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中学阶段一门基础课程的地理 学科,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结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一体,对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 质的有效提高,其优势地位是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
为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笔者在对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进行 总体构思的同时,也对其教学常规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努力推进地理教学及其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 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
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
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 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
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 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養和提高学 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 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
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
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 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
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
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
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 提高。
6、民主性原则
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 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
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 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 几点: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 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 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 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 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 的全过程。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 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 目的。
4、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 结和全课的总结。
5、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 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 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地理备课是一项经常、艰巨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周密地考虑各种教育因素,不断地 学习、探索,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困难,做到备知识、备能力、备素质的教学步步到位,达到备课的更高要 求,以保证上课的最佳效果。
四、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多是围绕“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教材的变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当然也给非升学考试科目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 求。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和新大纲教材的变革精神,重新构建课堂结构。
建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一是要考虑如何把教材中的课文、图像、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当地加以处理;二是研究如何恰当地安排和实施“立纲、活读、勤动、精讲、巧练、细评”几个课堂 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的“立纲、精讲、细评”以教师的教为主,“活读、勤动、巧练”以学生的学为主。
关于在课堂进行地理品德教育的问题,教师首先应分清哪些是属于显性的教育内容,哪些属于隐性的教育 内容。显性的品德教育,一般可随着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完成而完成,如国情教育、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 一些思想、观念等的教学。对于隐性的品德教育,如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等政治教育 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分析、抽象、挖掘、发现和强化教材中的相关因素,并且使教学活动能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充分生动、灵活巧妙地具体渗透、融合到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中,即“寓德育于智育之 中”。
总之,实施地理品德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细致而又富有艺术性的教育职能,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实际 教学情况,注意三点:一是要有很强的品德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将这一教育落实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 于教学的始终;二是教育方式上,应循序渐进、运用自如、潜移默化,以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三是不 要搞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和形式主义,以避免教而无效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为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笔者在对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进行 总体构思的同时,也对其教学常规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努力推进地理教学及其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 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
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
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 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
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 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養和提高学 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 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
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
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 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
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
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
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 提高。
6、民主性原则
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 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
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 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 几点: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 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 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 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 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 的全过程。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 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 目的。
4、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 结和全课的总结。
5、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 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 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地理备课是一项经常、艰巨的工作。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周密地考虑各种教育因素,不断地 学习、探索,付出辛勤的劳动,克服困难,做到备知识、备能力、备素质的教学步步到位,达到备课的更高要 求,以保证上课的最佳效果。
四、抓好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多是围绕“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的模式。九年义务教育大纲教材的变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当然也给非升学考试科目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 求。教师必须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变化和新大纲教材的变革精神,重新构建课堂结构。
建立新的地理课堂教学结构,一是要考虑如何把教材中的课文、图像、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当地加以处理;二是研究如何恰当地安排和实施“立纲、活读、勤动、精讲、巧练、细评”几个课堂 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的“立纲、精讲、细评”以教师的教为主,“活读、勤动、巧练”以学生的学为主。
关于在课堂进行地理品德教育的问题,教师首先应分清哪些是属于显性的教育内容,哪些属于隐性的教育 内容。显性的品德教育,一般可随着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完成而完成,如国情教育、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 一些思想、观念等的教学。对于隐性的品德教育,如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等政治教育 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分析、抽象、挖掘、发现和强化教材中的相关因素,并且使教学活动能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充分生动、灵活巧妙地具体渗透、融合到知识和能力的教学中,即“寓德育于智育之 中”。
总之,实施地理品德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细致而又富有艺术性的教育职能,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实际 教学情况,注意三点:一是要有很强的品德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将这一教育落实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 于教学的始终;二是教育方式上,应循序渐进、运用自如、潜移默化,以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三是不 要搞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和形式主义,以避免教而无效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