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048-01
摘要:实践育人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机延伸,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主动踏入社会、检验自身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机会和手段,已倍受学校重视,得到了社会认可,成为一项专门性、规范性的工作。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专业为依托,创造品牌化教育模式,一专业一品牌,树立新形势下的实践育人模式,以专业品牌教育为基础,将实践育人工作主体权力回归学生,提高实践育人成效。
关键词:实践育人专业品牌自主化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对高校社会实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实践育人作为开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一专业一品牌”实践育人模式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在近年的实践育人过程中,以传统的实践育人模式为蓝本,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以学生自主教育为主体,创新地开发了“一专业一品牌”的专业品牌实践育人新模式。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目前有法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结合现有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门别类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打造实践育人品牌,形成有人文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以法律服务协会为品牌,打造法学专业实践育人平台
针对法学专业,学院协助成立法律服务协会,该协会由学生自主运行管理,所有法学专业学生自然成为协会成员。学院通过指导协会进行送法律进社区、承办南京市高校大学生《禁毒法》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专业实践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提高职业道德等能力。
2、以社会工作协会为品牌,打造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育人平台
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院协助成立社会工作协会,结合相关专业志愿服务开展专业实践育人工作。目前,该协会通过“青春闪亮新街口”岗亭志愿服务、南京博物院志愿服务、四川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等专业项目取得了多个专业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社会工作专业通过志愿服务为突破点,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实效。
3、以博言堂为品牌,打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育人平台
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院协助成立博言堂,通过时事评论、案例分享等形式开展学生励志体验教育,提高学生社会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情境模拟锻炼学生专业能力。
二、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意义
1、“一专业一品牌”新模式提高了实践育人的效果
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提出,以专业为区分,改进了以往一体化、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分门别类进行针对性、精细化管理,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专项教育形式,能够更为贴合大学生实际,因此能够取得较以往笼统化更好的效果。以专业创造品牌,能够帮助大学生寻找到合适的专业实践平台,在更为精确的实践环境中进行体验锻炼,有利于大学生自主选择发展目标和实践途径,提高大学生实践育人的效度。
2、“一专业一品牌”新模式整合了实践育人的理念
专业品牌教育的过程涵盖了高校实践育人的各个方面,每个协会的活动都分别从励志体验、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各方面整合校内外、软硬件的资源。在活动执行中能够贯彻实践育人理念,并进行自主的整合,保证大学生实践育人教育的全面性。
3、“一专业一品牌”新模式转变了实践育人的权利主体
新的实践育人模式以组建专业社团为工作载体,将大学生作为实践育人工作的主体,转变了学生一贯的受体角色,化被动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将学生的地位提升到权力主体。在该模式下,学生有权利进行实践平台的选择,对具体的运行具有直接决策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有重大意义,也能直接提高实践育人工作的效度。
4、“一专业一品牌”新模式扩展了实践育人的外延
大学生的实践育人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实践,也是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再次整合和利用,“一专业一品牌”就是发挥学校教学优势、社会经济需求等有利因素来为大学生实践育人来服务,也使得大学生的实践育人有了支撑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
三、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构建途径
1、平台搭建是基础
要想实现“一专业一品牌”的实践育人模式,必须为大学生搭建合适的实现平台。针对该模式,高校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创设相对应的实践平台,沟通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平台搭建资源支持,创造有利的搭建条件。
2、氛围营造不可少
实践育人具有间断性和不连续性,能否使得好的实践育人成果延续,能否使参与实践学生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氛围起到关键的作用。实践育人新模式的创建,需要高校营造相应的氛围。高校应该大力提倡实践育人理念,将专业品牌教育作为专业文化进行宣传,确保大学生在入学开始就接受这样的理念,进而为新模式的运行提供合适的氛围。
3、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关键
该专业品牌实践育人模式以学生自主教育为实现前提,需要高校思想教育部门真正将权力下放,确保学生享有真正的自主教育权力,在社团运行过程中自主决策、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
4、模式创建是核心
“一专业一品牌”实践育人模式如何真正实现,需要创建体系化的模式运作规程,对该模式有一个合理、切实的界定,提出系列标准化的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后期运行的顺利,确保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
5、绩效评估是必须
该实践育人新模式是否切实有效需要在一定阶段进行绩效评估,通过完善的绩效评估体制来考察新模式实施的效果,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全面完善该模式,更好地推动该模式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冬生,李东.创新模式打造高校实践育人新格局[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2]王晓勇.高效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3]胡学俭,栗成良,齐宪磊.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丰富和完善实践育人体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张英彦,张松青.论实践育人[J].环化学院学报,2006(1).
[5]张威,肖殿刚.以学生为本,构建实践育人科学体系[J].文学界,2010(11).
摘要:实践育人作为课堂学习的有机延伸,作为学生在校期间主动踏入社会、检验自身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机会和手段,已倍受学校重视,得到了社会认可,成为一项专门性、规范性的工作。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专业为依托,创造品牌化教育模式,一专业一品牌,树立新形势下的实践育人模式,以专业品牌教育为基础,将实践育人工作主体权力回归学生,提高实践育人成效。
关键词:实践育人专业品牌自主化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对高校社会实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实践育人作为开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一专业一品牌”实践育人模式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在近年的实践育人过程中,以传统的实践育人模式为蓝本,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以学生自主教育为主体,创新地开发了“一专业一品牌”的专业品牌实践育人新模式。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目前有法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结合现有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分门别类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打造实践育人品牌,形成有人文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以法律服务协会为品牌,打造法学专业实践育人平台
针对法学专业,学院协助成立法律服务协会,该协会由学生自主运行管理,所有法学专业学生自然成为协会成员。学院通过指导协会进行送法律进社区、承办南京市高校大学生《禁毒法》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专业实践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提高职业道德等能力。
2、以社会工作协会为品牌,打造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育人平台
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院协助成立社会工作协会,结合相关专业志愿服务开展专业实践育人工作。目前,该协会通过“青春闪亮新街口”岗亭志愿服务、南京博物院志愿服务、四川灾后重建志愿服务等专业项目取得了多个专业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社会工作专业通过志愿服务为突破点,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实效。
3、以博言堂为品牌,打造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育人平台
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院协助成立博言堂,通过时事评论、案例分享等形式开展学生励志体验教育,提高学生社会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情境模拟锻炼学生专业能力。
二、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意义
1、“一专业一品牌”新模式提高了实践育人的效果
实践育人新模式的提出,以专业为区分,改进了以往一体化、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将学生分门别类进行针对性、精细化管理,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专项教育形式,能够更为贴合大学生实际,因此能够取得较以往笼统化更好的效果。以专业创造品牌,能够帮助大学生寻找到合适的专业实践平台,在更为精确的实践环境中进行体验锻炼,有利于大学生自主选择发展目标和实践途径,提高大学生实践育人的效度。
2、“一专业一品牌”新模式整合了实践育人的理念
专业品牌教育的过程涵盖了高校实践育人的各个方面,每个协会的活动都分别从励志体验、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各方面整合校内外、软硬件的资源。在活动执行中能够贯彻实践育人理念,并进行自主的整合,保证大学生实践育人教育的全面性。
3、“一专业一品牌”新模式转变了实践育人的权利主体
新的实践育人模式以组建专业社团为工作载体,将大学生作为实践育人工作的主体,转变了学生一贯的受体角色,化被动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将学生的地位提升到权力主体。在该模式下,学生有权利进行实践平台的选择,对具体的运行具有直接决策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权利意识有重大意义,也能直接提高实践育人工作的效度。
4、“一专业一品牌”新模式扩展了实践育人的外延
大学生的实践育人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实践,也是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再次整合和利用,“一专业一品牌”就是发挥学校教学优势、社会经济需求等有利因素来为大学生实践育人来服务,也使得大学生的实践育人有了支撑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
三、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构建途径
1、平台搭建是基础
要想实现“一专业一品牌”的实践育人模式,必须为大学生搭建合适的实现平台。针对该模式,高校应该结合专业特色,创设相对应的实践平台,沟通校内外资源,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平台搭建资源支持,创造有利的搭建条件。
2、氛围营造不可少
实践育人具有间断性和不连续性,能否使得好的实践育人成果延续,能否使参与实践学生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氛围起到关键的作用。实践育人新模式的创建,需要高校营造相应的氛围。高校应该大力提倡实践育人理念,将专业品牌教育作为专业文化进行宣传,确保大学生在入学开始就接受这样的理念,进而为新模式的运行提供合适的氛围。
3、发挥学生主体性是关键
该专业品牌实践育人模式以学生自主教育为实现前提,需要高校思想教育部门真正将权力下放,确保学生享有真正的自主教育权力,在社团运行过程中自主决策、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
4、模式创建是核心
“一专业一品牌”实践育人模式如何真正实现,需要创建体系化的模式运作规程,对该模式有一个合理、切实的界定,提出系列标准化的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后期运行的顺利,确保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
5、绩效评估是必须
该实践育人新模式是否切实有效需要在一定阶段进行绩效评估,通过完善的绩效评估体制来考察新模式实施的效果,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全面完善该模式,更好地推动该模式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冬生,李东.创新模式打造高校实践育人新格局[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2]王晓勇.高效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3]胡学俭,栗成良,齐宪磊.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丰富和完善实践育人体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张英彦,张松青.论实践育人[J].环化学院学报,2006(1).
[5]张威,肖殿刚.以学生为本,构建实践育人科学体系[J].文学界,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