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的语言使用中,离不开语句的表达,而词语则是语句的基本单位,是组织段落、篇章的基础材料。因此,词语运用得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文字的魅力,往往在一字之中尽可体现,而一些以一字之妙传神的佳话至今仍为我们所乐道。
贾岛的“推敲”故事一直被大家传为美谈。当时贾岛正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将“推”改成“敲”,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于是韩愈和他探讨起来,最终确定用“敲”字,“推敲”二字遂成佳话。苦吟而终于一字传神,也不枉了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执著吧。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可谓全诗点睛之字。据宋朝的洪迈在《容斋续笔》中说:“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用“绿”字怎么就使诗句传神了呢?李白有“东风已绿臧洲草”,丘为有“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白居易有“春岸绿时连梦泽”的诗句,都用了“绿”字,而唯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最传神。因为“已绿”是完成态,已经如此,没有可以让人期待的了,而“又绿”是正在进行时,正在变化之中,让人眼前展现出一派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之中绿色迷人的景色,难怪人们广为传诵“春风又绿江南岸”了。
宋祁《玉楼春》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读到此句,就仿佛来到了一座春天的花园里:和煦的春风中,朵朵杏花在枝头招展,嗡嗡叫的蜜蜂,翩翩起舞的蝴蝶都来与花瓣、花香为友……令人陶醉的盎然春意图。一“闹”字写尽了春意的生机勃勃。
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选用一个“到”字,准确地描绘出了身在异地的羁旅之人的心态:夜半钟声,长空传响,何处不到,何处不闻,为何单说“到”客船?因为万籁俱寂,大地入梦乡,而江边枫树和舟中的渔火陪伴着的一位“愁眠者”却无法入睡;而这钟声似乎独是为他而鸣,唯他倾听。
杜甫《望岳》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的“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了,而“割”字更是用得奇妙。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便有了几分让人心惊的味道。由此亦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不仅短小精悍的古诗词中用字精妙,在一些长篇幅的文章中亦可见传神之语。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描绘孔乙己在买酒时傲然自得和炫耀有几文钱而与“长衣帮”为伍的神情时,是用了“便排出九文大钱”,“排”不同于“拿”、“摆”、“掏”,伴随这个动作的补充意义是:“我有现钱了,不赊账。”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他的自鸣得意。而当孔乙己的命运日渐衰颓之时,同样取钱,这时是“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一个“摸”字情态毕露,深刻显示生活的变化,写出了孔乙己濒临生活的末路。四文大钱,须得“摸”出,可见其少;如若手脚灵便,也就一掏即出,但是此时他备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摧残,已是麻木僵硬,行将倒毙了。
同样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Q正传》中的阿Q同样也是买酒,却是“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与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时的舍不得和“摸出四文大钱”的穷困潦倒不同的是,阿Q这时刚从城里回来,人家不知他的底细,他也因为做小偷得了些钱,为了在未庄人面前摆阔,所以他故意“扔”,这个字仿佛还带有响声,形象地刻画出了此时的阿Q目空一切,忘乎所以,不知自己是谁了的傲态。
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直接写“雪”有三处,对渲染气氛和突出人物性格有着奇特的效果,尤以一“紧”字而突出。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的浪头开始涌起;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着紧张的气氛在逐渐增浓;怒杀仇敌时,那雪“越下得紧了”,更有卒章显志之妙。正如鲁迅《“大雪纷飞”》所说:“《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的远了。”
区区一字,却使语句传神,使文章有了灵魂,让美文佳句尽得风流。怎能不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语言,努力探索这座宝藏呢!
贾岛的“推敲”故事一直被大家传为美谈。当时贾岛正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将“推”改成“敲”,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于是韩愈和他探讨起来,最终确定用“敲”字,“推敲”二字遂成佳话。苦吟而终于一字传神,也不枉了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的执著吧。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可谓全诗点睛之字。据宋朝的洪迈在《容斋续笔》中说:“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用“绿”字怎么就使诗句传神了呢?李白有“东风已绿臧洲草”,丘为有“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白居易有“春岸绿时连梦泽”的诗句,都用了“绿”字,而唯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最传神。因为“已绿”是完成态,已经如此,没有可以让人期待的了,而“又绿”是正在进行时,正在变化之中,让人眼前展现出一派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之中绿色迷人的景色,难怪人们广为传诵“春风又绿江南岸”了。
宋祁《玉楼春》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读到此句,就仿佛来到了一座春天的花园里:和煦的春风中,朵朵杏花在枝头招展,嗡嗡叫的蜜蜂,翩翩起舞的蝴蝶都来与花瓣、花香为友……令人陶醉的盎然春意图。一“闹”字写尽了春意的生机勃勃。
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选用一个“到”字,准确地描绘出了身在异地的羁旅之人的心态:夜半钟声,长空传响,何处不到,何处不闻,为何单说“到”客船?因为万籁俱寂,大地入梦乡,而江边枫树和舟中的渔火陪伴着的一位“愁眠者”却无法入睡;而这钟声似乎独是为他而鸣,唯他倾听。
杜甫《望岳》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的“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了,而“割”字更是用得奇妙。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便有了几分让人心惊的味道。由此亦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不仅短小精悍的古诗词中用字精妙,在一些长篇幅的文章中亦可见传神之语。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描绘孔乙己在买酒时傲然自得和炫耀有几文钱而与“长衣帮”为伍的神情时,是用了“便排出九文大钱”,“排”不同于“拿”、“摆”、“掏”,伴随这个动作的补充意义是:“我有现钱了,不赊账。”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他的自鸣得意。而当孔乙己的命运日渐衰颓之时,同样取钱,这时是“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一个“摸”字情态毕露,深刻显示生活的变化,写出了孔乙己濒临生活的末路。四文大钱,须得“摸”出,可见其少;如若手脚灵便,也就一掏即出,但是此时他备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摧残,已是麻木僵硬,行将倒毙了。
同样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Q正传》中的阿Q同样也是买酒,却是“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与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时的舍不得和“摸出四文大钱”的穷困潦倒不同的是,阿Q这时刚从城里回来,人家不知他的底细,他也因为做小偷得了些钱,为了在未庄人面前摆阔,所以他故意“扔”,这个字仿佛还带有响声,形象地刻画出了此时的阿Q目空一切,忘乎所以,不知自己是谁了的傲态。
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直接写“雪”有三处,对渲染气氛和突出人物性格有着奇特的效果,尤以一“紧”字而突出。林冲刚到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的浪头开始涌起;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预示着紧张的气氛在逐渐增浓;怒杀仇敌时,那雪“越下得紧了”,更有卒章显志之妙。正如鲁迅《“大雪纷飞”》所说:“《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的远了。”
区区一字,却使语句传神,使文章有了灵魂,让美文佳句尽得风流。怎能不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语言,努力探索这座宝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