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素养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推崇人的感悟和情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获得相关知识,提升理性思考能力,更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和精神世界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精选案例,树立鸿鹄之志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引导其提升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到要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真谛,并促使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理想。此时,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能展现美好人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榜样人物的鸿鹄之志,进而促使他们自己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例如,在教学“少年当自强”时,除了要给学生介绍谭嗣同、林觉民、吴良镛等优秀的青年外,还要引导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搜索,寻找当今社会的有志青年,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你知道有哪些青少年展现了惊人才能,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吗?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上网搜索的任务,寻找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个案例,并结合其中的精选案例进行讨论。
人文素养强调思想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将个人价值、感受及尊严作为衡量的尺度。若能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则能让他们展现个性,更好地体会人生的价值。
二、参与实践,深化规则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将规则意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以交通法规为例子,展开实践调查, 看看交通法规包括哪些方面。然后进行调查活动,调查人们对交通法规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人故意破坏交通规则。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中有不少路人不重视交通规则,经常出现随意乱穿马路的情况。有些司机也存在超速、酒驾等问题。有的人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只要没有被抓住,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就算违反了交通法规也没有关系。针对这一现象,组织学生参与到交通法规宣传活动中,尝试通过创作绕口令、歌曲等方式进行交通法规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化了规则意识,逐步认识到了交通法规对于生活安全的重要性。活动过后还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和理性意识,认识到两者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三、拓展素材,滋养家国情怀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要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素材,并尝试体会其中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素材中的人物进行互动讨论,说说从该人物身上能获得怎样的启迪,思考自己如果处于当时的背景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也能促使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中国担当”时,教师可以采用拓展资源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时事等方式了解什么是中国担当、中国担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引导学生阅读新闻“乌兹别克斯坦:感谢中国专家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并结合相关内容展开思考: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中国是否只要管好自己国家就行了?为何要派遣專家去其他国家,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呢?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优秀的人物?从他们的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收获?学生结合实例进行探究,认识到中国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出了自己的担当。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其折射着个人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感,并为共同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积极链接各种素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到自己和国家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主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提升,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促使他们增强规则意识,拥有家国情怀,进而发展其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做到理性和感性并重,知识和情感共同提升,实现教学目标。
一、精选案例,树立鸿鹄之志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问题,引导其提升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到要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真谛,并促使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实现人生理想。此时,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一些能展现美好人生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榜样人物的鸿鹄之志,进而促使他们自己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例如,在教学“少年当自强”时,除了要给学生介绍谭嗣同、林觉民、吴良镛等优秀的青年外,还要引导学生上网进行自主搜索,寻找当今社会的有志青年,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你知道有哪些青少年展现了惊人才能,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吗?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上网搜索的任务,寻找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个案例,并结合其中的精选案例进行讨论。
人文素养强调思想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将个人价值、感受及尊严作为衡量的尺度。若能结合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展开分析,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则能让他们展现个性,更好地体会人生的价值。
二、参与实践,深化规则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习的内容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以将规则意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以交通法规为例子,展开实践调查, 看看交通法规包括哪些方面。然后进行调查活动,调查人们对交通法规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人故意破坏交通规则。学生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中有不少路人不重视交通规则,经常出现随意乱穿马路的情况。有些司机也存在超速、酒驾等问题。有的人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只要没有被抓住,也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就算违反了交通法规也没有关系。针对这一现象,组织学生参与到交通法规宣传活动中,尝试通过创作绕口令、歌曲等方式进行交通法规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化了规则意识,逐步认识到了交通法规对于生活安全的重要性。活动过后还应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和理性意识,认识到两者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三、拓展素材,滋养家国情怀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要积极拓展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素材,并尝试体会其中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素材中的人物进行互动讨论,说说从该人物身上能获得怎样的启迪,思考自己如果处于当时的背景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也能促使学生提升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中国担当”时,教师可以采用拓展资源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时事等方式了解什么是中国担当、中国担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引导学生阅读新闻“乌兹别克斯坦:感谢中国专家雪中送炭,患难见真情”,并结合相关内容展开思考: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中国是否只要管好自己国家就行了?为何要派遣專家去其他国家,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呢?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优秀的人物?从他们的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收获?学生结合实例进行探究,认识到中国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出了自己的担当。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其折射着个人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感,并为共同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积极链接各种素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感受到自己和国家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主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提升,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促使他们增强规则意识,拥有家国情怀,进而发展其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做到理性和感性并重,知识和情感共同提升,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