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凉底色下的幻化与升华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4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父亲这一形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以不彰显的方式呈现出来,呈现的主要方式有:丑化;幼稚化、婴儿化、女性化;形体残疾和精神残障等,现实中的父亲让她失落,这使她在文学作品中构思心目中理想父亲的形象,她作品中的意象设置,人物形象,创作心态等都与“祭父”与“恋父”的复杂情感有关,并经过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呈现给我们。
  关键词:祭父;恋父;意象设置;创作心态
  
  云随风游动,执着地依恋于天空,就像用水做的女儿对父亲的依恋,但当水汽越聚越多,云便会化作雨完成对天空的祭典。这抹游云——张爱玲,在上海这座老房子的上空,用细腻、敏感、忧伤的文字书写着对父亲的复杂情感。这些情感成为张爱玲创作的原动力。
  一、祭父:对父权的颠覆和消解
  祭父,即“弑父”情结,这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术语,在中国的小说中被演化变成一种对父权意识的反叛、颠覆。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会发现男权神话的消解和现代父权文化的崩溃——“父亲形象”的衰落。张爱玲眼中的父亲是一个整天只知道抽大烟、坐在藤椅上读小报、吟诵“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满清遗少,这形成了她对男性家长形象的特殊认识,她把男性安置于去势和阉割的现实里,不断将其颠覆和消解。
  张爱玲中学时期的作品《牛》中的禄兴就奠定了她日后描写男人的初型--猥琐无能、狂嫖滥赌、昏庸懦弱乃至丧失了独立精神人格,这些人物都有着父亲遗少的影子。在以后的创作中她对这个初型不断充实完善创作出了一系列此类形象,分别从生物学和内在精神层面把把男性置于去势和阉割的现实里,不断将其颠覆和消解,反复揭露现实男性的阴暗面和传统父权社会的淫靡本质。《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父亲在文本中缺席,在家人的追忆中他是一个有名的赌徒,为了赌而倾家荡产。范柳原在继承祖产前,也是一个嫖赌俱全的无赖之徒,徘徊在堕落的边缘。张爱玲笔下的男性角色大多是堕落、猥琐男人的写照。
  《金锁记》中的姜二爷从落地起就患有软骨症,天生一副残废畸形的身躯:“坐起来,脊梁骨只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我那三岁的孩子高”,“还是那样儿,还成个人吗?还能拿他当人看吗?”七巧的儿子姜长白虽已过十三四岁,却瘦的只有七八岁光景。《茉莉香片》中发育未完全的聂传庆等。这一系列形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作者的有意凸显。
  二、恋父:对父亲的依恋和理想化构思
  恋父情结集中体现在《心经》中,开篇是小寒与朋友的对话中始终离不开“爸爸”两个字,只听电梯声音就辨认是父亲回家了,在小寒的心目中父亲并不是作为长辈的身份存在的,她甚至炫耀别人把她父亲错认为她男朋友的经历。当小寒发现父亲与朋友凌卿在一起时,小寒开始哭诉自己的内心压抑的情感,“你看不起我因为我爱你!你哪里还有点人心哪——你是个禽兽!你——你看不起我!”。
  张爱玲的两次婚姻都嫁给了比他大的男人。胡兰成的出现只是填补了她成长记忆中对于“恋父情结”的部分缺失,自小就亲情匮乏的张爱玲,总感觉这段感情是生在乱世,是一个不尽情理的梦,她对两个人的感情前途,只怀着“缩小又缩小的,怯怯的愿望”①。张爱玲在第二任丈夫赖雅那里寻求到了爱心和关怀,这些是在无爱的父亲和不衷的前任丈夫那里不曾得到的。
  当父亲形象在现实中失落时,张爱玲便在作品中构造理想的父亲形象,《十八春》中的沈世均高大伟岸,温文尔雅,细腻体贴,是张爱玲心目中理想的男人形象,这个男人有崇高的理想,对金钱名利淡漠,一心只追求忠贞崇高的爱情,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故事的结尾抹上了无可奈何的悲剧意味。张爱玲对父亲的复杂情感使她对父亲形象反复地揉碎了又拼合,把美好的东西赋予沈世均,把丑陋的东西赋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祝鸿才。这样,童年不幸的经历成为她创作上的大幸。
  三、意象:对世界的敏感与提炼升华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对意象的选择不同,对同一意象的理解也不同,这些都与主体的感知能力、心理结构、和生活经历等因素有关。
  (一)月亮意象
  夏志清先生曾说过:“张爱玲的世界里的恋人总喜欢抬头望月亮——寒冷的、光明的、朦胧的、同情的、伤感的或者仁慈而带着冷笑的月亮。它的功用繁多,差不多每种意义都可以表示。”②张爱玲文中使用最多的是月亮意象,有朦胧的月,狰狞的月,冷酷的月。 “我父亲扬言说要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囚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Bevehy Nichols有一句诗关于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我读到它就想到我们家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那静静的杀机。”③冷漠的月光睡在了张爱玲的心里,在联想中一次次得到强化,凝聚为苍凉的身世之感和人性之思。《金锁记》开头和结尾都以月亮作为背景,首尾呼应,开头的预兆和悲剧的结尾融为苍凉的一体,人们只能默默得接受这个故事,正如月光无处不在,人们只能被映照而无处逃匿一样。在月光下曹七巧的青春消失了,女儿长白的婚姻被残酷的啃噬了……
  (二)镜子意象
  张爱玲的文章中大量出现玻璃、镜子、瓷器等,这些意象主要取镜子的易碎感和反射作用作为其功能意义。《私语》中提到,近来不知为什么特别有打碎东西的倾向,打碎杯盘碗,打碎玻璃。其实打碎的不是纯粹的物品,破碎的是家庭、是心。她的作品中几乎所有的感情都是破碎不堪的、残缺不全的,轻易就能被击碎。《色戒》中从玻璃门窗到玻璃盒、宝石、钻戒等一切闪闪发光的反射体构成了镜子意象群,反射出女主人公心中的脆弱、错乱、空虚以及幻觉,使故事变得戏剧化,反讽意味极强。那一句“快走”是这个灵魂的真实声音,使故事在虚幻与现实的冲突中更具感染力。
  (三)风雨意象
  张爱玲离开父亲去寻找母亲,却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她在散文《我看苏青》中提到曾经做过的梦——自己又到香港去了,船到的时候是深夜,而且下大雨,这是对现实漂泊无依生存处境的写照,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走到那里都仿佛是寄人篱下。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在内外交困的时候大都与风雨同在,由风雨来点染人物的情绪。例如,《心经》中小寒去凌卿家寻找自己的父亲,“天黑了,忽然下起雨来了,那雨势来的猛,哗哗泼到地上,地上起了一层白烟,小寒回头一看,雨打了她一脸,呛的她透不过气来 。”小寒对父亲的情感被风雨袭得伤痕累累,在风雨中找不到方向。
  在众多意象中也包蕴了张爱玲的创作基调:在散文《破屋》、《谈音乐》等文章中我们可以读出她忧郁病态的神经质的基调,这种基调的产生也与张爱玲被父亲毒打,遭囚禁的经历有关。她从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中感觉到“静静的杀机”,在《谈音乐》中,她把大规模的交响乐演奏比喻成“浩浩荡荡五四运动一般冲过来”,并从中觉察到“一种模糊的恐怖,一种有计划的阴谋”。这些都是张爱玲独特的逻辑联想和通感手法,读到这些总令我们想到她童年梦魇般的记忆。
  父亲在张爱玲记忆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她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用独特的女性生命体验形成了对父权的反叛和颠覆,同时也对亲缘关系做出了自己独特的审视。父亲吸鸦片的烟雾始终笼罩着她的心灵,她时而陶醉于烟雾的缭绕,时而几乎窒息,终于幻化为一朵自在的游云,开始俯视这爱的废墟……
  
  参考文献:
  [1] 朱立元:《文学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朱志荣:《中西美学之间》,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年版.
  [3] 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广州,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
  
  注释:
  ①胡兰成:《今生今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②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版,第356页.
  ③傅光明:《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其他文献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亮点。  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的苦差,而是一种充满想象、发现、创新的事情。  关键词:创设合作空间:培养自主:合作
期刊
摘 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也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的标志之一。    学校体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式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体育教学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单靠某种教学形式或某
期刊
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天底下最复杂、最微妙、又最讲究艺术性的工作,而且是学校里最苦、最累、最繁重、最琐细的工作。如何在这诸多的“最”中,管理好班级呢?  第一次见面  我们班有很多是进城打工的民工的孩子,来自山西、浙江、四川、福建各地,缘分使我和孩子们走到了一起,组成了这个班级,这个家。班主任应以一律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以微笑的神态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同一标准和同一种赏识的目光迎接班中每一个学生,让
期刊
摘 要:环境意识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公众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指出“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水平、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关键词:公众;环境意识;环境保护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
期刊
摘 要:有效教学策略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是其中重要一种形式。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具体策略包括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情感体验教学、分层教学等。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情感体验;分层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是基于当前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一项新的课题,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综观目前的教学现状,虽然“减负”的口号喊的轰轰烈
期刊
摘 要:本文就数学概念、数学命题等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数学史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论;数学史;教学    “数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在“数学教学论”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使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贴近基础数学教学改革,历来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目前基础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已成为基础数学教育改革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人文地理学与人口学的基本理论,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近年来山西省的人口统计数据对山西省人口性别结构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针对山西省人口性别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山西省;人口性别结构;区域差异    引言  人口性别结构是人口结构中的最基本的结构之一,是影响人口的婚姻、家庭和生育状况的一个基本因素,与人口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和人口迁移以及包括劳动就业结构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和反思,进一步强调高等教育与时代发展的适应性,说明教育的先导性作用及高等教育的特殊作用,从而对高等教育进行定位,为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智慧和智力支持,为高等教育新的腾飞提供加力平台。  关键词:高等教育;适应    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轫于先贤们开放的胸襟和崇高的民族精神的完美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经风雨洗礼而弦歌不辍,是中国进步
期刊
摘 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格是指在人的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经过社会实践而形成的独特、典型、稳定的一系列心理特征。本文对各个学派的人格理论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以求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运用人格理论。  关键词:人格;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理论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综合各家观点,可以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
期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文化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推进农村文化的发展,才能够切实提升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与水平。  一、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时下,当我们为农村文化建设将有一个飞跃式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文化发展所要面临的许多新问题。  1.农村文化发展的缺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