她的荒唐想法。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有100万人因精神问题而自杀,且自杀人中孩子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大。笔者认为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注重学生的精神生活成为我们教育中义不容辞、刻不容缓的任务,它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如何帮助学生创造健康的精神卫生环境
  
  (一)注重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总是与家庭、学校因素息息相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部分父母忙于工作,特别是那些经商或有些离异的父母,只是及时的满足、充裕孩子的生活花费,却缺少交流,使孩子缺少约束,缺少爱心,缺乏对别人的理解;社会价值观更坚定了部分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念。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上的要求百依百顺;另一方面对孩子的学习却十分严格:封杀孩子的兴趣爱好;节假日不是将孩子锁在房间里温习功课,就是送孩子进各类培训班,让孩子劳累不堪。有不少家长一味盯着孩子的成绩,一旦成绩跌到了他们所规定的界限,便实施制裁,轻则责骂,重则拳脚相加,甚至因成绩失手打死亲生儿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尤其是学习有所退步时,心理压力较大,回到家里得不到理解,往往使他们产生厌学倦世的心理。避免这种情况产生的一有效途径便是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上中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绝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不高,基本没有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据有关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
  使家长对于青少年处于这一个特殊年龄阶段,情绪反复,行为多变的心理特征有所了解,能尊重、理解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既要批评更要鼓励,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在遇到问题时,不能采取简单、粗暴手段,而应是与孩子心平气和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这样,我相信父母与孩子间也不会产生代沟。学生处在轻松、愉快、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有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家中拥有较理想的精神生活。
  (二)教师努力消除偏见,积极营造一个关爱、理解、宽松的班集体。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明白,有时你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终身。有一记者对35名服刑人员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受到过老师的责罚。“差生”、“劣生”令所有教师头疼,但处理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发展。我曾听到一位特级教师的报告,她说在她刚开始工作时,学校交给她一个无人敢接的乱班。她接班后特别严厉,开除了两名学生,通报批评了几名学生,班级逐渐走上了正轨,因此她的能力得到了肯定。两年后,一位染着黄头发的小伙子径直走到教室,指着正在上课的她破口大骂,说他恨她,他被开除后当兵没条件,找工作没人要,他被她毁了。她听后惊呆了,这才意识到自己强硬手段的可怕。从此她没有处分过一个学生,遇到特别不听话的学生,她总是耐心地做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发动其他学生关心他们,挖掘他们的潜力,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在和风细雨中他们不断进步,有的甚至异常出色。由这位老师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捧出一颗爱心,消除对个别学生的成见,让班级集竞争、团结、友爱、互助于一体,在这种环境中,不会再有令我们苦恼的学生,有的都是精神饱满,积极向上的富有爱心的小精灵。
  (三)积极鼓励教师学习有关心理知识。一些地方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小学教师中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和极端严重心理问题的占到12%,这个数字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心理知识的缺乏,如何去帮助学生提高精神生活质量?所以,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纠正自己的心理,工作之余要积极学习有关心理知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辅导,决不能把自己的不良心理带进教室。
  (四)了解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花季中的学生不仅有学习的压力,还有成长的烦恼。中学生对青春充满困惑、好奇,对人生充满问题,但他们又会不知向谁提问、叙说。告诉朋友,但怕朋友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父母,又怕父母不理解,搁在心头,又觉得是个沉重的包袱。教师,当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和长辈,以朋友的责任心和诚心来求得学生的坦诚相待。如经常找学生谈话,了解她们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的待人接物等等。我们明白了学生的个性对他们进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这样也就能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卸下他们的心理包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他们的困惑,他们的苦闷、无助往往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可以抽出有心理知识特长的教师针对学生中易出现的问题,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帮助学生拨开心理迷雾,走出困惑。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五)利用活动开朗学生。多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如开展野炊、春游等活动,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在蓝天白云下,让师生敞开心怀,彼此的心走进彼此,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开展自愿者服务,树立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公众服务意识,;开展各种竞争活动,让学生学会良性竞争,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进取,学会承受挫折和失败;开展各种讨论、辩论,培养学生分辨真善美的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只要我们的学校、教师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努力去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一定会有所提高。让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充满七色阳光,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社会的要求,是学校以及教师的职责。
其他文献
期刊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实用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书本知识来引发学生对实际事件的讨论和思考,从而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从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Th
摘 要 尽管同性恋现象可以追溯到远古,然而同性婚姻合法化却是上个世纪后半期兴起的新事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运动迅猛发展,自由、平等、反歧视等价值成为引导社会进步发展的基本规范。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同性恋权利运动形成一定规模。与此同时,作为同性恋人权运动终极目标的同性婚姻合法化运动也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展。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浪潮几乎席卷欧美国家的同时,同性婚姻的争议也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成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面对新的课改形势,研读新的课程标准,从实际高中学校的政治教学状态看,我认为转变教学理念仍然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此我从一个政治教师的角度谈谈本人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理念转变的几点浅显看法。  一、教学评价观念的转变是重点  如果说转变教学理念是教改的关键,那么转变教学评价则是关键中的关键,是制约课程改革成败的核心问题。因此,教育管理者、广大教师以及学生家长转变传统的教学评
公交车、出租车上,滚动播放普法公益广告;城市主干道、主要街区、社区宣传栏贴有法治宣传语;学校、医院、宾馆、大型超市等场所LED屏上,全天候播放平安法治知识。社区小公园
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就是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实施英语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
期刊
城乡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越来越多的农民留在农村就业,他们依托于丰富的土地资源规模种植.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他们也需要进行土地流转,但是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目的的,岗位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只有具备岗位能力学生才能顺利就业,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就必须做好实践教学。而且职业性与技能性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的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