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茎尖脱毒繁育技术的建立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ch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别采用细菌16S rRNA、真菌rDNA-ITS通用引物对蓝莓茎尖脱毒苗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细菌16S rRNA、真菌rDNA-ITS序列扩增结果均为阴性;Trizol提取蓝莓茎尖脱毒苗RNA用于病毒衣壳蛋白基因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茎尖脱毒蓝莓经离体快繁,增殖系数可达5。
  关键词:蓝莓;茎尖脱毒;扩增;繁殖系数
  中图分类号: S663.904 .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4-0031-03
  蓝莓为杜鹃花科蓝莓属(Vaccinium spp.) 小灌木水果,因所含花青素生理活性好于其他植物且具特色保健功能而风靡全球。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種栽培蓝莓,由于其病害发生率高且严重而导致减产[1]。引起蓝莓发病主要的真菌性病原有葡萄座腔菌科真菌Neofusicoccum parvum 和N. austral、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等[2-6],能引起蓝莓叶片或枝条发病,使蓝莓叶片出现不规则坏死斑点,斑点边缘为棕褐色、棕红色或黑色,枝顶芽枯萎、死亡或主干枯萎等;蓝莓主要病毒病害有蓝莓枯焦病毒(blueberry scorch virus,BLScV)、蓝莓急性坏死病毒(blueberry shock virus,BLShV)[7]。另外,蓝莓还受蓝莓根瘤病的危害[8]。
  传统的蓝莓繁育方式为分株、扦插等,不仅耗时、耗工,而且种苗不均一、携带病原,而通过植物分生组织或愈伤组织育苗可去除植物中已感染的病毒[9]。因此,本研究建立蓝莓茎尖脱毒繁育技术,一方面可去除其致病病原物,另一方面可为蓝莓生产提供“种源可靠,数量充足”的良种,以满足蓝莓迅猛发展之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夏普蓝”(sharpblue)蓝莓,由重庆市天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质资源圃提供,选取2012年春季新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幼嫩新梢作为外植体。植物激素玉米素(Zeatin,ZT),购自Sigama化学试剂中国代理公司;DNA聚合酶,购于 Promega 公司;DNA基因组试剂盒,购于Omega公司;扩增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2外植体的诱导
  将采集到的外植体剪除叶片,剪成5~6 cm茎段,用清水洗净;超净工作台上用0.1% HgCl2溶液消毒3 min,置于无菌水中浸泡3~5 min,用无菌水清洗3~5次;切成带1~2个叶腋的茎段,接种于添加3 mg/L ZT的CQWL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条件为温度(25±2) ℃,光照度30~50 μmol/(m2·s)、光照10 h/d;诱导幼芽连续培养2代,每代时间约为30 d,转至添加1.5 mg/L ZT的CQWL培养基上,每瓶接种无菌芽6株,连续继代培养3代。
  1.3茎尖剥离与增殖
  将丛生不定芽从基部单个分离,并自芽基部以上0.5 cm左右处切断;解剖镜下用无菌解剖刀小心逐层剥离外层叶鞘,直至露出长0.3~0.5 mm的茎尖;用未使用过的无菌解剖刀将茎尖从母体材料上切下,立即接种于茎尖伸长诱导培养基中,(25±1) ℃、光照强度10~20 μmol/(m2·s)、光照 12 h/d 条件下进行培养, 将获得的不定芽接种到添加 1.5 mg/L[KG*2/3]ZT的CQWL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经3次检测的脱毒蓝莓苗按同样方法进行增殖。
  1.4再生植株RT-PCR快速检测
  1.4.1脱细菌与真菌检测利用DNA基因组试剂盒提取经茎尖脱毒的蓝莓组培苗及培养基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基因组DNA。称取0.3 g组培苗的根,液氮研磨,将粉末转移至预热A液,涡旋振荡器振荡,称取0.3 g培养基于预热A液中充分溶化,65 ℃水浴至少5 min;13 000 r/min离心5 min;取 350 μL 上清液至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溶液B充分混匀,冰浴 5 min,13 000 r/min室温离心5 min;上清液转移至 1.5 mL 离心管中,加入200 μL氯仿,振荡30 s,13 000 r/min室温离心5 min;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15 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入1 mL 75%乙醇洗涤,干燥,产物加入20 μL TE缓冲液溶解。
  采用16S rRNA通用引物F:5′-AGAGTTTGATCCTG GCTCAG-3′、R:5′-ACGGCTACCTTGTTACGACTT-3′[10],以提取物为基因组DNA模板,进行16S rRNA扩增;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 ITS1:5′-TCCGTAGGT GAACCTGCGG-3′、ITS2:5′-TCCTCCGCTTATTGATATGC-3′[6]对病原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体系为:ddH2O 17.5 μL,10×Buffer 2.5 μL,2.5 mmol/L dNTP 1.5 μL,引物各0.5 μL,25 mmol/L MgCl2 1.5 μL,Taq酶 0.5 μL,总DNA 1 μL。反应条件为:95 ℃预变性4 min;94 ℃变性40 s,55 ℃退火40 s,72 ℃延伸80 s,3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取5 μL PCR产物1%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1.4.2脱病毒检测分别取0.5 g蓝莓组培苗的根和茎段,放入用液氮预冷的研钵中,加入液氮快速磨成粉末状;转移至1.5 mL无核糖核酸内切酶(RNase)的离心管中,按0.1 g组织样品加入1 000 μL TRIzol的量添加Trizol,充分摇匀,室温放置10 min,12 000 r/min、4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至 1.5 mL 离心管,加氯仿200 μL,轻轻摇匀,静置5 min,10 000 r/min、4 ℃ 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至1.5 mL离心管,加2倍体积异丙醇,轻轻摇匀,静置10 min,12 000 r/min、4 ℃离心10 min;弃上清液,加75%乙醇1 000 μL,洗涤提取物,干燥;用50 μL 焦碳酸二乙酯(DEPC)水溶解提取物,电泳检测。分别用蓝莓枯焦病毒衣壳蛋白基因V1:5′-TGTGTC AAACAATATGGC-3′、V2:5′-GCATTTCGATGATTGCGG-3′[11],蓝莓急性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GenBank:KF031042.1)设计引物V3:5′-ATGACGTCAATGGCTTCCGCAC-3′、V4:5′-CTAACCTAACGTGCTTGAAGTTC-3′ 和反转录cDNA模板进行病毒衣壳蛋白基因扩增;5 μL PCR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EB染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2结果与分析
  2.1蓝莓外植体的诱导增殖
  经CQWL 3.0 mg/L ZT培养基诱导1周,蓝莓幼芽开始启动(图1-A);经30 d继代培养,蓝莓幼芽诱导率为432%;经培养3代,蓝莓出现丛生芽、顶芽生长,新梢健壮有活力(图1-B),此时增殖系数约为3。
  2.2茎尖剥离与增殖
  显微镜下将顶芽剥为0.3~0.5 mm的茎尖,并插入诱导培养基中(图2-A)诱导培养4周,蓝莓茎尖不形成愈伤组织,而是直接发育成完整植株,新生顶芽长势较快,形成3个茎段新梢,叶片墨绿(图2-B)。
  2.3蓝莓茎尖RT-PCR快速检测
  试验结果表明,以茎尖脱毒蓝莓组培种苗的根和固體培养基为混合物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不能扩增出16S rRNA,而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基因组能扩增出16S rRNA,即茎尖繁殖不含致病的细菌(图3-A);以茎尖脱毒蓝莓组培种苗的根和固体培养基为混合物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不能扩增出rDNA- ITS序列,即茎尖繁殖不含致病的真菌(图3-B);茎尖脱毒苗中不含蓝莓枯焦病毒和急性坏死病毒(图3-C)。
  2.4蓝莓茎尖脱毒的增殖繁育
  由图4可见,茎尖脱毒材料经3代连续培养,植株健壮,叶片绿色,顶芽直立生长,侧芽萌发伸长;植株发育正常,增殖系数可达5。
  3结论与讨论
  目前,植物病毒及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及电镜技术[12-13]。生物学检测简单、灵敏,仅需将少许宿主接种到指示植物即可,但缺点是受病毒滴度、环境、时间限制,病原确定的周期相对较长。以核酸为基础的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简单、快速的特点,且在宿主发病早期即能检测病原,已在马铃薯、甘薯、柑橘等病毒检测[14-16]中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对茎尖脱毒的蓝莓种苗及培养基进行细菌16S rRNA检测,结果表明,茎尖脱毒蓝莓和培养基混合基因组不能扩增出16S rRNA,而大肠杆菌标准菌菌株基因组能扩增出16S rRNA,说明利用脱毒组培技术培养的茎尖种苗不含细菌。对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扩增结果为阴性,结果表明,茎尖脱毒蓝莓不含真菌病原;参照RNA提取步骤,用Trizol试剂提取茎尖脱毒蓝莓苗茎段的RNA,经RT-PCR检测,结果表明,PCR产物电泳检测无目的条带,检测结果为阴性,这说明茎尖脱毒蓝莓有可能完全脱毒。因此,以此为依据建立的蓝莓良种茎尖脱毒技术可用于蓝莓的离体快繁。
  参考文献:
  [1]杨燕林,和志娇,王朝文,等. 云南蓝莓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方法[J]. 植物保护,2014,40(4):153-156,197.
  [2]余磊,赵建荣,Impaprasert R,等. 蓝莓枝枯病病原菌鉴定[J]. 植物病理学报,2013,43(4):421-425.
  [3]严雪瑞,周源,赵睿杰,等. 蓝莓叶穿孔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 北方园艺,2014(16):123-127.
  [4]Liu Y H,Lin T,Ye C S,et al. First report of Fusarium wilt in blueberry (Vaccinium corymbosum) caused by Fusarium oxysporum in China[J]. Plant Disease,2014,98(8):1158.[HJ1.7mm]
  [5]徐成楠,王亚南,胡同乐,等. 蓝莓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20):3992-3998.
  [6]赵洪海,岳清华,梁晨. 蓝莓拟盘多毛孢枝枯病的病原菌[J]. 菌物学报,2014,33(3):577-583.
  [7]Martin R R,Bristow P R,Wegener L A. Scorch and shock:emerging virus diseases of highbush blueberry and other Vaccinium species[J]. Acta Horticulturae,2006(715):463-467.
  [8]傅俊范,彭超,严雪瑞,等. 蓝莓根癌病发生调查及病原鉴定[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33(3):283-286,292.
  [9]Wang P J. Hu C Y. Regeneration of virus-free plants through in vitro culture[J]. Advances 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1980,18:61-99.
  [10]Song J,Lee S C,Kang J W,et al.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Streptomyces spp. isolated from potato scab lesions in Korea on the basis of 16S rRNA gene and 16S-23S rDNA 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 sequen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2004,54(1):203-209.
  [11]Demarsay A,Hillman B I,Petersen F P,et al. First report of blueberry scorch virus on highbush blueberry in Connecticut and Massachusetts[J]. Plant Disease,2004,88(5):572.
  [12]刘健,张德咏,张松柏,等. 湖南和福建辣椒上辣椒脉斑驳病毒的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5):184-185.
  [13]曹冬梅,李鑫,孙晓菲,等.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荧光纳米颗粒试纸条的研制[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9):152-154.
  [14]罗文彬,李华伟,汤浩,等. 马铃薯5种病毒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J]. 园艺学报,2015,42(2):280-288.
  [15]李怀情,牛力立,赵佐敏,等. 紫云甘薯组培脱毒及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 种子,2014,33(10):131-132,134.
  [16]陶珍珍,李中安,贾敏,等. T3基因型柑橘衰退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J]. 园艺学报,2015,42(1):183-190.
其他文献
小丁有个室友叫小李,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管她叫小李,而叫三哥。  上次见到三哥,是在春天。我去他们寝室坐,小丁困了,睡着了,三哥就边做面膜边跟我聊天。  我说:“三哥天纵英才,今年打算考哪儿?”  此话不虚。三哥确实是难得一见的聪慧人士,她的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不是二般的聪明,几乎可以说是超越了今年的总和。此人的事迹包括但不限于两个小时背一整本重点,集训的时候迟到,被老师罚在门口蹲着画画,结果交
摘要:为了为四川省引进和培育金银花品种提供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不同品种金银花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从山东省引进的九丰一号、大毛花和从河南省引进的豫封一号的绿原酸含量分别为3.72%、3.15%、327%,从重庆市引种至四川省江油市、南江县的渝蕾一号的绿原酸含量分别为7.12%、6.94% 它们与原产地没有明显的差异;四川省的细毡毛忍冬中的绿原酸含量高达6.83%。由此可知,九丰一号、大
摘要:以自制的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共聚物(分子量3.0×103)为壁材、尿素为模型肥料芯材,采用复相乳液法制备缓释微胶囊肥料。考察乳化剂含量、PVA含量、聚合物分子量以及搅拌速率等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分布以及微胶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探讨其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当共聚物浓度为60 g/L、乳化剂Tween-60用量为3.0%、PVA用量为0.6%、搅拌
摘要:开展土壤水分控制试验,设置水分充分(CK,65%~75%田间持水量)、轻度干旱(T1,50%~60%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T2,40%~50%田间持水量)、重度干旱(T3,30%~40%田间持水量)4种处理,并在关键生育期测定各处理下的冬小麦总根质量密度、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以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根系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冬小麦根系生长与分布。各处理均表现出0~
万哥是班里最早觉醒抗争本性的女子之一,另一个是我,于是我俩始终会叹息相见恨晚。  我的初中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学校,师资与生源都比较一般,但至少大家都努力本分,但坏就坏在混混太多,总是能看到校内外三五成群的小团体,梳着不羁的发型,睥睨着没啥神气的眼睛,名声就这么败坏开来。  偶有一次,我一如既往地拿着奶黄包坐公交车去上学。正值通勤高峰期,所以车上人挤人,矮小如我只能呼吸旁人吐出的二氧化碳,更是心情
摘要:由于农村地域分布广阔、农业生产双重风险等问题,导致农村金融服务出现供求失衡,偏远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金融可以有效克服地域限制、降低服务成本,将金融服务惠及到广大偏远贫困地区。农村移动金融在国内移动金融基础上得以发展并推广,但发展过程中发展速度、发展模式、资金安全、制度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限制了农村移动金融的发展。对于如何发展农村移动金融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本研究
摘要:休闲农业旅游绿色发展是一种彰显生态文明和社会公正的全新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与发展战略,本质是以旅游利益相关者幸福感提升为核心的农业旅游活动,与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农耕文明等全面科学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成为旅游业绿色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洛阳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迅猛,但其绿色发展还存在旅游体验品质不高、旅游活动同质化倾向明显、品牌农业旅游产品严重缺乏等问题。洛阳市休闲农业旅游要实现绿色发展,须要
摘要:为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现实需求,以辽宁省88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例,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抵押融资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意愿占比从纯农户、Ⅰ兼农户、Ⅱ兼农户到非农户呈现递减趋势,并且不同类型农户之间差异明显;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抵押融资需求在预期借款额度、用途上存在差异,但是在借款期限上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发展建议。 
摘要:沿海发达地区的村庄治理兼顾了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特性和以秩序维持为核心的治理特性,本研究将这种治理样态称为发展型治理,并阐释其理论基础、现实背景、基本特征和潜在困境。结果表明,多维发展观而非发展主义是其理论基础;沿海发达村庄面临的快速、赶超型的区域发展背景是其现实基础;治理与发展的选择性亲和,兼顾知识、关系和行动的企业家型领导,亏钱式管理的治理策略,跑步前进式的资源获取方式是其基本特征。然
摘要:对环境中水体、鱼体及沉积物3种不同介质建立了适合的检测重金属铬的方法。采用电热板湿法消解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中铬的含量。结果显示:每次检测所作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在 99.4% 以上,仪器检测限为(1.449 8±1.855 4) μg/kg,符合试验的要求。3种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是水样回收率为(111.28±5.86)%,鱼样回收率为(91.43±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