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和差异性的,由于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班级授课制的普遍运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得到针对性的教育。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觀念,这在当今教育中对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班级授课制中还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提高,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让层次相同的学生在一起接受程度适宜的教学,让全班同学共同稳步提高,以点带面,兼顾全体。围绕“探究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处在一个启蒙发育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学习接受能力、家庭环境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明确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分层的模式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数学水平。
一、了解学生能力,进行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是我国“因材施教”教育观念的载体,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稳步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充满动力地去学习。分层是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开端,而学习层次的划分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学习内容的接受和学习行为的养成,合适的学习层次才能够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否则只会造成学生学习的混乱。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但并不代表能够完全代表学生的能力,因此不能够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划分层次的唯一标准,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并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态度,这才能对学生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分层。
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以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认真,思维活跃的学生为主,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他们在学习时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提高数学能力;第二个层次的学生以数学学习能力较好但学习方法不够完善、成绩偏中但不稳定的学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完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的成绩能够稳步提升;第三个层次的学生以学习态度不端正,数学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为主,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力的不足,相反,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探求心重,所以不愿意在枯燥的课堂中投入精力,所以教师要注重这部分学生能力的挖掘,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感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合理设计课堂,做到循序渐进
不同层次的学生意味着他们数学能力的不同,对于数学学习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教师要针对这些差异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课堂进行分层,才能够让学生的分层更加有意义。比如,在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时,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给他们分配相同的任务,层次较好的学生会感觉到无趣,层次较差的学生则会感觉到太难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就体现不出分层教学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究难度,设定一个他们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的目标,这样既能够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又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将教学课堂进行合理的分层,让知识的讲解有一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堂参与感,而不是优生独霸课堂,利用分层教学促进全班同学共同提高。
三、注重评价鼓励,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学习兴趣和教师期待,他们更容易从他人那里获得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一直是被关注的,因此他们进步的欲望也会随之提升,教师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不以成绩为标准,要重视学生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点滴进步中收获成长的喜悦,同时也要完善评价机制,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状况,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还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如此,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新课标对每个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也对教师的分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少鹏.动笔标注,培养有序思维的良方: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7).
[2]王世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4(2).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处在一个启蒙发育阶段,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学习接受能力、家庭环境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明确学生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分层的模式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数学水平。
一、了解学生能力,进行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是我国“因材施教”教育观念的载体,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稳步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学习的成就感,充满动力地去学习。分层是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开端,而学习层次的划分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学习内容的接受和学习行为的养成,合适的学习层次才能够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否则只会造成学生学习的混乱。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但并不代表能够完全代表学生的能力,因此不能够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划分层次的唯一标准,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并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态度,这才能对学生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分层。
比如,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以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学习态度认真,思维活跃的学生为主,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他们在学习时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提高数学能力;第二个层次的学生以数学学习能力较好但学习方法不够完善、成绩偏中但不稳定的学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完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的成绩能够稳步提升;第三个层次的学生以学习态度不端正,数学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为主,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力的不足,相反,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探求心重,所以不愿意在枯燥的课堂中投入精力,所以教师要注重这部分学生能力的挖掘,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感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合理设计课堂,做到循序渐进
不同层次的学生意味着他们数学能力的不同,对于数学学习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教师要针对这些差异将教学内容和教学课堂进行分层,才能够让学生的分层更加有意义。比如,在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时,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如果给他们分配相同的任务,层次较好的学生会感觉到无趣,层次较差的学生则会感觉到太难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也就体现不出分层教学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究难度,设定一个他们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的目标,这样既能够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又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将教学课堂进行合理的分层,让知识的讲解有一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堂参与感,而不是优生独霸课堂,利用分层教学促进全班同学共同提高。
三、注重评价鼓励,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学习兴趣和教师期待,他们更容易从他人那里获得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一直是被关注的,因此他们进步的欲望也会随之提升,教师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努力,不以成绩为标准,要重视学生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点滴进步中收获成长的喜悦,同时也要完善评价机制,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之间的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状况,这样不仅可以帮助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还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如此,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新课标对每个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也对教师的分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少鹏.动笔标注,培养有序思维的良方: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7).
[2]王世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4(2).
编辑 谢尾合