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情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in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 年
  南山程衡,程万年,晚清绘瓷的大师级人物。作品传世不多,所见皆极精彩。去年偶得四节盒中的一节,绘山水,署南山。万年虽号南山,但仅署南山却不能肯定就是万年,字又是蒋玉卿的代笔,姑且说疑似。那一笔朦胧山水却是画得好,寸把宽的窄幅,近渚远水高山,竟有万千气象,掌中玩器,有大胸襟。
  世人常见的构图,中规中矩的画法,能画出这效果殊觉不易。但万年不仅仅止于此,他是个有创意的画师,笔下作品常常不循常例而出人意表,让人一见之下眼前一亮,心中一喜:原来还可以这样画瓷器!
  从未见过而深觉会心,这就是原创之妙。
  瓷器上的原创,如果不包括高古时期的匠人在古陶瓷上随心随手的刻画,就只见之于浅绛彩瓷了。官窑虽美,却有规矩,不允许匠人有创意,看多了很无趣。所以我并不喜欢。虽则这也是我没有实力玩不起它的自我开解,很有点大先生笔下人物心理,但道理是没有错的。
  万年的这把方壶(图1),能画成这样,大约也来自于他心中的灵光一现。
  画壶之前,甚至当素壶彩料都摆在眼前了,他亦未必想到要这样去画。如果绘画只是一道工序,他一定有本子,将纸上画稿照搬于瓷上就可以了。作为商品,数代人传下的本子和题材一定是最符合商业规律和当时市场的。即便是画来送人的雅赠之品,照本宣科亦可能更能博得受赠者的喜爱。但万年不,他心里忽然有了一个画面,就任性地往瓷上画了去。基本留白,那便是湖,只有一只小舟行于湖心,舟上豆大小人(图2),水畔几茎赭苇(图3),空中若有雁阵。苇是秋苇,雁向南飞,人拈须对语,又或仰脸看雁,因有秋思。秋水涟漪,寥廓了捧壶人的心。是我捧着壶,一时痴绝,想起也曾这样泛舟,有雁与苇,有水苍茫,有人轻语。有愁思千顷,随波荡漾,难濯难洗。
  他这样一画,壶就成了一把好壶。
  妙哉此壶,可以容我心中寄托。
  喜欢这样画意的,不会只有我一人,但人也不会很多。一个好画师,或者就追求这种只有少数人的极度喜欢。下笔时的潜意识,就为了求几个知己。
  画到酣畅处,红印将万写成,还写反了。又说拟唐人笔意(见图1)。不知唐人是否有此稿,被他看了存在心中。就是真有,也一定从没有人用到壶上。万年别裁,为我深喜。
  旧 情
  旧情难忘,何妨将它续起来。
  续并不容易,得有机缘。
  今日机缘终于到了,它回到了我的身边。
  当然不是人。人离心离德,大概永远回不来了。纵有旧情,断就断了,忘就忘了,不可惜。我从来不拾旧梦。
  与之重续旧情的,是一件浅绛彩瓷,一只山水帽筒。
  前年编书,看到写它的一篇《水山一抱》,心中黯然。文章还在,东西没了,很多叹息。自己曾经是那样的喜欢,怎么就把它卖了呢?当年得到它的情景一直如在眼前。那一天已经逛完市场回家了,准备休息,忽然有人电召,于是又赶过去。一进老程店里就看到它了。店里十几个人,谈笑风生,它被晾在一边。我说我要看看它,靠它最近的人伸手提起它来将它递给我,我接过来时手一沉,竟是这么重的一件器物。还未接过它时我就已经喜欢,接过来更喜欢,冲口而出说了三个字“我要了”。
  大家都看着我,有些发愣。
  我知道大家为什么发愣。他们一定在心里说,我们都看不中的东西,你怎么要了?
  我的很多东西,大家都看不中。但大家看中的东西,我亦未必喜欢。
  那一天是六年前。我对浅绛的认识还很肤浅,凭着直觉收藏,对名头不很了解。有位经营浅绛的店家说,这有点像任焕章。我觉得不像,应该比任画得好(图4)。但说它像任是一种肯定,说明我没有买错,它是有价值的。因此我很开心。抱回家来洗净欣赏,拿在手一直舍不得放下。晚间携它上床,在灯下把玩,睡着了醒来,它还在我怀中……后来有朋友告诉我作者名叫石协,其实落着款呢(图5、6),我觉得石协不像个人名,所以没在意。石协又叫石祉庭,画风老辣,多有佳作,正是那种水平很高却又不被大多数人关注的冷门画师,如果有缘与他的作品相逢,很可能就是一个漏,东西又好又便宜。
  近年对浅绛的认识渐渐透彻,石祉庭也很贵了。
  但也贵得有道理。如果只论他笔下山水,虽程门也不过如此。他传世有一只供盘,署筱园珍藏款,程门亦有一批筱园珍藏器物,世间多有争议,说水平虽高,画风不像程门。究竟是不是程门,如果不是,又是谁在捉笔,一直是个未能破解的谜团。石氏亦在此谜中,当非等闲之辈。
  后来我的朋友看了喜欢,表示愿意加价购买,价格可以翻倍。我不舍得。一直翻到三倍,我动摇了。常常听说捡漏,一件东西一下赚好几倍,我没碰到过,这次竟然碰到了,我很想尝尝是个什么滋味。反复犹豫,天人交战,终于一狠心答应了朋友。这一答应就是六年。经年睽别,千里之远,今日才得再见。一恸。
  钱这个东西,有时候当真可以买断世间的一切,至爱亦无以与之敌。
  因舍不得当年为它写的《水山一抱》,还是将其收入《瓷夫人》中。手中已无它的大图,只得借用朋友的一只少轩山水帽筒作为文字的配图,少轩虽好,不是原配,若有憾焉。如今旧情再续,文与筒又得团圆,万事皆可弥补,心里很快乐。
  朋友到底是朋友,以当年的原价还我,还贴了邮资。我只能回他一个谢字。(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唐 三彩头  这两件三彩头,形象很有特色。两眉骨略隆起,眼珠微突,施黑色,表现出怒目冲天、咄咄逼人之态。鼻尖向上翘,嘴唇左右裂开,头顶有两角,牙齿线条区分,长40厘米,宽36厘米,有黄、绿、白色。这件面葬具上将狰狞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古人将这种葬具放在墓葬里,其目的是为亡人驱除邪恶和疫疠。  作为葬具的头,因地区和死者的身份及信仰不同,形式和名称也有差异,古时打鬼驱疫时扮神者戴的面具,汉唐、宋丧
期刊
8.清乾隆掐丝珐琅御制诗挂屏一对(图13、14)  均为全宽44.8厘米,全长63.7厘米,心宽38.8厘米,心长58.8厘米。  挂屏为一对,均呈长方形,红木框,铜板掐丝珐琅制。框上部有铜鎏金花卉云朵纹挂钩。屏上方铜板地,图13挂屏阴刻填黑乾隆“御制”七言诗:“高楼对坐正谈深,亦弗勤勉说惜阴。却爱开窗聊纵目,一庭翠影落遥岑。”(《清高宗御制诗》第十一册,四集,卷二十三,七,第322页“题唐棣山水
期刊
2015年1月8日,由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主办,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秦都古陶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发墨焕彩——中国古砚展”,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130余方中国历代古砚精品,展品数量多、质量精、时间跨度大,是近年来陕西地区首次集中、系统展示中国古砚发展史及古砚文化。  展览亮点一:追根溯源  砚台自原始社会的杵演变而来。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用石质的工具研磨颜料,用以
期刊
隋唐大运河考古成果名震中外,大量古陶瓷的出土无疑是亮点之一,其中囊括了二十多个窑口的瓷器,宋代景德镇的影青瓷器即是其中之一。安徽淮北市博物馆收藏有多件隋唐大运河考古出土的宋代影青瓷,今选出4件介绍予读者,并借此谈谈对影青瓷的一些认识。  一、隋唐大运河出土景德镇窑影青瓷品鉴  宋影青釉瓜棱花口瓶(图1)高15.4厘米,口径13.6厘米,底径7.6厘米。口部以连弧线分成八瓣花口,向外翻卷,束颈,腹部
期刊
2014年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溥心1960年创作的《骏马图》,经过几轮激烈的争夺,最后以630.3万元成交,引发了全场拍卖会的高潮。  溥心(1896-1963年),原名爱心觉罗·溥儒,字心畲,又号旧王孙、羲皇上人、西山逸士,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弈之孙。曾以画名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溥”,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那么,他不同类型和题材的作品在当今艺术市场上的价值表现如何呢?  一、民国时期声名鹊
期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七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杭州西湖的美景,并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又呈现出绚烂生动的画面,使我们如痴如醉。中国文人之所以爱莲、爱荷花,因为它是洁身自好的象征。那“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恬静怡然的风致,每每读来,更是让人情动于心,神往不已。在中国繁多的艺术种
期刊
今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亮点不是天价神话,而是马云微博的“油画首秀”:他与中国当代著名画家曾梵志在2014年合作的油画《桃花源》,该画以130万港元起拍,经过32轮竞拍,最后被浙江一富商以3600万港元拍下,这一拍卖结果立即成为艺术圈与企业界新的话题。  相对企业界对马云“神功”的肯定,艺术圈则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他们惊奇于当代油画受到中国新贵的肯定,也对油画作为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绘画形式被没有受过
期刊
岁月脚步来去匆匆,时光流逝悄无声息。我们还没来得及珍藏一枚历经四季流转的叶子,还没来得及叩问自己漂泊不安的灵魂,又一轮年岁就要和我们挥手作别了。  细细数来,《收藏界》已经伴随了读者十四个春秋。作为一名“老编”,也与很多的读者、作者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然而,随着电子媒体的日渐昌盛,纸媒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很多的大牌媒体都在纷纷倒下,或停刊或转型。其中甚至包括曾捧红了很多大
期刊
(接上期)二、越式青铜器  锡都博物馆收藏的青铜钺、锄、三羊盒、三足盘等,多见于两广、湘赣、闽浙等地区,是红河流域和岭南地区常见的器物。  1.兵器  (1)铜斧:锡都博物馆收藏有多件青铜斧,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半圆銎形斧(图30)。整体似山字形,中间有圆銎,刃部在器身下缘,长约10厘米左右,素面无纹饰。  (2)铜钺:个旧市锡都博物馆收藏的铜钺(图31),为个旧黑蚂井出土,1988年征集。为长方形
期刊
虽然在今年的香港秋拍市场上,中国艺术品依然没有走出低谷,但是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专场却竞投激烈,不少更超越高估价多倍成交。在业内人士看来,明清家具屡创天价,将使得欧洲古董家具的价值洼地效应逐渐显现出来。  名家珍藏亮相申城  进入2015年以来,一个又一个如雷贯耳的收藏家通过一系列的重要拍卖被广大中国的艺术爱好者所熟悉,如“东方艺术教父”安思远、“攻玉山房”掌门人叶成耀等。重要的私人藏家的收藏不仅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